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新余市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

《新余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新余市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是新余市人民政府發布的通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余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新余市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
  • 發布單位:新余市人民政府
通知詳情,政策解讀,

通知詳情

新余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新余市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市直各單位:
現將《新余市碳達峰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新余市人民政府
2023年3月5日
(此件主動公開)
新余市碳達峰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省委、省政府關於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全面落實《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贛發〔2021〕28號)、《江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江西省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贛府發〔2022〕17號)、《新余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余雙碳字〔2022〕2號)精神,紮實推進全市碳達峰行動,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的關係,把碳達峰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聚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西工作提出的“兩個定位、五個推進”要求,從實際出發,不斷深化和完善富裕美麗幸福現代化江西建設的科學內涵、戰略路徑和重要抓手。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以綠色低碳為主要抓手,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能源體系、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空間格局,確保新余市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目標。
二、主要目標
“十四五”期間,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更加最佳化,鋼鐵、建材、化工、火電等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明顯提升,煤炭消費增長得到嚴格合理控制,現代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加快構建,建築、交通、農業和居民生活等重點領域綠色低碳發展取得明顯進展。到2025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確保完成省下達指標,新能源發電量占比力爭達到11.2%,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十五五”期間,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最佳化升級取得重大進展,重點領域低碳發展模式基本形成,煤炭消費增長得到嚴格合理控制,新型電力系統基本建立,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套用取得新進展,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進一步提高,全面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
三、重點任務
(一)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
1.推進非化石能源發展
統籌推進多種形式的可再生能源開發項目,以靈活多樣的方式擴大風電、光伏和生物質發電規模。積極推動風電規模化發展,合理開發負荷中心附近和工業園區風電項目,加速推進渝水區江口分散式風電、渝水區良山分散式風電、分宜雙洞分散式風電、仙女湖區九龍山分散式風電等項目建設。促進光伏大規模開發和高質量發展,堅持集中式與分散式並重,充分利用農漁業、廢棄礦山園區、市政設施、公共機構、住宅等土地和場址,鼓勵光伏發電就地併網消納,推動大唐25萬千瓦光伏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永清環保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等生物質、城鎮垃圾發電項目建設。到2025年,新能源裝機規模達500萬千瓦左右,大幅度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國資委、國網新余供電公司〕
