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信息
新時期中國工業的發展與管理
《新時期中國工業的發展與管理》編委會 編
ISBN 978-7-121-21749-4
定價:79.00元
264頁
16開
內容簡介
工業興則國富,工業強則國強。《新時期中國工業的發展與管理》針對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新變化,從國家現代化建設全局出發,系統深入地考察分析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工業發展面臨的新環境和新要求,提出並詳細闡述了下一步我國工業發展的戰略目標、重點任務和進一步完善我國工業管理體制的改革方向與重點內容。《新時期中國工業的發展與管理》立足實踐,著眼長遠,視角巨觀,思路清晰,內容新穎,材料翔實,可供政府相關部門、專家學者和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參考。
目錄
第一章 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啟示與思考 1
第一節 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 2
(一)主要已開發國家經濟遭受嚴重衝擊 2
(二)國際金融危機的反思 6
(三)國際金融危機的應對 9
第二節 歷史經驗的啟示 16
(一)英國:日不落帝國的興起和衰落 16
(二)美國:從殖民地國家到超級大國 18
(三)德國:數度崛起的經濟強國 21
(四)日本:廢墟中重建的經濟大國 22
第三節 對我國工業地位和作用的再認識 25
(一)工業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主導力量 26
(二)工業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保障 27
(三)工業是科技創新的基礎源泉 27
(四)工業是國際競爭力的根本依託 28
第二章 歷史視角下的中國工業 31
第一節 新中國工業的發展歷程 32
(一)起步奠基(1949—1978年) 33
(二)改革開放(1978—2001年) 37
(三)融入全球(2001年至今) 44
第二節 我國工業發展的歷史成就 48
(一)總體規模快速擴大 48
(二)工業結構不斷最佳化 50
(三)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 51
(四)多種經濟成分及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 53
(五)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 54
第三節 我國工業發展的經驗和啟示 56
(一)始終將工業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核心 56
(二)走適合中國國情的工業化道路 57
(三)不斷深化推進改革 59
(四)堅持對外開放 61
(五)充分調動和發揮地方的積極性 63
第三章 新時期中國工業的發展環境 65
第一節 全球經濟進入深度轉型調整期 66
(一)低速增長成為全球經濟新常態 66
(二)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明顯加劇 68
(三)全球治理機制將重新塑造 71
第二節 綠色低碳發展的挑戰不斷加劇 72
(一)我國發展的能源資源瓶頸制約日益凸顯 73
(二)全球減排壓力持續加大 75
第三節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孕育突破 78
(一)新一輪科技革命將重塑工業發展模式 79
(二)世界各國積極搶占科技和產業革命的制高點 80
(三)我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82
第四節 我國經濟進入增長階段轉換期 84
(一)拉動我國經濟成長的需求結構正在發生重大變化 84
(二)支撐我國經濟發展的要素稟賦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86
第四章 新時期中國工業發展的戰略目標和要求 89
第一節 新時期中國工業發展的戰略目標 90
(一)推動工業化基本實現 90
(二)努力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轉變 93
第二節 新時期中國工業發展的階段重點 97
第三節 需要把握好的幾個重大問題 99
(一)正確處理增長速度和結構調整的關係 100
(二)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102
(三)統籌推進對外開放和國內發展 104
(四)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105
第五章 新時期中國工業發展的戰略任務 107
第一節 促進工業持續健康發展 109
(一)著力最佳化工業發展的政策環境 110
(二)進一步激發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發展活力 115
(三)持續加強質量品牌建設 117
第二節 加快工業結構最佳化升級 120
(一)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努力打造新的增長點 120
(二)改造提升傳統製造業,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 123
(三)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由產業價值鏈中低端向高端攀升 126
(四)培育造就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 128
(五)推動區域產業協調發展 131
第三節 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132
(一)真正確立企業在產業技術創新體系中的主導地位 133
(二)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攻關 134
(三)加快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136
(四)有效利用全球創新資源 137
第四節 大力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 138
(一)加快寬頻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網路發展 139
(二)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 142
(三)深化信息技術的集成套用和融合創新 145
第五節 促進工業綠色低碳發展 148
(一)我國能源資源消耗增長還將持續較長時期 149
(二)加快完善資源性產品價格市場機制 150
(三)進一步完善落後產能淘汰機制 151
(四)積極推動綠色技術創新和推廣套用 152
(五)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154
第六節 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 155
(一)推動完善促進工業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 155
(二)著力培育開放型工業經濟發展的新優勢 160
第六章 穩步推進中國工業管理體制改革 163
第一節 工業管理的國際比較 164
(一)主要已開發國家的工業管理模式 164
(二)新興工業化國家的工業管理模式 169
(三)國外工業管理體制的主要特點 174
第二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管理體制的變革歷程 177
(一)1982年的改革 178
(二)1988年的改革 179
(三)1993年的改革 181
(四)1998年的改革 182
(五)2003年的改革 183
(六)2008年的改革 184
(七)2013年的改革 185
(八)對我國工業管理體制改革的幾點思考 186
第三節 穩步推進大部門制工業管理改革 189
(一)大部門制改革的國際實踐和啟示 189
(二)我國工業大部門制管理改革的成就與不足 194
(三)深化我國大部門制工業管理改革的重點內容 197
新中國工業大事記 203
後記 247
前言
