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陶魚塑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陶魚塑
- 館藏地點:浙江省博物館
- 所屬年代:新石器時代
- 類別:骨製品
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陶魚塑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陶魚塑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通長4.2 通寬2.5 通高31...
河姆渡文化因其首先發現於浙江餘姚河姆渡村而得名。是我國迄今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較早的主要遺址之一。年代約為公元前4360—3360年。出土陶器是夾炭末的黑陶,質地單一,火候較低,胎壁較厚,全系手制。造型簡單,厚度不勻,色澤不均,弧度不一,顯示出當時制陶的原始性,主要器皿有釜、缽、罐、盆、盤等五種,...
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陶塑人頭像 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陶塑人頭像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此器手捏制。頭形側面月亮形,器尖鼻,高顴,下巴較大。色土黃。
河姆渡文化魚藻紋陶盤 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魚藻紋陶盤,該器物敞口,深腹,腹外壁兩側有左右對稱的半環形小耳,口沿上有一周錐點紋,腹外壁有一組魚藻紋,與一組鳳鳥紋,腹壁厚重,胎內夾雜了大量碳質植物。
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魚藻紋陶盤 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魚藻紋陶盤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敞口,深腹,腹外壁兩側有左右對稱的半環形小耳,口沿上有一周錐點紋,腹外壁有一組魚藻紋,與一組鳳鳥紋,腹壁厚重,胎內夾雜了大量碳質植物。
河姆渡文化刻花陶盆 河姆渡文化刻花陶盆是新石器時代文物 新石器時代陶器珍品。1973年浙江餘姚河姆渡出土。高16.2厘米。口沿刻劃類似魚藻紋和鳳鳥紋的兩組花紋。
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雙耳人頭陶塑像 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雙耳人頭陶塑像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長2.2 寬3.4cmcm
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陶支座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與炊具類配套使用的用具,最上端為實心小柱體,支撐面為橢圓形小坡面,下部中空,呈圓錐體狀,上頂面有半環形把手,把手邊沿延伸捏塑有兩組對稱的螺旋紋,把手前端兩側捺兩月牙形指窩。陶質為夾砂陶,陶質粗松。
2021年10月12日,河姆渡遺址被國家文物局列入“十四五”時期大遺址。重要展覽 2023年,是河姆渡遺址發現50周年。在國博的這個新展“河姆渡文化發現50周年考古成果特展”上,7000年前的“江南水鄉”原景重現 。歷史文化 河姆渡文化 中國長江下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因在浙江省餘姚縣的河姆渡遺址首先發現,故於1976年...
船槳及一隻陶舟均證明河姆渡人已開始用船、筏載人荷物、浮水採集。第三、四文化層中還出土200多件木器,有刀、匕、錘、鏟、矛、碗、筒、小棍、器柄、紡輪、蝶形器等,不少器物為其他新石器時代遺址所少見或未見。用於生產的占大多數,木錘系加工錘擊工具,木予是狩獵扎戳武器,木碗為生活用品,木質器柄則是...
華中主要是河姆渡文化和大溪文化等。河姆渡文化有極為豐富的稻穀遺存和骨耜等水田耕作農具,大溪文化中房屋建築往往用稻殼摻泥抹牆,陶器胎壁內也摻有大量稻殼,表明稻作農業已有很大的發展。最後一期是銅石並用時代(也可不歸入新石器時代),約當前3500~前2000年。這時華北主要是山東龍山文化和河南龍山文化,華中主要...
在河姆渡遺址出土的一件刻滿花紋的長方形陶塊的寬面上,刻滿線紋組成的枝葉圖案,在捲曲盤繞的枝葉中,佇立著一隻長頸高足的水禽,可以認為這是我國一幅帶有裝飾性的早期花鳥畫。此外在河姆渡一期遺址中發現的三件彩陶片上,也以深褐色繪鳥羽形紋樣。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鳥紋在河姆渡文化裝飾紋樣中占有重要地位,並且...
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稻穗紋盆 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稻穗紋盆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敞口,深腹,大平底,上腹置有對稱環形耳。腹壁兩側刻劃有寫意動植物形象,有魚、水藻、稻穗紋。構圖簡練。夾碳黑陶。文物圖片
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骨珠 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骨珠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由魚脊椎骨的一節稍加修磨而成,扁平圓形。外緣及兩面磨光。
河姆渡遺址出土動物遺骸數量巨大,其中僅能鑑別屬、種者達六十一個門類,還有許多骨骸是不知其名的。如果把這些已知的和未知的加在一起,其數量肯定居國內外已發掘的同時期新石器時代遺址之首。這表明河姆渡先民漁獵活動是非常頻繁的。河姆渡遺址北面有廣闊的水域,沼澤湖泊為河姆渡先民提供了充足的水生動物資源。南面有...
