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氏圖
- 外文名:Venn diagram
- 別名:維恩圖
- 創作時間:1880年
- 提出者:維恩
- 用途:顯示元素集合重疊區域的圖示
定義,起源,例子,類似的圖,擴展,在大眾文化中,參見,
定義
文氏圖(英語:Venn diagram),或譯Venn圖、溫氏圖、維恩圖、范氏圖,是在所謂的集合論(或者類的理論)數學分支中,在不太嚴格的意義下用以表示集合(或類)的一種草圖。它們用於展示在不同的事物群組(集合)之間的數學或邏輯聯繫,尤其適合用來表示集合(或)類之間的“大致關係”,它也常常被用來幫助推導(或理解推導過程)關於集合運算(或類運算)的一些規律。
起源
例子
在文氏圖法中,如果有論域,則以一個矩形框(的內部區域)表示論域;各個集合(或類)就以圓/橢圓(的內部區域)來表示。兩個圓/橢圓相交,其相交部分表示兩個集合(或類)的公共元素,兩個圓/橢圓不相交(相離或相切,而實際上在文氏圖中相切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因為文氏圖是以圖形的內部區域來表示的)則說明這兩個集合(或類)沒有公共元素。
比如黃色的圓圈(集合A)可以表示兩足的所有活物。藍色的圓圈(集合B)可以表示會飛的所有活物。黃色和藍色的圓圈交疊的區域(叫做交集)包含會飛且兩足的所有活物──比如鸚鵡。(把每個單獨的活物類型想像為在這個圖中的某個點)。
人和企鵝會在橙色圓圈中不與藍色圓圈交疊的部分中。蚊子有六足並且會飛,所以蚊子的點可以在藍色圓圈中不與橙色圓圈交疊的部分中。不是兩足並且不會飛的東西(比如鯨和響尾蛇)可以表示為在這兩個圓圈之外的點。在技術上,上面的文氏圖可以解釋為"集合A和集合B之間的聯繫,它們可以有一些(但不是全部)的元素是公共的"。
集合A和B的組合區域叫做集合A和B的並集。在這個個例中並集包含要么兩足、要么會飛、要么兩足並且會飛的所有東西。圓圈交疊暗示著兩個集合的交集非空──就是說在事實上有活物同時在黃色和藍色圓圈中。
文氏圖與其它的圖示法一樣,它不能準確表示一個集合(或類)中到底有哪些元素。
有時在文氏圖在外面繪製一個方框(叫做全集)來展示所有可能事物的空間。如上提及到的,鯨可以表示為不在並集中但在(活物或所有事物,依賴於你如何選擇對特定圖的全集的定義)全集中一個點。
類似的圖
歐拉圖可能在外觀上同文氏圖是一致的。它們之間的區別只在於它們的套用領域中,就是說在被分割的全集的類型中。歐拉圖展示對象的特定集合,文氏圖的概念更一般的適用於可能的聯繫。文氏圖和歐拉圖沒有合併的原因可能是,歐拉的版本是早在100多年前就出現了的,歐拉已經有了足夠多的成就了,而Venn只留下了這么一個圖。
在歐拉圖和文氏圖之間的區別只是在想法上,歐拉圖要展示特定集合之間的聯繫,而文氏圖要包含所有可能的組合。下面是歐拉圖的一個例子:
在這個例子中,一個集合完全在另一個集合內部。我們說集合A是在世界中能找到的所有的不同類型的乳酪,集合B是在世界中能找到的所有食物。從這個圖中,你可以看出所有乳酪都是食物,但是不是所有食物都是乳酪。進一步的說,集合C(比如說金屬造物)與集合B沒有公共元素(集合的成員),從此我們可以在邏輯上斷言沒有乳酪是金屬造物(或者反過來說)。在形式上,上述的圖可以在數學上解釋為"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而集合C和集合B沒有公共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