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藏品為新石器時代文物,現收藏於周口華威民俗文化博物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石器時代磨盤、磨棒
- 館藏地點:河南省周口市工農南路25號
- 所屬年代:新石器時代
- 所屬博物館:周口華威民俗文化博物苑
- 所屬地區:河南周口
此藏品為新石器時代文物,現收藏於周口華威民俗文化博物苑。
此藏品為新石器時代文物,現收藏於周口華威民俗文化博物苑。文物介紹兩者配合摩擦使用,以碾碎放在盤面上的穀物,此藏品磨盤面中間有明顯的下凹,磨棒已摩擦成橢圓形,顯然是經過長時間的使用面留下的痕跡。...
裴李崗文化石磨盤、石磨棒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期的石器,磨盤前窄後寬,通體呈圭形,磨棒圓柱狀。現收藏於新鄭市博物館。文物介紹 磨盤、磨棒均黃砂岩質琢磨而成。磨盤前窄後寬,前端略呈尖狀,後端圓鈍,通體呈圭形,盤下接四柱狀矮足。通體琢磨精細,製造規整。磨棒圓柱狀,棒中部變細,有使用痕跡。
石磨盤和石磨棒,生活用具。1958年採集於黑龍江省寧安縣牛場早期鐵器時代遺址,現藏黑龍江省博物館。均為紅褐色砂岩磨製,磨盤略呈長方形,盤面光滑,兩端上翹,中部下凹,長41.5厘米,寬22.5厘米,厚5—8厘米。石磨棒為長條狀,磨麵平滑,背渾圓,長28.5厘米,寬11厘米,厚9厘米。磨盤、磨棒配合使用,為古代...
磁山文化,是指分布於中國華北地區的一種新石器時代文化,因首在河北省邯鄲市武安磁山發現而得名。磁山文化是仰韶文化的源頭之一,也就是華夏族的源頭之一。磁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是陶盂及陶支架、石磨盤及磨棒。據碳14法測定年代,距今約8000年至7600年前,與1977年在河南省新鄭裴李崗村發現的裴李崗文化的年代...
北辛文化石磨盤,新石器時代北辛文化生產工具。系北辛文化具有特徵性的器物。一般以粉砂岩或花崗片麻岩製成。形狀多呈橢圓形、圓角三角形和圓角長方形;一般較薄,中部因使用而呈凹弧形,多平底或一端有矮足。另有磨棒,長條形,兩端呈弧形,橫斷面略呈半圓形或圓角長方形,因使用而通體磨光。磨盤面積較大,製作...
石磨盤及磨棒為仰韶文化時期文物,現收藏於濮陽市博物館。文物介紹 盤(長61厘米,寬32,厚9.5厘米);大棒(長35.8厘米,寬8.9;厚3.9厘米);小棒(長23.8厘米,寬6.4,厚3.3厘米)。1988年河南省濮陽市西水波遺址墓葬出土。磨盤呈舟形,使用面平整,稍凹,平底。大棒扁平,兩端稍細。小棒的斷面呈...
浙江省浦江縣上山遺址發現新石器時代早期遺蹟、遺物,尤其是稻作遺存的發現具有重要意義。遺蹟主要為圓形和近方形的灰坑,三列規則柱洞構成的房基以及溝槽形式的房基。遺物為圓石球、不規則扁長方體的磨棒、形體較大的石磨盤。陶器多為盆形,少量為釜、罐類。多素麵,偶見繩紋、戳印紋、線劃紋等。夾碳陶片的...
細石片、加工石葉、屋脊石葉、加工石片、石片石器、刮器、尖狀器、石鑽,還有桂葉形石鏃、柳葉形矛頭等,均精緻,器形成熟;打制石器較少,基本近似新石器,如有磨盤、斧形器、刀形器等;磨製石器較多,有石斧、玉斧、石錛、玉錛、網墜、磨盤磨棒、石杵、礪石、穿孔小礫石等。屬新石器時代中晚期。
華池石磨盤是一塊磨盤,形狀是兩端圓滑,長28厘米,直徑5厘米。簡介 石磨盤、磨棒 齊家文化。特點介紹 1978年五蛟中學修操場時出土。磨盤系灰頁岩打磨製成,呈不規則扁長方形,厚11厘米,長58厘米,中寬37厘米,盤底稍內凹。石磨棒通體磨光,兩端圓滑,長28厘米,直徑5厘米,約有1/3因長期使用被磨掉。二級文...
