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領導幹部百科全書

新世紀領導幹部百科全書

在知識經濟時代,領導者的權威、權力都將以知識的占有量和更新速度為標誌;領導者的思維觀念、文化理念、領導藝術也將隨著其認知能力的提高和知識更新的節奏而發生重大的變化。只有用更多、更新的知識不斷武裝自己的頭腦,才能完成歷史賦予21世紀中國領導者的艱巨使命,帶領中國民眾走向未來,振興中華!基於此,我們組織了百餘位具有前瞻性的專家、學者和豐厚經驗的領導幹部編寫了這套《新世紀領導幹部百科全書》,旨在把人類現有的智慧濃縮為知識寶庫,奉獻給充滿希望與挑戰的新世紀,奉獻給新世紀的中國各行各業的領導幹部。《新世紀領導幹部百科全書》共分6卷11編,收錄詞條近8000條。內容涉及治國方略、領導管理、領導藝術、科技教育、經濟發展、環境資源、知識經濟、法律法規、文化傳播、文學藝術、政治歷史等方面,薈萃古今中外領導理念精髓,融思想性、理論性、知識性、啟迪性、藝術性、實用性於一體,立足中國,服務社會,面向21世紀的中國各行各業的領導。

本書前言,本書目錄,文章節選,

本書前言

一個時代的結束,另一個時代的開始,這並不是簡單的時間概念的更替,空間的莫測變幻,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改地換天”。在21世紀來臨之際,農業文明已成落日餘暉,工業文明也已日過中天,而一個全新的世紀――知識經濟時代,則猶如一輪朝陽正冉冉升起。
知識經濟時代是一個激烈變革的時代,它對人類的傳統理念和精神,特別是社會各行各業領導者的思維方式,都將帶來新的革命性的飛躍。農業文明時代統治者的思維方式是原始精神、自然主義,是點性思維、感情思維,它的精神是牛馬精神、愚民精神;工業文明時代決策者的思維方式是自然精神、機械主義,是線性思維、理性思維,它的精神是物質精神;而知識文明時代領導者的思維方式是人類精神、人道主義,是複合思維、悟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它的精神是巨人精神。因此,21世紀領導者的文化理念、價值觀念和生存狀態往往決定著社會運行的方向和速度。
擁有12億人口的中國,目前有中共黨員5700多萬人,各級各類幹部3500多萬人。他們中的大部分已經成為或可能成為駛向知識經濟海洋的中國巨輪的掌舵人。他們的知識水平、思維方式是直接關係到一個團體、一個地區,甚至整箇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關鍵。回首新中國歷史,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用了30年的時間使中國在世界上取得了政治地位;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和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用了不到30年的時間使中國在世界上取得經濟地位。那么,21世紀的中國領導者如何用30年左右的時間使中國的綜合國力得以更大的提高和鞏固?在21世紀,在知識經濟時代,領導者的權威、權力都將以知識的占有量和更新速度為標誌;領導者的思維觀念、文化理念、領導藝術也將隨著其認知能力的提高和知識更新的節奏而發生重大的變化。只有用更多、更新的知識不斷武裝自己的頭腦,才能完成歷史賦予21世紀中國領導者的艱巨使命,帶領中國民眾走向未來,振興中華!  基於此,我們組織了百餘位具有前瞻性的專家、學者和豐厚經驗的領導幹部編寫了這套《新世紀領導幹部百科全書》,旨在把人類現有的智慧濃縮為知識寶庫,奉獻給充滿希望與挑戰的新世紀,奉獻給新世紀的中國各行各業的領導幹部。
《新世紀領導幹部百科全書》共分6卷11編,收錄詞條近8000條。內容涉及治國方略、領導管理、領導藝術、科技教育、經濟發展、環境資源、知識經濟、法律法規、文化傳播、文學藝術、政治歷史等方面,薈萃古今中外領導理念精髓,融思想性、理論性、知識性、啟迪性、藝術性、實用性於一體,立足中國,服務社會,面向21世紀的中國各行各業的領導。
知識是通向科學的路,走向世界的橋,跨越未來的渡!面對充滿機遇與挑戰的21世紀,面對來勢洶洶的知識經濟浪潮,中國各行各業的領導者,您做好準備了嗎?“知識就是力量”。誰擁有了知識,誰就主宰了未來!  囿於水平和時間所限,書中難免會存在許多疏漏和不足,敬請專家、學者、各級領導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
一個時代的結束,另一個時代的開始,這並不是簡單的時間概念的更替,空間的莫測變幻,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改地換天”。在21世紀來臨之際,農業文明已成落日餘暉,工業文明也已日過中天,而一個全新的世紀――知識經濟時代,則猶如一輪朝陽正冉冉升起。  知識經濟時代是一個激烈變革的時代,它對人類的傳統理念和精神,特別是社會各行各業領導者的思維方式,都將帶來新的革命性的飛躍。農業文明時代統治者的思維方式是原始精神、自然主義,是點性思維、感情思維,它的精神是牛馬精神、愚民精神;工業文明時代決策者的思維方式是自然精神、機械主義,是線性思維、理性思維,它的精神是物質精神;而知識文明時代領導者的思維方式是人類精神、人道主義,是複合思維、悟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它的精神是巨人精神。因此,21世紀領導者的文化理念、價值觀念和生存狀態往往決定著社會運行的方向和速度。

本書目錄

