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裂體系與斷塊大地構造

斷裂體系與斷塊大地構造也簡稱斷塊構造,系張文佑教授創建,強調地質構造的分析應把力學分析與歷史分析結合起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斷裂體系與斷塊大地構造
  • 性質:大地構造
  • 屬性:斷裂體系
  • 時間:1974年
力學分析好比相機攝下的一個一個鏡頭(畫面),歷史分析則把這些畫面組輯成膠片,重現地殼威武雄壯的演化史。
斷塊觀點認為:變形一般從褶皺到斷裂,一旦產生斷裂,便對以後的變形起決定性的控制作用。斷裂形成常由剪下始而由拉張發展完成。因受力方式、邊界條件等的不同,斷裂常構成不同型式的組合,稱之斷裂體系。有三種最基本的斷裂體系(X型、Y型和I型),五種斷裂活動方式(純擠壓、純拉張、純剪下、剪下-擠壓和剪下一拉張),按切割深度可分出四種斷裂(岩石圈斷裂、地殼斷裂、基底斷裂和蓋層斷層),此外還有不同深度上的層間滑動斷裂。所謂斷塊,就是為不同深度的斷裂所圍限的塊體。斷塊與板塊的關係,通俗地說,斷塊是大陸上的板塊,板塊是最大一級的斷塊即岩石圈斷塊,是被岩石圈斷裂圍限的、以相應深度的層間滑動斷裂為底界的塊體。
斷塊學說的形成經歷了三大階段。50年代編中國大地構造圖,初步完善了地質構造的力學分析與歷史分析相結合的方法。1974年完成中國的斷塊大地構造圖,宣布斷塊構造誕生。80年代初完成的“中國及鄰區海陸大地構造圖”和專著《斷塊構造導論》,對斷塊構造的理論、中國斷塊構造的演化及斷塊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套用均有深刻闡述,表明斷塊學說已趨成熟。
斷塊學說認為決定地球構造運動的基本因素是恩格斯說的“吸引與排斥這一古老的兩極對立”。地球內部物質在重力作用下發生收縮作用和重力分異作用是“吸引”,在熱作用下發生體積膨脹和某種方式的熱對流則是“排斥”,它們引起地球自轉速度的變化和自轉軸的擺動,並導致離心力、科里奧利力、極移應力等的產生,以及地球內部各圈層相對扁率的變化和滑動,於是有了岩石圈各斷塊間的相互錯動。地震指示現代正在形成的X型破裂格線就是一種具體反映。而且,因為中國西部是隆起區,東部是凹陷區,故西部的菱形斷塊長軸近北西向而東部的菱形斷塊長軸近北北東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