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拱八九自然村
- 別名:村莊
- 行政區類別:雲南省普洱市鎮沅縣恩樂鎮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面積:12.68 km
- 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24.5℃
- 人口數量:551人(2010年)
文拱八九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普洱市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恩樂鎮復興村民委員會,屬於壩區。位於復興村南邊,距離復興村委會1公里,距離恩樂鎮8公里。國土面積12.68平方公里,海拔1110米,年平均氣溫24.5℃,適宜種植...
陽新嚴氏始祖均舉公,約在宋寶祐年間(公元1253--1258)由江西遷徙至興邑黃顙口,是當地最早落戶的姓族之一,經八九代人的努力,到明朝為富川旺族。傳說當時嚴家塆有四十八口官印,後因他們在外為官落戶而失聯。嚴家塆地域廣袤,其土地面積範圍,大冶湖有百擔圍,海口湖十三戶之一,菖湖一半,南鄉直管富水。山...
後胡宗南改建為“黃埔軍校第七分校” (簡稱第七分校),興盛村便是七分校的門戶,並在西彌路興盛村口十字路南兩邊建有八九米高的磚灰結構的四樽門墩,兩大兩小,粉白一色,十分氣魄。中間兩墩上橫跨一拱形門楣,上塑金色楷書“黃埔軍校第七分校”八個大字(1964年,本村三隊遷湯房廟馬房於北門外時,因磚料...
後來在修鐵路、建新房過程中,遭受了幾次人為砍伐,現只存20多棵,最集中的樟樹群在村西村委會大院旁,最大最久遠的是村南的“樟樹王”,有近千年歷史。該樹最大直徑4.2米,樹冠避地面積約1畝,要八九個成人才能圍抱。村西古樟群曾是嚴嵩曾孫嚴雲從反清復明時,回鄉組建勇士隊練兵用的哨院。千年古井 村內...
東茗村莒溪自然村原名改溪,村中有條小溪,古時山洪為患。為了安全,人們把小溪改道村前,故名改溪,後村子擴大,形如一龜,人們就把改溪叫成龜溪,因龜與莒屬同音,就寫成莒溪。宋元豐2年遷移於此,距今已有935年歷史。長樂自然村始建於明代成化年間,距今亦有600多年歷史。里外了山自然村清屬豐樂鄉八九都,...
十道河村,是河北省承德縣東北部的一個自然村。該村坐落在燕山中段深處,七老圖山南麓,位於五道河鄉政府北側5公里。十道河最高海拔將近1000米,是村子的西溝大尖。山頂上,原設有專供飛機導航用的鐵架一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為多山區。自道北溝梁頂至該村街里,一路全是下坡。十道河街海拔約200多米,...
石家莊郊區有113個自然村(也有稱104個),而西焦村即是這些村中的一個。具體來說,西焦村位於華北平原西側,大致為北緯38度,東經114度。東臨石家莊鬧市區,南接石銅公路,北接機場路,西通獲鹿。(作者注;此為《獲鹿縣誌》載)現在的西焦村給我的印象是這樣的,我們走在水泥鋪成的平坦路面上,可以看到行...
主人須殷勤待客。撒拉族十分敬重“舅親”,認為“鐵出爐家,人出舅家”。撒拉族男孩到七八歲時,便要接受“割禮”。女孩到八九歲時,就要戴上“蓋頭”,以示進入成年。完成這兩項儀式之後,成年男女便要擔負起宗教義務。與此同時,家長們都開始為自己的子女物色對象。到十五六歲時,便都結婚成親,生兒育女。
奎閣:在縣城濃洄鎮對岸——白鶴山上,建於一八八九年 興國寺:在廣安縣城南園內,唐貞年間始建,明期重修,系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目錄 封面書字 一、前言 二、廣安縣概況 三、行政區劃和自然村 濃洄鎮 廣福區 廣福公社 棗山公社 廣門公社 鞍山公社 廣羅公社 穿石公社 化龍公社 方坪公社 官盛公社 前進公社 協興...
村里出一條大龍,二條小龍到石倉源茶排鬧新年,出動人員150多人,茶排又有迎燈隊伍,鑼鼓號角嘹亮,鑼鼓喧天,旂幡招展,鞭炮齊鳴,彩燈輝煌,大龍小龍共舞,看得人眼花潦亂,一條源八九個村人紛紛趕來看燈,人山人海,擠倒路墈(兩面空的石墈)踩壞路邊田麥苗不少。直到第二天天亮收燈。正月十四和十五元宵...
其中,農業產值35.89億元,同比增長8.2%;林業產值6.84億元,同比增長3.6%;牧業產值16.9億元,同比增長5.2%;漁業產值0.78億元,同比增長1%;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45億元,同比增長4.7%。糧食種植面積38912畝,增加735畝;油料種植面積3989畝,增加249畝;蔬菜種植面積52295畝,增加929畝;茶葉種植面積98581畝...
(始建於一八九幾年)阜山教堂歷經多次翻修和重建,最新的建築重建與2003年,歷時多年完成。最新的教堂可以同時容納1000人-1500人同時參加。朱岙殿 朱岙殿系複式四合院建築。總體布局為三進兩廂,總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一進面闊五間22.6米,進深五柱12.3米;十三架檁,中柱分心三步梁,用五柱,歇山頂。明間...
南宋寶佑四年(1256年),吳、陳兩姓村人聚居而形成村落,取名“倘驛村”。明洪武年間(1368-1398間),因“諸峰環繞羅列,驛站於此”,村中有識之士改村名為“羅驛”,《李氏族譜》記載為:“羅者,諸峰環拱羅列;驛者,馬公開瓊建驛,因以村名”。清代,羅驛村曾稱為“羅亦”,不久後又恢復“羅驛...
