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軟力量

文化軟力量

文化軟力量,是指一國的文化、價值觀念、社會制度、發展模式的國際影響力與感召力。是相對於具體的國民生產總值、科研成果及轉化率、國防力量等硬力量而言的體現哲學與社會科學發展水平,屬於意識形態上層建築領域範疇。提高國家文化軟力量對推動中華民族的興盛繁榮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定義,2影響,中國“軟實力”,

定義

文化軟力量為文化競爭力提供力量源泉。在全球市場一體化的格局中,文化企業的競爭力和文化產品的競爭力是文化競爭力的源泉。有了競爭力,不僅可以維護國家的文化安全,還可以藉此推廣和塑造良好的國家形象。打造國家以文化競爭力為基本形態的軟力量,包含著促進文化走出去,展示國家文化的魅力,對於文化交流也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力量,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為新時期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供了行動指南。

2影響

文化軟力量為文化產業提升競爭力提供建設平台。經濟已開發國家都把文化產業作為增強文化軟力量的最重要的途徑,通俗文化產業對樹立良好的國家形象有巨大作用,特別是影視、音樂,富於民族文化特色的通俗小說和創新的故事,乃至餐飲文化等等,都具有強大的文化滲透力。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也都開始重視文化產業及其影響的軟力量,並且取得了可喜的進展。
文化是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力量源泉,是一個民族自強不息永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堅實根基。簡而言之,文化興,則民族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文化滅,則民族亡。
現代社會,各類媒體的社會影響力越來越大,是文化軟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西方已開發國家,媒體被視為行政、立法、司法之外的“第四權力”,影響政治就必須影響公眾,影響公眾就必須影響媒體。在世界舞台上,一個國家媒體在國際傳播秩序中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這就要求我們充分利用各種傳播手段和媒介優勢,加大文化傳播的廣度和深度。在人際傳播上,我們應積極參與國際文化交流,努力在全球建立孔子學院,在國外高等院校開設漢語課程,推廣漢語教育,傳播中華文化;在駐外使、領館設立文化中心,舉辦中國“文化年”、“文化節”和各種國際文化學術論壇,組織藝術展覽、文藝表演等活動,充分展現中華文化的風貌,使文化外交成為經濟、政治之後的第三大外交形式;在大眾傳播上,我們應有效利用報紙、雜誌、廣播、電影、電視和網際網路等各種傳播媒介,通過覆蓋廣泛的強有力傳播體系,多維立體地將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推向國際,讓世界了解中國,認識中國文化及其價值體系,實施文化興國戰略,奠定文化軟力量堅實的基礎。

中國“軟實力”

軟實力”(Soft Power)的概念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小約瑟夫.奈提出來的。1990年,他分別在《政治學季刊》和《外交政策》雜誌上發表《變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質》和《軟實力》等一系列論文,並在此基礎上出版了Bound to Lead :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中譯本《美國定能領導世界嗎》一書,提出了“軟實力”的概念。約瑟夫.奈指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由經濟、科技、軍事實力等表現出來的“硬實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識形態吸引力體現出來的“軟實力”。“……硬實力和軟實力依然重要,但是在資訊時代,軟實力正變得比以往更為突出。”
中國的“軟實力”一說,則源於一位美國記者的報導,意思是說“對中國最近取得的成功的一種尊重或者著迷,以及它的影響力的自然增強”。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喻國明指出:“一個國家是存在兩種實力的,一種是硬實力,一種是軟實力。硬實力通常是指國家的GDP、硬體設施等,而文化、制度、傳媒等被稱為軟實力。” 參考約瑟夫.奈在《美國定能領導世界嗎》一書中的表述,我們可以將軟實力集中歸納為四個方面的影響力,即文化影響力、意識形態影響力、制度安排上的影響力和外交事務中的影響力,這些影響力均要通過大眾傳媒體現出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