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區

新邵區,創建於1952年,由原新化縣、邵陽縣各析部分組成,並取兩縣首字以命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邵區
  • 外文名:XinShao area
  • 創建於:1952年
  • 行政村:651個
  • 總人口:73.9萬
基本概況,氣象氣候,自然地理,歷史沿革,

基本概況

初屬邵陽專區,1977年10月改屬漣源地區,1983年歸屬邵陽市。現轄11鎮4鄉,651個行政村,28個社區(居委會)。全縣總人口73.9萬人,有漢、回、苗、滿、土家、侗、布依、壯、白、水、維吾爾、僳僳、彝、瑤、藏、黎、布朗、傣、高山等19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占99%。 新邵縣正在積極整縣建區中。
新邵位於湘中邵陽盆地與新漣盆地之間。東北靠漣源市,東南臨邵東縣,南抵邵陽市、邵陽縣,西接隆回縣,北連新化縣、冷水江市。境內寸石鎮花橋村為湖南省地理中心。全縣總面積176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2.18萬畝,其中水田31.56萬畝,素有“六山半水二分田,分半道路加莊園”之稱。
邵陽市領導調研新邵區劃調整工作座談會邵陽市領導調研新邵區劃調整工作座談會
新邵山川毓秀,人傑地靈。佛教聖地“白雲岩”歷史悠久;“賽雙清公園”與邵陽市“雙清亭”遙相媲美;龍山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白水洞”享譽省內外;“岳平雲頂”、“白雲樵隱”、“石門獻翠”等風光早被列入寶慶十二景;大名禪院、文仙觀等12處歷史文物令人留連忘返。毛澤東主席的老師張乾,當代著名作家謝冰瑩,原湖南省《大公報》總編輯李抱一,抗日英雄、原國民黨第39集團軍軍長廖耀湘,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原副部長肖貞堂,湖南省軍分區副司令員黃明開均出生在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
新邵人民區政府駐釀溪鎮,郵編:422100。代碼:430522。區號:0739。拼音:XinShaoQu。
新邵區目前正在積極與邵陽市其它三區融城,並把整縣建區作為重中之重工作來抓。

氣象氣候

新邵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熱量豐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7.2℃,無霜期276天,年降雨量1115.5毫米,年日照1688.3小時。適宜水稻、油菜、菸葉等多種農作物和竹木生長。

自然地理

新邵地處東經111°8′~112°50′,北緯27°15′~27°38′。位於湖南省中部,東北界漣源市。東南鄰邵東縣。南抵邵陽市、邵陽縣。西接隆回縣、北連新化縣、冷水江市。縣城距邵陽市12公里。
新邵區位於雪峰山脈東側,邵陽盆地和新(化)漣(源)盆地之間。地貌類型多樣,平、崗、丘、山兼具,山地占46.97%,丘陵占22.47%,崗地占12%,平原占14.77%,水面占22.4%。崗地占12%,平岩山、金龍山、朗概山和龍山等系列山脈由西向東、橫亘中部,地勢中部南高北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131座,最高的岳坪峰,海拔1513.5米,最低的淘金橋,海拔176米。
新邵區主要山脈有天龍山、天形山、板子山、郎概山、龍山,其中龍山主峰岳平頂,海拔1513.5米,為境內最高峰。
新邵區境內大小河流69條,分屬資水與湘江兩大水系,資江自南向北縱貫全境。
漣水
漣水,初名“駱馬江”,後名“甘溪”,湘江中游一級支流。源出新邵區觀音山西南麓。流經新邵區、漣源市婁底婁星區、雙峰縣湘鄉市湘潭縣等市縣,於湘潭縣河口鎮湘河口匯入湘江,全長232公里,流域面積7150平方公里。
資江
資江在邵陽縣霞塘雲鄉雙江口(又名羅家廟)以上分兩源:西源為赧水,舊志又稱資水、都梁水,1979年版《辭海》中稱赧水,源出城步苗族自治縣資源鄉青界山主峰黃馬界西麓,由西南向東北流經武岡、洞口、隆回縣境,至邵陽縣雙江口與資江南源夫夷水匯合,長188.7公里,流域面積6884平方公里,平均坡降為0.96‰。
礦產資源
新邵地處湖南省第二個成礦富集帶,地表地下礦藏資源點多面方儲量大,共有礦區(點)113處,其中大中型礦床5處,小型礦床21處,礦點34處,礦化點53處。已探明儲量的礦種50餘個,以有色貴重金屬礦為主,是全省著名的“有色金屬之鄉”和“金點產金縣”。主要礦藏儲量為:銻11.12萬噸、金10.08噸、銀236.9萬噸、煤2947.61萬噸。屬大型礦床的有龍山金銻礦、扶竹橋砂金礦、白雲鋪鉛鋅礦及維尼龍礦、嚴塘石灰石礦、龍溪鋪花崗石用大理石礦。
水能資源
新邵區境內有河流69條,其中資水幹流1條,1級支流18條,2級支流29條,3級支流17條,4級支流4條。水能資源多年平均理論蘊藏量達17.08萬kw,可開發理達11.45萬kw。資水在縣境內流程達成54公里,落差23米,坡降0.43‰,流經新邵縣的多年平均徑流總量達121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383.6立方米/秒。生產生活用水中富,水電開發潛力大。
農林資源
新邵區在邵陽市歸先消滅荒山,是全省首批綠化達標縣,全縣林業用地面積135.92萬畝,占地總面積的50.6%,其中有林地119.73萬畝,活立木蓄積量達81.8萬立方米,尤以楠竹資源最具特色,全縣楠竹面積壓達25.62萬畝,蓄積理為2007萬根,是全省楠竹開發基地縣。

