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5月2日,記者從河北省
保定市政府獲悉,兩處擁有數千年歷史的古遺址最近開始在保定發掘,為揭示新石器時代和戰國到西漢的歷史提供了豐富的史料。記者日前對這兩處遺址進行了探訪。
發展
“在當時,這裡屬於南北交流的前沿地帶,是東北通向中原的要地,也是文化交流的樞紐,所以在我們的發掘里,以紅陶為主,也有部分彩陶。”發掘領隊張曉崢說,可以想像當時有一支隊伍從現在的內蒙和遼西向南遷徙,帶來了他們紋飾粗糙的紅陶,然後又有一支隊伍從現在的河南大司空文化區域向北遷徙,帶來了技術比較發達的彩陶,兩支隊伍在這裡相遇,從而產生了融合。
而在定興的北台上村遺址發掘現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的領隊佟宇喆正小心地清理著探方里挖掘出的古井。
“這裡主要是戰國晚期到西漢中期的遺址,距今2000多年,當時雖然秦曾統一六國,但是真正的漢文化是在漢武帝以後才形成,所以在這一時期,這裡還保留著鮮明的燕文化的特色。”佟宇喆說,“目前我們已經發掘到水井、灰坑、墓葬等,最為突出的是發現了給成人用的‘瓮棺葬’。”
在發掘現場,河北大學博物館副館長李文龍做了更詳細的講解。李文龍表示,戰國時期這裡隸屬於燕,可以說是燕文化的核心區域,他們在保持自己的文化和風俗上,有著非同一般的執著,但是又在逐步和外來的文化融合。從挖掘中可以看出,西漢時的墓葬已經以磚木為主,但這裡還是保留著“瓮棺葬”,而在一個挖掘出的西漢瓦當上,既有燕國特有的對獸紋,也裝飾了山東一帶流行的花紋,多種文化的不斷融合最終形成了漢文化。
李文龍說:“這處遺址的發掘,豐富了我們對燕文化的認識。在這一時期燕文化一直在傳承,也在不斷接納新的東西,展現了燕文化逐漸融合到漢文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