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珠山遺址

小珠山遺址

小珠山遺址又名土珠子遺址,位於遼寧省大連市長海縣廣鹿島中部的吳家村西,為中國北方新石器時代的貝丘遺址。範圍約5000平方米。1978年進行了發掘。文化堆積分下、中、上 三層。遺址中揭示的地層疊壓關係,為遼東地區新石器文化年代序列的研究提供了地層證據。遺存有石器、陶器、獸骨、貝殼等。

該遺址對研究遼東半島新石器時代聚落形態和布局、史前時期人類的社會分工以及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遼東半島新石器時代的經濟模式等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珍貴的資料。

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珠山遺址
  • 又名:土珠子遺址
  • 時代:新石器時代
  • 所在地區:遼寧省大連市長海縣
  • 級別批次: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國務院
  • 批准文號:國發(2013)13號
  • 編號:7-0083-1-083
遺址分層,遺物意義,

遺址分層

小珠山遺址文化堆積分三層:下層石器以打制的為主,器形有刮削器、盤狀器、網墜、石球以及磨盤、磨棒。磨製石器僅石斧一種。發現有骨器。陶器以含滑石黑褐陶為主,均為手制,器形簡單,主要是一種粗陶直
口筒形罐,紋飾多豎“之”字形線紋,另有少量刻劃紋。獸骨的種類有鹿、獐、狗,以鹿為多;還有一定數量的貝殼。
在中層發現有居住面、柱洞等建築殘跡。石器以磨製的為多,有斧、錛、鏃。打制石器較少,有鏟、無孔刀、鏃以及磨盤、磨棒。有骨(牙、蚌)器。陶器為手制,多夾砂紅褐陶,器形主要是侈口筒形罐,多飾刻劃的斜線三角紋、人字紋;還有少量泥質紅陶黑彩的彩陶片和個別的泥質黑陶三足觚形器等。獸骨的種類有鹿、獐、狗、豬;貝殼數量很多。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中層的年代為公元前4300―前3900年左右。
上層石器以磨製的為主,有斧、帶肩斧、錛、雙孔刀、鏃。打制石器僅有網墜及磨棒。還發現了骨器。陶器為手制,主要是夾砂黑褐陶,多大口或小口的鼓腹罐,還有少量的鼎、豆,紋飾主要為附加堆紋和刻劃紋。獸骨的種類有豬、狗、鹿、獐,以豬為多;也有大量貝殼,並有極少的鯨骨。

遺物意義

從遺物可以看出,當時已有一定的原始農業,飼養狗、豬等家畜,漁獵占相當大的比重。此外,從中層的三足觚形器和上層的三環足盆等,可看出分別受到大汶口文化和山東龍山文化的影響。
(小珠山遺址出土文物相冊圖片1―4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