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市志(1978~2008)》是新沂市志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新沂市志(1978~2008)
- 作者:新沂市志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時間:2010年9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介紹:一、本志為1995年版《新沂縣誌》(下稱前志)的續志,定名為《新沂市志(1978~2008)》。 二、本志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堅持實事求是、存真求實的原則,力求全面、系統、準確、翔實地記述時限內新沂各個方面的情況。
作品目錄
封面
新沂市志
新沂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新沂市志》編纂人員
《新沂市志》撰稿人名單
序
圖片
中共徐州市委常委、新沂市委書記陳德榮(2008年)
新沂市人民政府市長趙立群(2008年)
1987年5月7日,工程兵原司令員、宿北戰役時華東野戰軍參謀長陳士榘到新沂遊覽視察。圖為在宿北戰役九縱七十三團前沿指揮所舊址三仙洞前。
2002年8月8日,江蘇省委書記回良玉到新沂視察。圖為在馬陵山風景區。
2005年1月8日,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右一)到新沂在恆盛集團視察。
2007年6月1日,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中)三年中第五次到新沂視察。圖為在開發區視察。
2008年8月11日,江蘇省委書記梁保華視察新沂。圖為梁保華(中)在江蘇華信塑業有限公司視察。
2008年12月3日,江蘇省省長羅志軍(中)視察新沂市。圖為參觀瓦窯鎮高效農業示範園。
1996年5月9日,新沂市與美國特蘭伯爾市建立友好城市關係。
1998年5月,新沂市經貿教育友好代表團訪問美國友好城市特蘭伯爾市。
2000年9月,烏克蘭亞利山德利亞市市長參加北京友城大會並赴新沂市進行友好訪問。
2006年5月,新沂市經貿代表團訪問加拿大。
2007年1月25日,新沂市與德國布朗菲思市簽訂友好交流城市意向書。
2008年10月31日,市委書記陳德榮會見紐西蘭駐滬總領事陳雯。
1986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新部隊參加對越自衛反擊作戰凱旋,全縣人民歡迎慰問。
1990年10月24日,沭河大橋通車剪彩。
1990年4月1日,新沂隆重舉行撤縣建市大會。
1.1990年,標誌性城市雕塑“騰飛”竣工。
2.1995年,新沂市建成宿北大戰紀念碑亭。
3.2002年10月22日,連徐高速公路新沂段建成通車。圖為新沂出入口。
4.2005年7月8日,蘇北建材物流中心舉行開業典禮。
2006年6月18日,江蘇新沂經濟開發區成立大會在瑞豐國際酒店會議中心隆重舉行。
2006年10月30日,新沂市第四屆金秋經貿洽談會暨無錫—新沂工業園合作協定簽約儀式在瑞豐國際酒店會議中心禮堂隆重舉行。
2006年11月28日,宿北大戰勝利60周年慶祝大會在新沂市隆重召開。
2008年9月,錦繡購物中心盛大開業。
2008年10月28日,新沂市舉行第六屆金秋經貿洽談會。
2008年12月13日,中共徐州市委常委、新沂市委書記陳德榮在第四屆傑出華商大會上發表演說。
南京路(1990年)
南京路夜景(2008年)
市府路(2002年)
市府路(2008年)
連徐高速公路
沭河大橋(2006)
沭河大橋(2008)
開發區風貌
80年代的工業區
傳統勞作方式(90年代)
收穫時節(2008)
花卉種植(2008)
2005年1月4日,鐘輝將軍(右二)遊覽馬陵山。