歷史沿革

新邵名縣,始於公元1952年,因系新化和邵陽縣地析置,故取兩縣縣名的首字命名。縣境春秋戰國時屬楚國。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滅楚,初設楚郡,後置長沙郡,縣境屬之。
漢高祖五年(202)置長沙國,領13縣,縣境分屬昭陵縣和益陽縣。漢平帝元始五年(5)析昭陵縣置昭陽候國,分屬昭陵縣、昭陽候國、益陽縣。
東漢,分屬昭陵縣、昭陽縣、益陽縣。
三國初屬蜀,後屬吳。吳孫皓寶鼎元年(226)置高平縣,縣境分屬昭陵、昭陽、高平縣。
晉武帝以父諱昭,改昭為郡,太康元年(280)改高平曰南高平,後又復稱高平。縣境分屬邵陵縣、邵陽縣、高平縣。
南朝陳,邵陵、高平兩縣併入邵陽縣,縣境屬邵陽縣。
隋煬帝大業年間(605-617)蕭銑占邵陽。置建州,並復邵陵縣。縣境分屬邵陽、邵陵縣。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改建州為南梁州,七年,又將邵陵併入邵陽,太宗貞觀十年(636)更南梁州為邵州,領邵陽、武岡二縣,縣境太部屬邵陽縣,小部為梅山峒地。
五代後晉高祖天福年間(936-941)楚文昭王馬希范改邵陽縣為敏政縣,後漢高祖天福十二年(947),楚廢王馬希廣復稱邵陽縣,縣境大部屬邵陽縣,西北部為梅山峒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0月13日,成立邵陽縣人民政府;10月21日,成立新化縣人民政府。隨之,縣境分屬於邵陽縣和新化縣的區人民政府相繼建立。
1951年11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邵陽縣人民政府新邵辦事處,辦事處行使縣級政府職權。1952年3月12日,湖南省人民政府(52)府民行創字第006號令:奉中南軍政委員會2月24日電轉中央政務院2月16日電令,批准設立新邵縣。4月1日,撤邵陽縣人民政府新辦事處,成立新邵縣人民政府,屬邵陽地區行政專員公署,縣治設釀溪。
1977年10月,劃屬漣源地區(1982年12月改名婁底地區)。
1983年8月改屬邵陽市,至今未變。
1952年全縣面積為1893平方千米,合284萬畝,有319個鄉、鎮,104863戶,400550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11.6人。嗣後,同相鄰縣市接壤的一些村、鄉歸屬多次變動。
1978年-1989年,全縣面積為1792平方千米,較1952年減少5.3%,。1989年有196789戶701490人。人口較1952年增加75.15%,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增至391.5人。
新邵縣目前正在整縣建區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