第 一 卷 第一編 治國方略 路線方針 戰略理論 經濟發展 軍事國防 外交方略 法制建設 宣傳工作 教育事業 科技進步 文化建設 文藝方針 人口戰略 人才開發 人權學說 青年工作 民族政策 領導理論 管理原則 幹部制度 黨風黨建 改革開放 統一大業 懲腐倡廉 統一戰線 精神文明建設 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 第 二 卷 第二編 領導管理 管理科學 管理科學的主要學派 行政管理 辦公室管理 社會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 城市管理 經濟管理 企業管理 管理思想的代表人物 第三編 科技教育 科技與社會 科技人才與科技管理 中國科技發展史 世界科技發展史 重大技術發明與科學發現 21世紀科技展望 科學著作 中外科學家 教育一般 第 三 卷 第三編 科技教育(續) 各類教育 中國教育 外國教育 中外著名大學 中外著名教育家 第四編 領導藝術 領導科學總論 領導素質 領導藝術 領導方法 領導決策 領導科學與資訊理論 領導科學與系統論 領導科學與控制論 領導與公共關係 交際與禮儀 演講與口才 第 四 卷 第五編 經濟發展 基本概念 中國古代經濟思想 中國經濟發展史 西方經濟學理論 世界經濟發展史 工業經濟 農業經濟 財政稅收 金融保險 證券期貨 世界經濟與國際貿易 會計與審計 經濟法律 當代中國經濟發展戰略 第六編 環境資源 資源科學總論 土地資源 生物資源 水資源 礦產資源 氣候資源 海洋資源 能源資源 空間資源 新材料新能源 旅遊資源 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環境保護 第 五 卷 第七編 知識經濟 知識升華社會 知識資本 新經濟時代 網路經濟 高新技術 第八編 法律法規 法理學 憲 法 刑 法 民法・總論 民法・物權 民法・債權 民法・著作權 民法・繼承權 民法・人身權 民法・民事侵權 民事訴訟法 刑事訴訟法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經濟法 破產法 公司法 銀行法 票據法 證券法 保險法 稅 法 土地法 反不正當競爭法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產品質量法 商標法 專利法 兵役法 婚姻法 未成年人保護法 國際公法 國際私法 政法機關 第九編 文化傳播 文 化 中外民間文化 中外宗教文化 中外民間體育文化 文物考古 中外名城 中國名勝 外國名勝 傳 播 新 聞 出 版 廣 播 電 視 計算機網路 中外著名傳播機構 圖書館 第 六 卷 第十編 文學藝術 中國文學 外國文學 中外文學家 中外文學名著 美 學 繪 畫 書 法 雕 塑 建 築 音 樂 舞 蹈 電 影 戲 劇 戲 曲 曲 藝 中外藝術家 中外文學藝術團體 第十一編 政治歷史 政治概念 國家與政權 各國政治制度 選舉與政黨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與基本國策 國際政治 中外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
第 一 卷 第一編 治國方略 路線方針 戰略理論 經濟發展 軍事國防 外交方略 法制建設 宣傳工作 教育事業 科技進步 文化建設 文藝方針 人口戰略 人才開發 人權學說 青年工作 民族政策 領導理論 管理原則 幹部制度 黨風黨建 改革開放 統一大業 懲腐倡廉 統一戰線 精神文明建設 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
第 二 卷 第二編 領導管理 管理科學 管理科學的主要學派 行政管理 辦公室管理 社會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 城市管理 經濟管理 企業管理 管理思想的代表人物 第三編 科技教育 科技與社會 科技人才與科技管理 中國科技發展史 世界科技發展史 重大技術發明與科學發現 21世紀科技展望 科學著作 中外科學家 教育一般
第 三 卷 第三編 科技教育(續) 各類教育 中國教育 外國教育 中外著名大學 中外著名教育家 第四編 領導藝術 領導科學總論 領導素質 領導藝術 領導方法 領導決策 領導科學與資訊理論 領導科學與系統論 領導科學與控制論 領導與公共關係 交際與禮儀 演講與口才
第 四 卷 第五編 經濟發展 基本概念 中國古代經濟思想 中國經濟發展史 西方經濟學理論 世界經濟發展史 工業經濟 農業經濟 財政稅收 金融保險 證券期貨 世界經濟與國際貿易 會計與審計 經濟法律 當代中國經濟發展戰略 第六編 環境資源 資源科學總論 土地資源 生物資源 水資源 礦產資源 氣候資源 海洋資源 能源資源 空間資源 新材料新能源 旅遊資源 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環境保護
第 五 卷 第七編 知識經濟 知識升華社會 知識資本 新經濟時代 網路經濟 高新技術 第八編 法律法規 法理學 憲 法 刑 法 民法・總論 民法・物權 民法・債權 民法・著作權 民法・繼承權 民法・人身權 民法・民事侵權 民事訴訟法 刑事訴訟法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經濟法 破產法 公司法 銀行法 票據法 證券法 保險法 稅 法 土地法 反不正當競爭法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產品質量法 商標法 專利法 兵役法 婚姻法 未成年人保護法 國際公法 國際私法 政法機關 第九編 文化傳播 文 化 中外民間文化 中外宗教文化 中外民間體育文化 文物考古 中外名城 中國名勝 外國名勝 傳 播 新 聞 出 版 廣 播 電 視 計算機網路 中外著名傳播機構 圖書館
第 六 卷 第十編 文學藝術 中國文學 外國文學 中外文學家 中外文學名著 美 學 繪 畫 書 法 雕 塑 建 築 音 樂 舞 蹈 電 影 戲 劇 戲 曲 曲 藝 中外藝術家 中外文學藝術團體 第十一編 政治歷史 政治概念 國家與政權 各國政治制度 選舉與政黨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與基本國策 國際政治 中外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

文章節選

