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簽利用外資協定金額
- 外文名:無
- 屬性:重要統計指標
- 時限:在一定時期內
主要問題,主要對策,
主要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利用外資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從1993年起,我國利用外資一直處於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遙居開發中國家之首。到1998年底,我國實際利用外資共達到3000多億美元,其中港澳台占58%。對外借款占36.7%,外商直接投資占61.6%,其他投資占1.7%。1992年以前,我國利用外資主要形式是對外借款,約占60~70%。以後,增加了外商的直接投資。1992-1998年,外商直接投資占72%。目前發展速度較快,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但分析我國目前利用外資規模尚未超過國際公認的警戒線標準。1997年的償債率為7.3%,債務率為63.2%,均低於國際標準的20-25%和100%。動態規模也在合理的警戒線標準之內。今明年將是我國償債高峰年份,估計其各項償債指標也不會超出標準。所以,我國利用外資結構是合理的,規模是安全的。從當前世界資本總體流動來分析,我國利用外資規模尚小,只占5%,而美國占30%,德國占17%,***占13%,英國占9%,法國占8%,加拿大占6%。世界資本主要在已開發國家之間流動,占83%,開發中國家占16.7%。分析我國人均利用外資規模更小。1996年,人均利用外資美國為231美元,英國511美元,匈牙利451美元,秘魯85美元,泰國35美元,中國只有31.5美元。中國利用外資規模小的原因是經濟發展的內需不足。當前利用外資的主要問題分析有:
(一)利用外資閒置了內資
從理論上分析,利用外資只能是對內資的補充,不能是取代,更不能衝突閒置內資。我國目前國內投資和消費有效需求不足,居民銀行儲蓄存款大量增加,加上手持現金,目前已達7萬億元。這是一筆巨大的閒置內資,如果能將其中1/7轉化為投資,就可大大緩解我國目前經濟建設資金的不足。近年來,雖然經過數次降息,現又已開徵利息稅,但估計大量閒量的內資儲蓄轉化為經濟建設的投資數量不會很大。因為我國目前金融體制改革滯後,資本市場不發達,缺乏這種轉化的暢通渠道。其次,我國外匯儲備也急劇增加,目前已達到1500多億美元,超出國際公認合理標準的兩倍多。這些閒置的外匯只好用來購買外國債券儲存起來。目前,我國購買美國政府債券最多,為美國的最大債權國;餘下的也只好存入香港的外國銀行。結果,有的外商在香港借我們的外匯又到大陸來投資,被記者戲稱之 拿中國人的錢去賺中國人的錢 ” 。所以,要利用外資首先要利用好內資。從我國當前投資和消費有效需求不足,外匯儲備不能很好利用的情況來看,沒有大量引進外資的必要。
外資企業品牌產品占領了相當一部分我國市場,擠占了民族工業的市場份額。從具體的產品市場占有率來看,越來越多的行業中外商企業的品牌占了上風。一個又一個的行業,大片大片的市場被外商牢牢控制住,嚴重影響和制約了國內企業的生存發展。我國畢竟還是一個開發中國家,我國的國內企業同國外競爭對手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強弱差距,這種差距使我們不可避免地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處於不平等競爭地位。因此,在一定時期,一定領域,對民族工業實行一定的保護政策是必要的。
只注重引資量,忽略了引資質和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這種非理性的引資心態,在當前合理利用外資中起著強烈的誤導作用,加劇了我國產業結構和地區結構的失衡。可見,我國利用外資投向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12省區,中部和西部所占比重小,加大了地區經濟發展的差距。外資投向產業結構和地區結構不合理,表明我國通過利用外資來最佳化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布局的目標在很大程度上並未實現,相反卻加大了差距和發展的不平衡。
(四)引進外資技術含量低,消化不足,重複引進現象嚴重