禪堂寺
第一江山
2006年11月28日,陳毅元帥之子陳丹淮等老一輩革命家的子女瞻仰宿北大戰紀念碑亭。
丹霞地貌
梨花亭
窯灣古鎮老醬園
駱馬湖
窯灣古鎮
四星級大酒店(2008)
農家飯店(2008年)
政府第二招待所(2002年)
城市一角(2008)
環境優雅的生活小區(2008)
除夕之夜(2007)
公園夜景(2008年)
剪紙藝人王桂英(2008)
鷺鳥天堂(2004)
今日迎新娘(2006)
昔日送奶糖(1988)
城鄉交易大會(2005.11)
鬧春(1987.2)
鄉會進城(1986.2)
2009年1月23日,新沂市改革開放暨中國人民解放 軍73071部隊進駐30周年紀念大會。
2009年3月3日,華宏科技工業園簽約儀式。
2009年6月2日,新沂市舉行“江蘇省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授牌儀式。
1.2009年9月12日,台灣新沂同鄉會理事長張人俊一行到新沂市參觀考察。
2.2009年9月29日窯灣古鎮保護與開發一期工程竣工儀式舉行。
3.2009年10月1日,台灣國民黨中常委、台灣地區“立委”周守訓(右)在馬陵山參觀遊覽。
2009年10月10日,新沂市舉行徐州斯爾克差別化纖科技有限公司“江蘇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奠基暨企業院士工作站揭牌儀式。
2009年10月19日,新沂市舉行第七屆金秋經貿洽談會暨清華大學總裁班新沂行開幕式,並為50個5000萬元以上開工項目舉行奠基儀式。
2009年10月27日,新沂市舉行“東方花廳文化城”策劃方案匯報會。
2009年11月10日,百名海外博士江蘇行新沂科技項目對接洽談會開幕。
2009年11月18日,新沂市舉行魯花濃香花生油有限公司開業慶典。
2009年11月22日。徐州市委常委、新沂市委書記陳德榮作為唯一的縣委書記代表應邀參加第五屆中國企業卓越領導人高峰論壇暨首屆“合作與博弈”中國論壇,並在開幕式上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
2009年12月7日,新沂市人民政府與連雲港港口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定。
2009年12月18日,新沂市與北京巔峰智業機構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定。
市政府領導和編纂工作人員
《新沂市志》稿評審會評審
新沂市政區圖
新沂市城區圖
凡例
目錄
概述
前志大事記選載(1949年5月~1990年4月)
大事記(1990年4月~2009年12月)
第一篇 政區人口
第一章 建置沿革
第一節 建置隸屬
第二節 變遷
第二章 行政區劃
第一節 1982~1996年行政區劃變革
第二節 1999~2007年行政區劃變革
第三章 人口與計畫生育
第一節 人口規模
第二節 人口構成
第三節 計畫生育
第二篇 自然環境
第一章 地質地貌
第一節 地質
第二節 地貌
第三節 山脈
第二章 氣候
第一節 四季特徵
第二節 氣象要素
第三節 災害性天氣
第四節 自然災害
第三章 水系水文
第一節 水系
第二節 水文
第四章 土壤礦產
第一節 土壤
第二節 礦產資源
第三篇 國土資源管理環境保護
第一章 國土資源管理
第一節 土地規劃與利用
第二節 地籍管理
第三節 土地管理
第四節 土地資源開發與保護
第五節 地質礦產資源管理
第二章 環境保護
第一節 環境監察
第二節 環境質量監測
第三節 環境質量及污染治理
第四節 生態保護
第四篇 基礎設施建設
第一章 城鄉規劃
第一節 縣城規劃
第二節 鎮村規劃
第三節 經濟園區規劃
第四節 規劃管理
第二章 城區建設
第一節 道路橋樑
第二節 舊城拆遷改造
第三節 公共建築與住宅小區建設
第四節 城區防洪排水
第五節 園林綠化
第六節 市政管理
第三章 交通運輸
第一節 公路設施
第二節 公路運輸