人才協作  人才協作是指多序列、多層次、多結構、多專業、多動態的人才和人才群體在一起協同勞動和工作,或有計畫地共同完成一定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任務而實行的合作關係。人才協作,可以產生新的生產力。人才協作是人才專業化的條件,而人才專業化是人才協作的基礎。只搞人才專業化而不同時搞好人才協作,不僅人才專業化的好處不能發揮,甚至人才專業化本身也不能存在。所以,人才協作是專業化生產和人才專業化發展的必然結果,搞好人才協作會進一步促進生產專業化和人才專業化的發展。 人才協作、人才專業化和生產專業化,是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任何國家和部門,要迅速地發展生產、繁榮經濟,都必須走人才專業化協作的道路。在人才協作的過程中,也要正確地處理有關單位、部門、人才群體和人才個人之間的各種利益關係。  人才決策  人才決策是指人才自身成長過程中,人才自己確定目標,制定各種可供選擇的方案,並從這些方案中選定一個最適宜的方案加以實施的過程。人才的決策可以分為:①戰略的決策,一般都是涉及人才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整個一生的決策。②策略的決策,是在作出戰略決策後保證其實現而作出的一些決策。這類決策是直接為戰略的決策服務。③具體工作學習上的決策,指人才自身對某項確定的工作或學習對象所作人才決策標準。即人才決策所要達到的目標,這是人才決策的一個重要部分。人才決策標準就是選擇最佳後果的方案。它必須用明確而又簡煉的語言表述出來。  人才決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可以分為四個基本步驟:①確定目標。在這一步要全面分析自身的內外因素、蒐集和掌握好有關人才自身成長的主客觀信息和情報,明確奮鬥目標並分析其可能性和約束條件。②擬定備選方案。③選定方案。根據目前各方面實際情況及對未來發展的預測,對各種備選方案進行比較、評價和選擇。④執行決策和跟蹤檢查。要按規定標準和預計目的來衡量執行情況並糾正偏差,並按新的情況重新制定目標和修改方案。  人才引進 人才引進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從國外引進所需人才的活動,或者指出在同一國家內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不同單位和不同職業通過有關渠道引進自己所需的人才的活動。它是充分發揮人才資源作用,調劑人才餘缺,促進人才合理的科學的流動的一項重要措施。人才引進包括通過購買專利權,技術絕竅;通過人才交流與合作;通過招聘、借用、兼職和聘請外國專家,互派留學生出國考察人員等方式。 在我國,人才引進必須從我們國家的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管理和人才等方面的實際出發,根據需要與可能,區別輕重緩急,有計畫地進行,使人才引進既經濟又合理,既現實又科學。  人才資源 人才資源指各級各類人才在各行各業中的地位、職能、作用,以及他們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提供的技能、智力、成果、思想、理論、經驗、創造發明等。 人才資源,是人才學中一個新概念,也是資源學中出現的新概念。人才資源是開發一切資源(包括水、森林、生物、礦產、海洋、能源、旅遊等資源)的火車頭。所有資源的科學開發、合理使用、保護管理、綜合發展等項工作,都離不開人才資源的充分開發使用、保護、管理研究的成果和經驗。一切資源,自始至終都需要人才去研究、考察、開發和利用。沒有人才資源的開發使用,也就沒有一切資源的最佳開發使用。人才是創業之本,人才資源是一切資源中最寶貴最活躍最有生機的根本資源。  人才資源的數量和質量,一般和一個國家在科學、技術、經濟、社會、文化、教育、軍事、衛生、體育以及城市農村等方面的發展有著密切關係。這些方面的大力發展,人才資源的數量質量也大大發展和提高,而人才資源數量質量的發展和提高,一切自然資源、社會經濟資源等便能得到科學的考察、合理的利用、充分的開發、有力的保護、人才資源是推動社會,發展生產最根本的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人才資源的合理開發和科學使用,將是人類社會中一切實踐活動的根本保證和運動槓桿。在對人才科學進行研究中,必須結合我國人才國情,重視人才資源的探討工作。  人才職稱  人才職稱是根據人才個體德智體美技藝,如工作成績、技術業務水平、專業能力等為主要依據,授予的不同層次的稱謂。比如工程技術人才的技術職稱有:高級工程師、工程師、助理工程師、技術員。高等教育人才的職稱有: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人才職稱是認真培養和正確使用各級各類人才的依據,對調動他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不可估量的意義。人才管理學和人才考核學要專門研究人才職稱這一概念,並探討人才職稱的評定,考核、職能、地位、作用等問題。  人才保護  人才保護是為了保護人才在工作,學習等活動過程中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以及保證他們正常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人民進行創造性的探索,所採取的一系列技術的、經濟的、管理的、法律的措施和相應的組織工作。當前,人才保護工作要積極推翻壓制人的“三座大山”,即:任人唯親者,嫉賢妒能者,碌碌無為者。  人才選拔  人才選拔是指挑選、任用人才的工作。它是人才學研究的範疇。根據人才選拔的實踐得知,德才兼備是選擇人才的原則,在社會主義社會裡,德應包含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立場、觀點、態度、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時,還包含無產階級的共產主義道德、革命人生觀、社會主義建設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以及社會主義時代的愛國主義精神等。才,應包含反映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知識基礎,技術和能力,還應包含健康的體質。德與才既對立又統一,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  (1)選擇人才,要下功夫了解、識別人才,全面、系統地考察人才。識別人才的方法有:第一,要在實踐中識別。人才是在實踐活動中成長起來的,也要通過實踐活動去識別。單純地看檔案,看報告考察識別人才,往往是不全面的。  (2)要領導和民眾相結合。一個人才的德和才,長處和短處,優點和缺點,民眾心裡是有數的。  (3)要看人才全面的工作歷史。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正確評價人才的德才,正確了解人才的長處,用其所長。  (4)要看本質和主流。當前,對立志改革,勇於創新的人才,尤其要看本質、主流,充分發揮其作用,大膽支持他們的工作。  