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地塊周邊地區成礦地質條件和找礦遠景研究

《塔里木地塊周邊地區成礦地質條件和找礦遠景研究》是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學、新疆地質礦產局為主要研究單位,賀菊瑞、芮行健、郭坤一、孫傳敏、姜耀輝、楊萬志、何政偉、王克卓、劉紅櫻、錢邁平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塔里木地塊周邊地區成礦地質條件和找礦遠景研究
  • 依託單位: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學、新疆地質礦產局
  • 完成人:賀菊瑞、芮行健、郭坤一、孫傳敏、姜耀輝、楊萬志、何政偉、王克卓、劉紅櫻、錢邁平
  • 類別:科研項目
基礎信息,項目摘要,

基礎信息

獲獎序號
20020025
項目名稱
塔里木地塊周邊地區成礦地質條件和找礦遠景研究
主要完成單位
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學、新疆地質礦產局
主要完成人
賀菊瑞、芮行健、郭坤一、孫傳敏、姜耀輝、楊萬志、何政偉、王克卓、劉紅櫻、錢邁平
獲獎證書編號
KJ2002-2-17
獎種
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等級
二等

項目摘要

該項目為原地質礦產部資源與環境“九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之一。項目 1996年開始至2000年結束,歷時五年完成。本項目的主要成果: 運用全球構造,特別是板塊構造成礦理論,地幔柱熱點成礦理論,從巨觀上闡明了塔里木板塊4個構造岩漿成礦亞域,即前寒武紀古陸成礦亞域、古生代天山崑崙山洋陸過渡帶成礦亞域、中新生代盆地成礦亞域和地幔柱熱點構造成礦亞域。此外,還論述了喀喇崑崙山特提斯構造岩漿成礦域的成礦條件和找礦前景。 與新疆地礦局協作配合,為在該區推廣和尋找古亞洲型斑岩銅礦(東天山)、特提斯型斑岩銅礦(雲霧嶺—西若)、前寒武系變質鐵礦(契列克其—卡拉硐—布瓊)、破碎帶蝕變岩型金礦(大平溝)、變質改造層控型銅礦(鮑溫布拉克)、含炭碎屑岩型金礦(薩瓦亞爾頓—烏蘭諾爾)做出了積極的建議和安排。 首次提出了構造成礦單元空間配置的塔里木地塊成礦系統的“層圈—刺穿”組構模型(找礦模型)。還建立了塔里木中新生代石油天然氣—鹽類礦產—薩布哈式銅多金屬礦產—可地浸砂岩型鈾礦等多位一體的綜合找礦模型。 在空間上將塔里木地塊劃分成1個一級成礦帶,8個二級成礦帶,20多個三級成礦單元。根據國家急需,對以銅金為主的金屬礦產進行了找礦預測,劃分了5個A類區,10個B類區,13個C類區。指出塔里木地塊是我國礦產資源的聚寶盆,是21世紀礦產資源最佳的接替基地。 該成果為推動西部塔里木地塊周邊地區礦產資源規劃、利用及科技進步等方面成績顯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