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遺址

新石器時代遺址

在距今4000年以前,楚雄境內先民多已進入新石器時代。現代考古發掘證明新石器文化遺址在楚雄州各縣均有發現,並以元謀、永仁、祿豐等縣最為集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元謀大墩子和永仁菜園子。

根據歷史學家研究,古稱“大笮”的攀枝花鹽邊縣,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了人類的墾、捕、漁、獵等生產活動 足跡,當地至今仍有未探尋到的新時期時代遺址存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石器時代遺址
  • 地理位置:在獨樹鎮北張莊村與翟莊村之間
  • 南北長度:180米
  • 東西寬度:120米
  • 占地面積:2.2萬平方米
  • 發現時間:1976年
  • 出土石器種類:有石斧、石鏟、鋸齒石鐮、石錛等
  • 保護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遺址特徵:含裴李崗文化因素和仰韶文化特徵
  • 遺址年代:年代在7千年左右
簡介,遺址分介,龍虬莊遺址,上山遺址,元謀遺址,永仁遺址,封丘縣青堆遺址,發現,

簡介

位於獨樹鎮北2公里張莊村翟莊村之間。南北長180米,東西寬120米,面積2.2萬平方米。該遺址於1976年發現,經二次試掘,出土石器有石斧、石鏟、鋸齒石鐮、石錛、圓柱形石磨棒等。陶器為殘片,棕紅色陶居多,其它有泥質黑陶、泥質紅陶和灰陶等,主要有圓錐形及方錐形鼎足,貼上口沿罐、平底碗、侈口雙耳壺、折沿盆等。還有發現顏料、刻符等,反映了當時農業經濟已占一定比重。經國家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碳14測定,年代在7千年左右。此處遺址含裴李崗文化因素和仰韶文化特徵,當是裴李崗文化和仰韶文化之間的一個過渡環節。國家《考古》雜誌於1983年第五期專期作了介紹。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新石器時代遺址新石器時代遺址

遺址分介

龍虬莊遺址

高郵龍虬莊遺址距今7000年至5000年前。位於江蘇省高郵龍虬鎮,是江淮地區東部最大的一處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是發現文化遺蹟和出土文化遺物最多的一次。1993年,龍虬莊遺址的發現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1995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被評為“江蘇省大遺址”。高郵龍虬莊陶文被譽為“中華文明的曙光
龍虬文化譽為“江淮文明之花”。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龍虬文化內涵被認為是江淮地區東部同時期文化的典型。龍虬文化源遠流長。江淮流域存在著一支文化面貌獨特、文化系列完整的原始文化,填補了江淮東部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古文化遺址的空白。龍虬莊遺址真高2.4米,地勢低洼,呈圓角長方形,四周環水,東西長240米,南北寬180米,總面積4.3萬平方米。 龍虬莊遺址發現填補了江淮東部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古文化遺址的空白。
龍虬莊遺址於20世紀70年代被發現,經由南京博物院揚州博物館高郵市博物館派員組成的考古隊於1993年至1995年4次大規模考古發掘,各類文化遺物2000餘件、清理出男女合葬墓7座、墓葬402座、房屋遺址1處、居住遺址4處、灰坑34個,可確認為新石器時代遺址,屬於一分布於大運河以東江淮地區的古文化類型。尤其令人矚目的是發現了4000多粒7000-5000年之間的碳化稻米。將我國人工栽培水稻的歷史提早到5500年前。同時,出土的陶片和鹿角上具有文字元號特徵的刻劃符號也是十分少見的(從江蘇省高郵龍虬莊遺址出土的陶文比甲骨文年代久遠上千年,該陶文很有可能是甲骨文的起源),刻文陶片陶文在中國還是首次發現,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兩行刻於內壁的文字元號,筆畫纖細,技法嫻熟

上山遺址

上山遺址位於浙江省金華浦江縣黃宅鎮渠南村,浦陽江上游。是國務院2006年公布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上山遺址以石球、石磨棒、石磨盤及厚胎炭紅陶“盆”為組合特徵的遺存內涵迥異於浙江及附近地區已往發現的其它新石器時代遺址。石球、石磨棒、石磨盤與原始的採集、農業經濟模式密切相關,陶胎中發現的大量稻穀顆粒也成為這一判斷的重要佐證。厚胎夾炭陶的斷面上發現層理現象,反映一種十分原始的“貼築法”制陶技術。北京大學文博學院對上山遺址出土的夾炭陶標本進行了碳十四年代測定,其校正年代達距今10000年。當初河姆渡遺址出土7000年的人工栽培的水稻,曾將世界稻作農業起源的研究熱點引到長江下游地區,而上山遺址又將這一記錄提前了3000多年。

元謀遺址

元謀大墩子新石器文化遺址位於元謀盆地蓮花村東南河岸高地。1972一1973年,考古工作者先後在此進行了兩次較大規模的發掘,收穫甚豐。發掘面約500平方米左右,所發掘的遺址分布在一條已經乾涸的河床旁邊的高地上。根據地層堆積與出土文物分析,大墩子新石器文化可分為早晚兩期。其文化層共兩段,第3一6層為晚期居住遺存,第7一9層為早期居住遺存。早、晚兩期出土物差異不明顯,屬同一文化相互聯接的兩個發展階段。根據中國科學院考古工作者進行碳十四測定,時間為距今3210±90年,相當於商代的晚期。
新石器時代遺址新石器時代遺址

永仁遺址

永仁菜園子新石器文化遺址位於永仁縣城西南,共有3個文化層,出士物有炭屑、果仁、骨器、石器、陶器、陶紡輪等。距地表1.2米處有半地穴式圓形住房,並有用火痕跡。據測定,距今為3400±500年,稍早於大墩子文化遺址。
新石器時代遺址新石器時代遺址

封丘縣青堆遺址

青堆遺址在河南封丘縣城東北16公里的青堆村東,是新石器時代遺址,高出地面約4米。遺址占地面積13萬平方米,遺物有石器、灰陶條紋、方格紋)和俑腿。是1963年6月20日河南省公布的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又發現蚌鐮、陶罐、陶瓮

發現

考古工作者近日在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的察哈爾右翼中旗發現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經專家初步確認,此遺址為距今6000年前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的新石器時代遺址。
新發現的這一遺址位於察哈爾右翼中旗庫倫蘇木,地處半坡地上,地勢北高南低較為平緩,中部有一條土路穿過。遺址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約500米,南北長約100米。遺址地表幾乎不生長草木,散布有大量的碎瑪瑙和火山石,還有少量的石器殘片。
據了解,當地牧民放牧時在此處發現了一些零散的、造型奇特的石器。考古專家通過對牧民撿回的石斧、石磨板、石磨棒、石鏃、石核及各種形狀的刮削器的了解和調查,初步確認此遺址為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的新石器時代遺址。
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文物處處長王大方表示,這一遺址的發現對研究內蒙古中南部地區新石器時代廟底溝階段的文化遺存分布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記者 勿日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