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介紹,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理位置,河流,人口民族,政治體制,經濟概況,政府工作,當前主要事項,今後工作打算,傳統文化,集市建設,風情民俗,神話傳說,風景名勝,著名人物,地圖信息,
村情介紹
新村鎮位於阜南縣西北部,西與
臨泉縣土坡鄉為鄰,北與阜陽市穎州區馬寨鄉接壤。全鎮轄11個行政村,208個自然莊,355個村民組,11705戶,人口52032人,耕地面積5.9萬畝,區域面積59平方公里。
全鎮在職公職人員60人,其中行政36人,事業24人。
四月份黨委換屆之後,黨政班子成員13人,黨委委員9人,副鎮長3人,人大副主席1人。新一屆黨委及時研究制定了新制度、明確了新任務,黨政班子成員精誠團結、心齊音和,工作熱情高漲。
歷史沿革
春秋時期始屬宋,後屬楚地;
三國時屬魏之汝南郡,西晉廢富陂縣。
南北朝時,仍屬豫州汝陰郡。
梁初,改原鹿縣置平輿縣,後入北魏廢。
隋屬潁州汝陰縣。
唐代在今方集區永店設永安縣,屬潁州,五代不變。
宋屬京西北路潁州,廢永安縣入汝陰縣。
清雍正十三年(1735)升潁州為府,原州地附廓建阜陽縣,鎮境屬潁州府阜陽縣轄。
清末在張莊村頭興集。因興於附近崔集之後,一切都新,故名新村集。該集市座落在全鎮中心位置,面積1.2平方公里,鎮委、鎮政府及其所屬各站所,企業單位都駐於此,交通發達,客商雲集,貿易繁榮。
民國時期,屬安徽省第三專員督察區(後改為第七專員督察區)的阜陽縣轄地。
1947年11月23日,中共豫皖蘇四地委、中國人民解放軍豫皖蘇軍區第四分區決定在阜陽南鄉開闢新區,建立阜南縣,新村鎮時屬阜南縣。
1948年1月8日阜南縣正式成立,初建柴集、公橋、於集、苗集、中崗5個區。新村鎮時屬柴集區。
1949年2月20日,根據中共中央中原局指示,撤銷阜南縣,新村鎮仍歸阜陽縣轄。
1952年5月,將阜陽縣的柴集、許堂、朱寨3區劃歸阜南縣轄,新村鎮隨柴集區劃歸阜南縣管轄。
1958年設立新村公社;
1984年改成新村鄉,和現在區域內的郭窪鄉、天棚鄉一起屬於柴集區;
1992年合併郭窪鄉、天棚鄉和新村鄉,改稱新村鎮。
行政區劃
新村鎮轄11個行政村,白郢村、天棚村、楊灣村、劉老村、梁寨村、於窪村、鑫東村、張樓村、新村村、鄭寨村、鑫建集村。205個自然莊,355個村民組,12677戶,人口57640人,耕地面積5.9萬畝,區域面積62.14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地在鄭寨村。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新村鎮位於阜南縣西北部,西與臨泉縣土坡鄉為鄰,北與阜陽市潁州區馬寨鄉接壤,站在楊灣村長子街大橋可以聽到阜臨三縣雞啼鳴,故被稱為阜南的“西伯利亞”。
河流
新村鎮境內河流屬淮河水系。主要有小草河、三十里河、中心大溝等。
小草河:源於臨泉縣趙莊境內,東流至潤河。在新村鎮境內長10公里,流經楊灣村、鑫建集村、鄭寨村、張樓村等,流域面積4萬平方公里;
三十里河“西與臨泉接壤,東流至阜陽西湖,流經新村鎮內天棚、梁寨、劉老等村,鎮境內長8公里。
中心大溝:源於楊灣村長子街入境,經楊灣村、新村村、於窪村、鑫東村、白郢村、劉老村流入阜陽西湖,鎮境內長18公里。
人口民族
全鎮轄11個行政村,208個自然莊,355個村民組,12705戶,人口58032人。
政治體制
四月份黨委換屆之後,黨政班子成員13人,黨委委員9人,副鎮長3人,人大副主席1人。新一屆黨委及時研究制定了新制度、明確了新任務,黨政班子成員精誠團結、心齊音和,工作熱情高漲。
經濟概況
近年來,新村鎮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加快發展,富民強鎮”為目標,以農民增收為核心。紮實苦幹,奮力拚搏,圓滿完成縣委、縣政府部署的各項工作任務,經濟得到了較快發展。一是以蘆蒿生產為主、帶動其它經濟作物的發展。全鎮的蘆蒿生產,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目前已發展到8000畝,同時,也帶動了3000畝糯玉米、5000畝瓜類、2000畝馬鈴薯等經濟作物的發展。2005年全鎮糧經比達6:4,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2000元,種植蘆蒿集中的區域,人均純收入在3600元以上。