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期生涯 沙勿略自幼生活在
城堡 中,儘管他經常接觸到那些尚武的騎士們,但他的秉性卻使他繞開了通向軍界的道路,18歲進入巴黎的聖巴爾貝學院,接受一種全面的教育。由於他的學業優異,沙勿略22歲時已被任命為博韋學院
亞里斯多德 哲學講師並被視為一名學者。
沙勿略像,藏於神戶市立博物館 由於
耶穌會 把
耶路撒冷 當作自己的聖地,於是沙勿略於1536年離開巴黎前往
威尼斯 與先期已抵達此地的羅耀拉匯合,以便前往耶路撒冷朝聖。但由於歐洲國家與
奧斯曼帝國 的戰爭使他們無法前往東方,於是1537年沙勿略又緊隨羅耀拉的足跡來到羅馬。
1540年,沙勿略成為
耶穌會 的首批傳教士,奉教廷之命前往東方的印度、日本等地傳教。歷經8個月的艱難航行,1541年12月沙勿略抵達
果阿 。在他寫給羅耀拉會長的信中,說果阿已經儼然是一座
基督教 化的城市,那裡有一所培養當地土著傳教士的學院。
沙勿略在科莫林角進行幾個月的布道工作之後,他冷靜地認識到,在印度要取得傳教事業的成功,那將是任重而道遠的。所以他要求
羅馬教廷 要派一些具有善意和良好品德的傳教士到印度來。
布道東亞 為了廣泛了解東方傳教事業的普遍進展情況,1545年底沙勿略來到
馬六甲 一帶。4個月後,他又到了
安汶島 。在熟悉東南亞海域諸島後,他開始將目光轉向東亞。
1549年8月15日沙勿略帶著其他兩名
修士 、兩名僕人和業已信奉天主教的安祿日踏上日本國土。在和日本人的接觸中,他認為日本正是他尋求的實現天主教
千年王國 的理想之地,而且日本人是被發現土地上最為超群者。他們管教有方,品德優秀。沙勿略還在安祿日的幫助下用日語寫了一份簡略的祈禱書。只有掌握當地的語言,才能取得傳教事業的進展。此點成為沙勿略東方傳教策略的重要基點之一。
在日本傳教過程中,沙勿略還發現影響傳播基督福音的最大障礙是相當部分日本人信仰
佛教 。如果不能從教義上批駁佛教的主張,那么就不可能爭取到日本人對
基督教 的尊重和皈依,也不可能贏得社會威信。
沙勿略已經認識到不批駁佛教學說就無法樹立基督教的聲望,要樹立基督教的聲望則要求派到東方的傳教士不僅應當有一般的學問,而且應當懂科學。事實上,用西方的知識和
科學 來為傳播基督教開闢道路已構成沙勿略東方傳教策略的又一塊基石。
日本是有著自己固有文化的國家。要想在日本取得傳播基督教
教義 的成功,沙勿略特別總結到,傳教士們應對當地的文化要有所適應。而這一點正是沙勿略東方傳教策略的核心思想。
西洋畫中的沙勿略 羅耀拉委派沙勿略作為“
教 宗特使”前往東方傳教,其目的之一,也就是希望沙勿略通過在東方的宣教活動能使“適應”策略系統化並突出其可實施性。而沙勿略的歷史功績也就在於為“
適應 ”策略確立了一系列如前所述的原則。沙勿略為“適應”策略所確立的那些原則是否能適用於東方國家尚待在實踐中來檢驗。
1551年11月20日,沙勿略重返印度。這期間他又開始思索一個新問題,即中國的基督教化問題。在日本,沙勿略開始認識到日本的文化深受
中國 的影響。而中國則是一個物產豐富,文明昌盛的國度。因此沙勿略萌生了到中國傳播福音的想法。
當時,外國傳教士要進入中國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除了官方正式派遣的使節外,中國禁止一切外國人進入。沙勿略在印度組織一個赴中國使團——只要能獲準進入中國,參見皇帝,就可以在中國傳教了。在商人朋友的幫助下,他很快組織了一個赴中國的使團。1552年4月,他離開印度
果阿 。但事情遠沒有預期的那么順利,抵達
馬六甲 時,使團被扣留下來,沙勿略的計畫失敗了。
進入中國 失敗反而更堅定了沙勿略進入中國的決心,他把距離中國海岸很近的
上川島 作為基地,開始探索新的入境方法。1552年8月沙勿略乘“聖十字”號抵達距廣州30海里的中國
上川島 。當時該島為
葡萄牙 商人與中國沿海居民進行走私貿易的據點。沙勿略抵達上川島後已開始認識到
