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時代有段石錛是良渚文化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時代有段石錛
- 館藏地點:浙江省博物館
- 所屬年代:良渚文化
- 級別 :二級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時代有段石錛是良渚文化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時代有段石錛是良渚文化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長14、7 寬5、5 高3、2器形規整,屬較典型的有段石錛,單面平刃,屬較高階段中的台階型。但台面較淺,這種類型盛行於良渚文化時期,後...
新石器時代有段石錛是常熟博物館館藏文物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有段石錛。石錛長24.5厘米、寬4.8厘米。黛綠色,扁平長條形。器形規整,單面平刀,背面上端減地成段,通體琢磨光滑,精緻。1983年4月張橋廟橋嘉菱盪出土。1994年5月28日經國家文物局文物鑑定專家組定為一級文物。現收藏於常熟博物館。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有段石錛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有段石錛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縱14.4, 橫4.4, 高2.6 器型較大,較厚重。器形規整,磨製精細。起段處台面清楚,刃略寬於頂面,微弧刃。
有段石錛 新石器時代,尺寸:長14、寬4.3、厚3.4厘米,出土時間·地點:1959年·山東泰安大汶口出土。 4.3、厚3.4厘米,出土時間·地點:1959年·山東泰安大汶口出土。通體磨製光滑。頂面方平,背作弧形,有段,單面刃較鋒利。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代石器,器呈長條形,通體磨光,頁岩石質,呈灰黑色。現收藏於溫州博物館。基本信息 數據:長8.5厘米,刃寬4.3厘米 收藏:溫州博物館 文物介紹 樂清市白石鎮楊柳灘遺址出土。器呈長條形,頂端平,面平,單面出平刃。背部中間呈台階狀,供捆綁固定之用,故名“有段石錛”。兩側平直。通體磨光...
磨製石器的一種。長方形,單面刃,有的石錛上端有“段”(即磨去一塊),稱“有段石錛”。裝上木柄可用作砍伐、刨土。是新石器時代和青銅器時代主要的生產工具。考古發現 曇石山文化 考古學家對曇石山文化的了解僅限於閩江下游曇石山的中、下層。這是一處典型的貝丘遺址,遺址中有大量的的海生蜆類貝殼和...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時代石鑿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時代石鑿是良渚文化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縱8.6 橫1.8 高1.1 器形呈條形,較小,刃面窄於側面,背面近似有段石錛中的弧背形,略呈弧凸形,頂端截面略呈扁寬長方形。整器打磨精緻,器型規整。
石峽文化是中國嶺南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因廣東曲江石峽遺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北江、東江的中上游地區。年代約距今四五千年。石器工具普遍磨光,有弓背兩端刃、有段石錛、有肩石錛、鑿、鉞和鏃等。稻作農業發展程度較高,發現較豐富的粳、秈稻遺存。陶器中三足器、圈足器發達,有少量曲尺紋、漩渦紋、幾何印...
而且在太平洋玻里尼西亞的關島、夏威夷島上發現的古人遺骨,與山東半島上的大汶口人的遺骨是一致的,不僅顱骨枕部畸形相同,平均身高相仿——1.72米,而且都留有拔牙習俗的遺蹟,所用的石器是一樣的。不僅如此,而且據考古界的不斷報導,距今五六千年前,源於中國浙江的新石器時代的有段石錛,在菲律賓、蘇拉威西和婆...
第四層黑灰土層,有大量草木灰和古代遺物,出土了扁平三角形鼎足、鏤孔豆、袋足鬹、柱足盉等陶器,以及穿孔石斧,有段石錛和石鐮等。第四層以下為生土。從青灰土和黑灰土兩層出土遺物來看,都屬於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遺存。其年代據黑灰土層木炭所作的碳14測定,為距今4505±145年。
可是,全台大岔坑文化遺址的所有出土物,均未顯示出當時存在其它有柄工具的跡象。而且伴存於有段石錛的還有相當數量的打制石器。它們說明那時的台灣,正處於舊石器與新石器時代更替階段的艱難跋涉中。顯然,大岔坑文化中的有段石錛是由外部流傳至台灣的。分布 台灣島外,有段石錛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地區:中國...