二是以發展三元雜交豬為主、促進養殖業的發展。大力發展豬、牛、羊等良種畜牧業,注重發揮專業村、專業戶的示範作用,發展三元雜交豬2.5萬頭、山羊1.5萬隻、黃牛8000頭、家禽20萬隻,極大地增加了農民收入。三是以輸出技術工為主,推動勞務經濟健康有序發展。新村鎮是一個有5萬多人的農業大鎮,每年外出務工人員占全鎮人口的25%,每年勞務收入達9000萬元。據2005年底統計,全鎮農民在當地存款餘額近億元。不僅農村經濟得到了發展,同時,農民的素質和文明程度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農村面貌煥然一新,社會治安比較穩定,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政府工作
當前主要事項
1、計畫生育工作:今年以來,我鎮計生工作以穩定低生育水平為核心,建立健全了“村為主”工作和長效工作機制,堅持常抓不懈,持之以恆。從05年10月1日以來至06年5月底,出生率達7.85‰,政策符合率達92.6%,期內一上二扎到位率達94.1%,新婚率6.7‰,二女戶結紮30例,一、二季度平均參檢率在98%以上,落實補救措施93例。
2、財政收入工作:06年縣分配我鎮任務是117萬元(其中地稅26萬、國稅10萬、非稅收入81萬),截止5月底,已完成104.2萬元,占任務的84%,下餘部分爭取在本月底全部完成。
3、招商引資工作:06年縣分配任務是700萬元,目前經過努力僅完成145萬元,只占全年任務的21%,其中無塔供水器製造廠投資48萬元,從潛山縣瓜簍開發有限公司引進項目資金97萬元。目前正在洽談的項目有兩個,一個是與福建房地產開發公司達成意向協定開發我鎮中心商業街,意向投資800萬元。一個是與張家港華芳集團達成意向協定,準備進入工業園區,意向投資500萬元。
4、穩定工作:認真抓好安全生產工作,成立了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定期進行檢查,確保無安全事故發生;做好信訪工作,成立信訪調解領導小組,下設專門辦公室,明確專人集中辦公,從而使全鎮無一起越級上訪事件發生。
今後工作打算
一是強化思想教育。乘先教活動的強勁東風,進一步鞏固先教成果,繼續強化思想教育,務必使全體鎮村幹部進一步改進“兩風”,增進“兩情”。同時,結合“學黨章、知榮辱、樹新風、促崛起”學習教育活動,集中一個半月的時間,重點學習黨章、《社會主義榮辱觀》及各級領導的講話精神,通過學習,真正使大家黨性觀念明顯增強,思想作風明顯改進,從政行為明顯規範,發展合力明顯增強。
二是加快集鎮建設。加快小集鎮建設步伐,吸收社會剩餘資金,投放小集鎮建設,以此吸納壯大集鎮人口,繁榮集市貿易,盤活土地存量,激活農村市場,去年,我鎮東方街道的開發已基本結束,廣大經營戶已陸續開始營業。下一步我們將重點開發新村集中心街道一條,長500米,寬30米,新增門面房130間,總投資700萬元。同時,結合新農村建設,重點抓好柳橋村試點工作,首先要做好詳細的規劃,及時進行宣傳,徵得民眾的理解和支持,本著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以人為本的原則,積極穩妥地逐步推進。
三是促進經濟發展。我鎮是一個農業大鎮,經濟要發展,首先還是在農業上做文章。(一)是要抓好產業結構調整。以全鎮8000畝蘆蒿生產、500畝瓜簍生產為龍頭,帶動全鎮3000畝蘋果瓜、3000畝西瓜、3000畝馬鈴薯等經濟作物的發展。(二)是大力發展良種畜牧業。充分發揮示範村、示範戶的示範帶頭作用,促進全鎮養殖業大發展。(三)抓好培訓工作:①培訓外出務工人員技術;②培訓農民的科學種田的技術,打下新農業、新農民、新農村思想基礎。
四是維護社會穩定。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一)是做好警民聯防,加大社會治安工作力度,在人力、物力、財力上予以投入,嚴厲打擊黃、賭、毒和“兩搶”等一切犯罪活動,確保人民民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二)是加大安全生產工作力度。制定嚴格的工作和責任制度,定期、不定期對事故隱患點進行全面檢查,堅決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三)是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工作力度。堅持信訪工作領導接待日和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制度,及時辦理信訪案件,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確保無越級上訪事件發生。
