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臉上刻畫花紋。2. 在臉上刺字或記號。3. 金屬錢幣有字的一面。4. 公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面
- 釋義:在臉上刻畫花紋
- 拼音:wénmiàn
- 出自:《新唐書·南蠻傳下·三濮》
讀音:wénmiàn
1. 在臉上刻畫花紋。《新唐書·南蠻傳下·三濮》:“有文面 濮 ,俗鏤面,以青湼之。” 楊朔 《滇池邊上的報春花》:“女 愛娜 的臉上刺滿綠色的花點,刺的是朵蓮花。我很想問問她文面的原因,又怕碰了她的痛處,不大好問。”
2. 在臉上刺字或記號。為 宋 金 時防止士兵逃走和施諸發配犯人的一種殘酷制度。《類說》卷二六引 宋 陶岳 《五代史補》:“健兒文面,自 梁太祖 始。”《資治通鑑·後梁太祖開平元年》:“壬寅,詔赦其罪,自今雖文面亦聽還鄉里。” 宋 曾慥 《高齋漫錄》:“ 章綖 坐私鑄,文面編置,人多言其枉。”《水滸傳》第七二回:“ 宋江 是個文面的人,如何去得京師?”
3. 金屬錢幣有字的一面。《漢書·西域傳上·罽賓國》“以金銀為錢,文為騎馬,幕為人面” 顏師古 注引 三國 魏 張晏 曰:“錢文面作騎馬形,漫面作人面目也。”
4. 公文。《元典章·戶部二·定下使臣分例》:“長行馬使臣如有齎把聖旨令旨並省部文面,勾當官中公事,一兩箇為頭人員頓宿處,依分例支者。”《元典章·刑部十三·路人驗引放行》:“如管民管軍官並其餘諸投下人員,若無上司文面勾喚,欲往他處勾當,亦聽以次人於本處官司告給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