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陶塑人頭像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陶塑人頭像
- 館藏地點:浙江省博物館
- 所屬年代:新石器時代
- 尺寸:高5.5 寬3.8 厚2.6
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陶塑人頭像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五、紅山文化很可能是河姆渡文化的延續和發展,也是中華民族從母系氏族社會進入父系社會的轉折點。五說並存,各持己見,後者的認識比較符合實際,考古學揭示泥質陶、彩陶、壓印“之”字紋夾砂陶、石器、細石器共存,是紅山文化獨具的特點,龍題材是紅山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內容,這一“族徽”性的花紋圖案從紅山文化...
仰韶文化,是指黃河中游地區一種重要的新石器時代彩陶文化,其持續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約7000年至5000年,持續時長2000年左右),分布在整個黃河中游從甘肅省到河南省之間。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發現,故按照考古慣例,將此文化稱之為仰韶文化。其以渭、汾、洛諸黃河支流...
中國動物形象雕塑作品最早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早期,多屬陶塑、石雕,也有少量牙雕和木雕。在河南裴李崗文化遺址出土有陶塑豬、羊頭,距今約7000多年。人像雕塑 簡介 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是歷年來出土原始社會人像雕塑較多的地區。進入20世紀80年代之後,遼寧西部的紅山文化遺址,也有引人注目的新發現。從作品質料來看,陶塑...
這種生殖崇拜文化,在中華民族文化史上影響極大,對舞蹈的發展自古至今也有深遠影響。生殖崇拜在原始氏族有其奇特的表現形式,即兩性同體。幾內亞和卡麥隆的土著葉考依人,埋葬時,使用雙面人,黑色一面代表男性,白色一面代表女性。我國丹東後窪新石器遺址出土的6000年前的陶塑人頭像,一面為男像,一面為女像。此外,...
中國遠古陶塑藝術品出現的時期,大約與遠古人類懂得燒造陶器的時間同樣久遠。圖書目錄 《中國美術全集:墓葬及其他雕塑上》目錄:新石器時代(公元前八○○○年至公元前二○○○年)陶人頭像裴李崗文化 陶人頭雙墩文化 陶豬頭上宅文化 陶人頭像河姆渡文化 陶豬河姆渡文化 骨雕人頭像仰韶文化 陶人頭像仰韶文化 陶人頭...
新石器時代的雕塑作品主要是人和各類動物形象,神話傳說的龍等神異形象也已出現。這類作品以陶塑居多,也有少量石、玉、牙、骨等材料的雕刻。有圓雕,也有浮雕、線刻。有的是獨立的雕塑作品,有的則是附加於器物蓋或口沿、肩部的裝飾物。這些作品普遍出現於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龍山文化、紅山文化、河姆渡文化、...
三是小型動物或人物捏塑,這種小雕塑都是古代工匠不假任何工具而信手捏制的,形體小巧,帶有濃厚的人情味。浙江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塑豬可能是我國江南地區最古老的雕塑作品,距今有七千年了。儘管作品只有6.3厘米大,可它的形象卻非常生動,可見雕塑者對生活觀察之細膩。由奴隸制進入封建社會 這中間經歷了夏、商...
新石器時代的雕塑作品主要是人和各類動物形象,神話傳說的龍等神異形象也已出現。這類作品以陶塑居多,也有少量石、玉、牙、骨等材料的雕刻。有圓雕,也有浮雕、線刻。有的是獨立的雕塑作品,有的則是附加於器物蓋或口沿、肩部的裝飾物。這些作品普遍出現於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龍山文化、紅山文化、河姆渡文化、...
在新石器時代的許多文化中,遠古人類留下了很多造型各具特色的泥塑作品,如河姆渡文化的陶豬、紅山文化的陶塑女神像、大汶口文化的陶塑動物等。發展到漢代已成為重要的藝術品種。漢代以後,隨著道教的興起和佛教的傳入,以及多神化的奉祀活動,社會上的道觀、佛寺、廟堂興起,直接促進了泥塑藝術的發展。到了唐代,泥塑...
歷代藝術文物館陳列了一批具有藝術或文史價值的歷代文物,主要包括新石器時代彩陶、戰國秦漢印章、以秦漢磚瓦為主的建築構件、漢代銅器皿和銅鏡、漢唐陶瓷器和彩繪俑、唐代石刻造像等,一定程度上展現了陝西地區陶瓷器的造型和紋飾特徵、秦漢唐宋輝煌的建築裝飾藝術、經典的篆刻藝術、自然傳神的雕塑藝術,也反映了部分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