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日報社論》創刊於1938年4月,是抗戰刊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華日報社論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38年4月
- 出版周期:月刊
《新華日報社論》創刊於1938年4月,是抗戰刊物。
《新華日報社論》創刊於1938年4月,是抗戰刊物。刊登內容該刊忠實地報導記載在爭取民族生存獨立中戰鬥的前線將士,描述國統區同胞的痛苦生活,及後方民眾支持抗戰參加抗戰的通訊。1...
於4月16 日發表社評《可恥的長春之戰》,為國民黨破壞停戰協定,發動內戰作辯護,成為國民黨幫凶。4月18 日《新華日報》發表社論《可恥的〈大公報〉社論》,批駁其反動言論。直到1948年上半年為止,全國許多進步報刊相繼發表一系列批評《大公報》的文章,評論它標榜的”中間路線”立場和”小罵大幫 忙”的手法。
是日,《新華日報》原擬刊登社論《論冬季出擊的勝利》,但稿件在送審時被以“系軍事論文”為藉口扣留;《新華日報》決定改登另一篇社論《起來,撲滅漢奸!》。然而,這篇社論又未通過審查。為了抵制國民黨當局的刁難,《新華日報》毅然採用開“天窗”的鬥爭手段以示抗議。今日的《新華日報》在原社論的位置僅刊印了...
重慶《新華日報》是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統治區出版的機關報。1938年1月11日創刊於武漢,同年10月25日遷至重慶出版,1947年2月28日出至3231號因被國民黨政府封閉停刊。歷經抗日戰爭時期和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初期,連續出版了9年1個月又18天。《新華日報》經常發表社論,並以副刊上的大量篇幅...
《新華日報》在組織上先後受中共中央長江局、南方局、四川省委領導,大部分時間是在周恩來的直接領導下工作。他經常為該報撰寫重要社論和文章。宣傳方針 該報的宣傳方針是,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政治立場,面向人民民眾,作人民的代言人。《新華日報》為中國共產黨從事政治、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的鬥爭...
《新華日報》同日出版兩種版本是1938年10月24日夜間,日本侵略軍接近武漢市,中共中央機關報《新華日報》仍然燈火通明,周恩來指示25日繼續出版,堅持到最後一天。此時市東北已響起炮聲,周恩來親臨編輯部口授社論《告武漢同胞》,追憶武漢人民保衛武漢的偉大貢獻,號召人民增強抗戰必勝的信心。25日清晨報紙出版,周恩來...
第六節 社論作者與社論機構 一、從主筆到評論員 二、社論委員會 三、社論作者的素質及修養 第二章 社論的源與流 第一節 西方媒體社論的起源與確立 第二節 中國報刊社論的產生的發展 第三節 張季鸞與大公報社論 第四節 黨報社論的歷史回顧 一、輝煌的一頁——《解放日報》和《新華日報》的社論 二、坎坷的50...
李揚,男,1971年5月生,漢族,江蘇鎮江人,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1998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8年8月參加工作,高級編輯。曾任新華日報社評論部副主任、主任,江蘇省委宣傳部理論處處長、新聞出版處處長。現為新華日報社副總編輯。工作經歷 1993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獲文學學士學位;1995年在...
重慶談判中新聞戰是指訴諸輿論的重慶談判中新聞戰與訴諸軍事實力的重慶談判是抗戰勝利後中共政治鬥爭的體現。其輿論鬥爭的前哨戰始於於1955年8月22日重慶《新華日報》 的社論《蔣介石先生績電書後》。由於沒能通過國民黨政府的新聞檢查,次日,《新華 日報》將該社論印成單張傳單隨該報發行。 8月28 日,毛澤東在重慶...
《駁蔣介石》風波是指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爆發前夕由國共兩黨組織的一場輿論對峙。簡介 1946年4月8日,重慶《新華日報》轉載延安《解放日報》社論《駁蔣介石》,揭露蔣介石破壞東北停戰協定,用武力阻止堅持東北抗戰的共產黨軍隊接收東北主權,圖謀實現國民黨獨裁統治。對此,國民黨一面通過中央社、《中央日報》等官方...