明朝 政府對外國人入境實行嚴格的控制,到中國傳教形勢十分嚴峻。但這並沒有動搖沙勿略到中國內陸傳播福音的決心。他一方面精心安排秘密潛入中國內地的計畫,同時考慮好了一旦他擬議中的計畫不能實行時的應急措施,即於次年當
暹羅 向中國派出進貢使團時,他想謀求一個席位與該國使團一起進京。
不幸去世 1552年,他經過千辛萬苦找到了船到中國,卻不幸染上
瘧疾 ,病入膏肓,最後他在靠近中國沿岸一個人跡稀少的
上川島 登入。由於缺乏醫藥,他的身體每況愈下,終於在12月3日逝世,享年46歲。他後來被安葬在印度,1662年被教會列為
聖徒 ,他的
墓地 也成為朝拜的聖地。
傳說與瞻禮 據說沙勿略的屍體長期不腐爛,一路向人展示,到1554年才被安葬在印度
果阿 。1662年沙勿略被教會列為
聖徒 ,他的
墓地 也成為朝拜的聖地。同時,
馬六甲 、羅馬和澳門
聖若瑟修院 都珍藏著沙勿略的部份遺髑。
聖方濟各·沙勿略聖像 1554年,沙勿略在日本時的密友阿爾卡佐瓦返歐洲時途經
上川島 ,特意去朝拜沙勿略的墓地。也就是從這一年起,上川島開始成為西方傳教士朝拜沙勿略的
聖地 ,同時也使上川島演變為多元文化交匯之地。
1639年,澳門的
耶穌會 士在沙勿略原墓地修了
衣冠冢 ;1869年,法國人出資在上川島建了沙勿略的
墓堂 、
紀念碑 還有一座教堂。
現如今
台山市 的方濟各·沙勿略墓園內建有方濟各·沙勿略
墓堂 和
墓塔 。墓堂為西班牙古式建築蔚為壯觀,堂內陳有一具木棺,系
康熙 年間教友獻置;四面牆上掛有兩組圖畫,一組描繪耶穌蒙難始末,一組列敘沙氏東來事跡。轉過教堂,循後山之路攀一百八十級石階,登上山頂,便是沙勿略墓碑,上刻:“耶穌會士泰西
聖人 方濟各·沙勿略爾於大明嘉靖三十一年壬子之冬升天真跡 崇禎十二年已卯眾友立碑。”當代,每年都有外國遊人和港澳同胞前來憑弔旅遊。南海之大,散布島嶼不計其數,各具特色,然以此中西文化交匯之所唯上川而獨有之。
可以告慰聖方濟各.沙勿略的是在1582年10月6日,
利瑪竇 (Matteo Ricci)成功的將天主教傳入古老的中國。
人物評價 人物年表 一、幼年及讀書
1506年:4月7日,沙勿略出生於當今西班牙北部與法國接壤的
納瓦拉 (Navarra)省首府潘普洛納(Pamplona)以東52公里處的沙勿略堡(西班牙語Castillo de Javier/巴斯克語Xabierko Gaztelua)一個巴斯克人(Basque)望族家庭,該地當時屬於
納瓦拉王國 (Reino de Navarra, 824-1512年)。
1512年:5歲。納瓦拉王國南部遭受西班牙人
卡斯蒂利亞 (Castilla)王國入侵而滅亡,沙勿略堡大部分被拆毀。
1515年:9歲。6月15日,父親胡安去世。
1516年:10歲。沙勿略的哥哥們因參與反抗西班牙人的運動失敗,沙勿略家的田產被沒收。
1525年:19歲。9月,進入
法國巴黎大學 的聖巴巴拉學院(Collège Sainte-Barbe)學習。
1526年:20歲。通過
拉丁語 語法、修辭、論辯術和希臘文考試,10月1日起學習
哲學 課程,同時學習倫理學、存在論等
經院哲學 以及
數學 、
天文學 等自然科學。
1528年:22歲。2月,在巴黎認識退役軍人、巴斯克人“羅耀拉的依納爵”(Ignacio de Loyola, 1491-1556),即後來的耶穌會首任會長,當時是蒙太古學院(Collège de Montaigu)的走讀生。
1529年:23歲。
四旬節 (Lent)期間,通過學位課程考試。7月,母親去世。9月開學時,羅耀拉與沙勿略、法伯爾同住一室。
1530年:24歲。3月15日與同齡室友
法伯爾 (Pierre le Fèvre)一同獲得碩士學位。10月1日起在巴黎大學的博偉學院(Collège de Beauvais)講授
亞里士多德 哲學。因母親去世,開始思考人生。
1534年:28歲。8月15日,與羅耀拉、法伯爾等7人在巴黎郊外蒙馬特的
聖皮埃爾 (Saint-Pierre de Montmartre)小教堂里,成立男子修會“
耶穌會 ”(拉丁文:Societas Iesu, S.J./SJ/ SI),發願終生服侍主。
1935年:29歲。10名
耶穌會士 計畫前往耶路撒冷,羅耀拉先期到達威尼斯,其餘9人經德國、瑞士,到達威尼斯。
