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內涵
1、
威權主義政體是一個
時間概念。它存在的時間大致是從19世紀後半期以後,其中,19世紀後期和20世紀中期是兩個高潮。
2、威權主義政體也是一個
空間概念。它不但出現在歐洲,也出現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般是指社會經濟基礎還不強大的國家走向發達的一種政治上的過渡形態,即通過強制性的政治整合維持秩序和穩定,以達到發展經濟、促進社會進步的目的。
“
威權主義”這一概念,中外學者有過不少論述。美國學者珀爾馬特將其稱之為“現代威權主義”,阿根廷學者奧唐納爾稱之為“
官僚威權主義”。中國學者有的稱 為“
精英威權主義”,有的稱為“過渡性威權主義”,還有的稱之為“新威權主義”。
歷史源流
新威權主義是20世紀九十年代後逐漸發展起來的政治概念,經過19世紀後期和20世紀中期兩個
威權主義高潮的鋪墊,在全球化浪潮之下逐漸發展來的。新威權主義是全球化與東方專制傳統相結合的產物,是西方推行的
新自由主義的全球化的反作用與功利主義、民族主義共同作用的產物,是西方之外的國家自行尋求通向未來之路的結果。新威權主義可以追溯到20世紀六十年代的新加坡,而基本成熟的要數
梅普組合的俄羅斯和改革開放後的中國。
核心價值
新威權主義的價值核心是穩定、發展和民族主義。
主要特徵
新威權主義具有如下特徵:
1、新威權主義以經濟繁榮而非武力或意識形態獲得本國民眾的支持和他國的尊重;
2、新威權主義提倡強有力的政府,以保證在
全球化進程中自身的發言權;並保證政府在本國社會事務和經濟中的主導權;
3、新威權主義認為主權是人權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提倡對較穩定的專制國家進行直接干涉;
4、新威權主義的國家以政治核心集團替代個人專制和直接選舉;
5、新威權主義以民族主義和文化傳統提供
軟力量,這體現了全球化浪潮之下的民族國家的應激反應和全球化的新動向;
6、新威權主義提倡漸進式的
人權與民主化進程,新威權主義認為過激、過快的人權與民主化進程會帶來社會混亂,而混亂最終會帶來對人權和民主的反動。
新威權主義與新自由主義
新威權主義和
新自由主義相對的,新威權主義是以穩定和民族主義為前提的,但這兩者都很脆弱,穩定很容易帶來對內部民眾權利的損害,而民族主義則容易帶來對外部民眾的損害,而且穩定和民族主義又很容易傷害新威權主義的另一個核心價值——發展,因此新威權主義的未來注定不是坦途。
新加坡
新加坡作為新威權主義的國家是具有典型性的。其主要的
政治模式包括:精英治國、唯才是用制度、廉潔政治、多元
種族主義、一黨占據主流、負責任的報章(包括其他媒體)、法治、法律許可的自由,還有集選區制度、非選區議員、官委議員等制度等。
精英治國
政黨之間的競爭,也是人才的競爭。
俗話說,得人才者得天下!現在新加坡的執政黨
人民行動黨十分重視這一點。
人民行動黨
(The Peoples Action Party)是新加坡最大的政黨,一向主張精英治國。2008年8月22日,《
聯合早報》刊登了對
李顯龍總理的專訪,其中有一段話可以代表這種思想。他說: 政府的工作效率必須跟私人企業同樣高;政府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辦事能力也必須跟私人企業的專業人員一樣強。如果私人律師比法官聰明的話,法治就發生問題了。如果企業家比我們經濟管理人員來得聰明,創造經濟發展的環境會發生問題。如果反對黨比政府來得厲害的話,應該交換位置,否則不能維持這個制度。
