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簡介
嚴家塆,位於
黃石長江沿岸以東,隸屬
黃石市陽新縣。西面為黃石新港(物流)工業園,(黃石棋盤洲保稅物流中心),距黃石市中心25公里,北臨長江,南倚鳳凰山,與醫藥學家李時珍故里
蘄州隔江相望,是沿江一帶有名的“花果之鄉”、“魚米之鄉”。境內國土面積1682平方公里。總
人口1286。村委會駐沙港國小旁。
嚴家塆歷史悠久,區位優越,
自然資源豐富,環境優越。境內有山場,湖塘,果園,林場等。
2005年,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在全體村民的努力下,通往鎮中心的鄉村公路實現全線貫通,自來水流入各個家庭戶,受益人口惠及全村。是全鎮較早使用
自來水的自然村之一。
2012年至今,在村主任嚴榮信的領導下,全體嚴氏族人的共同努力下,從美化鄉村環境,到規劃建成鄉村公路3.2公里,整治池塘污水兩口,大理石欄桿310米,建成生活垃圾池一座,保護了國家級古樹17棵:從提高村民生活質量,到新建村民廣場,籃球場,嚴家塆禮堂,嚴家塆公園以及
路燈的全村普及:從豐富村民精神生活,到組建舞蹈隊,鑼鼓隊,音樂隊,為全鎮新農村建設打響第一槍。
家族歷史
嚴家塆是一個古老的
村莊,也是該鎮最古老的居民。其祖籍
江西奉新縣石巷(今屬奉新縣
會埠鎮),約在宋寶祐年間(公元1253--1258)由江西遷徙至興邑黃顙口落業該地以來,已近750多年的歷史。該族人口眾多,家族人員遍及省內外,是當地的一支名門望族。其《富春堂·
嚴氏宗譜》歷史悠久,保存完整,內容翔實,頗具歷史價值,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家族譜書,《
嚴氏宗譜》二卷,由嚴天開等人纂修,木刻活字印本,現收藏在中國家譜網。
歷史文化:
嚴家塆坐落於長江南岸,背依
幕阜山脈--鳳凰余脈,村莊四周環繞著青松翠竹的土山包,昔稱盤龍地,先祖們選此寶地落戶繁衍至今,為
陽新嚴氏十幾個莊門的發祥地。現東至江浙,西到川蜀,北居北平,南伸海南,均有其發祥地的人在外大展宏圖。
嚴氏是一個古老的姓氏,受歷代名人的讚許,如皇上的誥赦,從漢武帝(公元前136年),至明嘉靖(公元1540年),譜中現存記載的有十餘幅。漢武帝劉秀所題的“與嚴子陵書”:漢武帝建元四年八月十日《漢侍中助公敕》,北宋范仲淹撰寫的“嚴先生祠堂記”:宋朱熹為嚴氏譜牒“引”等等,足以證明嚴氏輝煌的社會地位。
陽新嚴氏始祖均舉公,約在宋寶祐年間(公元1253--1258)由江西遷徙至興邑黃顙口,是當地最早落戶的姓族之一,經八九代人的努力,到明朝為
富川旺族。傳說當時嚴家塆有四十八口官印,後因他們在外為官落戶而失聯。
嚴家塆地域廣袤,其土地面積範圍,
大冶湖有百擔圍,海口湖十三戶之一,菖湖一半,南鄉直管富水。山脈從下樑塆到真仙垴十里之長。可惜,明末李自成起義,文稿全毀,現僅存部分文物,如祠堂掛的誥赦匾,“文革”被毀的忠義碑坊的一對花柱樁,龜拱坊的石龜和兩根大石柱,以及僅剩的一片梔子夾,諸多明朝(東至五爪咀,西至大冶湖,北到黃顙口,南至下樑塆和沙子垴山腳)雄偉而華麗的碑石,還有隻能官家供奉地主(唐代韓愈是全國的總地主)而建的地主堡。其他戶家是民家,只能敬土地(是地方小吏)而建的土地廟。綜上所訴述,足可說明嚴家塆的歷史風貌。