這一文化在台灣北部持續達2000年之久,其主要遺物有:石器、陶器、骨角器、玉器和少數的青銅器。經對圓山貝丘上層和大岔坑上層遺物測定,其流動年代在公元前2560年至公元50年之間。在石器中,有石錛、石斧、石鋤、箭頭、網墜等。最具代表性的是有段石錛和有肩石斧。有段石錛的先進性及其與祖國大陸的淵源上文已...
原始社會考古表明,九江的先民們早在中石器時代就在這裡勞動、生息、繁衍。進入新石器時代,他們已經較熟練地掌握了制陶技術。新石器時代早期,陶製品就與江西萬年仙人洞出土的陶品有相似之處。隨後既有自身文化的發展規律,又受鄰近各省文化的相互影響。到了新石器時代晚期,山背遺址下層那種以有段石錛和夾砂紅陶為...
文化影響 對良渚文化的影響。在地域上,馬橋文化與良渚文化也處於同一分布範圍。在浙南、閩北等地區的影響。幾何形紋陶與良渚文化諸陶系相比,製法、造形或紋飾等都發生了突變。而拍印籃紋或繩紋的印紋陶,在福建閩侯縣曇石山遺址中層新石器時代文化中已經出現,在浙南江山地區,還發現可與新石器時代相接,而器型...
1995年9~10月,平湖市博物館對遺址北部進行搶救性發掘,共清理400平方米,發現良渚墓葬8座,出土各類器物71件,主要有玉錐形器、玉管、玉珠;石鉞、有段石錛、石鏃;陶鼎、陶豆、陶盆、雙鼻壺、陶罐、陶簋等。平丘墩遺址是平湖境內發現較早的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遺址,並經過兩次正規的考古發掘,對遺址的內涵及...
上海馬橋遺址位於上海閔行區南部,東經121°18′,北緯30°0′,馬橋鎮俞塘與竹港的匯合處,俞塘北岸,該遺址是以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和青銅時代遺存為主的遺址。上海馬橋遺址海撥4.46一6.29米,東西寬60米,南北長80餘米,面積約5000平方米,為4000多年前村落遺址。第五層為青灰土,深210一270厘米,東半部出土...
石器有石斧、有段石錛、石鏃、石鑿、石鐮、石紡輪、帶把石刀、石耜冠、石破土器等,均為通體磨光。馬岙原是舟山本島的一個古海灣,因海平面變化,泥沙淤積而逐漸成陸。人類自新石器時代晚期開始在此生活,至今留存有大量不同時期堆積的土墩,俗稱“九十九墩”,是舟山先民開發海島的歷史見證和縮影。20世紀70年代...
雙橋遺址位於嘉興市秀洲區王江涇鎮雙橋村,面積約11000平方米,1953年發現,整個雙橋周圍及原蘇嘉公路兩側均有文化層分布。1973年進行了局部發掘,發現兩個文化層,出土魚鰭型足鼎、雙鼻壺、圈足盤、高腳杯、折腹盆等陶器、有段石錛、扁平穿孔石斧等石器及少量骨器,年代從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一直延伸到春秋戰國。現...
石器有凹槽式有段錛、半月形刀等。屬馬橋文化;下層出土有泥質灰陶、黑皮陶和夾砂紅陶,器形以魚鰭形足鼎、圈足盆、喇叭形鏤孔豆為主。石器有有段石錛、柳葉形鏃等。屬良渚文化。鳳凰墩遺址總面積約6000平方米。1984和1993年局部發掘。文化層厚約1米,出土石器有刀、鏃等;陶器以泥質灰陶、泥質黑皮陶、夾砂...