《甲申三百年祭》是郭沫若創作的一篇史學論述,1944年3月19日在重慶《新華日報》上發表,連載4天。主要講述了明朝滅亡的經過以及原因,供後人借鑑。論述全文 甲申輪到它的第五個周期,今年是明朝滅亡的第三百周年紀念了 。明朝的滅亡認真說並不好就規定在三百年前的甲申。甲申三月十九日崇禎死難之後,還有南京的...
為推進支前動員工作,1948年11月,正在外地調研的汪海粟被召回,執筆撰寫《開展廣泛的支前運動,保證切實完成巨大的持久的支前任務》社論,並交《新華日報》(華中版)發表。這篇社論詳細說明了形勢任務、工作步驟和政策措施,號召“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強調支前工作會成為奪取戰爭勝利的巨大保證。12月,徐州...
論壇評論是社論,評論員文章等政論性評論向新聞性言論過渡的一種專欄言論.它既有政論性和思想容量大的特點,又具有新聞性和語言,論證方式比較活的特點.像《人民日報》的《人民論壇》,《文匯報》的《文匯論壇》,《光明日報》的《光明論壇》,《解放日報》的《解放論壇》,《法制日報》的《法制論壇》,《新華日報》的《...
1935年秋返回重慶,續任《新蜀報》總經理、社長。抗戰時期,周欽岳受周恩來的委託,為《新華日報》遷重慶提供幫助。1945年《新蜀報》被軍統特務占用,周欽岳到香港參加反內戰、反獨裁的鬥爭。重慶解放後,該報被人民政府接管,1950年夏停辦。1949年11月赴北京參加政協會第一屆全體會議和開國大典。重慶解放後,歷任西南...
《新華日報》在8月27日為刊發陳克寒的通訊還發表了《介紹抗日根據地的晉察冀邊區》的社論。與此同時,陳克寒還以飽滿的熱情深入敵後,採訪八路軍、游擊隊馳騁戰場的生動戰績。5月13日,《新華日報》刊登了他寫的晉西通訊《大戰午城鎮》,著重介紹了午城血戰實況。八路軍浴血奮戰五晝夜,取得了此戰役的偉大勝利:斃...
解放以後,他長期擔任《新華日報》社總編輯,一直奮戰在黨報工作崗位上。他在擔任《新華日報》社總編輯近30年期間,堅持政治家辦報和黨報的優良傳統,根據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為江蘇黨的新聞工作作出了積極貢獻,帶出了一支過硬的新聞工作者隊伍,寫出了一批富有影響力的稿件。他提出的“報紙要以社論掛帥、典型...
他常給學生講解《新華日報》的社論和短評.他多才多藝,為了教育學生、團結青年、接近民眾,他學會了彈風琴、拉二胡,教學生唱《四季歌》《保衛家鄉》等進步歌曲,組織學生上街宣傳抗日。1943年,他們演出《兄妹開荒》,附近農民民眾、學校師生紛紛前來觀看。晚上,張倫借家訪為名,找農民談心,辦農民夜校。每到栽秧...
時任八路軍參謀長的葉劍英於10月7日為《新華日報》寫的一篇社論《論長沙的勝利》指出:“這是抗戰三年來第一個偉大的勝利!”長沙會戰第一次大捷後,蔣介石突由重慶飛抵湖南,在嶽麓山臨時行營會見薛岳將軍和吳逸志參謀長,指示今後當以訓練重於作戰為核心。隨即成立專門培養軍官的戰乾團,蔣介石兼任團長,吳逸志任...
為了消除疑慮,邊章五寫了一篇《論閃擊戰》的文章,在《新華日報》上連續發表。他以雄辯的論據,一掃亡國論的悲觀情緒,堅定了抗戰必勝的信心。1940年秋,日寇在敵後實行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他根據周恩來副主席的指示和軍事組同志們一起,給新華日報寫了一篇社論,揭露了日寇的滔天罪行,宣傳了我抗日根據地軍民進行...
