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一師史志三團志》是農一師三團史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一師史志三團志
- 作者:鄭連真、郁培培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時間:1996年10月
- 內容時限:1956-1996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一師三團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發展的歷史與現狀。
作品目錄
- 三團志
- 王震:時任中央農墾部部長
- 王恩茂:時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
- 陶峙岳:時任兵團司令員
- 王傳友:兵團黨委書記、政委
- 金雲輝:兵團司令員
- 1964年10月6日,中共中央委員、國家農墾部部長王震視察勝利七場(現三團)時與職工親切交談。
- 1995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視察農一師時與農一師政委王宏年、三團政委鄭連真在一起。
- 1963年7月3日,國家農墾部副部長劉型在兵團、農一師首長等陪同下視察勝利七場。
- 1964年,兵團副參謀長陳實(右)、農一師師長林海清(左)視察勝利七場。
- 1993年6月19日,兵團司令員金雲輝(右二)、政委郭剛(左一)在農一師政委張長坤(左二)、三團團長李再康陪同下視察三團。
- 1993年5月,兵團副政委倪豪梅(左)在三團檢查指導工作。前自左至右:倪豪梅、蔣建勛、李再康。
- 1995年5月,兵團政委王傳友將軍(右)和農一師政委王宏年(左)、三團政委鄭連真在一起。
- 1986年10月,紅軍老戰士、原農一師師長任晨(中)在三團黨委書記榮旺家(左)陪同下視察三團,圖為任晨與兵團勞模朱桂達親切一交談。
- 1994年9月,紅軍老戰士,原農一師政委杜(釒監)(右)視察三團時與三團政委鄭連真親切交談。
- 1958年,勝利七場政委雪樵(右一)和蘇聯專家(左一)等對土壤進行調查研究。
- 全國植棉能手劉學佛(左)和兵團二級勞模王孟閒在一起交流植棉經驗。(1960年)
- 1995年春節期間,農—師師長李昌信、師工會主席林毓梅在團領導陪同下親切慰問兵團勞模帥婉珍。
- 團領導在檢查由三團自行研製的3WL—50型懸掛式機力噴霧器。自左至右:政委蔣建勛、副政委呂德政、副團長黃應生、團長李再康。(1992年)
- 開發喀拉庫勒的嚮導、維吾爾族牧民達尼西和軍墾戰士們在一起小憩。(1955年秋)
- 黨委常委們在制定三團20lO年農場遠景規劃目標。自左至右:朱維、彭濤、宋金旺、萬秀山、郭正寶、鄭連真。(1995年11月)
- 勘察喀拉庫勒荒原。(1955年秋)
- 進軍喀拉庫勒。(1955年秋)
- 人力牽引“四馬犁”耕地。(1956年)
- 機械化開荒造田。(1995年)
- 大規模開荒造田。(1956年)
- 農—師第三輪承包簽約大會。圖為團長朱維(前右一)與師長李昌信(前右二)在簽約。(1996年1月)
- 在兵團“創建文明單位活動經驗交流會”上,三團被授予“文明單位”圖為鄭連真政委(中)在領獎台上。(1955年)
- 商品棉基地
- 皮棉加工、外調
- 康拜因收割小麥
- 人工防護林
- 連隊育肥羊
- 修築柏油路
- 王孟閒(中)和他的科研攻關小組(1960年)
- 植棉專家楊慶年在棉花試驗田裡
- 招待所一隅
- 喀拉庫勒商場
- 三團民兵在農一師舉行的閱兵式上
- 民兵防雹隊
- 兵團政委王傳友(二排左五)、副政委倪豪梅(二排左六)、農一師政委王宏年(二排左四)等和三團文藝工作者在一起。(1995年)
- “喀拉庫勒之春”文化節社火。
- 電視錄轉台外景
- 為少數民族醫療
- 友誼永存
- 《三團志》編纂人員,自左至右:編輯張春林,宣傳科長、副主編郁培培,政委、主編鄭連真,編輯夏天重
- 農一師墾區三團位置圖
- 農一師三團地名簡圖
- 序 一
- 序 二
- 序 三
- 第一章 建 制
- 第一節 團場建制
- 第二節 營級建制
- 第三節 連級建制
- 第四節 基層單位概況
- 第二章 自然·地理
- 第一節 區域位置
- 第二節 地形·地貌
- 第三節 氣候
- 第四節 水源
- 第五節 土地資源
- 第六節 野生動植物
- 第七節 自然災害
- 第三章 人 口
- 第一節 人口來源
- 第二節 人口密度
- 第三節 人口構成
- 第四節 人口控制
- 第四章 屯 墾
- 第一節 墾區開發
- 第二節 農田建設
- 第三節 農業區劃
