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晚期雙耳黑陶罐是新石器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湖州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晚期雙耳黑陶罐
- 館藏地點:吳興路1號
- 所屬年代:新石器時期
- 類別:陶瓷
- 所屬博物館:湖州市博物館
- 所屬地區:浙江湖州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晚期雙耳黑陶罐是新石器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湖州博物館。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晚期雙耳黑陶罐是新石器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湖州博物館。此展品為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陶器。高15.3厘米,口徑11.3厘米,底徑8.5厘米。敞口有唇,頸設凸起紋紋一圈。貫耳、垂腹、平底,陶罐通體黑色,胎...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黑陶罐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黑陶罐是良渚文化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高14.4,口徑,7.7,底徑14 斂口,無頸,圓鼓腹,高圈足,口沿對稱小系。灰陶黑衣。製作勻稱。
遂昌黑陶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著名的良渚文化的珍貴遺產,它採用“好川”文化所在地的陶土為原料,運用二十餘道手工工藝,採用獨特的碳化窯變技術精製而成,形成細膩、精緻、無釉無彩的特色。昔日,遂昌黑陶曾鼎盛一時,成為香供、饋贈的上等品。九龍工藝品廠的老總包宗仁祖祖輩輩以製作黑陶為生,包宗仁自然也精通...
新石器時代半山型黑紅彩渦紋雙耳陶罐 新石器時代半山型黑紅彩渦紋雙耳陶罐是新石器時代時期的文物。
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斂口雙耳黑陶罐 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斂口雙耳黑陶罐是新石器時代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高15.9口徑10.6底徑11cmcm
新石器時代黑釉陶罐 新石器時代黑釉陶罐是新石器時代時期的文物。
裴李崗文化的陶器也以直口或斂口深腹罐,小口、雙耳壺,敞口、圜底缽、三足缽和碗為主,部分雙耳壺的底部有加圈足或三錐狀足的,並有一些三足鼎和瓢形器。器表紋飾以簚紋或劃紋較多,很少見繩紋。陝西西鄉李家村、滑縣老官台、元君廟、寶雞北首嶺和甘肅泰安大地灣等地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出土的陶器,雖然也...
新石器時代半山型雙鈕黑紅彩條齒紋陶罐 新石器時代半山型雙鈕黑紅彩條齒紋陶罐是新石器時代時期的文物。
新石器時代指在考古學上是石器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以使用磨製石器為標誌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新石器時代這一名稱是英國考古學家盧伯克於1865年首先提出的,這個時代在地質年代上已進入全新世,繼舊石器時代之後,或經過中石器時代的過渡而發展起來,屬於石器時代的後期。新石器時代並不僅僅只是個時間區段概念,新...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細刻紋黑陶把壺為新石器時代的陶瓷器。高15厘米,口徑7.4厘米,腹徑9.5厘米。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簡介】壺高15厘米,腹徑9.5厘米。1984年出土於上海青浦縣福泉山遺址。壺身渾圓,上為粗頸,下為圈足,壺口前側上翹成寬流。另一側附一寬把手,把手上有兩個小孔,用於穿繩系蓋 。壺身經過...
新石器時代三足黑陶罐 新石器時代三足黑陶罐是一件新石器時代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新石器時代三足黑陶罐高11.8厘米,口徑8.4厘米,腹徑13.7厘米,底徑9.5厘米。
文化關係 在北陰陽營遺址東部的兩座灰坑中,發現了腰沿釜、雞冠耳夾砂紅陶罐等早於北陰陽營文化的遺存。東部較晚的13座墓中的出土物接近於太湖地區的崧澤文化。在另一灰坑中則發現袋足、大口圜底籃紋缸等遺物,年代約與更晚的良渚文化相當。這些為探討北陰陽營文化的來龍去脈和確立寧鎮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序列...
龍山文化處於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這個時期陝西地區的農業和畜牧業較仰韶文化有了很大的發展,生產工具的數量及種類均大為增長,快輪制陶技術比較普遍,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占卜等巫術活動亦較為盛行。從社會形態看,當時已經進入了父權制社會,私有財產已經出現,開始跨入階級社會門檻。大部份龍山文化遺址,分布在...
於下文化層中還發現了碳化圓角菱,與南湖菱相仿。從出土的器物和遺蹟看,生產工具中磨製石器有孔石斧、弧背石錛;生活用具中的夾砂紅陶素麵腰沿釜、牛鼻式雙耳罐、帶嘴平底盉,以及地面木構建築住房、公共墓地和俯身直肢葬式等等,都是馬家浜文化時期的主要特徵,是一種與黃河流域原始文化不同的文化形態。馬家浜...
紅山文化遺址還出土有玉和綠松石雕刻的鳥、龜、虎形□和魚形石墜等小型的動物形象作品。玉鳥和玉蟬、龜等在江南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也多有發現。在江蘇、浙江、上海等地的良渚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玉琮上的獸面紋,為商、西周時代流行的獸面紋的早期樣式。其中雕琢最為精工的是江蘇武進寺墩所出的一件,為...
龍山文化(Longshan Culture),泛指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類文化遺存,屬銅石並用時代文化。龍山文化首次發現於山東省濟南市歷城縣龍山鎮(今屬濟南市章丘區)而得名。經放射性碳素斷代並校正,年代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距今4000年前)。分布於黃河中下游的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等省...