夢想是理想的風帆,夢想是奮進的航標。黨的十八大提出,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夢”是近代以來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是當代中國各族人民的崇高目標。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是技術創新的承擔者,是農業和服務業發展的前提和動力,也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體現。工業興則國富,工業強則國強。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歷史進程中,工業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為。
回首過去,工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主導地位日益突出。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工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建成了獨立完整、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總體規模躍居世界第一,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對國民經濟成長的貢獻率超過45%,實現了由工業化起步階段到工業化初級階段、再到工業化中期階段的歷史性跨越。工業的發展為確立我國經濟大國地位、增進人民福祉、增強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展望未來,工業依然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一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的發展中大國,解決正在面臨和將要面臨的一切重大和長遠的經濟社會問題,特別是解決我國城鎮化、民生福利、環境保護、國家安全等一系列問題,都高度依賴於工業的強力支撐。預計到2020年,我國工業化基本實現之時,需要工業產業結構趨於合理,部分關鍵技術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部分行業形成一批引領發展的跨國大企業集團。預計到2050年,我國實現現代化之時,需要基本建成現代工業強國。在較長時期內,工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會改變。
夢想承載理想期盼,圓夢需要付諸行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需要腳踏實地,埋頭苦幹,頑強拼搏,銳意進取。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工業發展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國內市場潛力巨大,產業體系更加完備,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科技水平大幅提高,生產要素和體制機制創新等綜合優勢明顯,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也有利於我國參與國際產業分工合作。但是,也要清醒看到,未來發展也面臨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和挑戰,世界經濟低迷仍在持續,已開發國家蓄勢占優和新興經濟體追趕比拼的雙重挑戰凸顯,我國工業發展長期積累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尚未解決。我們要把握機遇,應對挑戰,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圍繞“兩個一百年目標”,按照“四化同步發展、兩化深度融合”的部署要求,加強戰略謀劃和統籌協調,實施工業強國戰略,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的發展方式,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努力實現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轉變。
——堅持擴大內需的長期戰略方針,推進工業持續健康發展。實現我國現代化發展的第三步戰略目標,意味著到2050年,我國GDP總量將達到280萬億元,人均GDP將達到19.2萬元。實現這一目標,不僅需要我國工業總體規模在2010年16萬億元的基礎上再增長6倍,而且需要在工業發展的質量和水平上有一個大的飛躍。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外需持續萎靡,投資增長放緩,我們必須立足擴大內需的長期戰略方針,努力拓展工業化發展新空間。要更加注重面向城鎮化特別是“人的城鎮化”以及農業現代化發展需要,持續改善供給結構,引導企業及時有效地提供適銷對路的產品和服務,高度重視、大力培育發展信息消費等新的消費增長點。更加注重促進投資穩定增長,進一步放寬投資準入,增強民間投資意願,擴大民間投資比重,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同時,企業是市場的主體和產業發展的載體。要堅持以中小企業特別是成長型、科技型、外向型小微企業為重點,積極推動、實施更有利於工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持續最佳化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市場環境和社會環境。
——加快結構最佳化升級,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積極主動應對國內外發展環境新變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持續提高發展質量效益、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根本途徑。當前,我國工業自身整體素質偏低,處於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同時,推進農業現代化需要工業提供更多的現代生產手段、生產工具和規模化、設施化、產業化的經營模式,加快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需要有高度發達的工業作為有力支撐。要緊緊圍繞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瞄準重點領域和方向,集中力量儘快取得實質性突破,促進全產業鏈整體升級。要在提升存量上下功夫,著力化解產能過剩的矛盾,加大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力度,加強質量品牌建設,促進企業做優做強,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提高工業新產品開發能力、品牌創建能力、產業集中度。要在最佳化增量上下功夫,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重大技術突破,加強市場培育,加快形成先導性、支柱性產業,切實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和經濟效益。
