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塔(廣東省古塔名)

文塔(廣東省古塔名)

文塔 建築中國境內有6座,人名有2位,其中廣東省有三座,分別位於廣州黃埔區,荔灣區和容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塔
  • 位置:中國各地
  • 數量:6
  • 類型:建築
荔灣區文塔,黃埔區文塔,容桂文塔,

荔灣區文塔

位於廣州龍津西路泮溪酒家對面"雲津苑"內,為明清建築風格。文塔高13米,為六角形金字尖頂磚木結構,塔底每面寬2.5米,塔高二層,塔門向北,門首有"南軸"石匾,二樓窗頂上方嵌有"雲津閣"石匾。塔基座為石砌,塔身為東莞大青磚所砌,塔尖頂部有陶瓷葫蘆,高達2米。在文塔周圍,本是河涌遍布,荔枝樹叢生,花艇游弋,如今變成十里通衢的花街,文塔靜立其間。文塔建於何年待考,不過附近的老居民都說建於明末清初,據說與仁威廟同樣是典型的明清建築風格。塔不高,建築也算不得精美,比起仁威廟的華麗雕刻,實在不起眼,可是卻讓人越看越覺得古味盎然,簡樸中透露著靈氣……
文塔
根據民間傳說,文塔是供奉魁星(亦稱文曲星),掌握文人騷客功名命運的神塔。文曲星手執一筆,誰被此筆點中,便可高中進士、舉人等科舉功名。所以,文塔的建築外觀酷似一支筆尖向上的形狀。在舊時代,一個人要成就功名偉業,有兩種較為理想的途徑,即"文人走筆安天下,武士上馬定乾坤"。因此佑助"文人走筆"的文塔也極似"功名塔",是榮譽和夢想的象徵,是書香門第和深閣雅齋執卷拈筆之人的福貴塔。
文塔,見證著荔灣的歷史,荔灣確實不斷誕生文人雅士。泮塘也成為嶺南文化風俗的發源地,成為遊客領略西關風情的聞名旅遊點。文塔旁邊就是西關上支涌畔。以往,每逢端午節時,遠道趕來或近守家門的"老廣州"們,還可在文塔附近觀賞到泮塘鄉民在生龍活虎、激烈亢奮中精彩演繹的龍舟競渡……

黃埔區文塔

人文昌盛和希冀出人才的地方,往往建有文塔。據文史專家稱,廣州地區曾有十多座文塔。在現今黃埔區長洲街道深井社區———以前的深井村,就曾有過三座文塔。
公園文塔公園文塔
如今在深井仍可看到其中的兩座:一座位於村南的文塔崗,此塔曾於1958年被拆,今原址重建;一座位於村中的文塔公園,為原址原塔,已經進行過重修,是廣州市登記保護的文物單位。
文塔崗的文塔因系五十多年後重建,沒有舊的影像資料參考,只能依公園文塔的葫蘆畫瓢,模樣大小與公園文塔幾乎完全一樣。
所不同的是:公園文塔坐東向西,而崗上文塔坐南向北;公園文塔匾額題字是“振采高飛”和“山明水秀”,崗上文塔匾額題字是“冠冕南極”和“高步青雲”;第三層一個圓形窗戶,公園文塔在正門左側,崗上文塔在正門右側。(圖)

容桂文塔

位於廣東佛山順德容桂鎮天佑城旁,“桂洲文塔”一名是縣(現佛山市順德區容桂街道)志“建置”篇里的名稱,但對其建築資料、年代均沒記載。在實地考察中,按建築結構、用料、法式來看,屬清代建築。
塔正面朝東,塔身六角形,每角牆寬4.1米,計共七層,總高約42米。正向每層均有石帽刻字,第一層刻“飛出上青霄氣”第二層“秀甲獅陽”(按:塔在桂洲獅山之南)第三層“聚奎閣”,第四層“題名處”,第五層“涵高下”,第六層“鳳鳴”,第七層“靈照”,沒款識。據額書休包括楷、草、篆、隸,行五類,據傳為胡俊手筆,考胡俊為桂洲人,清代乾隆圭子(1792)年間,考獲副貢生。如此說可信,則可為建塔年代的佐證。
塔為閣樓式磚木結構,塔磚砌法有一特點,每五行變一款式,開始是一橫一順,接著是兩順一橫,到三順一橫、四順一橫、五順一橫。為我縣(現佛山市順德區)現存古塔磚砌法中的孤例。
桂洲(現桂洲和容奇鎮於2003年合併為順德區容桂街道)文塔於1989年修繕,由於嚴格按照古建修繕原則施工,恢復了該塔古樸雅淡,色彩鮮明的特點。為了對古塔的有效保護,在古塔周圍徵用了土地,闢為小公園(文塔公園),外圍磚牆環繞,內設亭台水櫥,正門建四柱通天式牌坊一座,蔚為壯觀。一九九一年五月、該塔被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唯一不理想之處是塔外面加上了電欖和燈光設施。
2007年後,文塔周圍已成為一個全開放的公園,拆、遷原圍牆和周圍店鋪,並增加了網球場、桌球場、羽毛球場、門球場等健身設施,加上文塔的歷史吸引力,文塔公園成為容桂一個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