2013年5月中旬,省考古所根據縣文管辦提供的線索,對城南街道石珠村小青龍進行初步調查,發現一件殘玉鉞、有段石錛(良渚文化時期)、圓形鑲嵌玉片(直徑約0.8厘米)及若干紅陶片等器物,斷定為一處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因該地塊正處於開發建設中,根據省考古所的建議,桐廬縣文物管理辦公室於7月下旬迅速組織人員對...
大舜廟後墩遺址屬新時器時代文化遺址,位於浙江省岱山縣岱東北二村,為岱山三大古文化遺址之一,1983年發現,文化層厚約一米,面積2萬平方米,出土文物有陶片、石器、紅燒土塊和土胚等,有圓條形石斧、段石錛、柳葉形石簇、魚鰭形鼎足、夾沙紅陶、夾碳黑陶等,遺址與良緒文化及河姆度文化第一層年代差不多,距今有...
新石器時代 骨牙器 骨鏢/馬家浜文化 骨鏃/馬家浜文化 骨哨/崧澤文化 野豬獠牙冠飾/良渚文化 牙鏃/良渚文化 骨鏃/良渚文化 象牙端飾/良渚文化 鹿角靴形器/良渚文化 玉背象牙梳/良渚文化 石器 石鉞/崧澤文化 石鉞/崧澤文化 石鉞/崧澤文化 石鉞/崧澤文化 石錛/崧澤文化 石錛/崧澤文化 石鑿/崧澤文化 石紡輪/...
石犁始於崧澤文化晚期,成熟於良渚文化和馬橋文化時代,大約在西周晚期才逐漸被銅犁取代。這件特大石犁出土於涼帽蓬墩遺址,長達1712.5px,尾寬1175px,厚約45px,灰黑色頁岩製成,呈等腰三角形形狀,中間為後各鑽兩孔,用於縛繩。石錛 石錛起源於河姆渡文化,發展至良渚文化為鼎盛時期,是當時典型的生產工具。
3 新石器時代有段石錛 從有段石錛,追溯溫州先民源頭 8 新石器時代晚期嵌玉漆器 是先民的權杖,還是祭祀用酒器 12 西周青銅器一鐃一鼎一簋 它們的主人或是西周貴族 18 西周原始青瓷豆 揭開浙南石棚墓群神秘面紗 22 西漢虎紐青銅錞於 一件古代軍樂器的悠遠往事 26 西漢印紋硬陶雙耳瓿 “解碼”溫州人文始祖東甌...
有磨製得相當精細的有肩穿孔石斧、有段石錛、耘田器和石鐮等。陶器有魚鰭形足罐形鼎、寬流闊把杯、貫耳壺、竹節把豆、缽形豆、折腹罐、盆等。這些遺物具有崧澤文化向典型良渚文化過渡期遺物的特徵。越城遺址上層出土的是西周到戰國時代的遺物。越城遺址是研究蘇州地區原始文化和吳越文化的一處重要遺址。
《中國民間藏玉精品集1》是200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中國民間藏玉精品集1(精裝)》是由中國收藏家協會玉器收藏委員會組織編寫的民間藏玉圖錄。所收器物囊括從新石器時代到現代的玉器,材質以和田玉為主,兼顧其他,器型多種多樣。每件器物都經權威玉器專家鑑定,展現了中國民間藏玉的精華。《中國民間...
歷史文化 綜述 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獨具魅力。大義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區域內曾出土距今4500年的新石器時代遺物石斧和石錛,商末白陶罐、白陶缽;古蹟有梁代(552-557年)的寺基白雀寺、南宋乾道間(1165-1174年)四道明王廟、南宋紹定間(1228-1233年)朗城庵、元大德(1297-1308年)時墅庵以及明代古柏等。...
石器中有全幅犁、鏵、石斧、石錛、石鑿、石網隊等,皆精細磨製,器型較下湯文化大而且長。該層發現的有規則排列的卯榫結構桿欄式建築構件,對研究商周時期建築有較高科學價值。空格第三層為新石器時代。出土石器有犁、錛、斧、鑿、刀、鋤等;陶器有紡輪、網墜等。第三層 該遺址出土文物,青銅器量最大,品種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