裴李崗石磨盤及磨棒為裴李崗文化時期文物。盤(長47厘米,寬22.7厘米-27厘米,厚6.9厘米);棒(長34.5厘米,直徑4.6厘米)。1978年河南省密縣莪溝出土。盤面平整光滑,盤底有四個乳釘形支腳。魔棒圓潤光滑。此文物是當時人們粉碎糧食的工具,反映了當時手工業的生產水平及生活狀況。現收藏於濮陽市博物館。
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西北營子村壩牆裡屯西山山頂和東坡上。1987年發掘。石器以磨製為主,有磨盤、磨棒、斧、刀、錛、鑿、鏃等。陶器為手制,含滑石。器形有罐、壺、碗。紋飾以刻劃紋為主,有幾何紋、人字紋、格線紋、斜線紋,紋飾一般飾於上腹部,下腹部有一圈附加堆紋。其中最富有特點...
小山口遺址位於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曹村鎮小山口村北約一千米處,是包含新石器時代早、中、晚三個時期的文化遺址。小山口遺址東部和南部分布有低矮的山丘,西側為倒流河自南向北流過,遺址西部緊鄰蕭縣,北部靠近江蘇省銅山區,處於兩省三縣(區)交界處。小山口遺址出土了石斧、石錛、石刀及石磨盤、磨棒,以及大量...
[西斷梁山遺址] 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吉林省東豐縣一面山鄉西斷梁山東部的漫崗上。1985年調查發現。1986年、1987年進行兩次發掘。遺址分為一、二期遺存。一期年代與左家山遺址二期接近,石器有打制和磨製兩種,打制石器有刮削器、敲砸器、斧等;磨製石器有磨盤、磨棒、鏃。陶器為手制,器形有筒形罐、鼓腹罐、缽...
揭露面積324平方米,發現灰坑、灰溝、柱洞等遺址和石器、陶片、果核等遺物。有3個柱洞構成斜三角形,正中有燒火坑,外圍有灰坑,可能是房屋建築遺址。磨製石器有斧、錛、鑿、錘、刀、鋤、鐮、矛、鏟、犁、杵、磨棒、磨盤、鏃等,多為農業生產工具和糧食加工工具。陶片均夾砂,大部分是紅陶,小部分是褐灰陶和...
郭家村遺址是新石器時代貝臣遺址,位於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郭家村北嶺上,於1973-1977年先後三次發掘。郭家村遺址分為上下兩層。下層發現圓角方形半地穴式房址11座、石器主要為磨製石器,有斧,方形和半月形磨盤和磨棒、鏃。打制石器較少,有砍砸器、刮削器、盤狀器、球 還有骨器和針、錐、梭等,陶器主要為手...
石佛山遺址 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遼寧省東溝縣馬家店鎮馬家店村石佛山上。1986年發掘。發現l座圓形半地穴式房址。石器以磨製為主,有J、磨盤、磨棒、網墜、鏃。陶器為手制,器形主要是鼓腹罐、高領壺,其次是豆、三足盤。紋飾以刻劃紋居多,有幾何紋、人字紋。其次是附加堆紋。
硯台在我國已有久遠的歷史,從考古發現的資料來看,硯台最早是從研磨器逐漸演變發展而來的,這種研磨器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磨盤和磨棒中,有的磨盤帶有槽臼,槽臼內還殘留著研磨過顏料的痕跡。1976年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玉器中,有調色用的色盤,這類色盤,磨盤和磨棒,可能是硯台的...
【新光街遺址】 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雲南省永平縣新光街。面積約4萬平方米。1993年開始經多次發掘。遺蹟有半地穴和乾欄式房址、灰坑、溝、火塘等。出土遺物包括陶器和石器等。陶器以深腹罐為主。石器包括錛、斧、石磨盤、磨棒、穿孔石刀和較多的石矛、石鏃、小型切割石器等,並發現有炭化稻穀。可能是以狩獵採集為...
北吳屯遺址,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遼寧省莊河市黑島鎮西陽宮村北吳屯。面積約1萬平方米1990年進行發掘。遺址分為上下兩層,下層為小珠山第一期文化,上層為小珠山第三期文化。下層,發現圓形半地穴式房址5座,有柱洞,門道較短。屋內有石砌的方形灶址。石器以磨製石器為主,有斧、磨盤、磨棒、網墜、錛。打制...
雖然我們還沒有發現最早的第一件磨製石器,但磨製技術的產生卻是相當早的。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中,就常見到磨製的裝飾品,磨光的骨器,以及石磨盤、磨棒等工具。年代最早的是在峙峪遺址發現過一件鑽孔被磨光的石墨飾物;然後是山頂洞人的鑽孔小石珠和小礫石飾品,它們的一面都被磨平;在山頂洞遺址和下川遺址都...
