方鎮(黃宗羲作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方鎮,原指構成唐代後期的藩鎮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初作於康熙元年(1662年),共包含21篇,其中《方鎮》篇主要是講述黃宗羲認為明朝滅亡的原因是戰事不斷,財政壓力巨大。黃宗羲認為應該吸取教訓,設立藩鎮,藩鎮聽從朝廷管轄,但物資方面要實現自給自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方鎮》
  • 外文名稱:magistrate with military power
  • 創作年代:明末清初
  • 作品出處:《明夷待訪錄》
  • 文學體裁:記錄
  • 作者:黃宗羲
今封建之事遠矣;因時乘勢,則方鎮可復也。自唐以方鎮亡天下,庸人狃之,遂為厲階。然原其本末則不然。當太宗分置節度,皆在邊境,不過數府;其帶甲十萬,力足以控制寇亂。故安祿山、朱泚皆憑方鎮而起,乃制亂者亦藉方鎮。其後析為數十,勢弱兵單,方鎮之兵不足相制,黃巢、朱溫遂決裂而無忌。然則唐之所以亡,由方鎮之弱,非由方鎮之強也。是故封建之弊,強弱吞併,天子之政教有所不加;郡縣之弊,疆場之害苦無已時。欲去兩者之弊,使其並行不悖,則沿邊之方鎮乎!
宜將遼東、薊州、宣府、大同、榆林、寧夏、甘肅、固原、延綏俱設方鎮,外則雲、貴亦依此例,分割附近州縣屬之。務令其錢糧兵馬,內足自立,外足捍患;田賦商稅,聽其徵收,以充戰守之用;一切政教張弛,不從中制;屬下官員亦聽其自行辟召,然後名聞。每年一貢,三年一朝,終其世兵民輯睦,疆場寧謐者,許以嗣世。
凡此則有五利:今各邊有總督,有巡撫,有總兵,有本兵,有事復設經略,事權不一,能者坏於牽制,不能者易於推委;枝梧旦夕之間,掩飾章奏之上,其未至潰決者,直須時耳。統帥專一,獨任其咎,則思慮自周,戰守自固,以各為長子孫之計;一也。國家一有警急,常竭天下之財,不足供一方之用;今一方之財自供一方;二也。邊鎮之主兵常不如客兵,故常以調發致亂,天啟之奢酋、崇禎之萊圍是也;今一方之兵自供一方;三也。治兵措餉皆出朝廷,常以一方而動四方;既各有專地,兵食不出於外,即一方不寧,他方宴如;四也。外有強兵,中朝自然顧忌;山有虎豹,藜藿不採;五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