人民行動黨的黨員分為兩類,一類是普通黨員,17歲以上的新加坡公民,沒有犯罪記錄和不良背景,都可申請加入人民行動黨。這類黨員每年交少量的黨費,參與黨組織的活動,對他們沒有很高的要求。另一類黨員是幹部黨員,這類黨員要求有較高的文化和專業水準,有較強的事業心和奉獻精神,有較高的
政治參與能力,即是所謂的社會精英。只有是幹部黨員,才能被黨組織推薦為議員候選人,或被安排到重要的崗位。人民行動黨中幹部黨員的數量很少,只占黨員總數的1%左右,但他們是黨組織的核心。
2008年被
李顯龍總理任命為律政部長的尚穆根,是新加坡最有名的律師之一。據說為了讓其入黨,
人民行動黨對他跟蹤了10多年。
李光耀說過,在新加坡你如果發現哪位精英人士不是人民行動黨的黨員,那多半是因為其本人不願入黨,人民行動黨一定早已經找他茶敘過了。
唯才是用制度
只要是社會上的精英人士,
人民行動黨都會千方百計吸收其入黨,哪怕是持不同政見者。如果人民行動黨看中某位精英人士,一般會先派人約其茶敘,通過喝茶聊天對其進行觀察,待時機成熟時吸收其入黨。
李光耀說: 人民行動黨長壽的一個關鍵因素是不斷地自我更新,把年輕有為、品格良好和有幹勁的青年男女引進到黨內。只要他們是維護新加坡利益者,不計他們的政治觀點和哲學觀點。
要保障真正的人才被錄用。新加坡的一些官員,他們在進入政治之前,都是對政府持批評態度的。但是執政黨很開放。政府需要的是具有建設性批評的人。只要批評得有理,執政黨就會使用他們。執政黨最不喜歡光會講好話的庸人。你有能力,有業績,有建設性意見,黨都可以把你吸納進來。如何保持政權的開放性,代表
社會利益,這是執政黨要解決的問題,否則執政黨本身就會演變成既得利益。
在新加坡,政府的官僚系統公務員是內部選拔的,但其政治精英,很多是社會為執政黨培養的。或者說,很多政治領袖都不是執政黨自身培養的,而是從社會吸收進執政黨的。在上世紀70年代,
人民行動黨吸收了後來成為總理的
吳作棟和副總理的
陳慶炎。在80年代和90年代,又吸收了現在的總理
李顯龍和副總理
黃根成等精英人才。這些領袖人物在成為執政黨領導人之前,都是社會各方面的精英人才。他們在哪個領域成功了,執政黨才邀請他們入黨,為國民服務。所以,在新加坡很少有“黨齡”一說。今天不是黨員,明天黨需要你了,你就可以成為黨員。這就解決了很多列寧主義政黨黨內論資排輩的問題。列寧主義政黨的本質就是要吸收社會的精英,但在列寧主義政黨成為組織之後,往往會演變成為
既得利益集團。新加坡有效地解決了這個問題。解決方法就是維持政黨的開放性,向社會開放。
廉潔政治
據《
聯合早報》報導,在香港一家國際性顧問公司2008年3月公布的一項調查中,新加坡再次被評價為亞洲最清廉的經濟體。這項調查歷時兩個月,針對亞洲13個國家和地區,調查對象是世界各地的商人,具有較高的權威性。據了解,在最近10多年來,各種有關廉政的調查中,新加坡都有不錯的成績,多次在亞洲國家中名列第一。
法律
新加坡法律對貪污受賄犯罪有很嚴厲的規定,任何人只要有收取賄金的意圖,即使最終沒有收受賄金,也一樣構成犯罪。行賄受賄一旦被揭發,不僅受賄者會受到法律懲罰,行賄者一樣逃不脫法網。因此,新加坡很少有行賄受賄行為發生。
制度
新加坡有一個強有力的
