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馬家窯雙耳彩陶罐是青海省西寧市文化局捐贈的文物,現收藏於包頭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石器馬家窯雙耳彩陶罐
- 館藏地點:包頭博物館
- 所屬年代:新石器
- 文物來源:青海省西寧市文化局捐贈
新石器馬家窯雙耳彩陶罐是青海省西寧市文化局捐贈的文物,現收藏於包頭博物館。
新石器馬家窯雙耳彩陶罐是青海省西寧市文化局捐贈的文物,現收藏於包頭博物館。文物尺寸口徑10、底徑7.5、高16.5厘米。文物特徵侈口、卷沿、鼓腹、平底,頸部有兩耳,施紅衣褐彩,口沿內側飾黑彩菱形紋和鋸齒紋,頸部飾黑彩線紋...
【名稱】:彩陶漩渦紋雙耳罐 【類別】:陶器 【年代】:新石器時代晚期 【文物原屬】:馬家窯文化遺物 【文物現狀】:【簡介】:高37cm,口徑10cm。 罐小口,圓腹,腹側安雙環耳,平底。胎呈暗紅色。肩及上腹部以寬肥的黑彩條帶和細窄的鋸齒狀條帶構成漩渦紋,利用弧線的起伏旋轉表現河水奔騰向前的韻律感。
泥質紅陶,胎呈黃色。侈口,短頸鼓腹。頸部附有雙耳。口沿上部繪製一圈水波紋。現收藏於黃河博物館。文物介紹 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泥質紅陶,胎呈黃色。侈口,短頸鼓腹。頸部附有雙耳。口沿上部繪製一圈水波紋,頸部繪以一圈菱形紋飾,菱形格內中間繪有實心圈點。腹部繪製兩組六個圓圈,中間填十字格線紋或方格紋...
點眉紋雙耳彩陶罐 點眉紋雙耳彩陶罐,新石器時代後期馬家窯文化,香港海關截獲走私文物,1990年歸還。新石器 新石器時代後期 馬家窯文化 香港海關截獲走私文物,1990年歸還 高46厘米、口徑13.2厘米、底徑15厘米
馬家窯文化蛙紋黑紅彩雙耳彩陶罐 馬家窯文化蛙紋黑紅彩雙耳彩陶罐是馬廠類型歷史文物,現收藏於蘭州大學博物館。文物尺寸 罐高34.2厘米,口徑13厘米,文物特徵 圓鼓腹,腹部飾對稱雙耳,罐身施紅、黑彩,肩、腹部繪對稱變體神人紋、圓圈紋。文物鑑賞 “神人紋”也被稱為“蛙紋”,是馬廠類型的斷代標誌之一。
馬家窯文化四大圓圈紋黑紅彩雙耳彩陶罐是半山類型歷史文物,現收藏於蘭州大學博物館。文物歷史 罐高39.5厘米,口徑15.3厘米,文物特徵 腹部在兩道黑彩中間繪有四大圓圈紋,頸部繪有菱形格線紋,腹部飾對稱雙耳。文物鑑賞 整件陶器形體勻稱,大方,彩繪精細、繁縟,是馬家窯文化半山時期彩陶中的精品。
雙耳彩陶罐是石器時代河南鄭州的人們創造出來的陶器,在黃河博物館有所館藏。雙耳彩陶罐 高28.8厘米,口徑15.3厘米,底徑11.2厘米。卷口粗頸,雙耳園腹,圜底。淡色紅陶飾以深紅色彩繪,頸部弦紋帶,腹部飾渦紋。彩繪為古代繪畫,有著極為重要的藝術價值。1980年於前寨遺址56號墓中出土,屬晚期大汶口文化。
甘肅省天水市秦城區師趙村遺址是馬家窯文化遺址之一。 彩陶罐高21.7厘米,口徑15厘米。罐形為大口短頸。圓形的腹部,腹部下端向內曲收,最大鼓腹處有兩個對稱的小耳,用紅泥質陶製成。這種形狀的陶罐是半山——馬廠類型的典型器形。陶罐從口部至器腹中下部塗敷了一層薄薄的紅彩,俗稱陶衣。器身通體施滿黑色...
馬家窯型蝸紋彩陶罐 馬家窯型蝸紋彩陶罐是新石器時代的文物,現收藏於平涼市博物館。文物信息 高15.5cm;口徑60.5cm;底徑7.3cm。文物特徵 泥質陶。口微侈,卷沿,直頸,溜肩,鼓腹,腹部作對稱雙耳,平底,施黑彩,頸肩部飾三周弦紋帶,腹中上部繪漩渦紋。
回紋最早可上溯至新石器時期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是馬廠類型中非常流行的一種紋飾。此件馬廠三角回紋彩陶罐罐口微撇,短頸,頸部以黑彩繪斜線交叉紋,陶罐上腹部繪正三角形回紋和倒三角形回紋,隨著罐體高度的下降,三角回紋的圖案也開始逐漸變大。三角回紋之下繪一圈菱格紋,下為水波紋,陶罐腹部有對稱的雙耳,正反...
