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斯托克斯,1819年8月13日生於愛爾蘭斯萊哥,愛爾蘭數學家、物理學家。
基本介紹
生命歷程,科學貢獻,
生命歷程
斯托克斯在1819年8月13日生於愛爾蘭斯萊哥(Sligo, Ireland)海灣邊的小村里.
1837年, 他以優異的成績考進聞名的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
1841年, 他榮獲劍橋大學數學榮譽學位考試第一名(senior wrangler), 成為第一位史密斯數學獎的得獎人(Smith’s prizeman in math).
1849年, 斯托克斯成為劍橋大學的數學教授.
當他信主得救後, 他與開爾爵士(Lord Kelvin)和麥克斯韋(James Clark Maxwell)三人在1850至1900年間, 是最熱心傳福音和證道的基督徒科學家.
1885-1890年, 他成為英國科學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 of London)的會長, 並於1893年榮獲此學會所頒的科普利獎(Copley medal).
他也於1888-1891年間代表劍橋大學出席國會.
斯托克斯於1903年2月1日在英格蘭的劍橋郡(Cambridgeshire)離世.
科學貢獻
1849年, 斯托克斯發表了著名的“顆粒沉降理論”(Sementation Theory): 水中懸浮的顆粒, 受重力而向下, 受浮力而向上, 最後會趨於平衡.
1851年, 他發現雖然石英與玻璃看似相同, 但用紫外線一照, 石英可讓紫外線穿透, 玻璃卻只能讓可見光穿透, 無法讓紫外線透過. 這個發現使他榮升為英國皇家科學院的會員.
斯托克斯以他的“黏滯度定律”(law of viscosity, 1851年)發展了流體動力學(hydrodynamics), 描述小球體(sphere)經過黏滯流體(viscous fluid)的速度, 所以運動黏度單位 — stokes(斯托克斯) — 便以他的名字命名.
他也研究光波的理論, 並於1852年命名和說明螢光性的現象(phenomenon of fluorescence). 他發表了地球磁場的變動, 開創了“大地測量學”(geodesy).
“斯托克斯”這個名字成為科學界所熟悉的名字:土木工程系的黏滯流體力學有“斯托克斯定律”(Stokes’ law); 數學系的向量分析學(vector analysis)里有“斯托克斯原理”; 物理系的光學裡有“斯托克斯效應”; 地質系裡也可找到斯托克斯對於地球重力場的研究和貢獻.
信仰為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