2.推動煤炭能源清潔高效利用
有效控制煤炭消費增長,在確保能源安全保供的基礎上,科學合理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嚴把新上項目立項關,對於效率較低的生產線採取有序退出機制。嚴格控制鋼鐵、化工等行業煤炭消費,採用消費端電能、天然氣或氫能替代煤以及生產線提質增效等方式減少煤炭消費占比,對於在“電力替代”“氫能替代”或改進生產工藝過程中產生額外成本的主要企業給予一定政策傾斜和財政支持。加快存量煤電機組節煤降耗改造、供熱改造、靈活性改造“三改聯動”,對無法改造的機組逐步淘汰關停。積極推進大唐新余電廠二期、國家電投分宜電廠擴建二期等清潔煤電項目建設,支持分宜電廠現役發電機組進行技術改造。〔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國網新余供電公司〕
3.合理管控油氣消費
保持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處於合理區間,逐步調整汽油消費規模,以交通領域為重點推動燃油清潔替代和能效提升。最佳化城鎮、鄉村加油站布局,科學規劃油品儲備量,建設應急儲備設施,穩定提高油品供應能力。提高天然氣儲備輸配能力,加快天然氣運輸管網及配套設施建設,提升天然氣安全穩定供應能力,為提高天然氣消費水平夯實基礎。引導工業用戶使用天然氣,在高新區適時開展天然氣熱電聯產或天然氣分散式能源系統替代燃煤供熱機組及供熱鍋爐試點。推動天然氣向農村延伸,探索推進天然氣分散式能源項目建設,鼓勵條件成熟的縣區建設LNG汽車和船舶加氣站。到2025年,天然氣消費總量達7億立方米。〔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自然資源局、市應急管理局、市住建局,高新區管委會〕
4.積極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推動構建現代化新型能源電力系統,大力提升電力系統綜合調節能力。加快能源基礎設施智慧型化改造和智慧型系統建設,探索推進綜合智慧能源、智慧電網等項目。推進網架結構最佳化工程,提高電網整體保障能力。實施大唐新余電廠二期500千伏送出線路工程,加快推進袁河、仰天崗(毓秀)、水西等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及茶山、水東、新下田、水北和陽光等110千伏輸變電工程,提升中心城區10千伏線路“N-1”通過率。到2025年,配電自動化覆蓋率達100%。提高新宜吉合作示範區電力系統建設標準,構建現代城市配電網;推進渝水區和分宜縣農村電網改造升級項目,確保電力安全高效地為生產生活服務。最佳化電網運行方式,積極建設堅強電網主網架、智慧型配電網和微網,適應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納。加強源網荷儲一體化建設,推廣鋰電池儲能電站等在新能源發電企業的套用,積極探索氫能等新型儲能技術的套用。大力支持抽水蓄能項目申報國家能源項目庫,加快推進仙女湖抽水蓄能項目落地建設。完善電力需求回響機制,引導自備電廠、工商業可中斷負荷、電動汽車充電網路參與系統調節,通過輔助服務市場助推儲能設備參與電網調峰。到2030年,全市電網具備5%左右的尖峰負荷相應能力。〔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務局、市自然資源局、國網新余供電公司〕
(二)節能降碳增效行動
1.全面提高節能管理水平
嚴格落實能耗雙控,建立健全相關評價管理機制。探索實施用能預算管理,強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對項目用能和碳排放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從源頭推進節能降碳。提高節能管理數位化水平,完善能源信息系統、重點用能單位能耗線上監測系統建設。建立健全節能管理、監察、執法“三位一體”的節能管理體系,完善節能監察體系。依法依規綜合運用行政處罰、信用監管、階梯電價等手段,建立跨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增強節能監察約束力。〔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工信局〕
2.推進重點工程節能降碳
深入推進建築、交通、照明、通訊、供冷(熱)等基礎設施節能升級改造,推廣先進低碳、零碳建築技術示範套用,推動市政基礎設施綜合能效提升。實施園區節能降碳工程,在新余市南部鋼鐵、電力、煤化工等重工業集中度較高地區,開展專項節能降碳行動,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動能源系統最佳化和梯級利用,打造一批低碳節能示範項目。實施重大節能降碳技術示範工程,支持已取得突破的綠色低碳關鍵技術開展產業化示範套用。〔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住建局〕
3.推動重點用能設備節能增效
全面提升能效標準,加快淘汰落後用能設備。建立以能效為導向的激勵約束機制,大力推動綠色低碳產品認證和能效標識制度的實施,落實國家節能環保專用設備稅收優惠政策。將能效指標作為重要的技術指標列入設備招標檔案和採購契約,加強重點用能設備節能審查和監察監管,綜合運用多種手段推廣低碳高效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執行嚴格的環保、水耗、能耗、安全、質量等標準,建立能耗標桿機制,推動重點企業開展能效對標,形成推動用能產品、高耗能行業和公共機構的能效不斷提升的長效機制,促進節能減排。〔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機關事務管理中心〕
4.加強新型基礎設施節能降碳