第三節 交通運輸管理
第四節 鐵路運輸
第五節 水上運輸
第四章 能源建設
第一節 供電
第二節 發電
第三節 其他能源
第五篇 信息產業
第一章 郵政
第一節 郵政設施
第二節 郵政網路
第三節 郵政業務
第四節 郵政儲蓄
第二章 電信
第一節 電信設施
第二節 電信業務
第三節 經營機構
第六篇 農村經濟
第一章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第一節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第二節 經營體制改革
第三節 農業產業化
第四節 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
第五節 減輕農民負擔與農村稅費改革
第六節 新農村建設
第七節 農村財務管理
第八節 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
第九節 扶貧開發
第十節 農業保險
第二章 糧食作物
第一節 面積產量
第二節 品種改良與作物栽培
第三節 植物保護
第四節 土壤肥料
第五節 農業科技
第三章 經濟作物
第一節 蔬菜
第二節 花卉苗木
第三節 其他經濟作物
第四章 畜牧業
第一節 管理服務機構
第二節 畜禽飼養
第三節 特種養殖
第四節 良種引進與推廣
第五節 疫病防治
第六節 養殖基地建設與產業化經營
第七節 重點養殖企業
第五章 水產業
第一節 資源
第二節 水產品養殖
第三節 捕撈
第四節 水產管理與科技服務
第五節 漁政管理
第六節 漁場簡介
第七節 駱馬湖開發
第六章 林業
第一節 林業資源
第二節 營林
第三節 經濟林木
第四節 林業科技及其成果
第五節 森林保護
第六節 林政管理
第七節 場圃
第七章 農業機械
第一節 農機農具推廣套用
第二節 農機人員培訓與農機安全監理
第三節 農機服務體系
第四節 農機綜合經營
第八章農業資源開發
第一節 農業資源綜合開發
第二節 農業區劃和農業資源調查
第七篇 水利
第一章 河湖庫閘水利工程
第一節 流域性河湖圩堤治理工程
第二節 水庫
第三節 區域性河流治理工程
第四節 涵閘工程
第二章 農田水利
第一節 分類治理(旱、澇、漬)
第二節 灌區及灌溉渠
第三節 水土保持
第四節 井灌
第五節 機電排灌設施
第三章 防汛抗旱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物資和經費
第三節 防汛
第四節 抗旱
第四章 飲水工程建設
第一節 城區供水
第二節 鄉鎮改水工程
第五章 工程管理與用水管理
第一節 工程管理
第二節 用水管理
第八篇 工業經濟
第一章 工業經濟體制改革
第一節 企業經營機制轉換
第二節 企業產權制度改革
第二章 工業經濟類型
第一節 國有工業
第二節 集體企業
第三節 私營企業
第四節 股份制企業
第五節 外資企業
第三章 工業生產
第一節 建材工業
第二節 熱電工業
第三節 輕紡服裝工業
第四節 機械工業
第五節 化學工業
第六節 電子工業
第七節 食品工業
第八節 造紙工業
第四章 工業管理和經濟效益
第一節 全市工業管理和經濟效益
第二節 鄉鎮企業管理和經濟效益
第五章 經濟開發區
第一節 江蘇新沂經濟開發區
第二節 無錫—新沂工業園
第六章 企業簡介
第一節 化工企業
第二節 紡織服裝企業
第三節 機械建材企業
第四節 造紙熱電基材製藥企業
第五節 食品企業
第九篇 商業外貿
第一章 商業流通體制改革
第一節 商業系統體制改革
第二節 糧食系統體制改革
第三節 物資系統體制改革
第四節 供銷系統體制改革
第二章 商業經營
第一節 糧食經營
第二節 中央糧食儲備
第三節 城鄉流通體系建設
第四節 菸草專賣
第五節 鹽業專營
第六節 商品供應
第三章 商業街區市場商場
第一節 大型超市商場
第二節 商業街區專業市場
第三節 農貿市場集市
第四章 對外貿易與經濟合作
第一節 對外經濟貿易管理
第二節 進出口貿易
第三節 利用外資、港資、台資
第四節 對外經濟合作