貪污調查局,它隸屬於總理公署,平時受總理公署領導,必要時局長可直接向總理匯報情況。但如果在辦案中受到總理的干擾,調查局可以向總統報告,請求總統授權。這樣的規定確保每一個人都置於監督之下。根據職能,調查局既調查來自公共部門的貪污,也調查來自私人領域的貪污;既調查新加坡國內的貪污犯罪,也調查新加坡公民在國外的貪污犯罪;調查行動既可以是公開的,也可以是秘密的。任何人一旦被調查,有關部門就必須配合提供相關的資料。
決心
1959年6月舉行的就職儀式上,
李光耀率領的內閣成員全部身穿白色襯衫和白色長褲,他們用白色象徵純潔和廉潔,表明要廉潔從政的決心。從此,只要出席重要的公眾場合,官員們都會身穿白襯衫和白長褲,這成為新加坡政治中一道獨特的風景。1986年11月,李光耀的老朋友、國家發展部部長
鄭章遠被
貪污調查局調查。李光耀密切關注案件的進展,當他聽說鄭章遠想見他時,答覆說要等調查結束後才可以。一星期後,鄭章遠服
安眠藥自殺。他給李光耀留了一封遺書,表示自己承擔全部責任。
要採取行動對付一個認識多年的密友或部長是很困難的事。但是,如果不採取行動,任由他逍遙法外,那整個制度就會受到損害。
李光耀說。對待貪污犯罪者,不論犯罪者的職位多高,曾經的貢獻多大,和自己關係多好,李光耀都態度明確,行動果斷,查處堅決。這既是李光耀鐵腕肅貪的結果。
高薪養廉
進入上世紀90年代後,新加坡很少再有政府高官涉嫌貪污犯罪。這既是
李光耀鐵腕肅貪的結果,也與新加坡建立的與私企掛鈎的公務員薪酬制度有關。公務員的待遇提高了,可以憑薪水過上富裕的生活,而如果因貪污被查處,不僅身敗名裂,數十萬新元的公積金還會被沒收,得不償失。在這種情況下,誰還會傻得去貪污?通過多年努力,新加坡已經形成了公務員不想貪、不用貪、不能貪、不敢貪的反腐倡廉機制。
(四)一黨占據主流(one party dominant)
新加坡並非
一黨制國家。除人民行動黨外,新加坡還先後有過22個其他政黨。但新加坡實際上實施的卻是“
一黨執政體系”,新加坡雖然存在反對黨和選舉制度,但反對黨在選舉中獲取執政權的機率為零這一事實,有學者稱之為“半競爭性的
政黨制度”.行動黨能夠長期執政,確有利用行政權力控制和打壓反對黨的因素,不過,儘管反對黨的存在是點綴性的,但行動黨又不能不承認反對黨存在的合法性及其價值。
在對黨政關係的處理上,
新加坡模式的基本特徵是弱化黨政、強化行政,政治生活行政化,實行黨政一體。
李光耀也毫不諱言:“
人民行動黨就是政府,而政府就是新加坡。”新加坡學者陳慶珠則更明確地將新加坡稱為“行政國家”
(administrative state)。新加坡的體制有一個好處,就是將“
選拔”和“
選舉”結合起來。人民行動黨要保證,先要選拔出幾個“好蘋果”,再讓老百姓投票來選舉。選拔是中國傳統的東西,而選舉是西方的。新加坡能夠把兩者結合得很好。
應當指出的是,選拔不是指定,選拔就是黨內民主、黨內競爭。對新加坡的領袖人物,人民行動黨的黨內認同很重要。李光耀曾講過,在
吳作棟和
陳慶炎之間,前者並不是他的首選。但黨內支持吳作棟,最後是黨內精英認同而不是個人認同起了作用。
法治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裡面人人自由;法律外面沒有民主,法律上面沒有權威。
在世界上,新加坡以法律嚴厲而著稱行人如在人行橫道兩側50米以內穿越馬路將面對50新元的罰款。
亂扔垃圾,初犯者會處以1000新元的罰款。公共場所不得隨地吐痰,初犯者會處以1000新元的罰款。使用洗手間後不沖水是違法的,初犯者會處以高達150新元的罰款。
fine在英語裡既有“美好”的意思,又有罰款的意思。所以有人說新加坡的美好,其實是靠罰款 罰出來的。
集選區制度
新加坡執政黨(
