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窯文化旋渦紋彩陶罐是馬家窯文化時期,於蘭州市花寨子出土,現收藏於甘肅省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家窯文化旋渦紋彩陶罐
- 館藏地點:甘肅省博物館
- 所屬年代:馬家窯時期
- 類別:陶器
馬家窯文化旋渦紋彩陶罐是馬家窯文化時期,於蘭州市花寨子出土,現收藏於甘肅省博物館。
馬家窯文化旋渦紋彩陶罐是馬家窯文化時期,於蘭州市花寨子出土,現收藏於甘肅省博物館。文物信息高22.5厘米,口徑14.1厘米,底徑10.6厘米。文物特徵罐身施紅、黑彩,口沿內彩,有橫豎平行條紋相間排列,腹部繪紅、黑彩多條相...
馬家窯文化以彩陶為世人所矚目,它以橘黃陶上繪黑彩為主,紋飾以弧線漩渦紋為特點,將中國史前彩陶藝術推向了一個更加絢麗多彩的高峰。彩陶之王 ——渦紋彩陶罐 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距今約5000年—4050年)1956年甘肅永靖三坪遺址出土 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這件渦紋彩陶罐是馬家窯文化中期彩陶的一個傑出代表,...
漩渦紋彩陶四系罐是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高50厘米,口徑18.4厘米。文物介紹 1956年甘肅永靖三坪徵集,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為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時期作品。高50厘米,口徑18.4厘米,底徑15.9厘米。此彩陶罐採用泥質紅陶製作,斂口,鼓腹,腹以下漸收,平底,整體呈瓮狀。口沿外側有四個鉤狀泥突形成四系...
【名稱】:彩陶漩渦紋雙耳罐 【類別】:陶器 【年代】:新石器時代晚期 【文物原屬】:馬家窯文化遺物 【文物現狀】:【簡介】:高37cm,口徑10cm。 罐小口,圓腹,腹側安雙環耳,平底。胎呈暗紅色。肩及上腹部以寬肥的黑彩條帶和細窄的鋸齒狀條帶構成漩渦紋,利用弧線的起伏旋轉表現河水奔騰向前的韻律感。
四圈漩渦紋彩陶雙耳罐 “四圈漩渦紋彩陶雙耳罐”收藏於臨洮縣博物館。文物歷史 屬於馬家窯文化。文物特徵 四圈漩渦紋,相似但不雷同,陶罐圖案整體設計不拘泥於完全的對稱,各部分保持大體一致,但又不是複製貼上。
馬家窯型蝸紋彩陶罐 馬家窯型蝸紋彩陶罐是新石器時代的文物,現收藏於平涼市博物館。文物信息 高15.5cm;口徑60.5cm;底徑7.3cm。文物特徵 泥質陶。口微侈,卷沿,直頸,溜肩,鼓腹,腹部作對稱雙耳,平底,施黑彩,頸肩部飾三周弦紋帶,腹中上部繪漩渦紋。
漩渦紋彩陶盆 漩渦紋彩陶盆,馬家窯文化文物。文物歷史 馬家窯文化是黃河上游地區先民創造的燦爛文化,距今約5300年至4200年,這裡的彩陶器型豐富,圖案極富於變化和絢麗多彩,反映出當時人們對天地萬物的樸素認知。文物鑑賞 漩渦紋是當時馬家窯先民對於黃河奔騰河水的描繪,高度概括又極富想像力。
馬家窯文化條紋帶蓋彩陶罐 馬家窯文化條紋帶蓋彩陶罐是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距今4800年前)時期的文物,現收藏於甘肅省博物館。文物信息 高1505厘米,口徑6.2厘米,底徑6厘米。文物特徵 罐身似盂形,帶蓋,肩部有四銴,蓋頂一銴,蓋沿有兩個對稱的鑽孔,通身黑彩,繪平行帶紋、水波紋 。
蛙紋彩陶罐是馬家窯文化中代表性器物之一,馬家窯文化因首先發現於甘肅省臨洮縣的馬家窯遺址而得名。文物鑑賞 整體器型莊重,線條流暢,從飽滿的腹部向下,逐漸內收,兩個近似環裝的耳分置腹部兩側,平衡了視覺重心,胎質細膩,表面光滑,然而在莊重中,也透露出一絲“草率”,罐腹部用連續的“個”形符號繪出裝飾,...
014藏品:新石器時期馬家窯文化四球紋彩陶壺考辨 015藏品:新石器時期馬家窯文化漩渦格線齒紋彩陶壺考辨 016藏品:新石器時期馬家窯文化漩渦齒紋彩陶壺考辨 017藏品:新石器時期馬家窯文化漩渦紋直頸壺考辨 018藏品:新石器時期馬家窯文化文字紋彩陶壺考辨 019藏品:新石器時期馬家窯文化曲折三角紋彩陶壺考辨 020藏品:...
