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幾何形紋

首先在浙江省餘杭縣良渚遺址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存命名為良渚文化,主要分布在太湖一帶。良渚文化的年代約距今5000—4000年間。
良渚文化陶器上的刻劃紋是繼崧澤文化而發展的,但變得精細複雜,成為良渚文化具有特色的陶紋。良渚文化陶器的紋飾中,以幾何形的刻劃紋為主。江蘇吳縣草鞋山出土的一件鼎的器蓋上,刻著用精細的複線構成的雙勾曲紋等幾何形紋樣,圖案有著多層次的變化。這些幾何形劃紋許多是從編織紋演化而來的,如復道十字形交叉紋、複線勾連S形紋、弧線三角圓圈紋、網線紋和折線紋等。
良渚文化還出土了少量的彩陶和漆繪陶,裝飾花紋都是幾何形紋,以復道紐索紋為主要花紋。上海出土的一件彩陶壺的肩、腹部上,飾著上下勾連的複線紐索紋,重複的勾曲的弧線增強了回翻的動感。吳江梅堰出土了兩件漆繪黑陶器,其中一件為束腰形罐,是在燒制過的黑陶外表塗一層稀薄的棕色漆,然後用金黃、棕紅兩色的厚漆繪弦紋夾復道紐索紋。這些紐索紋的不同變體演化出許多以弧線為主的幾何形花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