第十篇 旅遊服務業
第一章 旅遊業
第一節 旅遊管理機構
第二節 旅遊資源
第三節 旅遊開發
第四節 旅遊服務
第五節 旅遊規劃
第六節 馬陵山風景名勝區管理
第二章 服務業
第一節 住宿餐飲業
第二節 其他服務業
第十一篇 建築房地產業
第一章 建築業
第一節 建築隊伍
第二節 建築市場
第三節 建築管理
第四節 建築設計
第五節 重點企業簡介
第二章 房地產業
第一節 房產管理機構
第二節 住房制度改革
第三節 住宅建設管理
第四節 房地產交易
第五節 住房保障
第十二篇 財政稅收
第一章 財政
第一節 財政管理機構
第二節 財政體制改革
第三節 財政收入
第四節 財政支出
第五節 財政監督
第六節 國有資產管理
第二章 稅務
第一節 稅務體制改革
第二節 徵收管理
第三節 稅制沿革
第四節 協稅護稅與稅收宣傳
第五節 稅源培養與納稅服務
第六節 稅務稽查
第七節 稅收收入
第十三篇 金融保險
第一章 金融
第一節 金融體制改革
第二節 存款與儲蓄
第三節 貸款
第四節 外匯業務
第五節 貨幣發行與管理
第六節 支付結算
第七節 金融機構簡介
第二章 保險
第一節 保險業概況
第二節 保險公司簡介
第十四篇 綜合經濟管理
第一章 經濟計畫管理
第一節 經濟計畫管理機構
第二節 計畫編制與實施
第二章 統計
第一節 農村社會經濟抽樣調查
第二節 重大國情國力調查
第三節 統計報表
第四節 統計服務
第五節 統計監督
第三章 審計
第一節 國家審計
第二節 內部審計
第三節 社會審計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第一節 經濟契約管理
第二節 企業註冊登記管理
第三節 商標廣告管理
第四節 專項市場建設與管理
第五節 消費者權益保護
第五章 物價管理
第一節 價格體制改革
第二節 主要商品價格(收費)管理
第三節 價格管理制度
第四節 物價監督檢查
第五節 價格認證和價格調控
第六章 質量技術監督
第一節 標準化監督管理
第二節 計量監督管理
第三節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
第四節 質量監督管理
第五節 整頓市場經濟秩序
第七章 安全生產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安全生產監督
第十五篇 政黨社會團體
第一章 中共新沂市委員會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黨員代表大會
第三節 重大決策
第四節 組織工作
第五節 宣傳工作
第六節 統戰工作
第七節 黨校工作
第八節 老幹部工作
第九節 黨史研究
第十節 對台工作
第十一節 信訪工作
第十二節 精神文明建設
第二章 中共新沂市紀律檢查委員會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黨風廉政教育
第三節 廉潔自律和專項治理
第四節 案件查辦
第五節 糾風治亂
第六節 軟環境治理
第七節 源頭防治工作
第八節 紀檢監察幹部隊伍建設
第三章 社會團體
第一節 新沂縣(市)總工會
第二節 共青團新沂縣(市)委員會
第三節 新沂縣(市)婦女聯合會
第四節 新沂市工商業聯合會
第五節 新沂縣(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第六節 新沂縣(市)科學技術協會
第七節 新沂縣(市)個體勞動者(私營企業)協會
第十六篇 政權政協
第一章 新沂市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節 代表選舉
第二節 代表大會
第三節 人大常委會
第四節 人大常委會主要工作
第五節 鄉鎮人民代表大會
第二章 新沂市人民政府
第一節 政府機構
第二節 重要會議
第三節 政務工作
第三章 新沂市(縣)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第一節 市(縣)政協全體委員會議
