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塊

斷塊

斷塊(fault block)是指岩石圈內被斷裂構造所圍限的構造塊體。由張文佑於1958年提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斷塊
  • 外文名:fault block
  • 作用:斷裂構造
  • 提出時間:張文佑於1958年提出
  • 學科:構造地質學
  • 性質:大地構造的基本單元
簡介,特徵,形成作用,研究意義,分類,

簡介

斷塊與斷坳、斷褶並列為大地構造的基本單元。其後,按其規模和邊界斷裂的深度、分為岩石圈斷塊、地殼斷塊、基底斷塊、蓋層斷塊等四大類。按其形成與形變特徵又曾分為台塊槽塊坳塊三類,現已基本不用。 形成於南華紀之前、具有地台型形成和形變特徵的台塊,並與斷褶相對應。

特徵

構造地質學將斷塊指作各邊全部或部分受斷層限制的地塊。在發生構造活動時,斷塊作為一個地殼單位或岩石單位,整體參與運動。由中國地質學家張文佑(1958)創立的“斷塊構造說”認為,在斷塊構造作用過程中,地殼岩石圈內所切割出的塊體,稱斷塊。按規模分岩石圈斷塊、地殼斷塊、基底斷塊和蓋層斷塊四大類。按其沉積物特徵又分為台塊和槽塊兩類。1974年張文佑等曾將形成於震旦亞界之前,具有地台型的形變特徵的台塊稱為斷塊,以與斷褶相對比。

形成作用

各種斷塊之間,在地球旋轉及其內部重力作用以及熱力運動引起的膨脹與收縮的交替作用下,常常產生各種形式的運動,或擠壓、或拉張、或剪下,但很少是單一形式的運動,在大多數情況下不外是擠壓-剪下或拉張-剪下兩大類型。各種斷塊的活動常常是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的,例如基底斷塊的活動情況可以控制蓋層的發育及褶皺形成,而蓋層斷塊的運動形成又可以影響基底斷裂,也就是說,基底控制蓋層,蓋層改造基底。板塊實際上是岩石圈塊的一種,但斷塊說與板塊說不同,它不僅強調邊緣活動,而且強調內部活動以及深度不同的層間活動;不僅強調俯衝,而且強調仰沖。

研究意義

斷塊間的相對運動對其上覆岩層的建造發育與構造變形有重要的制約作用。在一些斷塊的邊界上,是各相對為剛性的斷塊之間相對運動的樞紐,是易於積累應力和發生地震的構造部位。斷塊沿近於水平的構造面發生錯動時,也可發生地震。斷塊的研究在石油、地震地質、水文工程地質等方面,利用斷塊說已收到一些實際效果,而且在大地構造學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分類

按斷裂的深度,可分為岩石圈斷塊、地殼斷塊、基底斷塊、蓋層斷塊等四個等級。
(1)岩石圈斷塊即板塊,是被岩石圈斷裂所圍限的塊體,面積幾百萬至上億平方 千米;
(2)岩石圈斷塊內部被各種地殼斷裂切割而成的塊體,即為地殼斷塊,面積一般為幾萬、十幾萬平方千米至幾十萬、上百萬平方千米;
(3)在地殼斷塊內部,可再由基底斷裂和蓋層斷裂切割和形成規模依次減小的基底斷塊和蓋層斷塊。
由於地球表面的曲率影響以及岩石圈中具有層狀結構,各種斷塊在空間中均呈具 有一定彎度的層狀塊體,在構造應力的作用下,各斷塊除了沿相互間的邊界斷裂產生錯動和離合外,還可沿各近於水平的構造面 (如莫霍面、康氏面、基底面等) 發生層間滑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