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銅器製作技藝

大同銅器製作技藝

大同銅器製作技藝,山西省大同市地方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大同市地處山西省北部,是全國民間銅器產地之一。大同銅器製作技藝始於東周時期,北魏時期青銅鑄造技術已經達到較高的水平,到明清時期大同銅器就已在全國市場占有很大的份額,形成了各有絕技的近百戶銅匠一條街。大同銅器種類繁多,有宮廷御鍋、工藝火鍋、文房四寶、酒具茶具等8大系列300多個品種,清道光年間就有“五台山上觀景,大同城裡買銅”(銅即專指當時生產的銅製火鍋)的俚語。

2014年11月11日,銅器製作技藝(大同銅器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22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同銅器製作技藝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批准時間:2014年11月11日
  • 申報地區:山西省大同市城區
  • 遺產編號:Ⅷ-222
  • 非遺級別:國家級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工藝流程,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文化軼事,

歷史淵源

大同銅器製作技藝始於東周時期,是中國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大融合的產物,在以後的兩千多年中,大同與銅結下了深厚的不解之緣。1932年,大同市渾源縣李峪村出土大量的先秦青銅器。
北魏平城時期,由於統治者崇尚佛教,因此鑄造大量青銅佛像,在大同地區北魏墓葬中出土三支高足銅杯(現存大同市博物館)製作精巧,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北魏時期的天宮寺鑄造釋迦摩尼立像一尊,其高42尺,用銅十萬斤。興光元年(450年),北魏文成帝下旨在五級大寺鑄造釋迦摩尼立像五尊,每個高一丈六尺,共用銅二萬五千斤。足以見得在北魏時期制銅業已經在大同的土地上生根發芽,為後世的銅器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遼金元時期,大同的制銅業在金戈鐵馬的戰爭中向前發展。遼壽昌元年(1095年),遼道宗命令西京(今大同)軍工匠向西北路漢軍傳授制火炮、弓弩的技術。元代初年,大同制銅的商戶已經達到760餘家,其中最被人稱道的是銅匠孫威。據史料記載,孫威為成吉思汗製成了蹄筋翎根鎧,成吉思汗親自拉弓射甲,箭中鎧甲後竟無損傷,大汗稱奇,旋即擢升孫威為順天路工匠總管。元代,大同的制銅商戶為朝廷鑄造大量銅製兵器。隨著元朝的消亡,這些原本為朝廷鑄銅的人家流落民間,給民間冶銅業注入新的力量。
清順治六年(1649年),清廷戶部在大同府設大同府局開爐制錢。清康熙年間,大同府局在全國制錢局中占有重要一席,後人編寫康熙二十錢局地名口訣云:同福臨東江,寶原蘇薊昌,南河寧廣浙,台貴陝雲漳。清代中期,大同銅製品暢銷於市;清代晚期,隨著對蒙貿易禁令的開放,走西口的人數越發壯大,大同銅器再次迎來了輝煌,許多口外的重鎮均出現了專營大同銅器的商號,將大同銅鈴鐺系在行走的駱駝脖子上,在六七里外都能聽得真切,當時駝隊以系大同制的銅駝鈴彰顯富貴。
民國大同縣誌記載:大同雖非銅區而銅製品物美價廉,多運外蒙古地區。其大宗售品有銅鍋、銅壺等物,尤以火鍋為貴,自平綏路通車,中外遊客鹹樂購置之,用作饋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大同成立了銅器生產合作社,使這一民間傳統工藝得以繼承。為了發展壯大這一民間傳統工藝,市政府於1973年在大同市內燃機配件廠成立了銅器車間,1978年將銅器車間正式轉為大同市金屬工藝廠。
大同銅器製作技藝
大同銅器

