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青銅器製作技藝是山西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單位是侯馬市青銅藝術學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田青銅器製作技藝
- 批准時間:2009年4月24日
- 遺產級別:省級
新田青銅器製作技藝是山西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單位是侯馬市青銅藝術學會。
新田青銅器製作技藝是山西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單位是侯馬市青銅藝術學會。基本情況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類別屬於傳統技藝,級別是省級。傳承保護2009年4月24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印發《山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二批省...
青銅器製作技藝是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申報地區是洛陽市孟津區、安陽市殷都區。基本情況 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類別屬於傳統技藝,級別是省級。傳承保護 2021年7月1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
青銅器製作技藝(青銅編鐘製作技藝)的特徵,通過雕刻合瓦鐘型,熔煉科學配比的合金劑量,採用高超失蠟法鑄造工藝,使用獨特的“一鐘雙音”校音技藝,延續古法製作流程,製成兩件以上的銅鐘,編組懸掛用於演奏。1、獨特的“一鐘雙音”校...
青銅器早期採用簡單的單范,較複雜的則用上下兩塊范合范澆鑄,可鑄出扁體的雙面造型的物品。如果要製作有容積的立體造型,就必須使用多塊范,而且還要裝有內模,這需要掌握更精湛的技藝。青銅器的紋飾先刻在范母上,然後翻成泥范,再...
由於採取了一系列工藝措施,鑄件表面質量,特別是一些精品,紋飾清晰美觀,鑄縫極窄,鑄造缺陷很少,達到了良好的技藝水平。據多年來對數以千計的出土實物所作科學考察,證明商周青銅器絕大多數是用陶范鑄造的,在不使用失蠟法的情況下...
製作技術方面,有的是鍛打的,有的是用范鑄造的,比較先進。2、青銅器品種較少,多屬於日常工具和生活類,如刀、錐、鑽、環、銅鏡、裝飾品等。但是應當承認當時人們已能夠製造容器。此外,在龍山文化中常見紅色或黃色陶鬹,且流口,...
青銅器修復及複製技藝,北京故宮博物院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傳統青銅器修復技術主要包括整形、拼接、補配、粘接(焊接)、加固、做舊等工序,有時還會涉及去銹、燙蠟(表面封護)等工作。複製技術包括製作模具、翻模鑄造、...
制銅技藝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以前的青銅器時代,歷史年代至少在三千年以上。而後歷代幾乎都使用銅器,並從使用青銅器增至使用黃銅器。到明清代,已達行業的鼎盛時期,從宮庭到民間,從生產到生活都有其製品涉及,如銅鍋、銅碗、銅筷、銅...
靈壽青銅器製作工藝主要分雕刻臘型、塗殼制范、脫臘、燒烤型殼、化銅澆鑄、清砂、打磨、拋光等生產工序,並由過去的鑄銅壺、銅勺子、銅煙鍋、銅鋪手、銅蠟台逐漸發展成鑄造各類工藝品、擺件。石臘造型制模替代了古老的工藝膠泥制模,...
銅雕技藝,浙江省杭州市傳統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杭州銅雕是古代青銅器製造的延續,在吳越和南宋時期得到很大發展,清代同治以後,以“朱府銅藝”為代表的杭州銅雕技藝日趨成熟,代代相傳。2008年6月,銅雕技藝被列入第...
製作出的器件廣泛用於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之中,部分被收藏家作為藝術品收藏。社會影響 桃源銅器製作技藝先後在“祖國長盛、非遺常青”湖南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展示活動、第四屆湘鄂贛皖四省非遺聯展、第五屆...
大同銅器製作技藝始於東周時期,是中國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大融合的產物,在以後的兩千多年中,大同與銅結下了深厚的不解之緣。1932年,大同市渾源縣李峪村出土大量的先秦青銅器。北魏平城時期,由於統治者崇尚佛教,因此鑄造大量青銅佛像,...
父親口頭禪:德行為先,藝不壓身,學時一片,用時一線。1994年重操祖業,專攻金屬工藝品和青銅器製作,用己之長,產銷不難,衣食有靠,愁的事,學藝艱辛,世人不學,後繼乏人,只能在家族內播揚。夕陽之年,開始整理家傳所學,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