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陶狗 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陶狗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泥質陶,為一陶塊,手工捏制,不規則,上有一圓孔,不穿底。旁塑雕一小狗,作奔跑狀,具有浮雕的效果。
後窪遺址和河姆渡文化距今都在6000年以前。陶塑動物 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文化遺址中發現了更多的陶製動物雕塑作品。仰韶文化的半坡遺址出土有狗首鳥尾的陶塑器柄。湖北天門出土的湖北龍山文化時期的一群人與動物陶塑,數量眾多,除羊、狗、雞等家畜家禽外,還有大象和烏龜。這些隨手捏成的小陶塑,能夠表現動物活動中...
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分經軸 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分經軸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木質,二頭尖。斷面呈圓形。可能是用於固定經紗的一種紡織工具。
後窪遺址和河姆渡文化距今都在6000年以前。陶塑動物 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文化遺址中發現了更多的陶製動物雕塑作品。仰韶文化的半坡遺址出土有狗首鳥尾的陶塑器柄。湖北天門出土的湖北龍山文化時期的一群人與動物陶塑,數量眾多,除羊、狗、雞等家畜家禽外,還有大象和烏龜。這些隨手捏成的小陶塑,能夠表現動物活動中...
我國泥塑藝術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萬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史前文化地下考古就有多處發現。浙江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陶豬、陶羊時間約為6千至7千年前左右;河南新鄭裴李崗文化遺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豬、泥羊頭時間約為7千年前。可以確認是人類早期手工捏制的藝術品。自新石器時代之後,中國泥塑藝術一直沒有間斷,發展到...
我國泥塑藝術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萬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史前文化地下考古就有多處發現。浙江河姆 渡文化遺址出土的陶豬、陶羊時間約為6千至7千年前左右;河南新鄭裴李崗文化遺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豬、泥羊頭時間約為7千年前。可以確認是人類早期手工捏制的藝術品。泥塑的發展 自新石器時代之後,中國泥塑藝術一直沒有...
它是半塑半畫、以畫為主的小型泥彩塑。造型單純,以品色敷彩、裝飾和繪畫結合的技藝而與眾不同。邢台、河間等地也廣為流傳。尚有木、紙、布玩具多種。起源發展 中國民間泥玩具的出現,可以追溯到5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考古學家有多處發現。浙江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陶豬、陶羊時間約為6千至7千年前左右...
以質樸明快、絢麗多彩為特色的仰韶文化與馬家窯文化的彩陶圖案,是中國先民的傑出創造。此外,大汶口文化、紅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等,也有一定數量的彩陶。仰韶類型的彩陶以在西安出土的半坡陶盆《人面魚紋盆》最具特色,也最耐人尋味,關於這種圖案具體的含意一直在猜測之中。廟底溝類型的彩陶的圖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以質樸明快、絢麗多彩為特色的仰韶文化與馬家窯文化的彩陶圖案,是我國先民的傑出創造。此外,大汶口文化、紅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等,也有一定數量的彩陶。仰韶類型的彩陶以在西安出土的半坡陶盆《人面魚紋盆》最具特色,也最耐人尋味,關於這種圖案具體的含意一直在猜測之中。廟底溝類型的彩陶的圖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1978年在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中,出土了一隻表面塗著朱漆的木胎碗,出自約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除了朱漆木胎碗外,20世紀50年代末,江蘇吳江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中還出土有漆繪黑陶器,證明中國很早就將生漆汁液用於陶器裝飾上。到了戰國中晚期,漆工藝有了很大發展,套用範圍十分廣泛。漆器中出現夾紵胎,此工藝使...
後窪遺址和河姆渡文化距今都在6000年以前。陶塑動物 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文化遺址中發現了更多的陶製動物雕塑作品。仰韶文化的半坡遺址出土有狗首鳥尾的陶塑器柄。湖北天門出土的湖北龍山文化時期的一群人與動物陶塑,數量眾多,除羊、狗、雞等家畜家禽外,還有大象和烏龜。這些隨手捏成的小陶塑,能夠表現動物活動中...
江蘇靖江民用釉陶缸 新石器時期姜寨尖底瓶 民間硬陶泡菜罈 戰國印紋硬陶壇 民間瓷油瓶 清代四系油瓶 良渚文化黑陶高柄蓋罐 清晚期偏窯燒造油罐 清晚期津京地區龍嘴大銅壺 新石器時期仰韶文化廟底溝彩陶曲腹盆 新石器時期夏文化刻槽盆 灶具 青浦崧澤遺址馬家浜文化陶爐箅 河姆渡文化螺旋堆塑紋陶釜支座 新石器...
陶器人首塑 陶器人首塑,浙江省博物館收藏的文物。藏品類別:陶器 ·藏品名稱: 人首塑 ·藏品出土所在文化層: 河姆渡文化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