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彬(清朝官吏)

文彬(1825-1880),字質夫,納喇氏,內務府滿洲正白旗人。鹹豐二年進士,授戶部主事。十年,以員外郎隨扈幸熱河。遷郎中,出知山東沂州府

基本介紹

  • 本名:文彬
  • 別稱納喇氏
  • 字號:字質夫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滿族
  • 出生地:內務府滿洲正白旗人
  • 出生時間:不詳
捻匪逼府城,會師攻拔賊巢,擒匪首孫化詳等。敘功,以道員用。同治四年,隨布政使丁寶楨敗賊滕縣臨城驛,更繞赴東平防賊北竄。補兗沂曹濟道,擢按察使。收復海豐,擢布政使。十年,署巡撫,補漕運總督。再署巡撫,旋還任。
光緒五年,督漕北上,因請陛見,並與河督李鶴年、巡撫周恆祺會商運河事宜,通籌河道寬深,改設運口,導引衛河,設立堤壩,繪具圖說以進。略謂:“現時北運口在張秋南八里廟,與南運口斜對,相距二十餘里。黃流至此雖收束,而溜勢散漫,歧汊甚多。大抵溜勢近南則北口淤墊,近北則南口淺阻。故漕船出南運口入黃後,必東北行二十里,至黃溜匯一之史家橋,再南行二十里,至八里廟北運口,汛水大漲,方能入運。今擬移北運口於史家橋北六里。黃河西岸,由阿城牐東堤開河一道至陶長堡,為出黃入運口門,築壩灌塘,則黃水不至奪溜,可免牽挽之難。黃、運之間,自賈工合龍後,每伏秋大雨,水無所泄,民間低地有積水數年不得耕種者,若將陂水引歸一塘,不惟蓄水濟運,又可涸復民田。運口既定,即可導引衛河。自直隸元城集東三里衛河曲處鑿新河一道,經直隸之南樂、山東之朝城,至張秋南之蕭口涵洞入運。計衛高於運九丈餘,長百五十餘里,導以濟運,勢如建瓴。更有大小二丹水,亦可由衛濟運。凡建四牐二壩及挑河築堤,估銀七十六萬。較之借黃濟運旋挑旋淤者,相去遠矣。”
又嘗偕兩江總督吳元炳奏復淮流故道,略謂:“淮水匯四十餘河瀦於洪澤湖,楊莊以下雲梯關為入海故道,餘波入運濟漕。遇旱,復蓄淮流由運河分入淮揚各牐洞,以溉民田。自洪澤湖不能瀦水,張、福引河又不通暢,每遇盛漲,運河一線東堤,其勢岌岌。儻竟沖溢,不至以里下河為壑不止。論者謂必設法束水,然與其上游議堵,何如下游深通。”因條上疏濬楊莊以下舊河入海故道。未幾,卒,有詔褒錫。兩江總督劉坤一以文彬遺愛在民,請建專祠清江浦,允之。子延煜,舉人,四川鹽茶道;延熙,舉人,九江知府;延燮,進士,武昌知縣;延照,舉人,禮部員外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