以“南重北輕”戰略推進新余市區域產業鏈布局最佳化,統籌謀劃、科學配建新型基礎設施。開展物聯網感知設施、高速智慧型信息網路、一體化大數據中心等重點領域建設行動。加強“5G+工業網際網路”、數位化車間、智慧型工廠、行業雲、區塊鏈等技術在能源領域的融合套用,全面提高基礎設施用能水平。對標國際國內先進水平,不斷完善通信、運算、存儲、傳輸等設備能效標準體系,提升準入門檻,淘汰落後設備和技術。採用直流供電、分散式儲能、“光伏+儲能”等模式,探索多樣化能源供應,配套建設可再生能源電站,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自然資源局、市市場監管局〕
(三)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
1.加速工業綠色低碳轉型
推動工業領域綠色低碳發展,依法依規淘汰落後產能,積極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加快傳統產業綠色低碳改造,最佳化工業產業向低碳化、綠色化、高端化轉型升級。鞏固鋼鐵、鋰電產業作為支柱產業的地位;強化電子信息、光伏、裝備製造和麻紡等重點產業聚集效應;推動矽灰石產業、製鞋產業、裝配式建築產業和消防產業等特色產業發展壯大,打造新時代新余名片。以綠色低碳為產業發展方向,開展行業低碳評估,加大綠色低碳技術套用力度,提高能效水平,嚴格控制工藝過程溫室氣體排放。〔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商務局〕
2.推動重點行業企業碳達峰
深化建材、化工、冶金等產業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替代力度,推動重點行業達峰工作。聚焦鋼鐵行業,大力推進非高爐煉鐵技術示範,提升廢鋼資源回收利用水平,推行全廢鋼電爐工藝。最佳化焦燒鐵鋼軋工序動態平衡,採用高效、低碳的工藝技術,建成電弧爐煉鋼產能置換項目。積極推動鋼鐵、鋰電、建材等行業高端化、低碳化轉型升級,促進產業協同提質增效,推進行業達峰。鼓勵重點企業構建碳排放監測、評估、統計、報表、交易、配額管理等多功能一體化管控信息化平台。新建、擴建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嚴格落實國家產能置換政策。推進存量最佳化,淘汰落後產能,加快推進企業兼併重組,提高行業集聚度。鼓勵企業建設5G數字工廠和車間,搭建企業級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推動企業向高端化、智慧型化、綠色化方向發展。針對碳排放量較高,對全市達峰影響較大的企業,如新余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江西大唐國際新余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等,鼓勵其規劃提高綜合能源利用率的具體措施,並制定碳達峰行動方案。〔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科技局、新鋼集團公司〕
3.培育綠色低碳新動能
積極發展綠色低碳新興產業,加速優勢產業聚集並占領優勢賽道。圍繞贛鋒鋰業、江西雅保等龍頭企業完善產業配套。鼓勵相關企業在鋰礦資源,鋰電池材料等環節,以及新能源汽車和配套產業重點布局,推動鋰鹽加工、電池材料、鋰電池回收利用等全產業鏈發展,打造全球鋰電基地。藉助江西省布局京九(江西)電子信息產業帶的契機,以光電玻璃、智慧列印、攝像模組等產品為特色,促進電子信息產業向價值鏈高端發展,打造國內領先的電子信息特色產業園。以賽維、瑞安、添翼等光伏骨幹企業為基礎,依託國家光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平台,強化光伏技術儲備,提高光伏產業整體競爭力。〔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商務局、市科技局、國網新余供電公司〕
4.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
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對項目實行清單管理、分類處置、動態監控。全面排查在建項目,對能效水平低於行業能耗限額準入值的,按照有關規定停工整改。嚴格控制新建項目,落實國家產業政策和產能置換要求,嚴禁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未批先建、違規上馬。對於存量項目,深入挖掘節能減排潛力,積極引導企業開展節能診斷和清潔生產審核。開展常態化監管,嚴格實施節能、環評審查,依法依規推動落後產能退出。〔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四)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行動
1.合理規劃布局城鄉建設
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從城市宜居性、開放空間體系設計、社會資源公平性、交通效率、能源可持續性等多個方面科學確定建設規模,避免土地低效利用和重複性建設,實現城市功能與低碳發展相結合。倡導綠色低碳規劃設計理念,增強城鄉氣候韌性,建設海綿城市。針對建設用地、耕地、工礦用地、園地、林地和草地等地塊進行布局和規模合理規劃。嚴格落實建築拆除管理制度,在老舊城區改造過程中,杜絕大拆大建。綜合考慮城市交通、建造和維護技術手段,推動建立綠色低碳為導向的城鄉規劃建設管理機制。〔責任單位:市住建局、市自然資源局〕
2.提高城鄉建築能效水平
持續提升新余城鄉建築能效水平,嚴格執行居住建築65%的建築節能設計標準。積極推進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規模化發展,推廣綠色低碳建材和綠色建造方式,加快推進新型建築工業化,推廣鋼結構住宅,推動建材循環利用,強化綠色設計和綠色施工管理。新建建築設計階段全面執行綠色建築設計和建設標準。推進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入市場參與,有計畫、分步驟推進既有建築節能改造。持續推動市政基礎設施節能降碳改造,提升城鎮建築和基礎設施運行管理智慧型化水平。加快推廣供熱計量收費和契約能源管理,逐步開展公共建築能耗限額管理。到2025年,裝配式建築占城鎮新建建築比例不低於50%,裝配式建築占新建建築面積的60%以上,城鎮新建建築全面執行綠色建築標準。〔責任單位:市住建局、市發改委〕
