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北部主要斑岩銅礦帶成礦條件與找礦定位研究

《新疆北部主要斑岩銅礦帶成礦條件與找礦定位研究》是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長安大學擔任主要完成單位,薛春紀,董連慧,吳淦國,馮京,譚捍東,張招崇,溫長順,周剛,楊文平,龔慶傑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疆北部主要斑岩銅礦帶成礦條件與找礦定位研究
  •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長安大學
  • 主要完成人:薛春紀,董連慧,吳淦國,馮京,譚捍東,張招崇,溫長順,周剛,楊文平,龔慶傑
  • 等級 :二等
  • 獲獎序號:20100045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0-2-35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項目成果屬找礦地質學研究領域。 主要科技內容 (1)提出活動陸緣擠壓-拉張轉換的“弧裂谷”是新疆北部斑岩銅礦重要成礦環境; (2)指出海西期斑岩銅礦化和後期疊加礦化的“饅頭之後加油條”是新疆北部斑岩銅礦基本成礦過程和勘查準則;(3)研發相位激電探測方法技術並首次在新疆主要斑岩銅礦帶套用,為該區開展斑岩銅礦探測開闢了新途徑; (4)明確哈臘蘇-卡拉先格爾礦帶北西段是正確的斑岩銅礦找礦方向,在希勒克特哈臘蘇、玉勒肯哈臘蘇、玉勒肯哈依爾很實現定位找礦重要突破。 技術經濟指標 (1)發現希勒克特哈臘蘇和玉勒肯哈臘蘇2箇中型銅礦,在玉勒肯哈依爾很發現厚大銅金礦體; (2)在玉-希接壤處、托庫特拜、薩爾克特拜薩依等地新發現金銅礦點; (3)預測出北準噶爾哈臘蘇-卡拉先格爾礦帶銅資源量275萬噸,西天山玉希莫勒蓋-松樹溝礦帶銅資源量13萬噸; (4)出版成果報告《新疆北部主要斑岩銅礦帶》(70萬字),插圖213張,附圖19張; (5)發表科技論著54篇/種,有13篇被SCI收錄,有14篇被SCI論文引用49次(其中他引39次),有32篇被CSCD收錄,有16篇被引84次(其中他引47次)。 促進行業科技進步作用 (1)提出“弧裂谷”是北疆斑岩銅礦重要成礦環境,開闢了斑岩銅礦找礦新方向,促進斑岩型銅礦成礦理論發展; (2)指出海西期斑岩銅礦化和後期疊加礦化的“饅頭之後加油條”是北疆斑岩銅礦基本成礦過程和勘查準則,極大地開闊了這個區域斑岩銅礦的找礦視野; (3)研發相位激電探測技術,為在新疆開展斑岩銅礦探測開闢了新途徑,促進了斑岩銅礦探測技術進步。 套用推廣情況 科技成果及時得到在新疆北部主要斑岩銅礦帶開展找礦勘查的生產單位、如新疆地礦局第四、第七、第八和第三地質大隊的套用,取得了顯著的找礦實效,尤其在哈臘蘇銅礦的發現和勘查中發揮了直接的指導作用,實現找礦定位,發現了希勒克特哈臘蘇、玉勒肯哈臘蘇兩個中型銅礦,還在進行中的評價勘探證實具有大型銅礦的前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