厚約5米。1973年出土遺物有石器和陶器。石器有斧、鑿、錛、磨盤、磨棒等。各類器具以鑿制為主,兼有打制。陶器以夾砂的褐陶為主,次為泥質紅陶。有金字形錐足鼎和錛形扁鏟足鼎、直口鼓腹罐、平盤粗圈足豆、蘑菇形把手等。陶器飾有劃紋、孔丁紋、附加堆紋。彩陶僅見黑彩。遺址年代屬新石器時代。
生產工具有石斧、石鏟、石刀、石鐮、石磨盤、磨棒等,這些工具基本上可以完成糧谷作物自耕種至收割。 狗和豬已被家養。它們是小珠山文化先民們開始較早並且大規模飼養的家畜之一。狗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是人類的朋友了,而豬則是到了小珠山文化中期才已成為人們普遍飼養的家畜。大連在小珠山文化時就與山東半島有...
苑城遺址,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山東省鄒平縣苑城鎮。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山東省鄒平縣苑城鎮。面積約4萬平方米。1981年發現。1985 -1992年山東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進行多次調查並鑽探和發掘。遺址主要分上、下兩層堆積,下層為北辛文化層,出土的陶器有鼎、釜、缽、小口雙耳罐等,石器有鏟、磨盤、磨棒等。苑城...
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區水泊寺鄉馬家小村東北500米處。面積約5萬平方米。遺址保存狀況較差。1991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與大同市博物館聯合進行發掘,發掘面積約70平方米。共清理房屋基址4座,發現有尖底瓶、缽、盆、夾砂罐、斂口罐、瓮、石斧、石磨盤、磨棒和陶刀等遺物。陶器中線紋較為普遍,弦紋...
處於原生地層中的這一組遺物初步確定為新石器時代較早的文化遺存。在上層被擾亂的地層中,發現有少量磨製石器和陶片。磨製石器有斧、錛、鑿、刀、磨盤和磨棒等。陶器以平底居多,器形有罐、碗、圈足器等,紋飾以繩紋為主,個別是指甲印連續戳印紋,夾砂紅褐陶多有附加堆紋。陶器口沿上飾繩紋或齒狀、絞索狀...
第一期屬紅山文化,該文化層保存狀況不良,主要分布在遺址南部,出土陶器主要有夾砂筒形罐和泥質紅陶缽,筒形罐飾壓印之字紋,石器有斧、磨盤、磨棒。第二期和第三期屬青銅時代文化,第二期發新石圃匝9,現雙耳罐、矮頸壺、折腹或曲腹缽、袋足三足器的足尖,第三期出土陶器有鬲、廠、罐、盆、豆。
靠房址北壁一側存放有大量獸骨,房內中部偏北出土了骨器或角製品及其半成品,室內偏南部出土了石錘、刮削器、礪石等石器和骨、角器。在房址東北部還出土了疊放在一起的石磨盤和磨棒。灰坑 灰坑,多為圓形或橢圓形。以H1為例。H1位於遺址中部偏南,平面呈橢圓形,近直壁,平底。坑內堆積為含土的貝殼堆積。堆積...
石器 賈柏遺址出土的石器有磨盤、磨棒、石斧、石銹等石質生產工具,保留著打制和磨製痕跡。在賈柏遺址上還出土了二百餘件細石器,它們分別是有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狀器、雕刻器等,它們大部分是黑色燧石及少量有石英石直接打制而成。骨器 賈柏遺址出土的骨器有骨針、骨錐、束髮器、骨鏃、骨笄、束髮器等...
北蘭格遺址,膠東半島地區新石器時代遺址。北蘭格遺址位於榮成市埠柳鄉北蘭格村北高地上。東傍小河,北依白馬山和北虎山。面積約8萬平方米。東部公路兩側文化堆積約1米。採集遺物以夾砂紅陶為主,泥質灰陶次之,器形有罐、鼎、缽、杯、紡輪等;石器有橢圓斧、磨盤、磨棒和球等。主要屬膠東新石器文化“邱家莊...
有的窖穴底部有一塊大礪石,周圍散布很多石塊、石片、殘石器和石器成品,可能是當時石器加工場所。有的底部發現在石磨盤和石磨棒旁放一陶罐。糧食窖穴形狀多長方形,深度在3~6米之間,底部有腐朽的粟灰堆積,厚度一般在0.5~2.5米之間。出土文物 種類豐富 在遺址另外還發現近百處由石磨盤、磨棒和陶盂、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