嚴家塆先祖因時局所困,失去寶貴資料,後於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著手蒐集整理重修家乘,歷經四年大業告竣。為承前典範撰有傳和贊,為激發後人,編有祖訓,家訓,弟子規等規範後人行為準則,為嚴家塆在各個時期的文明和睦與發展,發揮了很多的作用。
可嘆,國不富強,民眾遭殃,清後期國運淪落,腐敗橫生。所謂“三年清知府,十萬白花銀”為國之內憂,八國聯軍進犯,為國之外患。當時嚴家塆較為富庶,特負重荷,盤剝到民不聊生,眾多嚴氏族人不堪重負,背井離鄉下江南(今安徽繁,宜宣城等)。特別是日寇侵華,見嚴家塆四周森林茂密,疑是囤兵重地,多次對嚴家塆狂轟亂炸,日寇據點常去嚴家塆,拉民夫,強搶掠奪,製造恐慌,宗親們不敢歸家而逃亡,可悲,嚴家塆元氣大傷。
解放後,在黨的正確方針路線指引下,特別是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嚴家塆逐漸恢復了元氣,加之祖先們留下的寶貴遺產,全塆面貌煥然一笑,現有無線網路全面覆蓋,自來水戶戶直通:現代電器,道路硬化,廣場建設,修建了禮堂和祠堂,大理石欄桿圍兩塘,家家豐衣足食,戶戶小康洋房,全塆現有博士,碩士,學士 大學生近百名,個個奮發向上。
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更讓全體嚴氏族人領悟“國”與“家”的關係,從內心真誠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把文明向上的精神,團結和諧的風範,留給後人,讓嚴家塆人才興旺,長發其祥!
家 訓:
父慈子孝 天地之經 兄寬弟忍 手足宜親
幼當事長 卑莫凌尊 男女內外 規矩嚴明
我有讀書 宜教子孫 我有田地 莫畏辛勤
早完國稞 毋欠朝廷 貧當守分 勿做匪人
污宗刁訟 產盪家傾 毋貧酒色 傷敗葬倫
排官告吏 惹禍之門 貴莫恃勢 富莫吞貧
衣食兩端 儉奉其身 和鄰睦族 莫訟莫爭
貧不可量 賤不可輕 凡事順理 人心自平
義門可羨 仁里堪稱 我祖有知 含笑幽冥
派引:
譜之設有派者,原為尊卑之分,無派則人倫絮亂,必致祖孫不辨,叔侄難分,古人思所以治之,採用一世取一字以紀名之,曰字派,字派既定,故雖族大人眾,疏遠遼闊,素不相識,問何派即知誰尊誰卑,甚矣。派之不可不正,派正則名正,名正而後尊卑定,昭穆不絮矣。
龜拱坊傳說:
話說明朝時期,村裡的一位老人,頭天晚上做夢,夢到玉台處<現嚴家禮堂門口>系了兩隻大老虎,沒想到第二天,幾名衙役押著兩名犯人在玉台休息,老人見兩犯人不像犯罪之人,於是花錢收買了衙役,私下救了兩位落難的囚犯。數年後,當年的囚犯飛黃騰達,當了大官,為了感謝老人的救命之恩,命人前來報恩,沒想到老人早已去世,為報答老人的恩德,那位官人把做好的烏龜石,通過船隻經長江運送至嚴家湖塘時,發生故障,烏龜石不慎落水,沉落在現在的湖塘邊上,而烏龜背上的牌坊因文革而遭到破壞,散落在老人的墳墓周邊。
此後,“鳳凰山的牌,嚴家塆的龜”一直以來,都被黃雙口人民世代口頭傳誦,乃至成為全鎮的坊間流行語,如今鳳凰山的牌,通過潘家人的幾番努力,早在幾年前的動工重建,重現站立在世人的面前,而嚴家塆的龜呢?除了被遺忘在鄉間的稻田,恐怕連他的美麗傳說,都無人知曉!