許多馬家窯文化遺存中,還發現有窯場和陶窯、顏料以及研磨顏料的石板、調色陶碟等。馬家窯文化的彩陶,早期以純黑彩繪花紋為主;中期使用純黑彩和黑、紅二彩相間繪製花紋;晚期多以黑、紅二彩並用繪製花紋。馬家窯文化的制陶工藝已開始使用慢輪修坯,並利用轉輪繪製同心圓紋、弦紋和平行線等紋飾,表現出了嫻熟的繪畫...
012藏品:新石器時期馬家窯文化齒紋油光彩陶單耳壺考辨 013藏品:新石器時期馬家窯文化虹條紋彩陶壺考辨 014藏品:新石器時期馬家窯文化四球紋彩陶壺考辨 015藏品:新石器時期馬家窯文化漩渦格線齒紋彩陶壺考辨 016藏品:新石器時期馬家窯文化漩渦齒紋彩陶壺考辨 017藏品:新石器時期馬家窯文化漩渦紋直頸壺考辨 018...
馬家窯文化貝形紋彩陶罐 馬家窯文化貝形紋彩陶罐是馬家窯時期文物,於甘肅境內出土,甘肅省博物館館藏文物 文物信息 高34.5厘米,口徑13厘米,底徑13.5厘米。文物特徵 罐口、頸內外繪連弧紋、波紋各一周,肩、腹繪貝紋兩周 。
格線紋彩陶罐是馬家窯文化中半山類型晚期向馬廠類型過渡的精品之作。有唇小直口,短頸,寬斜肩,圓鼓腹,腹下斜束形成小平底。口至肩一側有一-寬扁拱形耳,與之相對另一側於腹徑最大處有一拱橋形耳。 該罐陶質呈土紅色,器型飽滿凝重,輪廓優美柔和,高低、寬窄比例協調,重心降低 ,最大徑在腹部,直徑與高度...
半山彩陶有黑紅兩彩相間,紋飾以鋸齒紋為特點,兩色相間成漩渦紋、水波紋、葫蘆紋、菱形紋,半山彩陶造型渾厚典雅,紋飾繁密優美,是馬家窯文化繁盛的標誌。馬廠彩陶體形較大,網紋、蛙紋形象生動、神韻俱佳。彩陶瓮的複製按4:1或1:1比例複製而成,還有複製的各種彩陶罐、盆、瓶和素陶等。彩陶複製品的生產,已經...
齊家文化彩陶瓮: 侈口、鼓腹、平底。肩部飾有平行線紋,通體飾有網狀三角紋及圓圈紋,造型美觀。齊家文化玉琮: 青玉。內圓外方,是齊家文化出土物中罕見之寶。馬家窯文化彩陶瓶: 侈口,雙耳。通體打磨光滑。頸部飾有黑色平行線紋,肩腹部飾有漩渦紋及蝌蚪紋,造型美觀。參觀信息 地 址:甘肅省廣河縣城關鎮...
馬家窯類型的陶器,多為橙黃色,彩陶非常發達,許多器物的口沿、外壁和大口器的裡面都施以彩繪,花紋全部為黑色,主要包括有垂帳紋、水波紋、同心圓紋、重疊三角紋、漩渦紋、蛙紋和變體鳥紋等。夾砂陶多飾以繩紋,某些器物的下部裝飾有繩紋、上部施彩。發現了多處大小各異的成排分布房屋遺址,各房屋面積不同,...
馬家窯文化四大圓圈紋黑紅彩雙耳彩陶罐是半山類型歷史文物,現收藏於蘭州大學博物館。文物歷史 罐高39.5厘米,口徑15.3厘米,文物特徵 腹部在兩道黑彩中間繪有四大圓圈紋,頸部繪有菱形格線紋,腹部飾對稱雙耳。文物鑑賞 整件陶器形體勻稱,大方,彩繪精細、繁縟,是馬家窯文化半山時期彩陶中的精品。
馬家窯文化蛙紋黑紅彩雙耳彩陶罐 馬家窯文化蛙紋黑紅彩雙耳彩陶罐是馬廠類型歷史文物,現收藏於蘭州大學博物館。文物尺寸 罐高34.2厘米,口徑13厘米,文物特徵 圓鼓腹,腹部飾對稱雙耳,罐身施紅、黑彩,肩、腹部繪對稱變體神人紋、圓圈紋。文物鑑賞 “神人紋”也被稱為“蛙紋”,是馬廠類型的斷代標誌之一。
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多層鋸齒紋彩陶罐甘肅省博物館。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多層鋸齒紋彩陶罐 1973年鴛鴦池遺址出土。高16厘米,口徑13.2厘米。侈口,束頸,溜肩,鼓腹,口肩部兩側有橋形耳,平底。施紅黑彩。肩、腹部飾四組上下相迭的鋸齒紋五層,每組花紋之間有兩邊鑲黑鋸齒紋的紅豎帶紋相隔。兩耳下飾以方格紋。現...