范明利用《新華日報》《大公報》以及新華社的訊息、社論在軍中進行宣傳活動。1942年9月,三十八軍工委派保衛隊日伏夜行,將范明護送到陝西臨潼,然後經由中共陝西省委地下交通站將他護送到延安。范明先向西北局的李維漢、賈拓夫等同志做了初步匯報,緊接著毛澤東又多次聽取了他的匯報。毛澤東在聽取范明的匯報時,非常仔細...
關於這次大火燒死的人數,據1938年11月20日《新華日報》的報導,事後軍政當局組織人力掩埋屍體600餘具。但被焚毀的屍體則無法統計。據中央社記者11月19日報導:“湘垣大火,市民未及逃出者2000餘人,迄今屍體大部掩埋。”也有說法稱文夕大火中,“居民被燒死2萬餘人。”長沙大火使無數的市民失去家園而背井離鄉。大火...
唯一突破“防線”的中共報紙,是在重慶印行的《新華日報》。不過,《新華日報》也要受國民黨的新聞檢查,稿件只有經過審查同意才能刊登。這天,《新華日報》有關皖南事變的新聞稿,全被國民黨的新聞檢查官扣押,只得臨時採用巧妙的調包的手法,在第二版刊出周恩來的題詞:“為江南死國難者誌哀”。另外,在第三版,還...
還在舊政治協商會議召開時,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人就認識到了民主任務的艱巨和民主道路的漫長,當時的中共中央機關報《新華日報》社論就指出:“中國民主政治的徹底實現,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而且是曲折,有困難,必須各黨派長期合作才行。我們也不能否認,政黨間的意見不會完全一致,爭論自不能避免,困難也還...
在貴報社論發表一周以前,晉南白晉公路一段即為第十八集團軍部隊襲占,停止通車;其他地區戰事正在發展。”只因敵後電訊聯絡困難,以及軍事機密所限報導不暢,“於是慣於造謠者流,曾公開向人指責第十八集團軍拒絕與友軍配合作戰”。周恩來以《新華日報》董事長身份,自責“同業聯絡之差”,但又列舉八路軍、新四軍實踐...
新華社、《人民日報》發表了《歡迎兩航空公司起義》的社論,“對於將在兩公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人民航空事業,表示無限的信心。”周總理、李克農副外長特電嘉勉參與策動兩航起義的何鳳元、陸元斌、陳耀寰、朱漢明等同志。11月15日,周總理在北京飯店會見並宴請兩航起義北飛全體人員,他說:“我們歡迎兩公司的起義,...
”,而1938年底汪精衛發表“艷電”投日叛國時,重慶《新華日報》也發表了名為《汪精衛叛國》的社論,其中寫道:“汪精衛竟然配上了李完用、鄭孝胥而成了東亞的第三‘傑’了。”可見“李完用”這一用詞在當時的中國相當流行。當代大韓民國政府認定李完用為親日反民族行為者。2005年,韓國公布親日反民族行為者財產歸屬...
《新華日報》發表社論《為元首逝世致哀》,並舉行了公祭。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住在林園,早上起來散步時巧遇同樣出來散步的蔣介石,蔣介石領毛澤東參觀了林森墓,毛澤東對林森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文革時期,重慶是武鬥現象最嚴重的城市之一,林園和林墓慘遭浩劫,林森的屍體和棺槨全被焚毀。1979年,中共中央評價林森為“著名...
文協成立一周年之際,中共通過《新華日報》社論,指出“深入前線和敵人的後方”,開展“文章入伍”和“文章下鄉”為當前最主要的任務。文協還屢次召開座談會,討論如何保障戰時作家的基本生活,《新華日報》及時地發表了《給文藝作家以實際幫助》的社論,指出最“實際”的幫助,是必須“提高文藝工作者的政治地位”,“在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