3.最佳化建築用能結構
發揮可再生能源套用示範城市經驗優勢,深入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築套用,鼓勵光伏發電與建築一體化套用,推動太陽能供應生活熱水項目建設。提高建築終端電氣化水平,建設集光伏發電、儲能、直流配電、柔性用電於一體的“光儲直柔”建築。推進綠色農房建設和農房節能改造。持續推進農村地區清潔取暖。推廣使用綠色建材,鼓勵選用裝配式鋼結構、木結構等建造方式。推廣節能環保灶具、電動農用車輛、節能環保農機。加快生物質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中的套用。加強農村電網建設,提升農村用能電氣化水平。大力推動開發區屋頂光伏發電發展,力爭2024年各開發區具備開發條件的屋頂光伏發電覆蓋度達到80%。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築執行綠色建築標準比例達100%,城鎮建築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8%,新建公共機構建築、新建工業廠區(園區)內有員工宿舍等有居住功能的建築屋頂安裝太陽能發電板面積不低於建築屋頂面積的50%。〔責任單位:市住建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農業農村局、國網新余供電公司〕
(五)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
1.構建低碳交通運輸體系
不斷最佳化交通運輸結構,積極推進“公轉鐵”“公轉水”多式聯運,推進袁河航道開發,填補新余市水路運輸空白。不斷提升綜合貨運樞紐集疏運能力,加強新余中新物流公鐵聯運物流園示範建設,提高新余市物流業多種運輸方式綜合互補。運用不同運輸方式合理分工、有效銜接,降低空載率和不合理客貨運周轉量。以“公交城市”建設為契機,深化“市區、城鄉、村鎮”為基本框架的“全域公交”體系建設,構建與現代區域經濟城市相匹配的公共運輸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城市慢行系統,積極引導公眾選擇綠色低碳交通方式。〔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機關事務管理中心、市公交公司、市發改委、南昌鐵路局新余車站〕
2.推動運輸工具裝備低碳轉型
大力推進交通運輸領域電氣化、低碳化、智慧型化轉型,積極發展以天然氣、電力、氫能等清潔能源為動力的汽車和船舶。組織實施高效清潔運輸裝備推廣工程,推動城市公共服務車輛電動化替代,逐步降低傳統燃油汽車在新車產銷和汽車保有量中的占比。鼓勵發展節能環保車船,嚴格道路運輸車輛燃料消耗量限值管理。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套用,完善新能源私家車購買補貼政策。積極發展以天然氣為燃料的汽車和船舶。推動公共運輸、物流配送等城市公共服務和機場運行車輛電動化替代。到2025年,新增公車90%以上實現電動化,公車、出租汽車(含網約車)新能源汽車占比分別達到72%、35%。加快推進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加強老舊車輛淘汰報廢。通過遙感監測系統,將柴油貨車黑煙排放列入常態化管理模式,對責任企業納入誠信考核。加大對老舊重型貨運車輛報廢更新的政策傾斜力度,引導老舊車船按時依法退出運輸市場。〔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機關事務管理中心、市公交公司、市發改委、市城管局、鐵路新余車站〕
3.加快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將綠色低碳理念貫穿於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運營和維護全過程,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量。加強綠色公路、綠色港口、生態航道建設。有序推動充電樁、配套電網、加注(氣)站、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公共運輸基礎設施水平。在已建成平均服務半徑10公里的充電設施網路體系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電動汽車其他配套設施和服務。加速智慧停車場、智慧充電樁等智慧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公共運輸領域“智慧+”套用。到2025年,確保建成各類充電站25座、各類充電樁400個,力爭建成各類充電樁600個。〔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發改委、市自然資源局、市商務局、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
(六)循環經濟助力降碳行動
1.推進產業園區循環化發展