- 第四節 土地管理
- 第五節 經濟體制
- 第五章 中國共產黨
- 第一節 黨員代表大會
- 第二節 中共三團委員會
- 第三節 紀律檢查委員會
- 第四節 黨委工作機構
- 第五節 黨員
- 第六節 宣傳教育
- 第七節 保密·機要
- 第八節 統戰·僑務
- 第九節 史志編纂
- 第六章 行 政
- 第一節 行政領導
- 第二節 工作機構
- 第三節 基層行政
- 第四節 幹部
- 第五節 普選
- 第六節 信訪
- 第七節 外事
- 第七章 水 利
- 第一節 水利工程
- 第二節 灌溉利用
- 第三節 水利管理
- 第四節 水產
- 第八章 種植業
- 第一節 種植結構
- 第二節 糧食作物
- 第三節 經濟作物
- 第四節 其它作物
- 第五節 良種繁育
- 第六節 耕作
- 第七節 植物保護
- 第八節 耕作制度
- 第九章 林 園
- 第一節 林業
- 第二節 育苗
- 第三節 果樹
- 第四節 經營管理
- 第十章 畜 牧
- 第一節 飼草飼料
- 第二節 牧業生產
- 第三節 家庭養殖
- 第四節 良種繁育
- 第五節 疫病防治
- 第十一章 農業機械
- 第一節 農機設備
- 第二節 農機作業
- 第三節 農機修造
- 第四節 農機管理
- 第五節 農機隊伍
- 第十二章 建 築
- 第一節 建築隊伍
- 第二節 房屋建築
- 第三節 房建設資
- 第四節 小城鎮建設
- 第五節 居民點建設
- 第六節 建築體系
- 第十三章 工副業
- 第一節 效益
- 第二節 工業
- 第三節 農產品加工
- 第四節 副業
- 第五節 鄉鎮企業
- 第六節 管理機構
- 第十四章 交通運輸
- 第一節 道路
- 第二節 運輸
- 第三節 交通運輸管理
- 第四節 郵電
- 第十五章 商業貿易
- 第一節 國營商業
- 第二節 貿易
- 第三節 集市貿易
- 第四節 市場管理
- 第十六章 物 資
- 第一節 物資供應
- 第二節 物資管理
- 第十七章 計財·金融
- 第一節 財務盈虧
- 第二節 建設投資
- 第三節 財務管理
- 第四節 審計
- 第五節 金融
- 第十八章 勞動人事
- 第一節 勞動力來源
- 第二節 勞動就業
- 第三節 勞動力分布
- 第四節 勞動力管理
- 第五節 工資
- 第十九章 人民武裝
- 第一節 武裝機構
- 第二節 民兵
- 第三節 兵役工作
- 第二十章 政 法
- 第一節 公安
- 第二節 司法行政
- 第三節 人民法庭
- 第四節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
- 第五節 勞改工作
- 第二十一章 民眾團體
- 第一節 工會
- 第二節 共青團
- 第三節 婦女工作
- 第二十二章 教 育
- 第一節 普通教育
- 第二節 成人教育
- 第三節 勤工儉學
- 第四節 教師隊伍
- 第五節 教育管理
- 第二十三章 文化·體育
- 第一節 文藝
- 第二節 廣播·電影·電視
- 第三節 通訊·報導
- 第四節 圖書·報刊
- 第五節 檔案
- 第六節 體育
- 第二十四章 科學技術
- 第一節 科技機構
- 第二節 科技活動
- 第三節 科研成果
- 第四節 科技隊伍
- 第二十五 章醫療衛生
- 第一節 愛國衛生運動
- 第二節 衛生防疫
- 第三節 醫療設備
- 第四節 醫療隊伍
- 第五節 醫療機構
- 第六節 醫療
- 第七節 中草藥配製
- 第二十六章 安全生產
- 第一節 安全生產管理
- 第二節 重大事故
- 第二十七章 社 會
- 第一節 人民生活
- 第二節 民事
- 第三節 社會福利
- 第四節 婚喪
- 第五節 民族
- 第六節 拾遺
- 第二十八章 榮 譽
- 第一節 集體榮譽
- 第二節 個人榮譽
- 第二十九章 人 物
- 第一節 人物小傳
- 董金則
- 李朝弼
- 楊植峻
- 第二節 人物簡介
- 朱桂達
- 帥婉珍
- 戴勛仁
- 沈中英
- 向吉甫
- 崔森榮
- 郭增品
- 宋林忠
- 沈李崗
- 周離沉
- 榮旺家
- 張衛真
- 趙筱寶
- 李再康
- 鄭連真
- 馬木提·買買提
- 肖世誠
- 高擇遠
- 劉楨祥
- 賀業洵
- 馬三海
- 朱順祿
- 蘇守智
- 雍志鈺
- 何楚然
- 叢培仲
- 呂德政
- 祖 平
- 萬秀山
- 汪九如
- 馬錫生
- 郭正寶
- 趙祿寶
- 第三節 人名錄
- 一、領導人視察
- 二、領導題詞
- 三、諺語
- 四、詩歌
- 五、歌謠
- 六、歌曲
- 三團史志編纂委員會(1995.1—1995.8)
- 三團史志編纂委員會(1995.8—)
- 《三團志》編纂人員
- 《三團志》審核人員
- 《三團志》主要資料提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