當代經濟競爭,已從資本實力轉向技術實力,技術進步和創新是產業升級的有效途徑,這也是我國引進外資的核心。但優惠政策對中小資本直接投資有極大的吸引力,造成來華投資大多數是中小外商,其技術實力不強,資本又有限,往往著眼短期的加工項目,技術含量低;屬於技術含量高的國際先進技術的大項目不多,1995年統計只占0.8%。引進技術設備多為適用技術,先進技術很少。我國引進外資主要是港澳台,占58.3%,美國占8.7%,***占5.8%,新加坡占1.8%,德國占1.4%,英法加拿大和荷蘭只占0.4-0.6%。大量港澳台中小資本多,技術檔次低,對我國技術進步影響不大。一些大的跨國公司目前進入我國的還不多,少數幾家也只是轉讓適用技術,不轉讓開發技術。我們甚至還引進了一些落後技術,重複引進也多,軌鋼技術設備和家電生產線均有重複引進。尤其是家電生產線,不同企業從不同國家不同公司同時引進,多達20~30套,目前生產能力普遍過剩,浪費了大量的國家外匯,很不符合我們的國情。同時,我國往往只注重技術引進,不注重引進技術的消化創新,國際上公認的技術引進費與消化費的合理比例為1:10;我國目前只有1:2.5。***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也大量引進技術,但只引進一套,很注意消化仿造,直至創新,技術引進費與消化費之比為1:12。***走過了技術引進 ―― 消化仿造 ―― 技術創新 ―― 最後到技術出口的發展道路,很值得我們的借鑑。
(五)管理問題
目前我國利用外資管理也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有:
1、國有資產大量流失
我國國有企業在與外商合資時不按規定進行資產評估,低估甚至不估;中方往往只按帳面淨值折算入股,或只評有形資產不評無形資產,造成我國國有資產大量流失。而中方無形資產,名牌商標的損失更為慘重。我國現有20多萬家 “ 三資 ” 企業,有90%使用外方商標,合資企業又花大量廣告費,使洋品牌名揚四海,而中國名牌早已被擠入角落。
2、偷漏稅現象嚴重
3、近幾年外商紛紛併購我國國有企業,企業降低其投資成本,節省時間,利用我國國有企業原有銷售渠道打開並占領中國市場,給我國造成重大損失。
主要對策
(一)應先利用好內資
從當前我國投資、儲蓄和外匯儲備來分析,均沒有大量利用外資的必要。要利用外資首先要利用好內資。為此,要加速金融體制改革與創新,加速銀行商業化進程,健全資本市場,尤其是證券市場,增加金融產品種類,擴寬儲蓄轉化投資渠道;應允許私人以基金會的組織形式參入金融活動,增強市場活力,充分利用好內資。金融改革開放,首先要對內開放,老百姓不能只有存款權,沒有貸款權;要拓寬直接投資渠道,豐富股票、債券等的發行品種,只有通過多樣化的投資渠道,方能使儲蓄有效地轉化為投資,變高儲蓄率為高投資率,充分利用我國的外匯儲備,確保資本金這一稀缺資源在我國不閒置浪費,而得到合理配置和利用。在內資得到合理、充分、有效利用的基礎上,經濟建設所需資金缺口再由外資彌補。
(二)實行市場一體化原則
市場經濟的實質是競爭經濟,各參與主體應機會均等地參與公平競爭。優惠待遇、超國民待遇,違背了市場公平競爭原則,使各參入主體不能均等地按統一市場價格取得生產要素和出售商品,並公平地承擔各種稅負。因此,我國必須逐步取消外資的各種優惠待遇,實施市場一體化原則,這也有利於我國早日加入世貿組織(WTO)。因為,WTO要求成員國對內外企業要一視同仁。現在外資企業在經濟特區頭三年免稅,以後只要納15%的所得稅,而在其他地區均為33%,從1998年4月1日起,合資企業進口生產設備不再享受免稅待遇。這樣,可以將外資企業投資行為引向更加成熟和合理。因為,一個法制健全、穩定、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吸引力遠遠超過短期內對外資的優惠政策。二戰後,已開發國家之間的相互直接投資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其對開發中國家投資的增長速度就是例證。
1、引進外資,要著重於提高引進技術的質量,最佳化產業結構,應大力引進深加工工業和技術密集型項目,如電子、機械、儀器儀表、工業設備、醫藥、建材等。努力實現向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大的項目轉移,改變目前一般加工工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占主導地位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