推進新余經濟開發區和分宜工業園以提升資源產出率和循環利用率為目標,最佳化園區空間布局,深化園區循環化改造工作。推動園區產業鏈上下游聚集共生,減少運輸成本,加速產業、企業循環式組合,進一步延伸產業鏈,重點構建和完善以鋼鐵、裝備製造、冶金、建材等主導行業為基礎的循環經濟產業鏈,積極培育和發展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鏈,加強以貨運、配送、信息平台等為主的現代物流產業鏈建設,形成園區縱向閉合、橫向耦合的循環經濟產業體系。促進廢物資源化綜合利用、能量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推進工業餘壓餘熱、廢氣廢液廢渣資源化利用,積極推廣集中供氣供熱。〔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
2.提升大宗固廢綜合利用水平
加快推進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式轉變,提升共伴生、難利用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平,重點推進鐵礦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對原有廢石進行二次選礦,提高礦山企業資源循環利用率。以廢鋼鐵、廢銅、廢橡膠、廢塑膠、報廢汽車及家電、建築垃圾、農作物秸稈、農林廢棄物等為重點,支持大宗固廢大摻量、規模化、高值化利用。依託全市現有廢舊鋼鐵回收的規模優勢,加大鋼鐵等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和深加工產業的發展力度,為鋼鐵、有色、機械製造等行業提供節能環保的再生資源,形成新的經濟成長點。著力推動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完善建築垃圾回收利用政策和再生產品認證標準體系。到2025年,一般工業固廢年利用量達到1700萬噸。〔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健全資源循環利用體系
依託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通過多元化回收、集中化處理、資源化利用和規模化發展,積極構建省內外及國外再生資源回收網路體系。建設以廢鋼為主的區域性再生資源集散市場,完善“原材料—鑄造—精加工—廢舊物資回收利用”鋼鐵產業鏈。加強廢舊鋼鐵、動力蓄電池、塑膠等廢棄物循環利用,切實提高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以江西國燕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余市匯益信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分宜嘉鑫實業有限公司等企業為先鋒,推進垃圾分類和再生資源回收“兩網融合”,推行“網際網路+”回收新模式,促進再生資源應收盡收。〔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城管局、市市場監管局〕
4.推進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
紮實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加快建立覆蓋全社會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全面實現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重點對廢棄紙張、鋼鐵、塑膠等廢舊物資,進行資源化循環利用。加強塑膠污染全鏈條治理,塑膠製品回收重塑。減少一次性物品使用量,整治過度包裝,推動生活垃圾源頭減量。以永清環保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等新能源項目為試點,推進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降低填埋比例。到2025年,城鄉生活垃圾分類閉環體系基本建成,城鎮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提升至60%以上,到2030年提升至70%以上。〔責任單位:市城管局、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商務局〕
5.推動農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發展綠色低碳循環農業,研發套用增匯型農業技術。推廣綠色生產技術和設施裝備,推進化學肥料和農藥減量增效,鼓勵增施有機肥料和生物農藥。“十四五”期間,化肥農藥施用量力爭每年減少0.5%左右。建設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區,加大統防統治和測土配方施肥覆蓋面,實現全市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全覆蓋。推廣使用加厚地膜,開展地膜回收網點和廢舊地膜加工能力建設,加大農藥包裝物回收利用力度。力爭2025年,農膜及農業投入品包裝廢棄物回收率達到85%以上。大力推進秸稈肥料化、基料化、飼料化、原料化“四化”利用,避免直接燃燒。強化糞污還田利用過程監管,提高畜禽糞污處理利用管理水平。到2025年,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3%以上。到2025年,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72萬畝,主要農作物農藥化肥利用率達43%,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保持在80%以上、力爭達到90%以上。〔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局、市市場監管局〕
(七)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行動
1.建設綠色技術創新平台體系
