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地投資

新建投資一般指本詞條

綠地投資又稱創建投資,是指跨國公司等投資主體在東道國境內設定的部分或全部資產所有權歸外國投資者所有的企業,這類投資會直接導致東道國生產能力、產出和就業的增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綠地投資
  • 別稱:創建投資或新建投資
  • 投資主體跨國公司
  • 特點東道國生產能力、產出、就業增長
  • 作用:直接導致東道國生產能力、產出和就業的增長
  • 投資形式:建立國際獨資企業;建立國際合資企業
定義,作用,條件,優點,缺點,相關對比,短期角度,長期角度,就業影響,中國實踐,

定義

綠地投資又稱創建投資或新建投資,是指跨國公司投資主體東道國境內依照東道國的法律設定的部分或全部資產所有權歸外國投資者所有的企業。創建投資會直接導致東道國生產能力、產出和就業的增長。

作用

創建投資會直接導致東道國生產能力、產出和就業的增長。綠地投資作為國際直接投資中獲得實物資產的重要方式是源遠流長的。早期跨國公司的海外拓展業務基本上都是採用這種方式。綠地投資有兩種形式:一是建立國際獨資企業,其形式有國外分公司,國外子公司和國外避稅地公司;二是建立國際合資企業,其形式有股權式合資企業和契約式合資企業。

條件

(1)擁有最先進技術和其他壟斷性資源。採取綠地投資策略可以使跨國公司最大限度地保持壟斷優勢,充分占領目標市場
(2)東道國經濟欠發達,工業化程度較低。創建新企業意味著生產力的增加和就業人員的增多,而且能為東道國帶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並為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而併購東道國現有企業只是實現資產產權的轉移,並不增加東道國的資產總量。因而,開發中國家一般都會採取各種有利的政策措施,吸引跨國公司在本國創建新企業,這些有利的政策有助於跨國公司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

優點

一、有利於選擇符合跨國公司全球戰略目標的生產規模和投資區位。海爾集團選擇在美國的南卡羅來納州的漢姆頓建立生產基地是因為其眾多的地理位置優勢。漢姆頓生產基地是海爾獨資企業,電冰櫃廠設計能力為年產20萬台,以後逐漸擴大到年產40萬至50萬台。
二、投資者在較大程度上把握風險。掌握項目策劃各個方面的主動性例如在利潤分配上,行銷策略上,母公司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內部調整,這些都使新建企業在很大程度上掌握著主動權。
三、創建新的企業不易受東道國法律和政策上的限制。因為新建企業可以為當地帶來很多就業機會,並且增加稅收。海爾在南卡羅萊納州的總投資額達到1.26億美元,創建了1250個工作崗位。

缺點

一、綠地投資方式需要大量的籌建工作,因而建設周期長,速度慢 缺乏靈活性,對跨國公司的資金實力、經營經驗等有較高要求,不利於跨國企業的快速發展。
二、創建企業過程當中,跨國企業完全承擔其風險,不確定性較大。
三、新企業創建後,跨國公司需要在東道國自己開拓目標市場,且常常面臨管理方式與東道國慣例不相適應,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匱乏等問題。

相關對比

短期角度

儘管併購方式和新建投資方式的FDI都為東道國帶來國外金融資源,但併購方式所提供的金融資源並不總是增加生產資本存量,而在新建投資的情況下則會增加。併購方式不太可能轉移新的或比新建更好的技術或技能,而且可能直接導致當地生產或職能活動(如研發)的降級或關閉,而新建並不直接減少東道國經濟的技術資產和能力。當利用併購方式進入一個國家時,不會創造就業,還可能導致裁員,新建在進入時必定會創造新的就業。併購方式能夠加強東道國的集中並導致反競爭的後果,而新建能夠增加現有企業的數量,並且在進入時不可能直接提高市場集中度
綠地投資綠地投資

長期角度

跨國併購常常跟隨著外國收購者的後續投資,如果被收購企業的種種關聯得以保留或加強,跨國併購就能創造就業。這兩種方式在就業創造方面的差異更多的取決於進入的動機,而不是取決於進入的方式。併購和新建FDI都能帶來東道國缺少的新的管理、生產和行銷等重要的互補性資源。從東道國角度看,需要FDI的原因部是FDI能夠在新領域中帶來資本(如工業產權),從而有助於當地經濟的多樣化。總的說來在併購方式中,現有資產從所有者轉移至國外所有者手中,而在綠地投資方式中,有現實的直接投資資本或效益資本發生了跨國的流動,因此在東道國,跨國公司所控制的資產至少在理論上是新創造的。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綠地投資在FDI中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跨國併購已成為跨國公司參與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保持有利競爭地位而更樂於採用的一種跨國直接投資方式。隨著全球投資自由化的進一步發展,這種趨勢將更加明顯地體現出來。

