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彩陶抽象蛙紋雙系壺是新石器時代時期的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石器時代彩陶抽象蛙紋雙系壺
- 館藏地點:廣東博物館
- 所屬年代:新石器時代
- 類別:陶器
新石器時代彩陶抽象蛙紋雙系壺是新石器時代時期的文物。
新石器時代彩陶抽象蛙紋雙系壺是新石器時代時期的文物。...
馬家窯文化彩陶蛙紋壺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件陶器,尺寸規格為高42cm,口徑13.1cm。文物介紹 壺泥質紅陶,口外侈,薄唇,球形腹,小平底,腹部兩側對稱置雙系。於橙紅色陶衣上以黑彩描繪變形蛙紋。圖案線條流暢,富於變化,與造型協調一致。據科學測試,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彩陶的年代約為公元前2200~前2000年。文物歷史...
小撇口、削肩、鼓腹、平底。器身呈棕紅色,為泥質灰陶,口沿與腹部以紅黑雙色彩繪蛙紋圖像,紋飾連續、清晰,雖有氧化褪色,但總體彩繪尚保存完好未有脫落,大器型實為罕見。馬家窯文化陶器主要分布在甘肅省及其以西地區,上下延續千年左右。因其主要地域是在黃河流域沿岸,因此民間俗稱其為“黃河彩陶”。馬家窯文化...
馬家窯文化 彩陶雙系壺。家窯文化彩陶大多用黑彩在泥制紅陶或橙黃陶的頸部與上腹部,繪製出顏色鮮艷、線條流暢的圖案花紋,這些圖案花紋有的來自大自然的寫實圖案,如各種花瓣紋、水波紋以及鳥、蛙等動物紋,還有抽象的幾何化線條均衡變化的安排,這些既寫實又抽象的圖案花紋組合大膽,想像奇特,奔放自由。文物介紹 收藏...
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彩陶貼塑人紋雙系壺是新石器時代的陶器,1974年出土於青海樂都柳灣墓地的一座墓葬中,現收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彩陶貼塑人紋雙系壺口徑9.2厘米,高33.4厘米;泥質紅陶,侈口,口沿外翻,短頸,鼓腹,腹下部內收,平底,腹中部有對稱的環耳;器正面自領至腹部有堆塑和...
彩陶發源於距今約10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在新石器時代伴隨著相對定居的農耕文化一起發明了燒陶技術。關中地區大約在公元前6000年的老官台文化時期就有了較發達的陶器,有個別缽形器口沿裝飾一條寬彩帶,這是彩陶的萌芽。在公元前5000年的西安半坡村的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了很多精美的彩陶,表明在半坡時期,人們...
彩陶裝飾紋樣是新石器時代陶器裝飾紋樣,可分為單色裝飾紋樣和彩繪裝飾紋樣。彩陶簡介 在原始藝術神秘而又極具魅力的領域中,彩陶藝術閃耀著奪目的光彩。其簡潔流暢的造型、多姿多彩的紋樣,向人們傳遞著原始陶藝工匠們讚美生命、追求美感的熾熱情感。新石器時代陶器裝飾可分為單色裝飾和彩繪裝飾。彩繪裝飾也以其藝術性強...
彩陶旋渦紋尖底瓶,陶器類重要文物,原屬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距今5100~4700年,出土於甘肅定西市隴西縣呂家坪出土。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收藏。主要用途為盛水,相當於現在的旅遊水杯。文物簡介 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汲水器,高26.8厘米,口徑7.1厘米。施黑彩,頸部繪平行條紋,肩、腹部繪四方連續旋渦紋。資料及...
鳥獸紋貫耳青銅壺是戰國·魏時期的一件銅器。器體呈橢方形,直口,束頸,圓鼓腹,平底,腹側各有一獸首形貫耳。器身以夔紋襯地,用浮雕式工藝鑄出蓋四角的蛙紋、耳下的對虎紋以及腹部的獸面紋、鳳鳥紋、虎、鹿等紋飾,動物造型生趣盎然。魏國遠祖是文王之子畢公高,其後裔畢萬事晉,因功受封於魏。三家...
