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文塔

儀隴文塔

儀隴文塔位於四川儀隴縣城東南邊的大金山,海拔660米以上,崖壁陡峭,岡巒峻峙,與縣城後面的金城山相距12里。兩山之間,雖深壑相阻,卻呼語相應,其山形與高度都比較相似,猶如一對姊妹山。《儀隴縣誌》記載: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儀隴知縣王者政主持修建文塔於大金山上,從此以後,人們便把大金山稱為“塔子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儀隴文塔
  • 位置:四川儀隴縣城東南邊的大金山
  • 海拔:660米以上
  • 又名:白塔
塔體結構,建築景觀,修繕狀況,文附錄於後,

塔體結構

文塔通體雪白,邑人稱為“白塔”。塔基為正六邊形,面積約34平方米,全系磚石結構,上下共9層,高27米。跨進底層正門,從左側踏上級高25厘米、寬80厘米的石梯盤旋而上,經過五層佛龕,便蒞臨文塔最高層。

建築景觀

文塔每層均勻地排列著六孔圓拱形小窗戶,透過窗戶,極目遠望,重重疊疊的深丘溝澗,好似江海的波濤,洶湧澎湃,竟奔眼底,令人心神陶醉於茫茫水域之中。若遇晴日,人們置身高山峻岭之巔,聚精會神凝視文塔,它又如一把利劍,閃爍出一道道寒光,刺破藍天,直指九霄。
文塔石門上的聯語和每層佛龕內的神像,已在“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洗滌殆盡,現在尚能供人們考察的,只有那修造文塔時燒制的深灰色大磚,上有“道光十七年文塔”7個4厘米見方的楷字,凸露在每塊磚的橫側面,對文塔的修建年代作了歷史性的記載。
其次是那神像寶座後壁上,建塔的畫工繪製了栩栩如生的墨龍,墨龍舞爪張牙,口噴火球,劈雷擊電,賓士在太空雲海之中,再就是那精湛壯美,雄偉樸實,六邊密檐式的建築造型藝術特色,給遊人留下了深深的回憶。祖國勞動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創造出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藝術珍奇一,是我們炎黃子孫千秋萬代引以為榮的民族瑰寶。

修繕狀況

1985年3月,縣人民政府撥專款維修文塔,10月29日維修工程完竣,補好了塔壁,整修了塔頂,六隻翹角上重新懸掛了銀灰色的風鐸,寶珠頂心安裝了避雷針,塔底進口新添了鐵柵門,正門左右立頰石柱上重新撰刻了“文光燁燁射天地,塔影巍巍壯古今”的楹聯。第一層塔心室小龕內新刻制了文物保護標誌碑,第二塔心室左壁重刻了《培修文塔記》。現將維修碑

文附錄於後

文塔又名白塔,位居於大金山頂,距縣城六公里。始建於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通高二十七米,系九級六面磚石結構的檐式寶塔。1980年3月17日,文塔被列為儀隴縣文物保護單位。塔身東南面七至八級早於民國初年遭雷擊毀,破損不堪。仲春上浣,縣人民政府撥款維修,加固塔基,補好塔壁,重添鐵門,新刻楹聯,讓古塔煥發丰姿,大放異彩,今修繕工程告峻,因以作記,銘刻於心,永誌不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