在砂質紅陶器表還有施用劃紋、三角紋、繩紋和附加堆紋,表明馬家窯文化的彩陶已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具有代表性的陶器是彩陶,有小口圓腹瓮(又稱彩陶罐)、雙耳彩陶罐和彩陶缽,其炊器為大口、深腹、平底砂質罐;食器如敞口微斂、淺腹、平底盆,敞口、喇叭形座豆,大口、平底碗和敞口、淺腹、平底缽;盛儲...
馬家窯類型弦紋彩陶罐是馬家窯類型時期文物,同德宗日遺址出土,現收藏於青海省博物館 。文物歷史 同德宗日遺址出土,現收藏於青海省博物館 。文物特徵 馬家窯類型弦紋彩陶罐為泥質紅陶,小口,口沿外多。折腹處置橫雙耳,平底。黑白彩。口沿飾鋸齒紋,頸部繪黑彩寬頻間白彩圓點紋肩部依次為弦紋、黑彩寬頻加白彩條帶...
漩渦紋彩陶四系罐是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高50厘米,口徑18.4厘米。文物介紹 1956年甘肅永靖三坪徵集,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為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時期作品。高50厘米,口徑18.4厘米,底徑15.9厘米。此彩陶罐採用泥質紅陶製作,斂口,鼓腹,腹以下漸收,平底,整體呈瓮狀。口沿外側有四個鉤狀泥突形成四系...
新石器時期蛙紋彩陶罐 新石器時期蛙紋彩陶罐是收藏於酒泉市博物館的文物。文物尺寸 直徑37cm,高39cm。文物特徵 束口,短頸,圓鼓腹,腹部附有兩耳,平底圓足。罐身口沿至腹部繪有蛙紋飾,為馬家窯文化半山、馬廠類型的典型紋飾。
黃河上游的彩陶工藝,在馬家窯、半山、馬廠型的發展之後,還興起了齊家文化,但時間已經較晚,基本上和夏代相始終。這裡的彩陶不多,裝飾紋樣以菱形紋、格線紋為最多。器形則以雙耳罐和馬鞍口式的陶罐為典型。此後,又產生了辛店文化,彩陶工藝再度興盛起來,時間已相當於商周。辛店型的彩陶工藝,在雙大耳罐上常繪...
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多層鋸齒紋彩陶罐甘肅省博物館。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多層鋸齒紋彩陶罐 1973年鴛鴦池遺址出土。高16厘米,口徑13.2厘米。侈口,束頸,溜肩,鼓腹,口肩部兩側有橋形耳,平底。施紅黑彩。肩、腹部飾四組上下相迭的鋸齒紋五層,每組花紋之間有兩邊鑲黑鋸齒紋的紅豎帶紋相隔。兩耳下飾以方格紋。現...
旋紋帶流彩陶罐 旋紋帶流彩陶罐是馬家窯文化時期彩陶。藏品介紹 旋紋帶流彩陶罐,該藏品高32厘米,口徑10厘米,底徑16厘米。罐口部三鋬一流,雙腹耳,肩、腹以紅、黑彩繪寬頻旋紋。
——渦紋彩陶罐 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距今約5000年—4050年)1956年甘肅永靖三坪遺址出土 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這件渦紋彩陶罐是馬家窯文化中期彩陶的一個傑出代表,紋飾瑰麗,是馬家窯文化的典型器物,有“彩陶之王”的美譽。罐腹部碩大,造型周正,器壁厚薄均勻。為了便於提拿,在腹部還塑有兩耳。罐身用黑...
格線紋彩陶罐是馬家窯文化中半山類型晚期向馬廠類型過渡的精品之作。有唇小直口,短頸,寬斜肩,圓鼓腹,腹下斜束形成小平底。口至肩一側有一-寬扁拱形耳,與之相對另一側於腹徑最大處有一拱橋形耳。 該罐陶質呈土紅色,器型飽滿凝重,輪廓優美柔和,高低、寬窄比例協調,重心降低 ,最大徑在腹部,直徑與高度...
網紋束腰彩陶罐 網紋束腰彩陶罐是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距今4800年前)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甘肅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高18.3厘米,口徑15.2厘米,底徑7.6厘米。該罐大口、束腰,器形作上缽下罐狀,中通,平底。缽腹有二銴 ,罐腹有雙橫耳,以黑彩繪旋紋,間飾網紋,以白彩繪多組圓點花瓣 ...