新石器時代彩繪蛙紋雙系盆 新石器時代彩繪蛙紋雙系盆是一件新石器時代的文物,收藏於海南省博物館 。文物特徵
4.馬家窯文化彩陶雙耳平底罐 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標準器,撇口,收頸,鼓腹,頸肩有雙耳。器口有磕。胎為泥質紅陶,在其口可見馬家窯文化典型的黑紅彩的鋸齒紋裝飾,器表也是採用黑紅彩的鋸齒紋裝飾,線條淳樸粗獷,富有張力。整體來看應為當時先進的慢輪拉坯製成的。陶器是出現於新石器時代,而馬家窯文化上承廟底溝...
馬家窯彩陶蛙紋雙系罐 罐泥質紅陶,口外侈,薄唇,球形腹,小平底,腹部兩側有豎耳。於橙紅色陶衣上繪黑彩變形蛙紋。彩繪線條流暢,富於變化,與造型協調一致。【簡介】此罐上的變形蛙紋是馬家窯彩陶套用較為普遍的花紋之一。
馬家窯文化彩陶漩渦菱形幾何紋雙系壺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件陶器。文物簡介 胎質細膩,表面打磨光滑。據科學測試,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彩陶的年代約為公元前2600~前2300年。文化背景 彩陶出現於6000多年前,是在燒造紅陶的基礎上,在黃河流域自東向西發展起來的。此件彩陶屬於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半山類型彩陶的特點是用紅...
馬家窯文化彩陶缽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件陶器,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文物簡介 缽內飾以底為中心的漩渦紋,外壁為波浪紋,口沿為三組菱形格線紋。此器造型飽滿,圖案線條流暢,是馬家窯類型彩陶的典型器。文化背景 馬家窯文化的突出特點是彩陶特別發達,而且可以分為馬家窯、半山、馬廠三個類型,分別代表三個發展時期。馬家...
新石器時代 1 彩陶盆 2 彩陶缽 3 彩陶旋渦紋雙系罐 4 彩陶蛙紋雙系罐 5 白陶雙系壺 6 紅陶鬹 7 黑陶雙系罐 商、西周、春秋、戰國、西漢 8 白陶雕刻饕餮紋雙耳壺 9 原始青瓷雙系罐 10 原始青瓷提梁盉 11 原始青瓷劃花雙系壺 12 醬釉陶壺 13 青瓷雙系壺 14 綠釉陶壺 東漢、三國、兩晉...
新石器時代蛙紋彩陶壺、新石器時代石鏟、新石器時代貝幣、夏代加沙紅陶鬲。雄風魏漢 商代灰陶繩紋罐、春秋戰國空手布、漢代半兩錢、漢代綠釉奩、漢代綠釉陶井。儒佛南北 晉代青釉四系盤口壺、晉代青釉四系罐、晉代鳥形罐、北齊紅陶彩繪馬。風韻大唐 唐代茶葉末釉執壺、唐代白釉執壺、唐代白釉雙龍樽、唐代白釉辟雍硯...
《東莞市博物館藏陶瓷》以時代先後為序,以類別及窯口編排,給予相關信息介紹,彙編成圖冊,並邀請有關專家有針對性地撰寫論文,文字翔實,圖片豐富。圖書目錄 總序 前言 圖版 半山類型彩陶斜方格紋罐 新石器時代 半山類型彩陶渦紋雙耳壺 新石器時代 馬廠類型彩陶蛙紋雙耳壺 新石器時代 陶灶 東漢 桿欄式陶屋 東漢...
( 參見《中國紋樣史》),有人也指出:廟底溝類型鳥紋的發展序列,具有一望而知的演變關係,鳥紋從寫實到寫意,到象徵,從具體形象的鳥形,演化為抽象的幾何點線。[ 參見《中國新石器時代陶器裝飾藝術》,第13頁。]廟底溝類型晚期,鳥的抽象化尤甚。《中國彩陶圖譜》認為,鳥的抽象化是一個十分普遍的藝術現象:“...