做好人才選拔工作要注意四點:一是要考慮人才成長和發展規律,把握各類人才創造發明最佳年齡段。二是要考慮人才的智慧型結構。三是要考慮人才的組合結構。四是在當前,要建立一整套有利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選拔人才的制度。①選舉制。廢除幹部終身制,實行選舉制,是民眾路線在選拔人才中的具體運用。②推薦制,即採用組織民眾、專家和自我推薦與領導審批相結合的形式。推薦制是廣泛發掘人才,開發智力的好形式。③招聘制。通過出榜招賢,選拔人才。④競賽擇優制。通過考試、比賽等方法,選拔人才。⑤助理制。這個制度主要適用中高級領導機關。通過助理工作的鍛鍊,來考慮和選拔人才,培養中、高級領導幹部。  做好人才選拔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①有利於國家政權的鞏固和人才管理系統的建立。②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將科學技術直接轉化為生產力。③有利於充分發揮人才的價值,實現人才民眾的最佳化組織,提高工作效率。④有利於提高社會主義市場競爭的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  人才問題  人才問題是人才學研究的對象之一。認識人才的重要性,探討人才成長道路和方法,加速人才的培養,合理使用人才,充分發揮各種人才的積極作用,這些都是人才問題。人才問題,是關係到一個國家興衰強弱的重大問題。治國安邦靠人才,成就事業也靠人才。人才問題與人才國情緊密聯繫。深入研究人才國情,必須同中國的人才問題結合起來。  人才政策  人才政策是指國家、政府、政黨或組織部門、人事部門、教育部門、科研部門等為發現、培養、考核、選拔、使用人才和指導影響人才活動所規定並付諸實施的準則和措施。  人才政策的性質是由不同國家、不同社會制度的性質決定的。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科學技術的不同情況和利益,決定著不同的人才政策。人才政策是實現統治階級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利益和重要手段。  資產階級國家的人才政策,是為了維護資本家私有制、保證資本家獲得高額利潤。他們的使用人才標準和社會主義國家的使用人才標準不同。在社會主義國家裡,黨和國家的人才政策要體現無產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的政治經濟利益,使各種人才更好地發揮社會主義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各種人才能隨時受到德智體美等方面的訓練培養教育,使大批青少年早日成才,使人才的開發使用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緊密適應,等等。制定正確的科學的人才政策,處理好人才、國家社會等之間的關係,調動各種人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樣才能保證四化的順利建設,促進經濟、科學技術、文化教育的繁榮,才能滿足整個社會不斷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  黨和國家在制定和實施人才政策時,重充分認識和掌握、發現、培養、使用、管理各種各樣人才規律,充分保證推廣人才學的科學成果,力求使人才政策符合人才學學科的客觀規律。  人才投資  人才投資是把人的智慧和能力作為一種巨大的資源來運用和開發。有三層意思:①充分地有效地利用現有的人才資源,讓每個人都開動機器,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②人盡其才。除了合理安排和使用人才外,還要盡最大可能為他們創造精神和物質的條件,使他們得以充分發揮其所長。③單靠現有的人才遠遠不夠,還要做到不盡人才滾滾來。人才投資既是指充分利用現有智力資源這種不花錢的投資,也包括為了開發和培養智力資源而花費必要的金錢投資。人才投資的實質,是用現代科學技術知識武裝勞動者,依靠科學技術力量發展國民經濟。它不僅是對科學技術和教育投資,更包括對從事科學技術和教育的人才進行投資。因此,必須從人才投資的高度來制定和落實知識分子的各項政策。  人才類型  人才類型指運用不同的分類方法,將人才劃分後而形成的不同的類別。目前,我國人才學研究者將人才的類型作出如下劃分:  (1)根據人才成長和發展過程分為:“準人才”(指基本上具備德、識、才、學、體等人才要素,能基本適應某項工作者)、“潛人才”(指已作創造性成果,但還未被社會公認的人才”和“顯人才”(指創造性勞動成果已被社會公認,並在發展的人才)。  (2)根據人才的才能高低和貢獻大小分為:“一般人才”(指對社會作出較大貢獻的人才)、“傑出人才”(指對社會作出傑出貢獻的人才)和“偉大人才”(指對社會作出劃時代貢獻的人才)。  (3)根據職業(專業)分為:政治、外交、法律、經濟、軍事、管理、科學、技術、教育、衛生、文學、藝術、體育等類型人才。  (4)概括人才的才能表現分為:“早熟型”,指人才的才能顯露得比較早的一類人才。“多才型”,指才能涉及的領域比較廣泛,有多方面貢獻的人才。“多產型”,指有大量創造發明的人才。“晚器型”,指大器晚成的人才。  (5)根據人才的思維特徵分為:藝術型人才,指主要通過形象思維取得創造成果的人才,如藝術人才等;邏輯型人才,指主要通過抽象思維取得創造性成果的人才,如哲學人才等。  關於人才的類型的研究,國外也有一些成果。如前蘇聯的巴甫洛夫學派按兩種信號的相互作用,把人才分為:①第一信號系統占優勢者為藝術型人才。其特徵是:知覺記憶形象,直接印象鮮明,想像力豐富。②第二信號系統占優勢者為思維型人才。其特徵是:思維比較抽象、概括。將科學家分為兩大類:①古典派,指在自己學科內造詣很深,但深入另一領域頗為不宜的科學家;②浪漫派,指有多種領域內的知識,從一領域轉入另一領域比較自由的科學派。隨著人才學研究的深入,還要有更多的人才的類型出現。 開發人才的科學制度  我國科學界學者提出: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發現和造就人才,既不能按資產階級開發人才的方式,也不能只靠若干個伯樂來發掘人才,而應該把開發人才的工作作為一項全社會的系統工程,作為全社會各級組織、各個階層的共同使命,形成一個能促使人才輩出的完整的學科體系和制度。這個體系和制度包括如下五個環節:①重才有誠。