就業影響

外商綠地投資對中國就業的影響不僅具有積極的作用,而且也有破壞性作用。但長期以來,人們有意或無意地忽視了這種破壞性作用,以致於過高地估計了外商綠地投資對中國就業的貢獻。
首先要肯定外商綠地投資對中國就業的創造效應。在肯定這種積極作用的同時,要正確看待其就業創造效應的積極影響,不能高估,否則必然會形成誤導,並產生嚴重的後果。第一,正確看待官方公布的在外商投資企業的中國從業人數。第二,正確看待外商綠地投資的間接就業創造效應。從理論來說,間接就業創造效應是存在的,但在實踐中並不一定是必然的。在中國的外商投資項目,一是集中在見效快、效益高的一些項目上,二是集中在高技術領域。無論是投資在哪個項目上,這些投資在的產業關聯度都較低。因為外商投資,特別是跨國公司的投資,由於處於全球戰略和利潤共享的考慮,機器設備及原材料的採購、服務提供等絕大多數是在跨國公司內部進行的,因此對中國的相關產業的拉動作用是有限的,所創造的間接就業機會也是極其有限的。外商綠地投資的間接就業創造效應並沒有想像的那么大。
對中國就業產生的影響對中國就業產生的影響
其次要正視外商綠地投資對中國就業產生的負面影響。在充分肯定綠地投資對中國就業做出了貢獻的同時,還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就業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儘管由於中國統計上的缺陷,無法通過一定的數據來說明外商直接投資併購中國企業釋放出了多少失業人口,也無法通過一定的數據來說明由於外商直接投資的競爭,企業減少了多少就業人員以及企業停產或倒閉排擠出了多少失業人口,但是這種釋放和排擠一定是存在的,而且其數量也是較大的。根據官方統計,到2001年底國有單位的職工人數從2000年底的8100萬人減少到7640萬人,2002年上半年又減少了120萬人。2001年城鎮集體企業的職工人數減少了210萬,2002年上半年又減少了30萬。國有經濟單位和城鎮集體經濟單位的從業人員減少了6000多萬。儘管這6000多萬從業人口的減少不能完全說是由外商對中國企業的擠壓所造成的。因此不能低估外商綠地投資對中國就業產生的這種負面影響。

中國實踐

綜述
中國吸引的直接投資中外資一直以“綠地投資”為主,跨國併購較少。“綠地投資”這種形式在繼續採用,但是外方獨資和外方控股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而中國在進行海外經營時主要採取“綠地投資”(新建)的方式進入,比例高達48%;戰略聯盟方式為39%,收購兼併為13%。對外投資的行業多為勞動密集型或自然資源密集型行業,所投資的技術多為適應性技術或已經標準化的技術,對技術進行嚴格保密的要求也比較低。
在“綠地投資”的策略上,不同的企業會因為自身條件和基礎的差別而千差萬別。針對內部企業間的信息不暢造成資源浪費,資本和資產的流動性差,增加了運營成本,以致資源的不可移植和不可再生導致企業持續盈利能力下降等矛盾。
部分中國企業集團的成功經驗說明,企業“走出去”進行綠地投資的重要前提就是要練好經營管理的內功。這些內功包括:
準確認識自己和對手
各個國家和地區對投資需求的規模和層次有相對差異,企業的優勢也正是相對不同市場、不同競爭者而言的。因此,擬“走出去”進行綠地投資的企業應該首先開展全面深入的調研活動,確認自己是否具有勝過當地企業的特別優勢,如核心資產優勢、規模經濟優勢、內部化優勢、組織管理優勢等等,才能進行跨國經營活動。當這些優勢在有一定基礎後,通過跨國經營與當地區位優勢結合,企業就會快速積累和發展這些優勢,形成強大的競爭優勢,從而進入良性循環的發展之路。
加快企業管理與國際接軌的步伐
成功的企業都對企業的管理水平、經營素質極為看重,因為只有良好的企業管理才能夠保證資金得到最恰當的運用,把產品和技術的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企業跨國經營中,在與國際化接軌過程中無論從管理方法或思維方式上都必須與國際接軌,特別是要加大海外公司的人事分配製度改革。同時,由於幹部輪換制度既不利於鼓勵有經營才能的人發揮他們的專長也不利於培育和開發長期形成的人脈關係的價值,因此,必須通過加快推動智力資源資本化,建立起長期激勵與約束相統一的機制。對於國有企業的境外投資企業,可鼓勵經營者和員工將資產(房產、存款和股等)作為抵押,以自然人身份個人持股,並且允許私人持股比例超過50%,以充分調動經營者的積極性。在外派人員的收入分配機制方面,要把經營業績與收入緊密結合起來,大膽採用經營者年薪制、與所在國(地區)分配方式相銜接、帶資風險承包以及期股期權獎勵等多種方式,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對外派到高風險地區的人員,要制訂高標準的地區津貼,激勵職工到艱苦的地方開拓市場。
因地制宜地創造新技術
中國從事海外綠地投資活動的企業普遍缺乏技術優勢、創新能力不強,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國際競爭力的提高。但是應該看到從某種程度講企業某些成熟技術對已開發國家某些行業及某些企業來說,也具有相對優勢。因此企業除了加大科技投入、努力創造高新技術外,在跨國經營中應進行技術知識當地化,把已有的成熟技術與當地的市場需要相結合,研發出新的適用技術,使其生產出來的產品滿足不同消費層次的需要。
採取靈活、創新的組織結構
由於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興起和國際網際網路的建立,跨國公司的組織結構又出現了一些新變化和新特徵,其主要表現是企業的網路化趨勢逐步加強,母子公司之間以及分處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各子公司之間聯繫日益緊密,形成了條塊結合、縱橫交錯的矩陣型公司架構。同時,為了保持和擴大市場份額,增強國際競爭力,各跨國公司間還結成牢固的戰略聯盟,實現優勢互補、風險共擔。企業在從事海外綠地投資活動過程中應該學習和借鑑各跨國公司在組織管理模式方面的成熟經驗,不斷進行體制創新,爭取以更加靈活多樣的方式進入國際市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