半坡文化屬黃河中游地區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位於陝西西安市半坡村。年代距今約6800–6300年,半坡村的原始居民是定居的,以氏族或部落為單位,建立村落。半坡是一個沒有貧富差別的原始社會。居住區有壕溝圍繞,以防野獸侵害。房屋為地面和半地下式的,呈方形或圓形。居住區中央有長方形大屋,可能是氏族集體活動的...
亭林鎮成陸於6000年前,地處岡身(古海岸線)西部,本世紀70年代初,在大寺場寺平南路東側與中山街西北隅的祝家港東畔兩個古文化遺址,出土有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晚期的文化層和商周兩漢時期的文物。其中雙把翹流黑衣灰陶壺、雙層口沿密封黑陶罐等許多文物證實,距今4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此繁衍生息。
高柄蓋 【高柄蓋】蓋式之一。流行於新石器時期良渚文化時期。見黑陶罐,直口,廣圓肩,扁圓腹,高圈足。罐口上覆一細長高柄蓋,柄中有一上下貫通的直孔,中段內弧,下部飾三道凸弦紋和鏤孔。
三、良渚文化:以首次發現於浙江餘杭的良渚鎮而命名,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處於父系氏族社會階段,距今年代約為5100~4200年。上海發現的這類遺存有青浦縣福泉山遺址的高台墓地1~3層等15處。四、馬橋文化:以上海的閔行區馬橋遺址中層文化作為典型而命名,屬於青銅時代,距今年代約為3800~3100年,大致與中原地區的...
新石器時期大汶口文化白陶鬻 新石器時期大汶口文化灰陶鳥形鬻 新石器晚期龍山文化紅陶鬻 新石器時期陶鏊 漢代鎏金銅鍪 漢代荊州雙耳銅鍪 湖北宜賓鑄鐵餅鐺 北魏銅鐎斗 唐代鳧首柄銅鐎斗 容器 江蘇鎮江民間醬釉陶罐 新石器時期夾砂陶罐 近代膠東地區四系蓋罐 東漢青瓷罐 新石器中期三足罐 春秋印紋硬陶罐 夏家店...
有的在晚期出現少量銅器但還不會有意識地製造青銅合金時,單獨列出一個銅石並用時代,作為從新石器時代到青銅器時代的過渡期;有的則把這個階段歸入新石器時代晚期。各地的新石器時代 西亞、北非和歐洲西亞的新石器時代發展較早,考古研究也較深入。這裡是農業起源最早的地區,以後又最早出現金屬器,最早進入文明時代,...
田螺山遺址,位於浙江省寧波市餘姚三七市鎮相岙村的田螺山周圍,是浙江省一處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遺址,遺址總面積約30000平方米。田螺山遺址考古,從2004年開始持續了十多年,是已發現的河姆渡文化中地面環境條件較好、地下遺存比較完整的一處古村落遺址,在空間位置上與河姆渡遺址遙相呼應,並具有與河姆渡遺址...
這一時期文化的最顯著的特徵便是城址的發現。如在山東地區,除城子崖龍山城址之外,還有日照堯王城遺址,壽光邊線王城址,陽穀、東阿、茌平三縣發現的八座城址,臨淄田旺村城址等。在河南則發現有淮陽平糧台城址、登封王城崗城址、郾城郝家台城址、輝縣孟莊城址等。龍山文化處於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這個時期陝西地區...
紅山文化遺址還出土有玉和綠松石雕刻的鳥、龜、虎形□和魚形石墜等小型的動物形象作品。玉鳥和玉蟬、龜等在江南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也多有發現。在江蘇、浙江、上海等地的良渚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玉琮上的獸面紋,為商、西周時代流行的獸面紋的早期樣式。其中雕琢最為精工的是江蘇武進寺墩所出的一件,為...
紅山文化遺址還出土有玉和綠松石雕刻的鳥、龜、虎形□和魚形石墜等小型的動物形象作品。玉鳥和玉蟬、龜等在江南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也多有發現。在江蘇、浙江、上海等地的良渚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玉琮上的獸面紋,為商、西周時代流行的獸面紋的早期樣式。其中雕琢最為精工的是江蘇武進寺墩所出的一件,為...
1982年,會同上海市文管會對重固福泉山古文化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取得了重大的收穫,發現了大量新石器時代崧澤文化、良渚文化以及戰國至漢代的墓葬,出土了大批精美文物,在考古學上有非常重要的價值,為上海史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翔實的資料。1984年,陳雲同志為青浦縣博物館親筆題寫了館名。1985年1月21日,青浦縣博物...
考古清理了4處居住遺蹟、34個灰坑、402座墓葬,居住遺蹟具有鮮明的地域性文化特徵,灰坑、墓葬等遺存及出土器物反映了江淮東部地區的原始文化特點。龍虬莊遺址的堆積可分為8層、其中第4至第8層為新石器時代文化層。根據對主要文化內涵的分析,可分為兩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第8層至第7層,距今約7000至6300年;...
小古城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潘板鎮俞家堰村西南200米,面積約達35萬平方米,高出耕地2-3米,是新石器時代遺址,屬於馬橋文化晚期。小古城遺址屬於馬橋文化晚期,年代大致與中原的夏商周相當,和周赧王南巡基本吻合。小古城遺址是餘杭境內繼良渚遺址後又一處較為重要的古文化聚落遺址,它對於研究良渚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