深化低碳技術套用基礎研究,在綠色低碳、節能增效等方向上,加快國家級和省級科技創新平台的創建。以“國家光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鋰基新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江西省太陽電池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江西省鋰電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西省光伏電池及組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西省鋰電材料及套用重點實驗室”等省級科技創新平台為發力點,激發創新活力,提高綠色低碳技術創新能力,搶占技術制高點。在光伏產業、鋰電產業等領域支持和培育領軍企業,鼓勵企事業單位承擔國家、省相關重大科技項目,全面提升相關領域創新能力。〔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市場監管局〕
2.加強創新能力建設和人才培養
積極爭取碳達峰相關重大項目和技術創新扶持資金支持,落實相應政策吸引人才聚集,引導企業、高等學校、科研單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鼓勵新余學院、江西工程學院高等院校加快新能源、儲能、氫能、碳減排、碳匯、碳排放權交易等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構建與新余市綠色低碳發展相適應的碳達峰碳中和人才引進機制,加強能源和碳達峰專業知識培訓,積極開展針對政府、企業、各類機構相關人員的碳達峰碳中和知識普及,全方位加強碳達峰碳中和人才隊伍的培育和引進。〔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
3.加快先進技術套用落地
積極利用新余市綠色技術創新平台優勢,推動重點產業領域在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轉化上取得重大突破。鼓勵鋼鐵產業協同創新,建設國內最具競爭力的無取向矽鋼生產基地和稀土鋼研發生產基地。加快新一代鋰電產業新一代固態鋰電池的研發,打造全球鋰電高地。加快光伏產業終端技術研發,打造全國重要的光伏產業基地。推動低碳零碳負碳技術裝備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關注企業、高等學校、科研單位在化石能源綠色智慧型開發和清潔低碳利用、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利用、新型電力系統、節能、氫能、儲能、動力電池、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等領域的最新突破,加大對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的財政支持力度。〔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局〕
(八)碳匯能力鞏固提升行動
1.鞏固生態系統碳匯成果
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落實生態保護、基本農田、城鎮開發等空間管控邊界,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強化固有林木保護,加強管理,嚴厲打擊一切非法破壞林地行為。全面推行林長制,明晰責任,執行森林格線化管理機制。規範林業用地保護利用,加大林地征占用查驗力度,嚴格森林採伐限額管理,從源頭嚴格控制林地過快消耗。最佳化生態紅線成果,將孔目江國家濕地公園、水北鎮梅山水庫等8723公頃濕地納入生態紅線範圍。加大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力度,加強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體系、檢疫御災體系、防治減災體系、應急防控體系建設,加強森林防火保障體系建設。到2025年,全市森林覆蓋率穩定在52.74%以上。〔責任單位:市林業局、市自然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應急管理局〕
2.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
採用封山育林、造林補植、低效林改造等措施,改善林分結構、提高森林質量,增強森林生態系統水源涵養功能和土壤保持功能,加強袁河、孔目江和境內其它河流的源頭及兩岸、環仙女湖生態圈、大型水庫庫區周邊植物保護。防止由於環境變化、經營不當、自然災害、林業有害生物危害造成林木提前或加速生理衰退。採用更替、擇伐、撫育、林帶漸進、綜合等方式,穩步改善林木結構,提高林木質量。結合新農村和美麗鄉村建設,深入開展鄉村綠化美化和鄉村森林公園建設。對廢棄礦山、取土和採石段,開展生態修復,逐步消滅裸露地。依託打造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江西樣板”新余特色的重要契機,加快推進儲備林項目,形成以林木儲備為支撐,拓展綠色經濟發展,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變。到2030年,活立木蓄積量達到1435.8萬立方米以上。〔責任單位:市林業局、市自然資源局、市水利局、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
3.加強生態系統碳匯基礎支撐