馬家窯文化條紋帶蓋彩陶罐 馬家窯文化條紋帶蓋彩陶罐是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距今4800年前)時期的文物,現收藏於甘肅省博物館。文物信息 高1505厘米,口徑6.2厘米,底徑6厘米。文物特徵 罐身似盂形,帶蓋,肩部有四銴,蓋頂一銴,蓋沿有兩個對稱的鑽孔,通身黑彩,繪平行帶紋、水波紋 。
馬家窯文化旋渦紋彩陶罐 馬家窯文化旋渦紋彩陶罐是馬家窯文化時期,於蘭州市花寨子出土,現收藏於甘肅省博物館。文物信息 高22.5厘米,口徑14.1厘米,底徑10.6厘米。文物特徵 罐身施紅、黑彩,口沿內彩,有橫豎平行條紋相間排列,腹部繪紅、黑彩多條相間旋紋五組 。
新石器時代晚期彩陶裝飾紋樣之一。因以連續的下垂波線組成畫面如垂掛的幃幛,故名。是甘肅臨洮馬家窯文化的獨具特色的裝飾題材。用黑、紅二色描繪,在雙耳壺、罐等器物的上腹部畫出有規律性的垂幛紋。歷史文化 半山時期出現的紋樣,使用率較高,由多層向下彎垂的連續弧形帶紋組成。早期為單線垂弧,是由馬家窯類型...
新石器時代雙耳彩陶罐 屬新石器馬家窯文化。高21.1厘米。泥質紅陶,胎質細膩。侈口、方唇、折沿,上腹圓鼓,下腹斜內收成平底。腹中部有對稱形雙耳,口沿外彩繪黑色網紋,上腹有紅黑相間的連弧圓圈紋。西漢敞口鼓腹大陶瓷 高69厘米,口徑36厘米,腹徑57厘米。灰白色胎,敞口、圓唇向外翻卷,鼓腹平底(局部...
人頭骨化石經測定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是與河套人同時期的古人類,距今3.8萬年,被命名為“武山人”。遺址斷面上暴露有白灰面、紅燒土等遺蹟。地表散布有大量彩陶片、泥質紅陶片,出土過雙耳紅陶罐、磨製石杯等。狼叫屲遺址“武山人”頭蓋骨化石的發現,對於研究東亞古人類演化和中國現代人的起源,具有重要的考古...
1958年修北川渠時出土三過大量的陶器和石器。1976年從當地農民梁海民手中徵集到水波紋的彩陶瓶一個,屬馬家窯文化類型,被鑑定為一級文物。該陶瓶口徑12厘米,高43厘米,腹徑22厘米,底徑9.5厘米。細泥橙黃陶,侈口、口沿微外翻,長頸、折肩,斜腹內收,平底。腹部飾對稱橋形雙耳,黑彩。正面頸部飾浪花紋,肩...
小罐外附雙耳,而大罐腹部有兩個對稱的把手。石器多為打制,石刀兩側多有缺口。下部疊壓著馬家窯文化層,當晚於馬家窯文化。近似一對羊角的雙勾紋與象形的犬形紋是辛店遺址的重要標誌。典型器物是頸部或腹部附加有雙耳的彩陶和瓮,還有頸部或腹部附加有雙耳或雙鈕的陶鬲等。馬鞍口雙耳罐 馬鞍口雙耳陶罐為罐口沿兩頭...
甘肅臨夏出土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的雙蛙頭形紅陶籃與蛙形陶罐,雙目凸起或陰線刻成圓圈,口部以長長的陰線刻出,誇張而富於生趣。大型動物泥塑的殘跡發現於遼寧牛河梁紅山文化女神廟遺址之中,有神話動物豬龍和禽鳥。豬龍尚存頭、耳、吻及前身、下肢部分,吻部扁圓,上下顎間露出獠牙,下身有蹄爪。禽鳥僅存兩爪殘塊,...
尤以馬家窯類型為典型,出土文物主要有瓮、罐、瓶、盆、缽等,還包括大量的石器、骨器等,揚名海內外的"彩陶王"就出土在這裡,現存中國歷史博物館。另外還出土有馬廠文化的雙耳彩陶罐、齊家文化的雙耳罐等。1976年被批准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出土文物 1954年中國歷史博物館內展出了一件...
馬家窯文化的馬廠類型即由此而得名。根據碳-14年代測定,馬廠類型的時代約在公元前2200~前2000年。在1924年發現的兩座墓葬中出土了4件彩陶器。其中一件為裝飾有4個大圓圈紋的小口廣肩雙耳瓮,兩件為飾有平行橫線和豎條紋的雙耳罐,以及一件在內部繪有彩色雷紋的陶碗。當時墓地已遭到了嚴重破壞,在遺址上採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