五是進一步抓好招商引資工作。首先是想方設法把正在洽談的兩個項目促成,正確儘快投產,其次是:千方百計引進新的招商項目,確保完成或超額完成全年的招商引資任務。同時,還要加大交通建設力度,確保年底前完成10公里油路建設。
傳統文化
集市建設
(一)新村鎮境內共有新村集、天棚集、鑫建集三個集市,人口11200人,占全鎮總人口的20%。
鑫建集:位於新村鎮西南5公里處,該集市建於1987年2月,街道寬闊整潔,交通便利,商貿繁華。
新村集:(習稱新村),清末在張莊村頭興集。因興於附近崔集之後,一切都新,故名新村集。該集市座落在全鎮中心位置,面積1.2平方公里,鎮委、鎮政府及其所屬各站所,企業單位都駐於此,交通發達,客商雲集,貿易繁榮。
天棚集:位於新村鎮東北6公里處,該集市歷史悠久。
(二)村莊:新村鎮有11個行政村,205個自然莊,村莊的密度偏大,家宅占地較多。該鎮立足實際,從2007年起,以新農村建設為載體,將全鎮205個自然莊合併11箇中心村、78個居民點的規劃正在實施,並對不分舊村莊實施工程改造。
(三)古會:自古以來,新村因鄉俗質樸,民風清醇,孕育了繁榮的商貿業。歷史悠久的新村集,每年農曆二月十九的古會,家俱、農副產品、竹編、柳編和大戲、小曲、民舞等應有盡有;風味小吃別具一格,客商潮湧,盛況空前,貿易成交額近達數千萬元。
風情民俗
(一)婚俗文化。媒妁之親初定之後,男方要向女方派送定親禮品,叫“下允”或“允媒”,表示這門親事就算是“允許”了、定下來了。而舊時的允媒禮品多為衣服。送衣服不能是單數,必須是雙數,即要么是兩套、四套、六套,而決不能說一套、三套或五套。寓意“成雙成對”。後來這“下允”又時興給現金,於是這錢數又有了講究。大部分人多以六、八、九開頭。
本地把選擇結婚時間叫“擇(音zhai)日子”。日子擇定以後,媒人要把擇定的日子送到女方,名曰“送日子”。這送日子也有講究:日子要寫在“全柬貼”上,而且還要用“紅子(即七尺紅布)”包裹著。據老人介紹,要有兩張全柬貼、兩根做針線活用的大針、兩拐子紅絲線,把兩根紅絲線頭捻在一起,從兩根針眼穿過,然後別在一個全柬貼上,同時還要找兩棵完好無損的大蔥、大米、麥面和一點艾葉,一併裝在全柬貼內,並和另一張裝有嫁娶吉期的“日子”貼(這一張也叫配貼)放在一起。這針線,不僅寓意未來的新娘子有一手過硬的針線活,同時還暗示這是月下老人牽的紅線,前世有緣,千里姻緣一線牽;完整的大蔥上面是青的,下面是白的,不正是寓意新娘子一生“清清白白”嗎?米、面寓意未來肯定要過“米麵夫妻”嘍。艾葉,乃愛也。寓意夫妻恩恩愛愛。可見,僅僅是“送日子”一項,就包含著很豐富的內容。
結婚儀式後,男抱斗、女抱瓶走向洞房(俗稱“入洞房”)。斗,一說暗指“抖起來”,即發跡之意;另一說是暗指斗盛糧,衣食無憂。斗中還放有銅鏡、秤、如意意思是“夫妻相敬,稱心如意”;瓶是“守口如瓶”、“平平安安”,示意新娘不要多嘴多舌,一面惹是生非,同時寓意全家平安。
(二)民俗文化。在本地,年五更到年初一午時之前,是不應解大便的,叫“存財”。誰要是解了小便,老年人便說你存不住財氣。即使是解了小便,也要等初一午時之後再倒掉,包括早晨的洗臉水也是如此,都要“存到”初一午時後。以前還有年初一不吃“葷”、不動刀的習俗。
本地,凡是賣豬、牛、羊肉的地方,一律把“舌頭”叫做“賺頭”。因為“舌”與“折”諧音。把耳朵叫“順風”,取意“順”字,寓意“一順百順”。
賣姜的不喊姜而喊“拐子”。
赴宴吃魚時只吃上面一半,從來不翻過來吃下面一半,避諱翻船、翻車。
神話傳說
明末兵部尚書:張鶴鳴 明末清初期間,有一天的早上,天地間五彩繽紛,萬物竟翠,百鳥和鳴,九天玄女下來觀看美景,正陶醉於三十里河風光(現在西湖公園),突然來了一無賴觀其貌美,以暴猥褻她,正危機時,張鶴鳴(明末清初兵部尚書,原籍新村鎮天棚人)路遇此地,幫其趕走了無賴。玄女感其恩,即拜張為義父,隨張回府,住了短時間方走。臨別時,玄女取出三支信香交於張鶴鳴,叮囑說:“我乃九天玄女,義父今後如有難,可點支信香,我就下凡拯救。但沒有要事,千萬不要點香!”言罷飄然而去。
