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早於於龍山文化。分布於錢塘江下游和太湖地區。1936年在浙江餘杭良渚鎮首次發現而得名。出土陶器多是泥質輪制的黑陶。典型器皿有柱足盉、高圈足鏤孔豆、高頸貫耳壺等。陶胎細軟,大多輪制。表面打磨,燒後呈黑色光澤。造型規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良渚文化陶器
- 類別:文化古物
- 紋飾:線條纖細工整,以幾何形紋為主
- 形態:弦紋、竹節紋和各種形態
良渚文化早於於龍山文化。分布於錢塘江下游和太湖地區。1936年在浙江餘杭良渚鎮首次發現而得名。出土陶器多是泥質輪制的黑陶。典型器皿有柱足盉、高圈足鏤孔豆、高頸貫耳壺等。陶胎細軟,大多輪制。表面打磨,燒後呈黑色光澤。造型規整。
良渚文化早於於龍山文化。分布於錢塘江下游和太湖地區。1936年在浙江餘杭良渚鎮首次發現而得名。出土陶器多是泥質輪制的黑陶。典型器皿有柱足盉、高圈足鏤孔豆、...
良渚文化代表遺址為良渚遺址,距今5300-4300年。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區在錢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遺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區則在錢塘江流域的東北部、東部。該文化遺址最...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陶器。高15.3厘米,口徑11.3厘米,底徑8.5厘米。敞口有唇,頸設凸起紋紋一圈。貫耳、垂腹、平底,陶罐通體黑色,胎質細膩,製作規整,...
首先在浙江省餘杭縣良渚遺址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存命名為良渚文化,主要分布在太湖一帶。良渚文化的年代約距今5000—4000年間。 良渚文化陶器上的刻劃紋是繼崧澤文化而...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陶器。高14.4厘米,口徑9厘米,底徑8厘米。敞口、束腰、平底、三寬足,腰下有弦紋,底有劃紋徽記。現收藏於湖州博物館。 ...
良渚文化鳥紋 在6000多年前,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已產生了鳥紋,發展到良渚文化,鳥紋的種類和樣式更加多樣化。 良渚文化陶器紋飾中的禽鳥紋,造型精巧,作曲繞狀,常和...
《良渚文化綜合研究》是200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恆武。...... 本書從環境變遷、高台墓地、祭祀遺蹟、陶器、玉器、石器等若干方面,就良渚文化時期環太湖...
崧澤文化,上承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是長江下游太湖流域的重要的文化階段。崧澤文化距今約6000-5300年,屬新石器時代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階段,以首次在上海...
《良渚文化陶器功用的初步科學研究》,《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9年第1期。 [1] 中文百科內容由網友共同編輯,如您發現自己的詞條內容不準確或不完善,歡迎使用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