人民行動黨)牢牢控制了選舉委員會,這一委員會主要職責是制定選舉規則。整個新加坡選區被劃為
集選區和單選區,集選區面積和人口是單選區的幾倍,各政黨選出五到六人作為候選人參加競選,某一政黨只要獲簡單多數就可在國會中獲得相對的多數;單選區每個政黨只能派一人參加競選。
當選舉臨近時,一旦反對黨在某個選區可能獲勝時,選舉委員會就會改變選區的劃分,或將某選區分成幾個小選區,或將某選區的一部分併入別的選區,這造成反對黨幾乎無法取得選區選戰中的勝利,甚至是連在一個選區獲勝也是及其困難的事,因此反對黨根本不可能撼動行動黨的執政地位。在上世紀60年代早期選舉的時候,
人民行動黨差一點被反對黨社會主義陣線挑下了馬,據說兩者只差關鍵的一票,這讓
李光耀驚出一身冷汗。後來政府就設法對選舉辦法進行了修改,推出
集選區制度。本來一個選區選一名議員,現在把五六個選區綁在一起選,叫集選區,理由是要讓少數族裔在議會裡有自己的聲音。因為如果按單一選區選舉,每個選區選出來的可能都是華人。現在改為了集選區,每個黨派推舉出來的候選人中,都必須有至少一名少數族裔,這樣才能確保少數族裔的參政。由於反對黨的勢力都很小,要他們一下子推出多名候選人參加集選區的選舉十分困難,因此在集選區人民行動黨往往是不戰而勝。目前新加坡有14個集選區和9個單一選區。李光耀曾經說過: 要砥柱中流和贏得選舉,政治議程必須掌握在我們手裡。
在新加坡的選舉中有一個怪現象,凡是人民行動黨組織的政治集會,往往沒多少人去,會場上比較冷清。但凡是反對黨組織的政治集會,一般會有很多人參加,會場上很熱鬧。但在選舉投票時,人們還是投
人民行動黨的票。這反映出人們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希望政治上有新的變化,但同時還是覺得人民行動黨好,對人民行動黨的執政有較深的認同。
非選區議員
新加坡國會由三種議員組成,即普通議員、非選區議員和官委議員。非選區議員是指通過委任選舉中獲得最多選票的反對黨候選人的方式產生的議員。這是新加坡獨創的議員產生方式。新加坡是
人民行動黨長期的一黨主導體制,反對黨幾乎不可能憑選票優勢進入國會,只有通過特殊措施才能保障反對黨分配到國會議席。正是基於這個原因,1984年起重新開始實行這個制度。
官委議員是指由總統委任的議員。這一制度始於1990年,目的是為了充分表達國會之外的其他重要觀點。根據憲法的規定,總統可以委任6名官委議員。官委議員候選人由國會的一個特別推舉委員會提名。議長為推舉委員會主席,另包括7名國會議員。
借鑑與影響
中國能不能學新加坡?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事情並不總是很清楚的。一方面,中國領導層從鄧小平開始一直對新加坡經驗非常重視。鄧小平本人在1992年南方講話中特意強調學習新加坡,學新加坡經濟發展經驗和社會治理經驗。此後,對學習新加坡經驗,其他很多國家領導人如
江澤民、
朱鎔基、
曾慶紅和
溫家寶都在 不同的場合有過不同的表達。總體說來,前期是學經濟社會發展經驗,到現在不僅繼續對經濟社會感興趣,而且對新加坡的政治發展經驗尤其是執政黨的經驗也深感興趣。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向各國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對新加坡經驗的重視不是其它國家所能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