將軍墳傳說:
將軍墓是陽新嚴氏三世祖可雄公於元朝時期,在富池口領軍打仗時,不幸被敵將斬首,但身子一直在馬背上,戰馬馱著無首之身疾馳奔赴家鄉,當馬跑到現在的富池鎮小雅山黃家灣時,戰馬累死,屍身也從馬背上掉了下來,後來嚴氏族人將可雄公的遺體埋葬在當地,並根據他的肖像做了一個銅像頭,在墳墓左側,將戰馬埋葬,也就是後人所說的馬墳,由於盜墓者猖獗,將軍的銅頭被盜,至今沒有下落。
嚴氏禮堂:
嚴氏禮堂古稱嚴氏宗祠,始建於明朝順德年間,距今有500多年的歷史,經過了400年的風雨滄桑,歷史洗禮,在歷史長河中飽受考驗,1967年受到文化大革命的摧殘,徹底重修。2008年受南方雪災影響,屋頂全面坍塌,在全體族人的共同努力下,於2012年底開工重建,歷史一年的時間,工程告竣。於2014年1月15舉行落成典禮(農曆正月十六)獲得全體嚴氏族人的一致好評,現在的嚴氏禮堂煥然一新,占地面積300多平方米,主體建築兩層豪華裝修。左有表演舞台,右有廚房,樓梯,建築結構呈現現代化,氣勢恢弘。
家族名人
嚴鈞舉,任
黃州路提領,元末明初,因劉福通亂麻城,阻亂未歸,落業黃顙口。
嚴雲,嚴公尚文次子,字子龍,行昭五,中明正統辛酉科舉人,任揚州府泰興縣
教諭。
嚴宗表,雲公之子,諱仲正,行正五,中明景泰癸酉科舉人,任蘇州府
別駕(即通判)、
同知,進階
朝列大夫致仕。
嚴光治(1496-1548),嚴公弘覆次子。嘉靖壬午年,湖廣鄉試舉人,後侍讀於明代哲學家、教育家、書法家
湛若水門下。1537年,任
嘉興府推官。1540年入蜀,任
順慶府推官6年,頗受時任川北道按察司僉事
楊瞻之重。1545年進任
茂州知州,後
棄養歸田。文章有《惠孚》、《獄辯》等篇。其詩散見於川浙各地名勝,四川《保寧府志》和《營山縣誌》均可見其詩。現存詩《
錦屏山》、《
靈雲觀》和《
石橋》三首,其中《錦屏山》一詩錄入楊林由先生編著的巴蜀詩詞總集《閬中歷代詩詞選》一書中。
嚴幼甫(1895-1931),右甫之名為其字,諱家金,號雲祖,於光緒乙末公元1895年十一月出生於嚴家塆,1925年參加革命,為金海地區最早的黨支部書記,與副書記
馮常甫,葉尚甫一併稱為“革命三把斧”,1927年1月到金海鎮辛亭里一帶秘密發展黨的組織,先後在黃顙口、鄢家港、菖湖、周堡等地建立了黨支部,任中共陽新縣金龍區委書記。1931年4月9日晚與中共金龍區委副書記馮常甫等6人,在汪自成家商談攻打團防事宜。不料汪自成早已背叛革命,指示其妻密告“鏟共團”,帶領“鏟共團”包圍了嚴幼甫等人開會的地點,縱火燒房,壯烈犧牲,年僅三十六歲。
嚴獻藝(1991- ),中共黨員,紀錄片攝影師,1991年生於
湖北省
黃石市,2014年畢業於武漢信息傳播學院傳媒影視系,曾導演並拍攝了眾多深受歡迎的微電影,形象片。同年應聘到湖北知音傳媒集團任攝影師,正式登上紀錄片拍攝的大舞台,大放異彩。他的鏡頭就像一面魔鏡,將平凡人內心最真實的一面表露無疑。在許多時候,這個帥氣明亮,陽光一樣明媚的大男孩,在私底下,他會低低地說:“世上沒有懷才不遇,只看你是否去努力爭取,所以我不停地在工作。”
村中古樹
該村落業時間久遠,村中古樹林立,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古樹,香樟樹(
黃石市市樹)5棵,楓樹5棵,柏樹4棵,松樹1棵,石楠樹1棵,黃連樹1棵,均有600年的樹齡分布在村莊四周,系祖先所栽,歷經風雨,至今茂盛青蔥,均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古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