三清山風景名勝區距龍虎山僅300里,近在咫尺,傳教、化緣的方士來往頻繁,聯繫也極為密切,三清山風景名勝區的教務活動幾乎直接在張天師控制之下進行的,此時山上朝拜之風極興盛,散居於贛、浙、皖、閩的方士和信徒,每年的八九月份,都要組織香會“一年朝三清,一年朝少華”。他們結隊而行,以三清神像和旌旗開道...
以土地類型分,800米以上中山占42.95%;500米以上—800米低山占36.68%;300米以上—500米高丘占1.12%;100米以上—300米中丘占0.75%;100米以內低丘占1.85%;台地占0.89%;平原占15.56%;其他占0.2%。全縣東部、西北部、中部和東南部屬中、低山地貌,土地坡度大,農墾困難,多為林業用地。東北部和西...
蘭谿市橫溪鎮國慶行政村湯塢自然村上方有一個岩洞,當地人叫“蟢絲岩”,又名“麂獅岩”,岩高數十米,深八九米,洞內面積近千平方米,且大洞中有小洞。據傳,元朝末年,朝廷腐敗,朱元璋與陳友諒先後揭竿而起,風馳電掣般形成了割據氣候。一山不容二虎,朱元璋與陳友諒互不相讓,產生火併。陳友諒先發制人,...
大山江街道主要流行博茂白話,嶺圩小區講博鋪口音白話,部分地區講吳川土白話;樟鋪鎮居民亦操白話,跟振文白話較為接近;塘鎮、長岐鎮、淺水鎮通行白話,主要為長岐口音、塘口音;蘭石鎮居民多數講吳川東話,只有靠近梅菉鎮的3個自然村主要講梅菉白話;覃巴鎮居民講梅菉白話、吳川東話和吉兆海話;王村港鎮居民...
梅州圍龍屋是一種富有特色的典型客家圍村建築,是半圓形客家圍屋(客家圍村)的代表,為廣東傳統客家民居樣式之一。遍布於梅州(梅江區、梅縣區、興寧市、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平遠縣、蕉嶺縣共2區1市5縣)全市8縣(市、區),一般都有二三百年乃至八九百年歷史。圍龍屋的客家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從建築風格...
唐梅近旁便是宋柏,高28米,直插雲表,枝葉茂密,古根盤結,是觀中現存最雄偉挺拔的古木,距今已有八九百年的歷史了。袁嘉穀曾賦《宋柏行》詩云:“風霜飽閱八百載,柏身老矣色不改。問柏何緣老不改,中堅持有性根在。”此詩既讚美宋柏飽經風霜仍生機盎然,又表達了作者高遠的志向,抒情哲理融為一體,具有深刻...
2017年糧食種植面積12935公頃,比上年減少165公頃;油料種植面積568公頃,增加150公頃;甘蔗種植面積89公頃,減少126公頃;蔬菜種植面積4869公頃,減少15公頃;烤菸種植面積19公頃,減少26公頃;果園面積 2974公頃,增加1030公頃;桑園面積3122公頃,減少385公頃。 2017年糧食產量40352噸,比上年下降6.4%;油料產量642噸,增長31.7%;...
唐妙庸墓墓主系延東一富戶,民國初年去世。墓在該鄉浦田村大筆垌,規模宏大,雕工精湛,堪稱近代墓葬之藝術精品。古、近代建築 高仙橋位於瓜里鄉白水村下白水。建於清道光末年,設計古樸,頗具特色。空大橋位於梅溪鄉梅溪街,為單拱石橋,建於清代。天生橋位於梅溪鄉坪水底村馬家坪。系單拱石橋,建於民國22年(...
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漳平置縣後,龍巖劃出居仁、永福、感化、和睦、聚賢。明、清時基太屬居仁里九鵬社(含有:茶林孟、南洋、滿洲營、卓宅、遂林、鄭壯坂、居太共七個自然村)。民國時稱堂太鄉基太保。1949年建國初期屬黨太鄉基太村。1950年土改時稱黨太區第二區為基太鄉(含鐘秀村)。1957年稱基...
費樓村(阿房村)位於江蘇豐縣城西南約15公里處,與安徽碭山相臨。費樓村是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張天師的故里。費樓原為行政村,有人口1358人,在2005年江蘇省規劃時併入榮莊,成為容莊的一個自然村。但由於實際操作上的種種原因,在規劃後仍是按照原有的行政村在管理。費樓總用地面積為2158000平方米,其中村莊...
美食推薦:龍湖酥糖、龍湖燉糕、老拱合大糯粽、玩如落湯錢、大坤鴨丸、牢江清心丸、阿章粿汁、文龍糯米丸、元城炒炒麵、姚華南蚝煎等。活動舉辦 2020年10月31日,2020年南粵古驛道“Hello5G杯”定向大賽(第六站·潮州潮安)暨“魅力潮安行”系列活動在潮州市潮安區龍湖古寨舉行。所獲榮譽 龍湖古寨先後被列為...
海晏橋(大橋村)是隸屬於玉溪市澂江縣海口鎮轄區內的自然村,在位置距離澂江縣城20公里的撫仙湖東岸,與華寧接壤,距離海口集鎮1公里左右,沿撫仙湖出水口一直往下走,河道兩邊全是竹子和大樹的村子就是大橋村,是海口鎮生態較好的自然村落之一。 海晏橋(又名大橋),是澂江縣境內最大的一座古橋,是澂江縣重點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