只有重才,懂得人才的重要價值,才會求才,求才若渴,才能匯集人才。②愛才有心。只有愛才,才會惜才。惜才,才能吸引人才。③育才有術。人才不會從天而降。只有採取貫徹執行德育、智育、美育和體育全面發展的方針,才能培養出四化建設所需要的合格人才。④選才有方。在校的和在職的各類人才,要做到學用一致,各得其所,重要的一環就在於選拔人才,正如鄧小平所說,改革成敗的關鍵是能否發現人才,提拔人才。⑤用才有道。只有會用人,才能使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這五個環節,是一個有機整體,它們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只有逐步改進和完善社會主義人才開發的一整套科學制度,形成社會思潮,大批人才就會脫穎出出,永世不衰。但是,現實生活中,由於舊體制的弊病和傳統觀念的束縛,人才開發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如妒才就是妨礙人才開發的一種表現,是一種封建等級觀念和小生產平均主義思想的反映。求全,也不符合人才成長的實際。妒才和求全,都是缺乏人才價值觀念的偏見,是導致浪費、壓制甚至打擊人才的思想根源。  使用人才要更新觀念  主要指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破除那些與改革形勢不相適應的陳舊的人才觀。它是建設現代化時期中,我國人才學研究的一個概念。如“論資排輩”、“任人唯親”、“唯成分論”,以及“求全責備”,不注意選用開拓型人才等,這些都是陳舊的人才觀念。這些舊觀念影響我們對人才的使用。因此,必須結合人才國情,確立現代人才觀念:  人才在經濟建設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觀念。人才是經濟發展的戰略資源觀念。隨著新技術革命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智力已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開發智力的觀念。智力開發一定要與不斷演變的經濟結構、科技結構、人才結構和社會結構相適應和協調發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觀念,是新時期中最重要的觀念。人才開發的觀念,包括引進智力和人才,進行人才的合理流動等。  合理安排人才  合理安排人才就要進行人才發展的設計。人才發展的設計指要在黨的領導下,如何根據我們國家和人民的需要,按照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要求,順應時代和社會的發展,合理安排人才,科學地開發人才的聰明才智。在現階段,人才發展的設計,首先要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牢記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艱巨任務,認真結合國情,以及省情、區情、市情、縣情和鄉情,聯繫自身德、智、體、技、藝、美諸因素,揚長避短,科學地、有效地進行。  在競賽中造就人才  在競賽中造就人才是社會主義人才成長的一般規律之一。一般而論,成才者是在內在的積極的心理品格和聰明才智充分施展於社會主義競賽之中,走向成功的。  造就人才需要競賽。競賽,使得競賽各方大顯身手,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進取精神。正如列寧所說,競賽在相當廣闊的範圍內培植了勞動者的進取心、毅力和大膽首創精神。同時在競賽過程中,又可以在人才和人才之間、人才群體和人才群體之間比、學、趕、幫,相互學習,促進和提高。發展和選拔人才需要競賽。萬物都要有比較才好鑑別,而競賽則為人才比較創造了條件。 人才的競賽成才律,普遍存在著。例如在我國的學校考試、軍事比武、勞動競賽、技術表演、體育比賽、演唱大獎賽、科學評獎等等,都是人才競賽的形式。實踐證明,在社會主義社會,開展競賽活動,是成長的有效途徑。社會主義成才律是為了出成果,出人才,繁榮社會主義經濟文化,造福於國家和民族,造福於全人類。社會主義競賽成才律充滿著同志式的戰鬥友情。比學趕幫,共同前進,普遍提高,這是社會主義競賽成才律的出發點。  揚長成才律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每個人的才能都能充分的發揮,揚長避短、各盡其能,這是社會主義人才成長的一般規律之一。在社會主義社會中,人才通過個人和組織的密切配合,揚長避短或揚長克短,個人的才能優勢得到充分發展,取得創造成功。這就是人才的揚長成才律。人才的揚長成才律告訴我們:揚長和避短是成長過程中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才能之短,有的可以避,有的不能避只能克。克短,也是為了更好的揚長。要揚長,一方面人才自身要盡力發揚自己的才能優勢。如果找不準自己的長處,就談不上發揚自己的優勢。另一方面,單位、組織和領導、管理、決策和經營者,要細心考察每個人才,了解每個人才的長處和短處,儘量把人才安排在最能發揮他的才能長處的崗位上,做到人盡其才。揚長成才規律,只有在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下,才能夠整體性地真正實現。  發現人才的信息渠道  要合理使用人才,使他們各盡其能,首先必須發現人才,這就要通過信息渠道,人才信息渠道法是一種人才發現法。人才發現可以通過多種信息渠道進行。比如,一般黨政部門的信訪處,是人才信息的重要渠道。不少好的建議,好的辦法、方案都是從信訪部門的來信、來訪中發現的,從而也就發現了人才。另外,報刊雜誌是介紹各類新出現人才的重要信息源。做各行各業的領導,要重視人才的信息渠道法,來發現人才,還能從參觀、訪問、出差、視察、遊覽、會議中,發現人才信息和難得的人才。��
人才協作  人才協作是指多序列、多層次、多結構、多專業、多動態的人才和人才群體在一起協同勞動和工作,或有計畫地共同完成一定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任務而實行的合作關係。人才協作,可以產生新的生產力。人才協作是人才專業化的條件,而人才專業化是人才協作的基礎。只搞人才專業化而不同時搞好人才協作,不僅人才專業化的好處不能發揮,甚至人才專業化本身也不能存在。所以,人才協作是專業化生產和人才專業化發展的必然結果,搞好人才協作會進一步促進生產專業化和人才專業化的發展。 人才協作、人才專業化和生產專業化,是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任何國家和部門,要迅速地發展生產、繁榮經濟,都必須走人才專業化協作的道路。在人才協作的過程中,也要正確地處理有關單位、部門、人才群體和人才個人之間的各種利益關係。
