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成長理論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羅默(Paul Romer)和盧卡斯(Robert Lucas)為代表的“新增長理論”的出現。經濟成長理論在經過20餘年的沉寂之後再次煥發生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經濟成長理論
  • 簡介:20餘年的沉寂之後再次煥發生機
  • 基礎:技術進步是經濟成長的核心
  • 主要套用:阿羅提出的邊乾邊學模型
簡介,主要套用,重要意義,

簡介

新經濟成長理論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羅默(Paul Romer)和盧卡斯(Robert Lucas)為代表的“新增長理論”的出現。經濟成長理論在經過20餘年的沉寂之後再次煥發生機。新經濟成長理論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把新古典增長模型中的“勞動力”的定義擴大為人力資本投資,即人力不僅包括絕對的勞動力數量和該國所處的平均技術水平,而且還包括勞動力的教育水平、生產技能訓練和相互協作能力的培養等等,這些統稱為“人力資本”。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羅默1990年提出了技術進步內生增長模型,他在理論上第一次提出了技術進步內生的增長模型,把經濟成長建立在內生技術進步上。技術進步內生增長模型的基礎是:(1 )技術進步是經濟成長的核心; (2)大部分技術進步是出於市場激勵而導致的有意識行為的結果;(3 )知識商品可反覆使用,無需追加成本,成本只是生產開發本身的成本。
函式式
新增長理論模型中的生產函式是一個產出量和資本、勞動、人力資本以及技術進步相關的函式形式,即Y=F(K,L,H,t)
其中,Y是總產出,K、L和H分別是物質資本存量、勞動力投入量和人力資本(無形資本)存量,t表示技術水平。

主要套用

對此有影響的模型有阿羅提出的邊乾邊學模型以及羅默提出的收益遞增增長模型。在阿羅的模型中,只是將技術進步的一部分內生化了。在這一模型中,產出不僅僅是有形要素的投入,而且也是學習和經驗積累的結果。體現為:資本的貢獻要大於傳統的貢獻,因為增加的資本不僅通過其對生產的直接貢獻來提高產量,而且通過其間接推動新思想的發展來提高產量。但在這一模型中技術仍然是外生的,它隨著內生的資本存量的變化而變化。在羅默等人提出的新經濟成長理論中,充分的重視了知識的作用,將技術進步完全的內生化。他們認為,增長的原動力是知識積累,資本的積累不是增長的關鍵。有代表性的是所謂的研究與開發模型。另外還有人將資本這一概念的外延擴大,認為資本不僅包含物質資本,而且也包含人力資本,因而資本仍然是增長問題的關鍵。但這兩者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都強調知識的積累,技術的進步對於經濟的增長具有決定性的作用,都認為知識或者知識的載體——人力資本具有規模報酬遞增的性質,而且存在著投資(即資本的積累)刺激知識的積累,反過來知識的積累又促進投資的良性循環。這種以知識為基礎的新的經濟成長理論鼓勵新知識的積累以及知識在經濟中的廣泛運用,促進了高新技術革命的發展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在這一過程中資本對於經濟成長的關鍵性作用已讓位於知識和技術進步。

重要意義

其一,新增長理論將知識和專業化的人力資本引入增長模式,認為知識和專業化的人力資本積累可以產生遞增收益並使其他投入要素的收益遞增,進而總的規模收益遞增,這就說明了經濟成長持續的和永久的源泉與動力。其二,新增長理論對新古典增長理論的一個重要修正是,放棄了技術外生化的假定,突出技術的內生性,強調大部分技術或知識經濟主體源於利潤最大化的有意識投資的產物。其三,新增長理論指出了邊乾邊學以及知識外溢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廠商可以從自己的投資活動中學會很多東西,其知識存量是投資量的函式。其四,新增長理論強調開發中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對外開放的重要性,新增長理論認為,國與國之間發展對外貿易不僅可以增加對外貿易的總量,而且可以加速世界先進知識、技術和人力資本在世界範圍內的傳遞,使參與貿易各國的知識。技術和人力資本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獲取邊乾邊學和知識外溢效應。其五,與新古典增長理論不同的是,新增長理論重新確立了政府政策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該理論研究總結出一套維持並促進長期增長的經濟政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