工藝特徵

大同銅器製作工藝獨具風格,製作的民族樂器銅鑼,聲音深沉而悠揚,經久不散;製作的駱駝鈴鐺,口子厚、中間空,聲音悅耳,六七里以外都聽得格外真切,是牧民最喜歡的一種駱鈴,駱駝隊在漫漫的夜幕中跋涉,牧民們能清晰地辨別出哪隊駱駝掛著大同銅鈴。
大同銅器有8大系列,300多個品種,其中宮廷御鍋、工藝火鍋、佛像供具、文房四寶、酒具茶具、裝飾品、旅遊紀念禮品和收藏品等均有涉獵。
工藝銅火鍋是大同銅器的主體產品。銅火鍋環形鍋身,中置火筒。火筒有兩種形制,差別在鍋內部分:一是柱狀,一是穹頂狀。前者鍋內食物受熱面積小,加熱慢,適合什錦火鍋;後者相反,適合涮牛羊肉鍋,火筒向上伸長,既通風又散熱。節日裡,銅火鍋置於中央,渾厚端莊、典麗祥瑞。或“慶賓朋”,或“合家歡”,吉祥歡慶之時,是雁北人民面對嚴寒氣候的群體意識,是民族融合之城群體精神的和諧印證。
“以器載藝”是大同銅器審美體驗的根基,工藝銅火鍋是典型的代表。“九龍奮月”銅火鍋題材取自大同明代琉璃九龍壁。火鍋通身鏨刻九條龍紋,以峭石、海浪、祥雲補白。火筒蓋平雕龍身,龍頭銜珠探出蓋面形成提手。用餐時,熱氣騰騰、炭火隱射,龍紋隱約於雲蒸霞蔚之間,張牙舞爪,蔚為壯觀。“雲岡飛天”取雲岡石窟中的飛天造型、因器施藝而成。鍋蓋和底盤環鏨連續的雲氣紋或忍冬紋,火筒高處點綴祥雲紋樣。飛天鏨於鍋蓋、鍋身,隨環形遊動,與高處雲紋相襯托。鍋鋬以寶相花或如意扣造型,附和主題。還有二龍戲珠、龍鳳呈祥、鹿鶴同春、百子慶壽、魚鬧蓮、鳳穿牡、彩蝶飛花、燕子穿柳、獅子繡球、八仙過海、喜鵲登梅、鴛鴦牡丹等題材,皆取傳統吉祥寓意,隨器賦形,因類取捨。
大同銅器製作技藝
大同銅器製作

工藝流程

大同銅器有別於其他地方的銅器就在於:一件銅器要經過熔鑄、切割、焊接、彎曲、穿孔、鍛打、鏨刻、退火、磨礪等多道工序才能製作完成。打制,是銅匠智慧與手藝實力的體現,全靠一把錘子,打出方圓不一、形狀各異、器形多樣的銅製品。鏨刻,是在銅製品表面雕刻出形式多樣的圖案造型,多種技法綜合套用,在銅器表面雕刻出各種花樣。一個普通的花樣得敲上百下,才能初見模樣,一個普通銅火鍋上面的花樣組合至少有十幾種,不停揮錘上萬次才能完成。
大同銅器製作工藝主要有混銅術、鏨花技、鏤空與鑲嵌三種:
1.混銅術。混銅術利用紫、黃、白銅料的熔點差,在熔化的適當時機引導銅料融匯,經搗制、打磨、拋光,使器物同質異彩。有專家認為:“混銅”工藝是中國古代金屬細工裝飾技法“金銀錯”的發展。對比“金銀錯”和“混銅”工藝,可以清楚地看到:前者的關鍵工序是鑲嵌、磨錯和塗畫;後者是熔煉、搗鏨和鍛打。前者是在胎底上單面施工製作,胎體和附加金屬在表層接合。後者是紫銅、黃銅和白銅完全融匯,內外一體,同質異彩。混銅器造型古雅,色澤內蘊。表皮細膩柔滑,惹人撫弄。混銅術豐富了制銅技藝的表現語言,升華了銅器傳情達意的審美體驗。
大同銅器製作技藝
混銅術
2.鏨花技。鏨花是大同銅器製作的核心工藝,分平鏨和浮鏨兩種。鏨是以鋼鏨擊搗銅皮,利用銅料本身的收縮形成點、線、面的痕跡。平鏨使用扁頭鋼鏨在銅皮的一面搗出紋飾,紋飾平面化。浮鏨要在銅皮兩面施工:先在一面做好基底(松香加水泥配比),使用圓頭鋼鏨在對面搗擊,使紋樣整體凸出到基底面里,再清除基料,做好另一面基底,在凸起的形體上平鏨出紋理,形成諸如龍鱗、鳳羽等細節。平鏨僅搗制一面,精緻者主紋、地紋虛實相生;浮鏨須兩面施藝,形成主、地、凸三層紋飾。鏨線是鏨花技的主要表現方式。鏨起鏨落之間,匠人凝神屏息,一氣呵成,再現了人的本質力量。通過錘、鏨、手的角度、力度調整,使得線條形態各異。有的力道均和、悠緩自然,細密綿長若遊絲;有的轉折剛正、堅勁有力,如鐵絲環彎;有的輕盈靈動、婀娜多姿,似柳葉飄飛;有的沉著圓渾、細密工致,仿佛“曹衣出水”;有的細勁平直、圓勻遒勁,外柔內剛;有的簡細流利、曲折戰顫,澀而不滯。各式線條聚散有致,或點睛或補白,經營起氣韻生動的器物。
大同銅器製作技藝
鏨花技
3.鏤空與鑲嵌。鏤空、鑲嵌技藝以實用兼顧美觀為原則,是傳統設計文化“情理合一”審美觀的繼承。工藝銅火鍋底座的風口就採用的鏤空,為滿足火鍋的工藝主題訴求,鏤空成蓮花、如意、祥雲等形狀。傳統“六棱壺”,以工巧趣味取勝,也不失“情理合一”。趣味在於:壺嘴底部有一個從這邊可以看到另一邊的梅花形小孔,但不漏水……原來,壺嘴內部橫穿有銅管,銅管兩口處與壺嘴內壁焊死,在壺嘴與銅管相接的兩端處各打一個梅花形小孔。倒水時,鏤空處分流經過壺嘴的熱水,實現加快出水散熱的功能。匠人們總是以盡精微的工巧趣味體現自身價值。“六棱壺”壺嘴鏤空技藝也被匠人們使用並加以發展。如《把把壺》,鏤空周圍以黃銅裝飾,鏤空處裝置圓環,環內設計精巧,可轉動把玩。鑲嵌是“九龍奮月”銅火鍋的經典技藝。手工雕鏨的銀龍浮動在銅火鍋上,雍容華貴,光彩照人。
大同銅器製作技藝
六棱壺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大同銅器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兩千多年前就擁有爐火純青的手藝,其傳統手工技藝承載了豐富而鮮活的歷史,反映了一個地域的文化特色甚至是整個民族的世界觀、價值觀和生存狀況。
大同銅器種類繁多、製作精美、造型典雅,是民族文化的生動表現,是民族生命力、精神的寄託,能映現出地域群體的思維方式和審美取向,具有較高的使用與觀賞價值。