第二節 市(縣)政協工作機構設定
第三節 市(縣)政協常委會主要工作
第十七篇 勞動人事
第一章 勞動
第一節 勞動就業和用工制度
第二節 分配製度
第三節 職業培訓及技能鑑定
第四節 勞動爭議仲裁與勞動監察
第二章 人事
第一節 編制管理
第二節 幹部管理
第三節 幹部工資福利
第四節 專業技術人員管理
第五節 人才開發
第六節 大中專畢業生就業
第七節 退休幹部管理
第十八篇 社會保障
第一章 社會保障體制改革
第一節 公費醫療制度改革
第二節 工傷保險
第三節 生育保險
第四節 離休、傷殘軍人醫療
第五節 城鎮社會保險
第六節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第七節 最低生活保障
第二章 殘疾人保障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主要工作
第十九篇 軍事
第一章 軍隊
第一節 駐軍
第二節 人民武裝部
第三節 人民武裝警察
第二章 民兵
第一節 組織建設
第二節 軍事訓練
第三章 兵役
第一節 徵兵
第二節 預備役管理
第四章 國防動員和人民防空
第一節 國防動員
第二節 人民防空
第二十篇 公安司法
第一章 公安
第一節 隊伍建設
第二節 偵查破案
第三節 交通安全管理
第四節 監所管理
第五節 治安管理
第六節 戶政管理
第七節 科技強警
第八節 消防
第二章 檢察
第一節 刑事檢察
第二節 經濟檢察
第三節 法紀檢察
第四節 預防職務犯罪
第五節 控告申訴檢察
第六節 民事行政檢察
第七節 監所檢察
第三章 審判
第一節 隊伍建設
第二節 民事審判
第三節 商事審判
第四節 刑事審判
第五節 行政審判
第六節 案件執行
第七節 審判監督
第八節 人民陪審員
第九節 案例選介
第四章 司法行政
第一節 法制宣傳教育
第二節 民事調解
第三節 律師事務
第四節 公證服務
第五節 法律援助
第六節 基層司法行政
第七節 鄉鎮法律服務
第八節 社區矯正、安置幫教
第二十一篇 教育
第一章 教育行政管理
第一節 教育行政機構
第二節 人事管理
第三節 教育經費
第四節 招生管理
第二章 教育基礎設施
第一節 校舍
第二節 教學設備
第三節 其他設施
第三章 教師隊伍
第一節 師資結構
第二節 師資培訓
第三節 教師待遇
第四章 教育結構
第一節 幼兒教育
第二節 國小教育
第三節 中學教育
第四節 中等職業教育
第五節 成人教育
第六節 特殊教育
第五章 教育管理
第一節 教學管理
第二節 財務管理
第三節 設施管理
第六章 教育督導與科研
第一節 教育督導
第二節 教育科研
第二十二篇 科技氣象防震減災
第一章 科技管理
第一節 科技管理機構
第二節 科技經費管理
第三節 成果評審和表彰
第二章 科技隊伍
第一節 科技人員結構
第二節 科技隊伍建設
第三節 科技人員使用
第四節 科研機構
第三章 科技普及
第一節 科普教育
第二節 科技培訓
第三節 科技情報
第四章 科技示範與服務
第一節 科技示範鎮、村、戶
第二節 科技示範企業
第三節 科技服務
第五章 科技研究
第一節 科研項目
第二節 成果引進與推廣
第三節 智慧財產權
第六章 氣象測報
第一節 氣象機構隊伍建設
第二節 氣象服務
第七章 防震減災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防震減災工作
第三節 觀測業務工作
第二十三篇 文化
第一章 文藝創作
第一節 文學
第二節 戲曲音樂舞蹈
第三節 美術書法攝影
第四節 剪紙工藝
第二章 文化活動
第一節 文藝演出
第二節 電影放映
第三節 美術書法攝影展覽
第四節 休閒娛樂
第五節 藝術人才培養
第六節 文化設施建設
第三章 文化市場
第一節 文化市場發展
第二節 文化管理機構
第三節 經營審批登記
第四節 清理整頓文化市場
第四章 新聞事業
第一節 廣播電視
第二節 報刊
第五章 圖書檔案地方志
第一節 圖書館新華書店
第二節 檔案管理
第三節 地方志編纂