開展森林、草地、濕地、土壤等碳匯本底調查、儲量評估、潛力評價,形成碳匯能力預測和生態保護行動評價機制。積極參與全省生態補償機制,將碳匯價值納入生態保護補償核算體系。積極參與生態系統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項目(CCER)開發,提高生態碳匯項目市場化參與度。大力推動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PPP項目,充分利用國家開發銀行政策性低息貸款,最佳化項目區樹種結構,提升項目區森林質量和生態效益。轉變林業經濟成長方式,實現以短養長、長短結合、優勢互補生產格局;實踐“贖買+集約人工林栽培”“贖買+林改培”建設方式,打造一批森林康養基地和鄉村風景林示範點。到2025年,建設儲備林55萬畝,發展林下經濟10萬畝。〔責任單位:市林業局、市自然資源局、市水利局、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露林投資公司〕
(九)綠色低碳全民行動
1.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
將生態文明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開展多種形式的資源環境國情教育,普及碳達峰碳中和基礎知識。藉助世界地球日、世界環境日、全國節能宣傳周、全國低碳日等主題宣傳活動不斷強化節約理念,提高資源循環化利用意識。加強對公眾的生態文明宣傳和教育,充分運用政府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創新宣傳方式,打造綠色低碳宣傳平台,傳播碳達峰碳中和基礎知識,傳遞綠色低碳理念,增強公眾低碳意識。〔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
2.推廣綠色低碳生活
倡導居民低碳生活方式、消費習慣。推廣綠色低碳產品,完善綠色產品認證與標識制度。提倡節約用電,減少無效照明,公共機關和事業單位嚴格規定室內空調溫度限定標準;禁止餐飲浪費,提倡光碟行動、鼓勵“半份菜”“小份菜”選項;嚴格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全面實行垃圾分類全覆蓋,提高可回收垃圾循環利用率;以共享方式減少部分生活消費品(如腳踏車和充電寶)購買和閒置比例。提升綠色產品在政府採購中的比例。評選、宣傳一批優秀示範典型,營造綠色低碳生活新風尚。〔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住建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機關事務管理中心、市城管局、市市場監管局〕
3.提升全社會低碳意識
強化政府引領作用,提高企業等社會主體參與程度,分產業引導重點用能單位企業系統性提高適應綠色低碳發展要求意識,梳理核算自身碳排放情況,深入研究碳減排路徑。鼓勵機構、學校等承擔更多社會責任,以共贏思維提出綠色低碳發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帶動全社會實現全面低碳綠色轉型。〔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工信局、市商務局、市機關事務服務中心〕
四、政策保障
(一)建立配套規範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
貫徹落實國家和江西省碳排放統計核算要求,健全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碳排放基礎統計報表制度,完善能源消費計量、統計、監測體系,新建新餘溫室氣體站。探索推進碳排放實測技術發展,積極推動遙感測量、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興技術在碳排放施策技術領域的套用。完善政府間跨部門碳排放數據共享機制,制定碳排放數據管理和發布制度。構建碳達峰大數據管理平台,實現智慧控碳。〔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統計局、市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氣象局〕
(二)建立健全綠色金融體系
探索轉型金融試點示範方式,引導碳市場推動有意願參與社會綠色發展轉型的資金共享低碳成果。鼓勵“碳普惠”機制探索和研究,支持各類金融機構推出綠色債券、綠色貸款、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綠色股權等綠色低碳專項產品。積極推動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鼓勵多種形式碳交易行為。加強碳達峰碳中和項目融資對接,鼓勵生態信用行為與金融信貸掛鈎機制,加速社會資金流入低碳生產、綠色建築、綠色交通、綠色農業、低碳技術創新等方向。運用碳減排金融工具,推動“碳達峰”“低碳”“零碳”等試點建設。〔責任單位:人行新余市中支、市政府金融辦、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新余銀保監分局〕
(三)建立健全低碳發展市場化機制
配合全省用能權交易、碳交易市場建設進程,加速推進用能權、排放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健全現有能耗雙控制度,在此基礎上探索碳排放考核管理系統,做好碳排放評估管理和能耗雙控制度銜接,積極推行能耗、碳排放預算管理機制以及契約能源管理機制。推進差異化用電、用水、用氣機制,探索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納入碳交易市場。〔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市稅務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局〕