傳承狀況

20世紀90年代,隨著原材料價格的猛漲和工藝傳承的斷鏈,以銅火鍋為代表的大同銅器開始衰敗,銅器的主要生產廠家也在市場的運轉下隨之倒閉,大同銅器出現了蕭條的景象,處境卻不容樂觀,發展面臨較大的困境,需要保護和傳承,留住大同手工銅器傳統文化的根。

傳承人物

李安民,男,漢族,山西省大同市城區人。李安民曾任大同市金屬工藝廠廠長,一級工藝師,大同銅器的領軍人物,曾獲得“銅器製作大師”稱號,從事大同銅器行業五十多年,一直追求“工匠精神”。2017年12月28日,李安民入選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山西省大同市城區申報。

保護措施

1978年,大同市委市政府組織創建了第一個專門生產銅製品的金屬工藝廠,把眾多身懷絕技的銅製品手工藝技師集中在一起,促進大同銅器製作工藝不斷改進、花樣品種不斷升華。
2018年5月15日,山西省大同市城區申報的大同銅器製作技藝被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列入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項目編號Ⅰ-JSJG-10。
2019年國慶期間,大同古代銅造藝術博物館試開館,從多個方面展現大同銅器製作藝術與文化發展歷程。
2019年11月12日,大同市天藝昌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被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銅器製作技藝(大同銅器製作技藝)”項目保護單位大同市天藝昌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評估合格。
大同銅器製作技藝
大同銅火鍋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1973年,周恩來總理陪同法國總統蓬皮杜訪問大同,雕有“九龍奮月”的銅火鍋被作為國禮饋贈給蓬皮杜總統。
2017年9月,“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型網路傳播活動山西行走進大同,採訪團探訪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大同銅器製作技藝。

文化軼事

相傳,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喜歡宴飲,卻因寒冬長宴上的涼酒冷菜而煩惱不已,一位聰明的臣子召集工匠,研製出將鼎下的熾炭和鼎內的高湯結合在一起的食具——銅火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