人才決策  人才決策是指人才自身成長過程中,人才自己確定目標,制定各種可供選擇的方案,並從這些方案中選定一個最適宜的方案加以實施的過程。人才的決策可以分為:①戰略的決策,一般都是涉及人才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整個一生的決策。②策略的決策,是在作出戰略決策後保證其實現而作出的一些決策。這類決策是直接為戰略的決策服務。③具體工作學習上的決策,指人才自身對某項確定的工作或學習對象所作人才決策標準。即人才決策所要達到的目標,這是人才決策的一個重要部分。人才決策標準就是選擇最佳後果的方案。它必須用明確而又簡煉的語言表述出來。  人才決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可以分為四個基本步驟:①確定目標。在這一步要全面分析自身的內外因素、蒐集和掌握好有關人才自身成長的主客觀信息和情報,明確奮鬥目標並分析其可能性和約束條件。②擬定備選方案。③選定方案。根據目前各方面實際情況及對未來發展的預測,對各種備選方案進行比較、評價和選擇。④執行決策和跟蹤檢查。要按規定標準和預計目的來衡量執行情況並糾正偏差,並按新的情況重新制定目標和修改方案。
人才引進 人才引進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從國外引進所需人才的活動,或者指出在同一國家內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不同單位和不同職業通過有關渠道引進自己所需的人才的活動。它是充分發揮人才資源作用,調劑人才餘缺,促進人才合理的科學的流動的一項重要措施。人才引進包括通過購買專利權,技術絕竅;通過人才交流與合作;通過招聘、借用、兼職和聘請外國專家,互派留學生出國考察人員等方式。 在我國,人才引進必須從我們國家的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管理和人才等方面的實際出發,根據需要與可能,區別輕重緩急,有計畫地進行,使人才引進既經濟又合理,既現實又科學。
人才資源 人才資源指各級各類人才在各行各業中的地位、職能、作用,以及他們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提供的技能、智力、成果、思想、理論、經驗、創造發明等。 人才資源,是人才學中一個新概念,也是資源學中出現的新概念。人才資源是開發一切資源(包括水、森林、生物、礦產、海洋、能源、旅遊等資源)的火車頭。所有資源的科學開發、合理使用、保護管理、綜合發展等項工作,都離不開人才資源的充分開發使用、保護、管理研究的成果和經驗。一切資源,自始至終都需要人才去研究、考察、開發和利用。沒有人才資源的開發使用,也就沒有一切資源的最佳開發使用。人才是創業之本,人才資源是一切資源中最寶貴最活躍最有生機的根本資源。  人才資源的數量和質量,一般和一個國家在科學、技術、經濟、社會、文化、教育、軍事、衛生、體育以及城市農村等方面的發展有著密切關係。這些方面的大力發展,人才資源的數量質量也大大發展和提高,而人才資源數量質量的發展和提高,一切自然資源、社會經濟資源等便能得到科學的考察、合理的利用、充分的開發、有力的保護、人才資源是推動社會,發展生產最根本的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人才資源的合理開發和科學使用,將是人類社會中一切實踐活動的根本保證和運動槓桿。在對人才科學進行研究中,必須結合我國人才國情,重視人才資源的探討工作。
人才職稱  人才職稱是根據人才個體德智體美技藝,如工作成績、技術業務水平、專業能力等為主要依據,授予的不同層次的稱謂。比如工程技術人才的技術職稱有:高級工程師、工程師、助理工程師、技術員。高等教育人才的職稱有: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人才職稱是認真培養和正確使用各級各類人才的依據,對調動他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不可估量的意義。人才管理學和人才考核學要專門研究人才職稱這一概念,並探討人才職稱的評定,考核、職能、地位、作用等問題。
人才保護  人才保護是為了保護人才在工作,學習等活動過程中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以及保證他們正常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人民進行創造性的探索,所採取的一系列技術的、經濟的、管理的、法律的措施和相應的組織工作。當前,人才保護工作要積極推翻壓制人的“三座大山”,即:任人唯親者,嫉賢妒能者,碌碌無為者。
人才選拔  人才選拔是指挑選、任用人才的工作。它是人才學研究的範疇。根據人才選拔的實踐得知,德才兼備是選擇人才的原則,在社會主義社會裡,德應包含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立場、觀點、態度、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時,還包含無產階級的共產主義道德、革命人生觀、社會主義建設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以及社會主義時代的愛國主義精神等。才,應包含反映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知識基礎,技術和能力,還應包含健康的體質。德與才既對立又統一,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  (1)選擇人才,要下功夫了解、識別人才,全面、系統地考察人才。識別人才的方法有:第一,要在實踐中識別。人才是在實踐活動中成長起來的,也要通過實踐活動去識別。單純地看檔案,看報告考察識別人才,往往是不全面的。  (2)要領導和民眾相結合。一個人才的德和才,長處和短處,優點和缺點,民眾心裡是有數的。  (3)要看人才全面的工作歷史。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正確評價人才的德才,正確了解人才的長處,用其所長。  (4)要看本質和主流。當前,對立志改革,勇於創新的人才,尤其要看本質、主流,充分發揮其作用,大膽支持他們的工作。  做好人才選拔工作要注意四點:一是要考慮人才成長和發展規律,把握各類人才創造發明最佳年齡段。二是要考慮人才的智慧型結構。三是要考慮人才的組合結構。四是在當前,要建立一整套有利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選拔人才的制度。①選舉制。廢除幹部終身制,實行選舉制,是民眾路線在選拔人才中的具體運用。②推薦制,即採用組織民眾、專家和自我推薦與領導審批相結合的形式。推薦制是廣泛發掘人才,開發智力的好形式。③招聘制。通過出榜招賢,選拔人才。④競賽擇優制。通過考試、比賽等方法,選拔人才。⑤助理制。這個制度主要適用中高級領導機關。通過助理工作的鍛鍊,來考慮和選拔人才,培養中、高級領導幹部。  做好人才選拔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①有利於國家政權的鞏固和人才管理系統的建立。②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將科學技術直接轉化為生產力。③有利於充分發揮人才的價值,實現人才民眾的最佳化組織,提高工作效率。④有利於提高社會主義市場競爭的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
人才問題  人才問題是人才學研究的對象之一。認識人才的重要性,探討人才成長道路和方法,加速人才的培養,合理使用人才,充分發揮各種人才的積極作用,這些都是人才問題。人才問題,是關係到一個國家興衰強弱的重大問題。治國安邦靠人才,成就事業也靠人才。人才問題與人才國情緊密聯繫。深入研究人才國情,必須同中國的人才問題結合起來。
人才政策  人才政策是指國家、政府、政黨或組織部門、人事部門、教育部門、科研部門等為發現、培養、考核、選拔、使用人才和指導影響人才活動所規定並付諸實施的準則和措施。  人才政策的性質是由不同國家、不同社會制度的性質決定的。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科學技術的不同情況和利益,決定著不同的人才政策。人才政策是實現統治階級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利益和重要手段。  資產階級國家的人才政策,是為了維護資本家私有制、保證資本家獲得高額利潤。他們的使用人才標準和社會主義國家的使用人才標準不同。在社會主義國家裡,黨和國家的人才政策要體現無產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的政治經濟利益,使各種人才更好地發揮社會主義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各種人才能隨時受到德智體美等方面的訓練培養教育,使大批青少年早日成才,使人才的開發使用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緊密適應,等等。制定正確的科學的人才政策,處理好人才、國家社會等之間的關係,調動各種人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樣才能保證四化的順利建設,促進經濟、科學技術、文化教育的繁榮,才能滿足整個社會不斷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  黨和國家在制定和實施人才政策時,重充分認識和掌握、發現、培養、使用、管理各種各樣人才規律,充分保證推廣人才學的科學成果,力求使人才政策符合人才學學科的客觀規律。
人才投資  人才投資是把人的智慧和能力作為一種巨大的資源來運用和開發。有三層意思:①充分地有效地利用現有的人才資源,讓每個人都開動機器,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②人盡其才。除了合理安排和使用人才外,還要盡最大可能為他們創造精神和物質的條件,使他們得以充分發揮其所長。③單靠現有的人才遠遠不夠,還要做到不盡人才滾滾來。人才投資既是指充分利用現有智力資源這種不花錢的投資,也包括為了開發和培養智力資源而花費必要的金錢投資。人才投資的實質,是用現代科學技術知識武裝勞動者,依靠科學技術力量發展國民經濟。它不僅是對科學技術和教育投資,更包括對從事科學技術和教育的人才進行投資。因此,必須從人才投資的高度來制定和落實知識分子的各項政策。
人才類型  人才類型指運用不同的分類方法,將人才劃分後而形成的不同的類別。目前,我國人才學研究者將人才的類型作出如下劃分:  (1)根據人才成長和發展過程分為:“準人才”(指基本上具備德、識、才、學、體等人才要素,能基本適應某項工作者)、“潛人才”(指已作創造性成果,但還未被社會公認的人才”和“顯人才”(指創造性勞動成果已被社會公認,並在發展的人才)。  (2)根據人才的才能高低和貢獻大小分為:“一般人才”(指對社會作出較大貢獻的人才)、“傑出人才”(指對社會作出傑出貢獻的人才)和“偉大人才”(指對社會作出劃時代貢獻的人才)。  (3)根據職業(專業)分為:政治、外交、法律、經濟、軍事、管理、科學、技術、教育、衛生、文學、藝術、體育等類型人才。  (4)概括人才的才能表現分為:“早熟型”,指人才的才能顯露得比較早的一類人才。“多才型”,指才能涉及的領域比較廣泛,有多方面貢獻的人才。“多產型”,指有大量創造發明的人才。“晚器型”,指大器晚成的人才。  (5)根據人才的思維特徵分為:藝術型人才,指主要通過形象思維取得創造成果的人才,如藝術人才等;邏輯型人才,指主要通過抽象思維取得創造性成果的人才,如哲學人才等。  關於人才的類型的研究,國外也有一些成果。如前蘇聯的巴甫洛夫學派按兩種信號的相互作用,把人才分為:①第一信號系統占優勢者為藝術型人才。其特徵是:知覺記憶形象,直接印象鮮明,想像力豐富。②第二信號系統占優勢者為思維型人才。其特徵是:思維比較抽象、概括。將科學家分為兩大類:①古典派,指在自己學科內造詣很深,但深入另一領域頗為不宜的科學家;②浪漫派,指有多種領域內的知識,從一領域轉入另一領域比較自由的科學派。隨著人才學研究的深入,還要有更多的人才的類型出現。 