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納特卡制是指美國進步教育運動中出現的一種教學制度。由教育家華虛朋提出。1919年起在伊利諾斯州文納特卡鎮公立學校進行實驗。將課程分為兩部分:(1)指定作業。為適應未來生活的需要,是所有學生均需掌握的“共同的知識或技能”(包括讀、寫、算等)。教學按學科進行,以學生自學為主,適當進行個別輔導;要求每個學生按自己的能力和可能的進度擬定學習計畫, 並在工作簿上記錄進展情況;最後以考試形式檢驗學生學習結果,並由學生自己根據考試成績決定下一步學習方向。(2)團體活動與創造性活動。由文化的和創造性的經驗組成,分小組活動或施教,目的是發展兒童的社會意識。通過手工勞動、音樂、藝術、運動、集會以及商業、編輯、出版等團體活動隨機進行,無一定程式,亦不考試。主要特點:提倡教學個別化,學校社會化。因影響學科的深入學習及具體實施頗為困難,1943 年實驗停止。20 世紀20 年代末 30 年代初傳入中國,在由陳鶴琴主持的上海工部局所辦的國小試行,影響一些學校的教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納特卡制
- 創建時間:1919年
- 屬性:教學組織形式
- 課程:課程被分為兩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