五、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加強黨對全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各項工作的整體部署和系統推進,研究重大問題、制定重大政策。各成員單位要貫徹落實工作要求,紮實推進相關工作。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強組織協調和日常指導,定期對各區(縣,園區)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工作進展情況進行調度,督促各項目標任務落實落細,科學提出碳達峰分步驟的時間表、路線圖,督促將各項目標任務落實落細。
(二)強化責任落實
各縣(區)、各部門需要充分認識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性,圍繞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明確責任分工和責任人,及時跟進各項工作的完成進度,抓好落實,確保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成效到位,落實情況納入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範圍。各相關單位、人民團體、社會組織要積極發揮自身作用,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三)嚴格監督考核
總結“十三五”以來,能耗雙控考核機制的經驗與問題,在碳排放管理與能耗雙控管理有重合的工作中,探索協同管理、協同分解、協同考核。建立健全管理考核機制,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綜合評價考核制度,嚴抓考評落實,強化監督考核結果套用,對碳達峰工作成效突出的鄉鎮、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對未完成碳排放控制目標的縣(區)和單位實行通報批評和約談問責。

政策解讀

【文字解讀】《新余市碳達峰實施方案》
近日,市政府印發了《新余市碳達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現就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出台背景
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紮實推進碳達峰行動,國務院、省人民政府分別印發了《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江西省碳達峰實施方案》。我市高度重視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第一時間開展研究、第一時間貫徹落實,根據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制定本實施方案。
二、總體要求及主要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的關係,把碳達峰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以綠色低碳為主要抓手,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能源體系、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空間格局。到2025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確保完成省下達指標,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進一步提高,全面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
三、重點任務
《實施方案》將碳達峰貫穿於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全過程,明確重點實施“碳達峰九大行動”。
一是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推進非化石能源發展、推動煤炭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合理管控油氣消費等。
二是節能降碳增效行動。全面提高節能管理水平、推進重點工程節能降碳、推動重點用能設備節能增效等。
三是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加速工業綠色低碳轉型、推動重點行業企業碳達峰、培育綠色低碳新動能等。
四是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行動。合理規劃布局城鄉建設、提高城鄉建築能效水平、最佳化建築用能結構。
五是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構建低碳交通運輸體系、推動運輸工具裝備低碳轉型、加快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六是循環經濟助力降碳行動。推進產業園區循環化發展、提升大宗固廢綜合利用水平、健全資源循環利用體系等。
七是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行動。建設綠色技術創新平台體系、加強創新能力建設和人才培養、加快先進技術套用落地。
八是碳匯能力鞏固提升行動。鞏固生態系統碳匯成果、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加強生態系統碳匯基礎支撐。
九是綠色低碳全民行動。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推廣綠色低碳生活、提升全社會低碳意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