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疆蒙古族長調民歌
- 批准時間:2012年6月8日
- 遺產級別:自治區級
新疆蒙古族長調民歌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名錄,申報地區是昭蘇縣、巴里坤縣。基本情況 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類別屬於傳統音樂,級別是自治區級。傳承保護 2012年6月8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關於公布第三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第二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的通知...
蒙古族長調民歌(烏珠穆沁長調)是蒙古族民歌錫林郭勒風格區最具代表性的部族區域支脈。其結構龐大、開闊舒展,音域跨度大,裝飾技巧精美複雜,尤其以悠長的氣息、高音區泛音演唱法著稱,是蒙古族傳統音樂典範之一。代表作品 代表作:《金翅鳥》《呼仍陶魯蓋山影》《烏力嶺》《曠野中的蓬鬆樹》《都仍扎那》《微風》...
蒙古族長調民歌是一種具有鮮明遊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徵的獨特演唱形式,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語言述說著蒙古民族對歷史文化、人文習俗、道德、哲學和藝術的感悟。蒙古族長調藝術大師拉蘇榮介紹,在蒙古語中,長調稱“烏日圖道”,意即長歌,是相對短歌而言,除指曲調悠長外,還有歷史久遠之意。據考證,在蒙古族形成時期長調...
新疆的蒙古族是有著自己獨立的歷史和傳統文化的民族,著名的《江格爾傳》產生於新疆蒙古族。他們的民間音樂仍以民歌為主,而民歌則可分為長調、短調兩種,不同於內蒙。新疆蒙古族的民歌以長調為主,短調輔之,長調是一種散板的牧歌式的歌曲,它音域寬闊,音調悠長,有極鮮明的地方性和部落性,從不容混淆,內容...
蒙古族民歌(科爾沁敘事民歌)簡稱“科爾沁民歌”,是流傳於內蒙古自治區的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蒙古族民歌(科爾沁敘事民歌)主要流布於內蒙古大草原東部的科爾沁草原,短調民歌主要流行於蒙漢混居的半農半牧地區,多用漢語演唱,篇幅短小,節奏齊整,節拍固定,喜用疊字、歌詞簡單、自由靈活。蒙古敘事民歌...
新疆地區的蒙古族長調民歌主要分布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及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等地區。長調民歌一般為上下兩句,參差不齊的長短樂句以其特有的律動保持動態平衡,蘊含著豐富的音調與節奏變化。按內容分,長調的基本類型包括牧歌、思鄉曲、讚歌、勞動歌、儀式歌、歷史歌、時政歌、宴歌(也稱“酒歌”)等。2008年6月14...
蒙古族綽爾,又稱“冒頓潮爾”,亦稱“胡笳”、“潮爾”,是一種邊棱氣鳴樂器。蒙古族綽爾產生於秦漢時期,至盛唐時在新疆阿勒泰地區流行開來。蒙古族綽爾帶有濃郁的民族色彩,長於吹奏蒙古族長調樂曲,音色柔和優美、自然渾厚。2008年6月7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申報的蒙古族綽爾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
烏英嘎,中國內地蒙古族女軍旅歌唱家,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蒙古族長調民歌傳承者,中國首位長調民歌碩士研究生,蒙古族長調民歌新聲代領軍人物,現任陸軍工作部戰友文工團獨唱演員。她有著9年專業院校,10餘年部隊文工團生活,數度在全國聲樂大賽中攬金奪銀。曾連續多年參加國家級大型演出活動,並作為國家的文化使者活躍在...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化館是一個文化館。所獲榮譽 2019年11月12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化館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獲得對“江格爾、蒙古族長調民歌”的保護資格。2021年11月,被文化和旅遊部公共服務司列入“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擬命名公示名單。
兒歌在形體上一般都比較短小,沒有固定的形式。在語言上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節奏鮮明,最適宜兒童唱誦。如:四川民歌《螃蟹歌》、廣州民歌《落水天》、北京民歌《對鮮花》、新疆民歌《娃哈哈》。生活歌 生活歌的範圍相當廣泛。我們所說的生活歌只取它狹義的概念,主要是指反映人民社會生活及家庭生活的歌。如反映...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江格爾、蒙古族長調民歌、祝讚詞”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一)研究內蒙古自治區長調民歌藝術的現狀、歷史、與發展過程;(二)研究內蒙古自治區長調民歌藝術與國內其他地區(如新疆蒙古族)長調民歌藝術的異同;研究內蒙古自治區與蒙古國等國外長調民歌藝術的異同;(三)開展與蒙古國及國內其他地區長調民歌藝術的交流;(四)開展與蒙古國及世界各國長調民歌藝術的學術交流與...
山曲(又叫“酸曲”)和爬山調主要流行在晉西北、陝北和內蒙古西部一帶。它們的音樂結構和信天游近似,也是由上下句構成的單樂段。山曲和爬山調一般由上下兩個樂句構成,兩句的前半部分常相似,有時只是結尾的落音不同。它們受蒙古族民歌的影響,旋律起伏比較大。花兒 花兒是一種流行在甘肅洮河流域的漢族山歌。當地...