開發人才的科學制度  我國科學界學者提出: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發現和造就人才,既不能按資產階級開發人才的方式,也不能只靠若干個伯樂來發掘人才,而應該把開發人才的工作作為一項全社會的系統工程,作為全社會各級組織、各個階層的共同使命,形成一個能促使人才輩出的完整的學科體系和制度。這個體系和制度包括如下五個環節:①重才有誠。只有重才,懂得人才的重要價值,才會求才,求才若渴,才能匯集人才。②愛才有心。只有愛才,才會惜才。惜才,才能吸引人才。③育才有術。人才不會從天而降。只有採取貫徹執行德育、智育、美育和體育全面發展的方針,才能培養出四化建設所需要的合格人才。④選才有方。在校的和在職的各類人才,要做到學用一致,各得其所,重要的一環就在於選拔人才,正如鄧小平所說,改革成敗的關鍵是能否發現人才,提拔人才。⑤用才有道。只有會用人,才能使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這五個環節,是一個有機整體,它們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只有逐步改進和完善社會主義人才開發的一整套科學制度,形成社會思潮,大批人才就會脫穎出出,永世不衰。但是,現實生活中,由於舊體制的弊病和傳統觀念的束縛,人才開發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如妒才就是妨礙人才開發的一種表現,是一種封建等級觀念和小生產平均主義思想的反映。求全,也不符合人才成長的實際。妒才和求全,都是缺乏人才價值觀念的偏見,是導致浪費、壓制甚至打擊人才的思想根源。
使用人才要更新觀念  主要指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破除那些與改革形勢不相適應的陳舊的人才觀。它是建設現代化時期中,我國人才學研究的一個概念。如“論資排輩”、“任人唯親”、“唯成分論”,以及“求全責備”,不注意選用開拓型人才等,這些都是陳舊的人才觀念。這些舊觀念影響我們對人才的使用。因此,必須結合人才國情,確立現代人才觀念:  人才在經濟建設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觀念。人才是經濟發展的戰略資源觀念。隨著新技術革命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智力已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開發智力的觀念。智力開發一定要與不斷演變的經濟結構、科技結構、人才結構和社會結構相適應和協調發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觀念,是新時期中最重要的觀念。人才開發的觀念,包括引進智力和人才,進行人才的合理流動等。
合理安排人才  合理安排人才就要進行人才發展的設計。人才發展的設計指要在黨的領導下,如何根據我們國家和人民的需要,按照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要求,順應時代和社會的發展,合理安排人才,科學地開發人才的聰明才智。在現階段,人才發展的設計,首先要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牢記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艱巨任務,認真結合國情,以及省情、區情、市情、縣情和鄉情,聯繫自身德、智、體、技、藝、美諸因素,揚長避短,科學地、有效地進行。
在競賽中造就人才  在競賽中造就人才是社會主義人才成長的一般規律之一。一般而論,成才者是在內在的積極的心理品格和聰明才智充分施展於社會主義競賽之中,走向成功的。  造就人才需要競賽。競賽,使得競賽各方大顯身手,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進取精神。正如列寧所說,競賽在相當廣闊的範圍內培植了勞動者的進取心、毅力和大膽首創精神。同時在競賽過程中,又可以在人才和人才之間、人才群體和人才群體之間比、學、趕、幫,相互學習,促進和提高。發展和選拔人才需要競賽。萬物都要有比較才好鑑別,而競賽則為人才比較創造了條件。 人才的競賽成才律,普遍存在著。例如在我國的學校考試、軍事比武、勞動競賽、技術表演、體育比賽、演唱大獎賽、科學評獎等等,都是人才競賽的形式。實踐證明,在社會主義社會,開展競賽活動,是成長的有效途徑。社會主義成才律是為了出成果,出人才,繁榮社會主義經濟文化,造福於國家和民族,造福於全人類。社會主義競賽成才律充滿著同志式的戰鬥友情。比學趕幫,共同前進,普遍提高,這是社會主義競賽成才律的出發點。
揚長成才律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每個人的才能都能充分的發揮,揚長避短、各盡其能,這是社會主義人才成長的一般規律之一。在社會主義社會中,人才通過個人和組織的密切配合,揚長避短或揚長克短,個人的才能優勢得到充分發展,取得創造成功。這就是人才的揚長成才律。人才的揚長成才律告訴我們:揚長和避短是成長過程中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才能之短,有的可以避,有的不能避只能克。克短,也是為了更好的揚長。要揚長,一方面人才自身要盡力發揚自己的才能優勢。如果找不準自己的長處,就談不上發揚自己的優勢。另一方面,單位、組織和領導、管理、決策和經營者,要細心考察每個人才,了解每個人才的長處和短處,儘量把人才安排在最能發揮他的才能長處的崗位上,做到人盡其才。揚長成才規律,只有在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下,才能夠整體性地真正實現。
發現人才的信息渠道  要合理使用人才,使他們各盡其能,首先必須發現人才,這就要通過信息渠道,人才信息渠道法是一種人才發現法。人才發現可以通過多種信息渠道進行。比如,一般黨政部門的信訪處,是人才信息的重要渠道。不少好的建議,好的辦法、方案都是從信訪部門的來信、來訪中發現的,從而也就發現了人才。另外,報刊雜誌是介紹各類新出現人才的重要信息源。做各行各業的領導,要重視人才的信息渠道法,來發現人才,還能從參觀、訪問、出差、視察、遊覽、會議中,發現人才信息和難得的人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