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面濮,古族名。見《新唐書·南蠻傳下》。為漢晉時期閩濮(即緬濮)、躶濮之一部。今孟高棉語系布朗、佤、德昂等族的先民。因其民有文面之俗,故稱。漢晉時期與濮人(永昌濮)、百越人及其他種人交錯居於雲南永昌郡(治今雲南保山,後移耿馬),相當於今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保山、臨滄、思茅地區和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與黑僰濮,赤口濮史稱“三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面濮
- 類別:古族名
文面濮,古族名。見《新唐書·南蠻傳下》。為漢晉時期閩濮(即緬濮)、躶濮之一部。今孟高棉語系布朗、佤、德昂等族的先民。因其民有文面之俗,故稱。漢晉時期與濮人(永昌濮)、百越人及其他種人交錯居於雲南永昌郡(治今雲南保山,後移耿馬),相當於今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保山、臨滄、思茅地區和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與黑僰濮,赤口濮史稱“三濮”。
文面濮,古族名。見《新唐書·南蠻傳下》。為漢晉時期閩濮(即緬濮)、躶濮之一部。今孟高棉語系布朗、佤、德昂等族的先民。因其民有文面之俗,故稱。漢晉時期與濮人(永昌濮)、百越人及其他種人交錯居於雲南永昌郡(治今雲南保山,後移...
文面,漢語詞語,拼是wén miàn,意思是1. 在臉上刻畫花紋。2. 在臉上刺字或記號。3. 金屬錢幣有字的一面。4. 公文。詞語出處 《新唐書·南蠻傳下·三濮》:“有文面濮,俗鏤面,以青湼之。”運用示例 楊朔《滇池邊上的報春花》:“女愛娜的臉上刺滿綠色的花點,刺的是朵蓮花。我很想問問她文面的...
是東濮凹陷的東部邊界斷裂,南起河南蘭考,北至山東聊城以北,全長達270Km,在凹陷範圍的長度達140km,走向北北東,傾向北西,傾角50-60°,具有上陡下緩梨式斷層特徵,斷距向深部加大,從上第三系至奧陶系頂面斷距由100-200m加大到8350m,斷層落差最大處在前梨園一帶,往南北方向落差逐漸減小。早第三紀時期...
據《九天大濮史錄》一書的保管者介紹,他的祖上曾是宋代仡佬蠻王李文通的後代,他本人並不知曉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但他一直傳承祖訓,視此書為寶。因此,《九天大濮史錄》當是在仡佬族中傳說已久且失蹤多年的“天書”。記述 這部用仡佬文專述仡佬族及其先民歷史的論著共511頁61個細目,由線裝四卷合訂構成,...
獨龍族紋面的習俗當起源於一種古老的信念,紋面限於婦女,俗稱“畫臉”。《新唐書》稱“文面濮”,《南詔野史》稱“繡面部落”,可見獨龍族紋面由來已久。少女十二三歲時就要紋面,有表示成年之意,而且出嫁前必須紋面。36位紋面女最大年齡108歲,最小50歲,平均年齡72歲。紋面時的年齡最大31歲,最小6歲,...
還有一些戲,如《青石山》的周倉、《定軍山》的夏侯淵,還有《長板坡》的張飛、《惡虎村》的濮天雕,這些本來也是由武淨扮演的,後來慢慢地都由架子花來演,武淨戲的範圍也就越來越窄了。剩下的如《白水灘》的青面虎、《竹林計》的余洪、《挑華車》的黑風利等,這些還屬於武淨的範疇。在正淨和架子花...
如《魚腸劍》中的專諸,《武科場》中的常遇春,《大保國》中的徐延昭,有些人物在小說或者民間口頭文學中描述為紫臉膛,因而使用紫色臉,如《惡虎村》中的濮天雕,《招賢鎮》中的費德功,《戰長沙》中的魏延。有的人物用紫色臉是為了與同台的其他角色區別,如《百壽圖》中的北斗星是相對於老生的南斗星,顯得...
布依族與古代的“僚”、“百越”、“百濮”有淵源關係,唐代史稱“西南蠻”,宋元以後稱“蕃”,“仲家蠻”,明、清稱“仲蠻”,新中國成立後,統稱布依族。布依族蠟染:布依族的蠟染,圖案有幾何紋樣,也有自然紋樣,有的還可以從銅鼓紋樣上找到彼此的淵源關係。自然紋樣十分生動傳神,採用最多的是石榴、牡丹、...
紫色臉譜,為京劇中剛正威嚴的人物常用的紫色臉。如《魚腸劍》之專諸,《二進宮》之徐延昭。這些人性情直爽,與黑色臉人有相似之處。但是用黑色顯得粗魯,用紫色有介於黑、紅兩色之間的意思。有的人物在小說中描寫為紫色臉膛,因之也用紫色臉,例如魏延、濮天雕、費德功,《柴桑口》的龐統勾紫臉是表示其相貌醜陋...
這時綦江地區古代先民中的匠師們,在堅韌的石壁上用工具創造藝術,形成了巴、僰、濮、獠等少數民族世俗生活的寫實與誇張的石刻文化藝術。崖畫又稱為畫像石,古代藝術師們在石面上用刀和筆創造的藝術品,這種作品本屬雕刻藝術,但實際上還含著許多繪畫技法。綦江崖畫是繪畫雕刻相結合的畫像石,在綦江兩岸的石壁及...
雲南民族樂器---吹奏樂器的產生時代,現發掘出土的有距今2500年左右的青銅葫蘆笙(見前文),另外,從昆明官渡區彝族子君支系流行的兩孔陶塤“阿烏”以及文山濮人支系流行的三孔陶塤“笛老挪”等樂器來看,在更古老的原始時代,雲南的土著民族就已創造出自己的吹奏樂器了。此外,我們從哈尼族使用的“吹哩”(三孔),...
這些文飾不僅反映了句町人的自然崇拜、心理訴求,宗教觀念,而且還反映了當時人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應該說,它是句町銅鼓文化的典型代表。2、特點:精美的鑄造工藝、繁褥的紋飾、工藝精緻、造型端莊。 3、歷史:銅鼓是我國南方濮、越人創造的一種重器,是我國藝術寶庫中之瑰寶。迄今已有二千七百多年歷史。《...
夏禹,為梁州外境,髳濮之屬。周、春秋,為百濮地。戰國,改百濮地為滇地,縣地屬之。漢元鼎六年(前111年),開越嶲郡,元謀北部設三絳縣(今姜驛),南部屬益州郡弄棟縣。蜀漢,南部屬雲南郡蜻蛉縣,北部為越嶲郡三縫縣。西晉,東、西、南部屬寧州,北部併入會無縣(今四川會理縣),屬益州。東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