馬家窯文化葫蘆形網紋單耳彩陶罐 馬家窯文化葫蘆形網紋單耳彩陶罐是馬家窯時期文物,於蘭州市花寨子出土,現收藏於甘肅省博物館。文物信息 高12.6厘米,口徑6.6厘米,底徑5.9厘米。文物特徵 壺口沿為一周鋸齒紋,頸繪平行條紋及大鋸齒紋,肩繪平行條紋,腹部飾網紋,間貝紋四組 。
民國九年(1920年),當時當地秦安移民墾荒時首次出土彩陶罐。1975年,牛門洞大搞農田基本建設時,又出土了大量壺、瓮、罐、缽盆等彩陶及骨球、石器、刮削器、紡輪等隨葬品,並在生活區出土大量陶器,制罐工具、生活用具、石祖、石、權杖頭等文物。遺址特色 牛門洞遺址有仰韶文化晚期、馬家窯文化的半山和馬廠類型、...
尤以馬家窯類型為典型,出土文物主要有瓮、罐、瓶、盆、缽等,還包括大量的石器、骨器等,揚名海內外的"彩陶王"就出土在這裡,現存中國歷史博物館。另外還出土有馬廠文化的雙耳彩陶罐、齊家文化的雙耳罐等。1976年被批准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出土文物 1954年中國歷史博物館內展出了一件...
館內還藏有宗教造像及趙孟釗名家書畫,文化底蘊深厚。亮點彩陶包括會寧關川雙耳、紅嘴子四耳及永和網紋雙耳彩陶罐,其紋飾豐富多變,如帶紋、圓點、水波等,生動展現彩陶藝術魅力。同時,菊石化石等古生物遺蹟亦令人嘆為觀止。此外,還有齊家文化石斧、清代鼻煙壺、馬家窯文化內彩漩花紋彩陶盆及清代觀音菩薩銅坐像等...
彩陶片為泥質橙紅陶,施黑紅彩,紋飾為鋸齒紋,圓圈紋、折線紋、漩渦紋、格線紋等,陶片外表打磨光滑,從紋飾分析屬典型的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素陶殘片為泥質橙黃陶,陶質細膩光滑,屬齊家文化。根據發掘和前後幾次的調查情況分析,該遺址為一處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和齊家文化並存的聚落址。
時至今日,馬家窯文化彩陶上古老的母題仍不失其迷人的魅力,那流暢的線條所產生的韻律感仍帶給我們以美的享受。彩陶漩渦紋雙耳罐 彩陶漩渦紋雙耳罐,彩陶漩渦紋雙耳罐,高37cm,口徑10cm。罐小口,圓腹,腹側安雙環耳,平底。胎呈暗紅色。肩及上腹部以寬肥的黑彩條帶和細窄的鋸齒狀條帶構成漩渦紋,利用弧線的...
深腹彩陶罐 066 人頭形器口陶瓶 067 鯢魚紋彩陶瓶 068 變體鯢魚紋彩陶瓶 071 馬家窯文化彩陶 072 漩渦紋四鋬彩陶瓮 073 水波紋雙耳深腹盆 074 弦紋變體動物紋雙耳彩陶豆 074 波紋弦紋雙橫耳彩陶盆 075 長頸雙耳彩陶瓶 076 弧線網紋彩陶瓶 077 對鳥紋彩陶壺 078 鋸齒漩渦紋雙耳彩陶瓮 079 漩渦紋雙耳彩陶...
在蘭州市博物館二樓展廳內,收藏著兩個營盤嶺出土的鋸齒紋的彩陶罐。博物館的研究人員李曉林介紹說:“這些彩陶造型優美,其中一個圖案為漩渦狀的鋸齒紋圖案,紅黑白相間的紋飾,展現了原始先民的審美觀念。”半山類型是馬家窯文化的中期類型,距今在4650年到4350年之間。這個遺址的發現給我們展現了那時蘭州居民的基本...
柳灣遺址,位於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高廟鎮東面兩千米處的柳灣村。柳灣遺址墓地屬於新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墓葬群,地處湟水中游北岸台地,南北450米,東西250米,總面積為112500平方米。柳灣墓葬包括了馬家窯文化的半山類型、馬廠類型、齊家文化、辛店文化,屬新石器時代。柳灣墓地的絕大部分墓葬在柳灣村北部的第二台地上...
紅陶是中國最早的陶器品種之一,在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各個文化中最為普遍。10000多年前的的河北徐水南莊頭遺址、江蘇溧水神仙洞遺址出土的中國最早的陶器遺物主要是紅陶。母系氏族社會繁榮時期的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馬家浜文化、大溪文化等等,人們生活中使用的陶器,紅陶占很大比例。精美的彩陶、彩繪陶,陶胎本色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