1537年:31歲。1月8日抵達威尼斯。6月24日,在威尼斯與羅耀拉一同晉升
神父 。聽說土耳其人進攻東羅馬,封鎖道路,遂轉投羅馬。
二、傳教印度
1540年:34歲。葡萄牙王胡安,請求羅馬教宗
保羅三世 差派傳教士,到葡屬印度傳教。3月16日,沙勿略和另一位耶穌會神父洛德利奉命前往。6月抵達里斯本。洛德利留在里斯本,未成行。9月27日,教皇保羅三世正式批准建立
耶穌會 。
1541年:35歲。4月7日(生日那天),以教廷大使(apostolic nuncio)身份,與另兩位神父卡瑪利諾(M. P. de Camerino)和
曼西拉 (F. Mansillas),從葡萄牙里斯本出發,乘坐聖地牙歌號(Santiago)啟程,加入五艘船組成的葡國船隊,一同前往印度,隨身只帶了幾本書。
1542年:36歲。船隊繞非洲大陸航行,經莫三比克海灣,繞
好望角 ,於5月6日抵達葡屬印度西南部的
果阿 (Goa)。此後一直任印度耶穌會地區長(1542-49年)。9月,到達印度南端的科摩林角(Cape Comorin)傳教。主要在
馬拉巴 (Malabar)、聖多馬(Saint Thomas)城等地傳教。這一帶盛產胡椒。
三、傳教印尼
1544年:38歲。4月到達印度
錫蘭 (Ceylon,即今斯里蘭卡)。
1545年:39歲。動身前往
馬六甲 。2月到科欽(Cochin),9月25日到馬六甲(Malacca)。
1546年:40歲。1月離開馬六甲到摩鹿加(Maluku)群島傳教。
1547年:41歲。12月,返回馬六甲,遇到因殺人逃亡到此地的日本
鹿兒島 武士彌次郎,此人兩年前就聽說過並仰慕沙勿略。沙勿略給彌次郎施洗,給他取名保羅(Paulo de Santa Fe),保羅介紹了日本的情況,並力促沙勿略去日本傳教。
1548年:42歲。1月,回到印度果阿,並將彌次郎送到果阿神學院學習。邊傳教邊做到日本的準備。
四、第一次遠東之行(開教日本)
1549年:43歲。4月15日,從果阿啟程向日本進發,同行者有彌次郎及兩名日本侍從,還有多列神父(Cosme de Torrès, 1510-1570)及佛南田(João Fernandes)修士。5月抵馬六甲。6月24日乘坐一艘中國平底船離開馬六甲。7月抵中國廣東
上川島 ,遇到在科欽認識的葡萄牙商人佩雷拉(Diogo Pereira)。8月15日(
聖母升天節 )在日本九州的鹿兒島登入,此後一年都在此傳教。由於信教者越來越多,遭到當地僧眾排斥。
1550年:44歲。10月留下多列神父,帶上佛南田修士和一個日本教徒向北走,12月到達
京都 ,拜見
天皇 未成。
1551年:45歲。鹿兒島大名
島津貴久 準許在本地傳教。但沙勿略計畫繞道進入中國傳教。11月離開日本。12月27日,到達馬六甲。
1552年:46歲。1月24日,到達印度
科欽 。2月15日,返回果阿。
五、第二次遠東之行(前往中國)
4月17日,乘坐佩雷拉的商船“聖十字號”(Santa Cruz)自果阿出發前往中國。隨員只有三人:印度僕人、馬拉巴人費雷拉(Alvaro Ferreira),中國僕人安東尼(Chono Antonio)。葡萄牙人加戈神父(Patre Baltasar Gago, 1520-1583),此人1560年從日本返回果阿途中,被大風吹到
海南三亞 ,呆了5個月。
8月底抵達珠江口外的上川島(今屬
台山市 )。明王朝閉關鎖國,無法進入
中國大陸 ,只能在此等待機會。因患
瘧疾 ,於12月3日早晨去世,葬於
上川島 。
六、遺體及遷葬
1553年:2月17日,“聖克魯斯號”要帶走沙勿略屍骨,挖墓開棺後,發現沙勿略遺體栩栩如生,不僅沒有腐爛,還散發香氣。3月22日抵達葡屬馬六甲,遺體放在一座教堂敞開的棺木里供人瞻仰。4月15日遺體被運往
印度 ,一路供人瞻仰,12月11日始達
果阿 ,葬於Basílica do Bom Jesus教堂。
七、封聖
1622年3月12日,沙勿略與羅耀拉一同被
羅馬教廷 封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