過數月,張鶴鳴為了見玄女和驗證信香的作用,就在府第門前搭了一個結構精美的高大天棚,於其上燃支信香,玄女果從空飄降,問張鶴鳴:“義父有何要事,燃香喚我?”張鶴鳴答:“我想你了!”玄女生氣地說:“我已告訴你,沒有要事,不要燃香喚我。”說罷離去。
後來,張鶴鳴在阜陽與李自成起義軍交戰,連戰皆敗,料難逃命,忙燃支信香,求玄女搭救。玄女疑其義父又是想她,並無要事,故未成行。張鶴鳴見玄女未到,又燃支信香,玄女見了急忙下凡,可是已經晚了,張鶴鳴已身首兩分。
天棚集的由來 相傳於明朝時期,張大庚、張大壯兄弟二人安葬了父、叔、兄後,總認為他們死在阜陽,魂在異鄉,沒有回歸老家,作為孝子賢弟,應搭一個天棚,做水陸道場,對天遙祭,招魂來家。因此,就不惜重金聘請能工巧匠,在天棚故居府第前,搭一周長七七四十九丈,高七七四十九尺的招魂天棚,上有堂屋、內宅、花牆、虛門,錯落有致,飛檐挑爪,突兀多姿,古色古香,色澤和諧,莊嚴肅穆。天棚搭好後,張大庚請來和尚、道士,在其念佛誦經七七四十九天,他與二哥在哀樂聲中焚香禱告“父親、叔父、兄長啊,快來天棚上歸位吧,回故里,祖宗家人團聚”。四鄰八方的人不分白天黑夜,爭先恐後地前來觀看,人山人海,比趕會的人還多,隨著人流的增加,各地做小買賣的從四面八方雲集這裡,進行交易。祭奠禮儀結束後,前來觀看者仍絡繹不絕,於是便趁勢興集。集因有天棚而興,也因有天棚而命名為天棚集。
風景名勝
二郎廟:二郎廟坐落天棚集東北角,東靠寨牆門口有一小塘,三間大廳,塑有兩尊神像相當威武,神廟掛有“有求必應“條幅,每年”三月十五廟會”,有很多人去廟裡燒香、求告、求神、求醫、求福、求平安,長達三天。在解放後被拆,現被張玉棟已修整,但比原來規模小,待覆修造型。
2.古井—臥龍泉:
天棚有口古井叫“臥龍泉”,老年人都知道,而今記憶人不多了。“臥龍泉”坐落在二郎神殿西側最高處,井旁有一棵百年以上的“龍爪松”。臥龍泉的傳說,現仍在流傳:“井水甘甜如蜜,滋潤嗓子唱大戲”。井水質量不僅甘甜,而清澈之潤咽喉,歌唱家、演員用後唱腔特別好,每年天棚多次唱大戲,一天兩三場,唱不壞嗓子,但到別處去唱,演員唱不出來聲音,吃藥無效,必來天棚“臥龍泉”擔水,飲後即逾。
3.天棚農民公園
新村鎮天棚農民公園建於2009年3月15日,農民公園開設了農業文化展,收集陳列大量近代農民勞動生產工具、家庭紡織機具、生產和家庭用的石器,還有別具一格的石磙山,另外,樹立了明末清初兵部尚書張鶴鳴、張鶴騰五塊功德碑和一塊臥龍碑,還有百家姓文化展和書畫展等,並計畫重新修建名勝古蹟和開發四塘六舟,增加更多的旅遊景點。
著名人物
張鶴鳴,字元平,號鳳臬,也有史書記載為號達野。生於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二十六歲中舉人,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科考武進士,授南京兵部主事,繼任山東省歷城縣知縣,貴州巡撫,兵部右待郎總督陝西省三邊軍務,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晉升兵部尚書。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他出任南京工部尚書,加封太子太師(正一品)。總督貴州、四川、雲南、湖廣、廣西五省軍務、賜上方寶劍。
張鶴鳴曾兩次受皇上指派到貴州平亂,戰功卓著,對造反者教育為主守惡必辦。對為首者殺頭示眾,殺一儆百,對改惡從善者回鄉務農,從不追糾。
張鶴鳴閱歷最廣,從七品、六品、五品、四品、三品、二品,直到太子太師的一品大員,階梯式的升遷,開創了阜南歷史上做官職務最高的一員。
張鶴鳴無論是做京官還是地方官,都是恪盡職守,勤政為民,每到一地都能受到當地人民的擁護。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告老返家。晚年吟詩作賦,寫有《微蘆花湄集》、《飄然吟》等書。崇禎八年(公元1635年)正月,李自成起義軍攻潁州,他和二弟張鶴騰、三弟張鶴松、長子張大同募兵守城,城破均被殺,全家在城內的270多名老少人全被殺戮,無一倖免。張鶴鳴時年八十四歲,葬於阜陽城西七魚河附近。安葬時他家幾口棺同時出殯。於是便流下“張鶴鳴因頭顱被農民起義軍割走,又有黃金做個假人頭入殮,怕人盜墓,以真假五口棺從阜陽城四門一齊出棺”的傳說。崇禎皇帝念其為朝廷忠節,賜祭表,這就是所謂的“御葬”。