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風格粗獷、樸實的灰陶、紅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商代已出現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質的硬釉陶;瓷器創製於東漢時期,唐代在製作技術和藝術創造上達到了高度成熟。宋代制瓷業蓬勃發展,名窯湧現。明清時代陶瓷從制坯、裝飾、施釉到燒成,技術上又超過前代。中國陶瓷至今興盛不衰,宜興的紫砂壺、石灣...
仰韶文化,是指黃河中游地區一種重要的新石器時代彩陶文化,其持續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約7000年至5000年,持續時長2000年左右),分布在整個黃河中游從甘肅省到河南省之間。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發現,故按照考古慣例,將此文化稱之為仰韶文化。其以渭、汾、洛諸黃河支流...
新石器馬家窯文化 變形蛙紋彩陶壺 新石器屈家嶺文化 灰陶雙腹豆 新石器屈家嶺文化 灰陶罐 新石器石家河文化 灰陶折肩壺 商 灰陶虐瓦 商 紅陶坩堝 商 硬陶回紋三系罐 西周 陶鬲 西周 原始青瓷豆 戰國 原始青瓷雙系罐 戰國 陶敦 戰國 陶鼎 西漢 青瓷弦紋瓿 漢 鉛釉弦紋壺 東漢 鉛釉博山樽 漢 鉛釉人形陶...
彩陶最早於1912年在河南澠池仰韶村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發現,其後在甘肅、青海、陝西、寧夏、河南、河北、山西、山東、江蘇、四川、湖北等地陸續發現。彩陶因時間的不同,分別屬於不同的文化類型。一、仰韶文化半坡類型彩陶 因1953年首先發現於陝西西安半坡村而得名。以卷唇盆和圓底盆、缽及小口細頸大腹壺、直口鼓...
新石器時代流行的彩陶就是中國最早的彩繪裝飾。瓷器上的彩繪裝飾有釉上彩和釉下彩之分。釉上彩是在釉上進行繪畫,最早出現在宋代;釉下彩出現於東吳,1983年在南京中華門外長崗村一座吳墓中出土了一件十分精美的青瓷釉下彩盤口壺。此壺的出土,標誌著彩繪瓷器的誕生。綜觀六朝青瓷的裝飾特點,一般來說東吳早期,...
此外,在青海大通出土的馬家窯類型的舞蹈紋彩陶盆,描繪了氏族成員歡快起舞的景象,堪稱新石器時代繪畫藝術的傑作。主要體現 新石器時代的繪畫藝術主要體現在彩陶紋樣、居址地畫、岩畫及墓室裝飾上,它們是遠古繪畫的重要遺存,為我們展示了迄今最早時期繪畫發展的一些狀況。彩繪紋飾,大都采自和當時先民生活關係密切的自然...
馬廠類型早期彩陶的花紋多承襲半山類型彩陶表達田園和土地的四圈紋,隨後把四圈紋減成兩圈紋,在另外兩個側面畫上能夠戰勝水患、保護土地的蛙神紋,有些則全部畫上了蛙神紋,而蛙神紋的畫法形式非常繁多,有些常以抽象變形和解構的方法畫成。馬廠彩陶主要紋飾有:四大圓圈紋、變體神人紋、波折紋、回形紋、卦形紋...
049鳥紋彩陶雙耳罐 050大角鹿紋彩陶罐 051回紋硬陶雙耳尊 052回紋硬陶折肩豆 053雷電擊人紋陶拍 054廩陶量 055公豆陶量 056始皇沼陶量 057灰陶鎧甲武士俑 058彩繪陶跽坐俑 059紅衣陶鴨形壺 060彩繪陶載壺鳥 061彩繪陶� 062彩繪陶騎馬武士俑 063彩繪人物紋陶樽 064彩繪陶亭 065佛像陶插座 066陶蛙形插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