——大力加強創新能力建設,著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當今時代,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已日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我國工業大而不強,關鍵在於創新能力薄弱,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特別是高端裝備、關鍵設備和關鍵元器件嚴重依賴進口。建設工業強國,必須把自主創新放到更突出的位置,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戰略機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不斷提高科技進步對工業發展的貢獻率。圍繞促進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建立健全企業主導產業技術研發創新的體制機制,積極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全面提升企業創新能力。下大氣力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攻關,發揮我國市場空間大、產業體系完備的優勢,依託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及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和套用示範工程,力爭在先進制造、信息網路、節能環保、安全生產、國防科技等領域不斷取得新突破,大力提升工業基礎能力,加快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發套用,加強技術集成和商業模式創新,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能力。加大對創新的政策支持,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努力營造求真務實、寬容失敗、團結協同的創新氛圍。
——加強信息網路技術的廣泛套用,大力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信息化正加速重構全球製造業的生產組織體系,基於信息技術的新生產方式日益成為製造企業增強市場控制力、提高產品附加值、獲取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推進兩化融合是適應信息化發展重大趨勢的迫切要求,是應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必然選擇,也是走具有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標誌。要堅持網路先行,構建寬頻、融合、安全、泛在的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實施“寬頻中國”戰略,加快信息網路寬頻化升級,推進向下一代網際網路演進,全面推進三網融合。要強化產業支撐,大力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支持高端晶片、基礎軟體、新型顯示、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大力發展套用電子和工業軟體。要深化套用,加強信息網路技術廣泛運用和全面覆蓋,推動製造模式向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服務化轉變,支持面向製造的服務企業加強技術集成和商業模式創新,深入推動智慧城市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要強化安全保障,大力推進網路與信息安全領域法制建設,持續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能力建設,加快信息安全產業發展,健全網路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切實維護網路與信息安全。
——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促進工業綠色低碳發展。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工業是能源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主要領域,同時工業還承擔著為全社會節能減排提供技術裝備產品的責任,其綠色低碳發展水平直接影響甚至制約生態文明進程。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著力推進工業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要更加注重統籌推進能源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嚴格控制“兩高”和產能過剩行業盲目擴張,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實施節能重點工程,加強工業節能管理,加快新能源發展,強化全方位全過程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再製造產業規模化、規範化發展。更加注重加強環境保護,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加強有毒有害物質替代,加大重大工業污染源治理力度,著力解決損害民眾健康的環境問題。更加注重推進節能降耗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加強節能減排共性關鍵技術和裝備開發、示範與推廣套用,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節能減排中的重要作用。
——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激發產業發展新動力。改革開放是經濟發展的巨大引擎,也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強大動力。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健全促進工業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從體制機制上最大限度地給各類市場主體鬆綁,充分激發企業和個人創業積極性;推動加快投資體制改革,健全巨觀調控和管理體系,完善全國統一開放、公平誠信、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進國有經濟布局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壟斷行業改革,著力改善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保障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推動加快建立充分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市場供求狀況和環境損害成本的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構建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財稅體制,增強金融服務於實體經濟的能力。要統籌國內產業發展和國際產業分工,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互利共贏開放戰略,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斷最佳化開放結構,創新開放模式,大力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競爭新優勢,提高利用外資綜合優勢和總體效益,加快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全面提高工業開放型經濟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是這個時候,我們越需要以戰略性思維,冷靜思考,準確判斷,以實施正確的行動。《新時期中國工業的發展與管理》一書的出版很有意義。該書結合國際與國內、歷史與現實,運用豐富翔實的資料,深入分析了建設工業強國的環境變化、奮鬥目標、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其中不乏新穎獨到的見解,也還有些觀點尚待研究和完善。希望廣大讀者和社會各界就此深入研究,多方溝通,共同為我國工業發展和工業強國建設獻計獻策。
偉大的事業源於偉大的夢想,偉大的夢想激發強勁的動力。在新的偉大征程上,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樹立起攻堅克難的堅定信心,凝聚起推進事業的強大力量,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努力創造無愧於歷史、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光榮業績,一步一步把工業強國藍圖變為現實,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