張鶴騰,子元漢,號鳳達,生於1554年。二十五歲中舉人,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進士。曾任潞城縣令、榆次縣令、戶部郎中和雲南副使等,張鶴騰自幼聰穎過人,一生經史子集、天文、地理、文學、醫學、武舉等,可說是無所不精。
張鶴騰在萬曆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間先後任潞城、榆次縣令(山西南部高原地區)。明朝年末,特別是萬曆年間,國窮民貧,統治階級加大對農民的殘酷剝削,土地大量兼併,這裡的人民除了飽受官府的壓迫。剝削外,還有巨盜土匪橫行。潞城和榆次兩縣都是最貧困的地區,張鶴騰到任就是救災除匪盜。在潞城張鶴騰帶書童張猛和縣衙所有人員到大街為民煮粥散粥。張鶴騰深通醫道,發現有病的及時投藥,為飢、病者救治。城鄉饑民拋棄的幼童全部派人抱到衙內,令老夫人們養於縣衙,自己與兒童們一塊吃大鍋粥飯。後來有數百名兒童長大後都說自己是張大人收養的兒童,都姓張,以示永遠不忘張大人的恩德。張鶴騰在兩縣先後收養的兒童有700餘人。
張鶴騰把當地為首的三個飛賊砸上腳鐐手銬,關在牢內,親自看押,親自監押遊街示眾後,親自監斬了三個惡賊,還平定了附近幾個匪穴山洞,匪患既除,榆次全縣民眾人心大快,全城歡呼,皆呼張知縣張鶴騰為“張青天”,全縣人民把張鶴騰當作神明敬奉。兩年後,張鶴騰離開榆次縣時,全縣人民跪伏道旁,橫幅寫上“張青天”三字的並設“清官轎”、“萬民安傘”相送。
張鶴騰在榆次縣任職兩年半,由於政績卓著,晉升刑部主事(六品),以後又遷戶部典試西粵號稱“得士”。在戶部分管外勤,為五品官,主要清查廣西等地錢糧庫銀等。他清正廉潔,一塵不染,被皇帝提拔為四部郎中。後又升為雲南福部政使三品。
張鶴騰在任期間,鐵面無私,勤政愛民深入人間查民情,扶貧濟困,不僅政務清正廉潔,他還給百姓治病,為患者解除疾病之痛苦,由於藥物對症達到起死回生之療效,時人稱張鶴騰是華佗再現,當時轟動朝野,萬曆皇帝傳旨嘉獎晉升二品官職。
3.張俊九(1940——)
張俊九,1940年8月生,安徽阜南人。1964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6年9月參加工作。大學學歷。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1961年9月在北京工業學院坦克設計專業學習。1966年9月留校待分配。1968年8月任第5機械工業部617廠4分廠工人、技術員、車間副主任。1979年10月在5機部外事局德語培訓班學習。1980年5月任赴德國考察實習領隊。1982年2月任兵器工業部617廠4分廠技術室副主任、402車間主任、4分廠副廠長。1984年11月任兵器部617廠副廠長、廠長。1988年10月在中國北方工業(集團)總公司工作。1988年12月任中國北方工業(集團)總公司副總經理。1990年5月任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1991年4月任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副總經理、黨組副書記。1993年4月任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1998年3月任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1998年10月任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全國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1998年10月-2005年12月任全國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2003年3月、2008年3月相繼當選為政協第十屆、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任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共第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五、十六屆中央委員。
地圖信息
地址:阜陽市阜南縣零五一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