第六章 文物保護
第一節 古建築
第二節 文化遺址
第三節 文物保護
第二十四篇 體育
第一章 體育管理與設施
第一節 體育管理
第二節 體育社團
第三節 體育設施
第二章 體育活動
第一節 農民體育
第二節 職工體育
第三節 學校體育
第四節 老年人體育
第三章 競技體育成績(部分年份)
第二十五篇 衛生
第一章 醫療衛生單位
第一節 醫療單位
第二節 衛生單位
第三節 醫技隊伍
第二章 醫療服務
第一節 門診急診住院
第二節 醫療技術
第三節 醫療救護
第四節 中醫中藥
第三章 預防保健
第一節 衛生防疫
第二節 傳染病防治
第三節 計畫免疫
第四節 初級衛生保健
第五節 婦幼保健
第四章 醫藥衛生監督管理
第一節 醫政管理
第二節 衛生管理
第三節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
第二十六篇 民政
第一章 基層自治組織建設
第一節 村民委員會建設
第二節 居民委員會建設
第二章 優撫安置
第一節 擁軍褒揚
第二節 優待撫恤
第三節 安置
第三章 救濟扶貧
第一節 救濟
第二節 扶貧
第四章 社會福利
第一節 孤寡老人福利
第二節 棄嬰濟養
第三節 收容遣送(救助)
第四節 福利彩票銷售
第五章 婚喪管理
第一節 婚姻管理
第二節 喪葬管理服務
第六章 管理機構和其他民政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地名管理
第三節 社團管理
第四節 老齡工作
第五節 勘界工作
第二十七篇 各鎮概況
第一章 鎮
第一節 新安鎮
第二節 瓦窯鎮
第三節 唐店鎮
第四節 港頭鎮
第五節 合溝鎮
第六節 草橋鎮
第七節 窯灣鎮
第八節 棋盤鎮
第九節 新店鎮
第十節 馬陵山鎮
第十一節 邵店鎮
第十二節 北溝鎮
第十三節 時集鎮
第十四節 高流鎮
第十五節 阿湖鎮
第十六節 雙塘鎮
第二章 集鎮集市
第一節 新安鎮集市
第二節 瓦窯鎮集鎮集市
第三節 唐店鎮集鎮集市
第四節 港頭鎮集鎮集市
第五節 合溝鎮集鎮集市
第六節 草橋鎮集鎮集市
第七節 窯灣鎮集鎮集市
第八節 棋盤鎮集鎮集市
第九節 新店鎮集鎮集市
第十節 馬陵山鎮集鎮集市
第十一節 邵店鎮集鎮集市
第十二節 北溝鎮集市
第十三節 時集鎮集鎮集市
第十四節 高流鎮集鎮集市
第十五節 阿湖鎮集鎮集市
第十六節 雙塘鎮集鎮集市
第二十八篇 社會生活
第一章 民族宗教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少數民族
第三節 宗教
第二章 人民生活
第一節 收入狀況
第二節 居住狀況
第三節 生活結構
第四節 業餘生活
第三章 方言補遺
第一節 天文地理
第二節 時間節令
第三節 人品處世
第四節 婚姻生育
第五節 疾病醫藥
第六節 喪葬
第七節 身體
第八節 屋舍及工具
第九節 服飾衣帽
第十節 語言
第十一節 飲食
第十二節 動物
第十三節 植物農事
第十四節 動作
第十五節 形容(性狀)
第十六節 稱謂與交往
第二十九篇 人物
第一章 人物傳
陳鐸
陸奮飛
徐用錫
倪瑞璇
張六吉
臧增慶
徐玉珍
季良奎
徐茂銀
王玉鳳
馬南圃
陳奎斌
陳棉啟
江新建
徐樹山
第二章 人物簡介
一、戲曲老藝人
二、文藝名人
三、部分勞動模範、傑出人物
第三章 人物表
一、全國、省、部級勞動模範
二、徐州市級勞動模範
三、各單位主要負責人任職時間表
四、新沂市部分在外鄉賢統計表
附錄
一、檔案選錄
二、前志勘誤補漏表
三、統計資料
《新沂市志》終審單位和終審人員名單
徐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關於同意《新沂市志》(1978—2008)出版的批覆
新沂市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新沂市志》(1978—2008)出版的批覆
編纂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