受文化廳委託,行使全區文化藝術檔案的指導、檢查和監督工作;編輯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的藝術類學術性期刊。非遺資格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內蒙古自治區藝術研究所(內蒙古自治區藝術檔案館)獲得“蒙古族呼麥、蒙古族馬頭琴音樂、蒙古族長調民歌”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其歌唱方式由草原遊牧時期的長調,經過半長調過渡到農耕時期的短調,這樣短調就流傳於蒙古勒津地區的街頭巷尾了。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由於結束了長期的戰爭,生活變得穩定,與周邊其他民族的長期交往,生活習俗和文化形式發生了變化,帶來了文化的融合,民歌也從原本歌頌大自然,蒙古包的長調變為描寫茅草屋、土牆等場景...
道·烏圖那生,男,蒙古族,蒙古族長調民歌傳承人。人物經歷 道·烏圖那生,蒙古族,生於新疆塔城地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查乾庫勒鄉江根庫克村。傳承譜系清晰,其從事長調民歌傳唱近40年,熟練掌握不同種類長調的演唱技巧,可演唱50多首長調曲目,在衛拉特蒙古民歌演唱領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2006年起,在縣中...
長調民歌是反映蒙古族遊牧生活的牧歌式體裁,有較長大的篇幅,節奏自由,氣息寬廣,情感深沉,並有獨特而細膩的顫音裝飾。短調民歌則篇幅較短小,曲調緊湊,節奏整齊、鮮明,音域相對窄。左河水先生認真考慮到這類音樂的選擇要與歌詞的內容對接一致。二是,怎么體現蒙古草原音樂的特點。蒙古民歌既有風格上的統一性,又...
2007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歌謠集成·新疆卷·蒙古族分卷》中納入了他的10首歌。2008年3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廳命名加、道爾吉同志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新疆蒙古族長調民歌代表性傳承入。和布克賽爾縣每年的春節聯歡晚會和每年的那達慕大會等大型活動時被邀請參加演出。2007年在自治縣舉辦的首屆蒙古族...
福建:武夷山——奇秀甲東南 第七章 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崑曲——戲曲藝術的珍品 古琴——高山流水遇知音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沙漠綠洲的明珠 蒙古族長調民歌——草原音樂活化石 附錄1:世界遺產分類評定標準 附錄2:人類口述與非物質遺產簡介 附錄3:中國入選世界遺產目錄全名單 ...
筷子群舞、駿馬舞、蒙古特色獨舞、蒙古民歌演唱、馬頭琴演奏。篝火中演員會與遊客互動:共舞呼倫貝爾四少民族集體舞。演員均為巴爾虎草原上的牧民,他們以樸實、優美、率真的表演會讓您近距離的感受和體驗原生態巴爾虎的民俗、民風。悠揚的蒙古長調、巴爾虎婚禮再現等會使您醉情醉意醉心,陶陶然樂不思歸。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方面,2004年參加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申報工作,組織或參加了《蒙古族長調民歌藝術》、《新疆維吾爾木卡姆》等多個申報文本製作和電視申報片的製作,以及組織和參加了製作了《汾酒》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論證、文本和申報電視片的製作。在舞台演出方面,策劃、撰寫了多部大型...
2003年,蒙古人民共和國申請馬頭琴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這給了拉蘇榮等蒙古族藝術家一個啟示,蒙古族長調完全具備進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行列的條件。作為"中蒙兩國蒙古族長調民歌聯合保護專家工作小組"的中方委員,拉蘇榮為之積極奔走,全力配合申報。2005年11月2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公布...
憂傷里有蒙古人對曾經輝煌的失落,也有著在青色穹廬里與天與地與萬物生靈的對話,還有著草原遊牧生活浸透在人們心裡的那種莫名的、錯綜複雜和奇妙的人類本能的憂傷。這種憂傷孕育和創造了草原人民獨有的寬廣、遼闊、深邃、深情、悠遠、憂傷的長調和帶有各部落特點的民歌,而薩日朗認為草原人民的憂傷,蒙古人民的憂傷是和...
· 大足石刻 ·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 澳門歷史城區 · 殷墟 · 開平碉樓與村落 自然遺產 九寨溝 黃 龍 武陵源 三江併流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中國南方喀斯特 文化景觀 廬山 文化與自然遺產 泰山 黃山 峨眉山-樂山大佛 武夷山 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崑曲 古琴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蒙古族長調民歌 ...
此前,我國的崑曲藝術、古琴藝術、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和蒙古族長調民歌等四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已先後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三省四地 中國端午節“申遺”,緣何“三省四地”聯合打包?端午節習俗分布於中國境內以及海外華人生活的區域,重點地區在湖北省秭歸縣、黃石市、湖南省汨羅市、江蘇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