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1.先天性酶儲備不足
2.鎂攝入減少
新生兒患有肝病或腸道手術後吸收不良。單純牛乳餵養時因磷攝入多影響鎂的吸收。
腹瀉時影響腸道對鎂的吸收。
3.鎂丟失增加
腎小管疾病:缺氧缺血先天異常等可使腎小管重吸收鎂減少。有些藥物可抑制腎小管對鎂的重吸收,使尿鎂排泄增加,如利尿藥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等。
糖尿病母親因腎重吸收鎂發生障礙,常有缺鎂和甲狀旁腺功能低下,導致新生兒低鎂血症。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多樣,無特異性,血清鎂<0.5mmol/L(1.2mg/dl)可出現症狀,但嚴重程度與血清鎂降低的程度不完全平行。
1.神經肌肉系統
主要表現為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出現煩躁不安,震顫驚跳,兩眼凝視,面肌或手足抽搐腱反射,亢進四肢強直,嚴重者出現喉痙攣,呼吸暫停,窒息。
2.心血管系統
低鎂血症時,可導致心肌細胞興奮性增高,可發生各種類型的
心律失常。
3.消化系統
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腹脹。
4.呼吸系統
氣管、支氣管平滑肌收縮,可發生呼吸困難。
檢查
1.血清鎂
血清鎂<0.6mmol/L即可診斷。
由於低鎂血症可引起甲狀旁腺功能低下,且腎和骨等靶器官對甲狀旁腺激素的反應亦低下,不能動員骨鈣入血,不能減少腎小管對磷的重吸收,因而新生兒低鎂血症常伴有
低鈣血症。
3.尿鎂
24小時尿鎂比血鎂更能反映實際情況。尿鎂排出<1.0mmol/L,提示體內缺鎂,但腎小管重吸收鎂障礙引起的低鎂血症,尿鎂排泄增加>1.5mmol/L。
4.心電圖
早期T波高尖,QRS波增寬,嚴重者PR間期延長,ST段下移,T波平坦、倒置,出現U波,Q-T間期正常,可與
低鈣血症鑑別。
診斷
低鎂血症與
低鈣血症在臨床表現上難以區分,故對於低鎂血症患兒應同時測定血清鈣。而低鈣血症患兒經鈣劑治療無效時,亦應考慮有低鎂血症的可能。
治療
1.補鎂
2.5%硫酸鎂緩慢靜脈注射,如症狀未控制可重複給藥2~3次/d,
驚厥控制後改為口服。
早產兒不能肌內注射。腎保鎂作用較差,補鎂需持續7~10天。補鎂過程中如出現肌張力過低、呼吸抑制立即給10%葡萄糖酸鈣靜脈滴注。
2.糾正電解質紊亂
低鎂血症常伴有低鈣和低鉀,在補鎂的同時可適當補鈣和補鉀。伴低鈣的低鎂血症用鈣劑和維生素D治療常無效,甚至使血鎂更低,症狀加重,應強調用鎂劑治療。
3.病因治療
治療原發病,去除病因。
預防
重視孕期保健,防治母親低鎂血症,防治新生兒肝腸疾患。當有鎂丟失過多的因素存在時應注意鎂的補充。牛乳餵養的新生兒和甲狀旁腺功能低下時,血磷較高也可致血鎂的下降,應積極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