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存環境基礎》是2015年6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璐、黃建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物保存環境基礎
- 作者:楊璐,黃建華
- 出版時間:2015年6月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頁數:212 頁
- ISBN:9787030443861
- 定價:68.00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字數:270千字
- 叢書名:西北大學文化遺產研究叢書
《文物保存環境基礎》是2015年6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璐、黃建華。
《西北大學文化遺產研究叢書:文物保存環境基礎》在對文物保存學科構架及基本理念介紹的基礎上,以影響文物保存的環境因素為對象,詳細介紹了保存科學中的溫度、濕度、光輻射和空氣污染物五類因素的基本概念、對文物的影響方式、監測與調控...
《文物保護基礎理論》是2018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以文物質點模型為主線,對文物保護研究過程中所涉及的理論、方法和基本概念以及技術原理進行了著述,目的是建立文物保護基礎理論體系,以滿足文物保護學科發展的...
文物保護,指的是對具有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的歷史遺留物採取的一系列防止其受到損害的措施,這個過程叫做文物保護。中國登錄不可移動文物近77萬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352處。國家核定公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18處,國家歷史...
館藏文物保存環境質量檢測技術規範 《館藏文物保存環境質量檢測技術規範》是2009年3月1日實施的一項行業標準。起草人 解玉林、吳來明、徐方圓、施超歐、王復、張元茂。起草單位 上海博物館、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
《漢陽陵帝陵外藏坑遺址展示廳的文物保存環境研究》是2016年3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曹軍驥、胡塔峰、馬濤、李庫。內容簡介 系統評價遺址博物館的室內環境,是改善環境控制技術、提高文物保存能力的前提。本書對國、內外相關研究...
古建築保護、壁畫保護、館藏文物與環境、田野考古技術、低溫技術與套用、計算機原理及套用、管理信息系統、網路套用基礎、普通物理學、工程力學、高等數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中國古代史、中國考古學通論、文物學概論、博物館...
《故宮文物保護工程體系構建與實施一一基礎設施建設》是一本2022年天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穆克山。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六個篇章,對故宮文物保護工程各個階段的主要實施內容進行了詳細的敘述,並在附錄章節摘選了文物保護和建設相關...
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我國文物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全社會保護文物的意識進一步增強,文物保護基礎工作不斷夯實,資源狀況基本摸清,保護經費和保護力量持續增長,保護狀況明顯改善,博物館建設步伐加快,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穩步...
附錄A (規範性附錄)館藏文物保存環境照度的測定方法 附錄B (規範性附錄)館藏文物保存環境紫外照度的測定方法 附錄C (規範性附錄)館藏文物保存環境中甲酸、乙酸的測定方法 附錄D (規範性附錄)館藏文物保存環境中氨的測定方法 附錄E (...
《水下文物保存環境調查技術與評估方法研究》是2018年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際標、陳春亮、梁春林、孫春利。內容簡介 書擬通過已有水下文物資料、相關數據及評估方法的集成與分析,研究各環境要素對水下文物保護的影響規律,建立水...
——主體多元、結構最佳化、特色鮮明、富有活力的安徽博物館體系基本形成,館藏文物預防性保護進一步加強,珍貴文物較多的博物館藏品保存環境全部達標,館藏文物利用效率明顯提升,展覽展示更加貼近社會,文博創意產業持續發展,有條件的文物保護...
博物館藏品保存環境進一步改善;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博物館體系日臻完善,館藏文物利用效率明顯提升;文博創意產業持續發展,向公眾開放文物保護單位數量不斷增加、質量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功能和社會教育作用進一步彰顯;文物行業人才隊伍結構不斷...
到2020年,全面摸清全市文物資源狀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存狀況良好;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存狀況明顯改善;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保護措施得到落實;可移動文物保存環境大幅提升。全面建成相對完善...
到2020年,全面摸清全省文物資源狀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存狀況良好,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存狀況明顯改善,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保護措施得到落實;可移動文物保存環境大幅改善,預防性保護和搶救...
在文物收藏較為集中的博物館,建設文物保存環境監測平台、環境調控系統和專有裝置,實現國家一、二級博物館文物保存環境全部達標。在地震多發地區,開展館藏文物防震設施建設。實施館藏革命文物預防性保護工程,改善館藏革命文物保存環境。(...
一、發展環境 “十三五”時期,各地區各部門紮實推進文物工作,文物事業取得顯著進步。完成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登錄國有可移動文物1.08億件/套。國務院核定並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存狀況持續改善,安全形勢總體平穩...
文物是國家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文物普查是國情國力調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確保國家歷史文化遺產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我國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基礎工作。開展文物普查是為了全面掌握不可移動文物的數量、分布、特徵、保存現狀、環境狀況等基本情況...
《南方地區文物保護與水環境治理》選擇了中國南方七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作為剖析的案例,這七個專題研究對象涉及早期城址、晚期古城、古水利工程、古礦業、古村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課題組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遺產與水環境的歷史和...
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計畫用3到4年的時間全面掌握不可移動文物的數量、分布、特徵、保存現狀、環境狀況等情況,建立國家不可移動文物總目錄,為系統廓清我國文物資源家底、準確判斷文物保護形勢、科學制定文物保護政策提供依據。此次普查從2023...
《趙王陵文物保護總體規劃(2021-2035年)》由河北省政府批准公布,包括規劃文本、圖紙、說明和基礎材料彙編等內容,是做好趙王陵保護、管理和利用的基礎規劃。發展歷程 2022年6月,河北省政府批准公布《趙王陵文物保護總體規劃(2021-2035...
①預防為主。防止藏品損壞是保護藏品的主要途徑。發掘出土文物,要在出土時即採取科學保護措施。藏品在入藏前應進行嚴格檢查,對劣化變質的藏品應進行保養修復後再入藏。藏品要貯存於適宜的收藏環境中。②區別對待。藏品的材料質地、製作...
各地區進一步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認定和登記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種類、數量、分布狀況、生存環境、保護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及時向社會公布普查結果。保護規劃 制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抓緊...
(三)環境整治:包括設施外部區域的綠化和土地平整。第七條 國家重點地區考古標本庫房選址應考慮以下因素:(一)文物安全需要。(二)工作便捷、公共服務需要。(三)工程地質與水文條件、交通與水電燃煤氣等公共基礎設施條件、人文與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