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類學調查》是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汪寧生
基本介紹
- ISBN:9787501008520
- 作者:汪寧生
-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6年1月
- 頁數:227 頁
- 定價:22.0
- 裝幀:平裝
《文化人類學調查》是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汪寧生
《文化人類學調查與研究方法》是我國第一部綜合論述文化人類學調查與研究方法的專著。全書分三篇十八章,上篇是“田野調查方法”,分析田野調查的特點與功能、形成與發展、基本原則和類型及田野調查報告的撰寫等。中篇是“研究方法”,闡釋文化人類學的研究類型、選題與設計、理論與概念的構建、假設構建、範式構建和各類...
文化人類學調查 《文化人類學調查》是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汪寧生
文化人類學者們透過實地考察,提出了許多研究成果,如家庭生活及其結構、婚姻、血族關係及地方群體、魔法及巫術等。20世紀後期 在20世紀後期,血族關係的研究仍為一中心課題,而當研究者們從人類學的角度出發來調查研究不同社會的政治及法律制度時,社會地位和權力的問題就引起了人們更多關注。同時,他們對於宗教概念及...
運用考古學材料,不停留在物質文化遺存的器物類型對比分析上,見物又見人。結合民族學和語言人類學有關材料,有助於正確地復原各該地區人類群體的生產活動、社會結構以及精神生活的全貌。民族學提供民族社會的實地調查材料,與考古文物、歷史文獻相印證,更能了解當時的物質生活和精神世界,較準確地勾畫出某一特定性質...
,這些也都屬於文化變遷。傳統文化某些因素之被取代或自動消失,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趣事,但有些優秀的文化因素(如傳統手工技藝、良好的道德和行為規範等等)的喪失,將是人類不可彌補的損失。如何搶救個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是當代人類學的一個重要課題。文化人類學調查——正確認識社會的方法 汪寧生 文物出版社 46 ...
社會文化人類學研究人類各族群創造的文化,使用考古學、人種志、人種學、民俗學、語言學的方法、概念、資料,對全世界不同族群作出描述和分析,以揭示人類文化的本質。研究方法 社會文化人類學最重要方法是參與觀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即在一個特定社會場景(setting)進行長時間的田野調查(lengthy fieldwork...
“田野調查”指所有實地參與現場的調查研究工作,也稱“田野研究”,它被公認為是人類學學科的基本方法論,也是最早的人類學方法論。它是來自文化人類學、考古學的基本研究方法論,即“直接觀察法”的實踐與套用,也是研究工作開展之前,為了取得第一手原始資料的前置步驟。概況 田野調查涉獵的範疇和領域相當廣,舉凡...
考古人類學,運用考古學方法研究古代人類文化的一門學科。文化人類學的分支學科,也有學者把它作為人類學的分支學科。通過調查與田野發掘工作,獲取研究資料,同時運用地層學、類型學以及各種自然科學手段,對遺存的性質和年代進行分析,建立起具有時空位置的系統田野考古資料;通過對遺存本身的分析和利用民族志的材料、文化...
調查發現,許多分類(categories)圍繞“原形”(prototypes)組織,原形賦予分類以突出特點(salience),使它能夠影響記憶和推理。--這一領域的大部分工作都是語言學家在進行,認知人類學家主要從事“圖式”(schema)研究--圍繞圖式如何與行動發生聯繫展開討論。在認知人類學家眼裡,圖式不同於原形(由特定預期組成),...
《文化人類學教程》是2006 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的圖書,本書主要探討人類的文化變異性,蒐集觀察結果,這往往透過名為田野調查工作的參與觀察,並檢視全球的經濟與政治過程對地方文化的影響。文化人類學的興起,發生在19世紀後期的脈絡中,當時關於哪些文化是“原始”或哪些文化是“文明”等問題。內容簡介 《文化...
注 (1):這一規劃名單中,費孝通、黃現璠、夏康農三人是全國人大民委委員,加上秋浦、翁獨健、李有義、李安宅、吳澤霖等人,都是20世紀中國人類學界和民族學界的重鎮 田野調查 田野調查被公認為是人類學,民族學學科的基本方法論,也是最早的人類學,民族學方法論。它是來自文化人類學、考古學的基本研究方法論,即“...
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之後,有多位日本人類學家在台灣進行過體質人類學研究。鳥居龍藏在1896年至1899年在台灣做過四次體質人類學調查。他認為,台灣少數民族是由菲律賓群島、波里尼西亞群島和馬來半島遷移而來。在此之後,日本學者津崎孝道、安達島次等人陸續發表了有關台灣少數民族頭骨、椎骨、牙齒等的人類學研究報告。這...
正是由於文化-生態組織將古典生態思想與地方生態實踐的活用,才發揮了卓越的組織作用,創造了啟迪現實的地方生態文明。 [1]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概述圖冊(1) 參考資料 1. 從地方性知識到生態文明 : 青藏邊緣文化與生態的人類學調查 .出書網[引用日期2017-01-17]...
文化主位研究,美國文化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方法之一。興起於20世紀60年代。“主位”是借用語音學中phonemic(音素的)一詞的後綴(emic)而來。指研究者不憑自己的主觀認識而是通過聽取當地提供情況者所反映的當地人對事物的認識和觀點,然後加以分析整理。它是以被調查者的主體觀定向,即通過深入的參與觀察,將當地人...
課程意在打開文化人類學的思維面向與研究視野,藉助民族志經典,和同學們一起走進他者的世界。課程大綱 第一章 導論 1.2 人類學的核心概念之文化 1.3. 人類學的核心概念之:田野調查與民族志 第一章 作業 第一章 單元測驗 1.1 人類學的學科內涵與性質 第二章 整體性面向 2.2 整體性面向經典導讀《西...
欣賞多樣性:即使人類學家也有文化震撼 56 會話、訪談、訪談表格?56 系譜法?58 關鍵的文化報導人?58 生命史?59 當地人與民族志研究者的信念與認知?59 問題導向的民族志?60 縱向研究?60 團隊研究?61 文化、空間與範圍?62 三、調查研究?63 欣賞人類學:人類學家應當研究恐怖主義嗎? 64 四、人類學理論史?
11.主持教育部項目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項目:多元文化互動與族群關係研究——以烏江流域為中心,(2012-2015);12.主持重慶市文化委文化基金專項項目,武陵山區多流域文化遺產調查與生態文明建設研究。13.2018年作為首席專家,申報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國南方明清以來漢族‘移民島’的人類學調查”成功。科研成果...
1990年獲法學博士學位,畢業後進入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社會經濟所工作,長期從事西藏及其他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人類學調查研究工作。現任中共中央學校教授、中央民族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出版有《羌村社會》《西藏農民》《活在喜馬拉雅》《西藏農民的生活》《西藏秘境》《東方大族之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江孜》《帕拉莊園》等...
帶研究生在閩東畲族地區調查時,當地交通條件很差,所乘的三輪機車失控翻車,車子離深澗僅半步。紮實的田野調查使他在高山族歷史與文化研究、文化人類學社區調查研究、閩台民俗、百越民族史等諸多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高山族研究專家和拓荒者。但是,“因為知識結構等因素的限制,他沒有建構高深...
1996年獲西北民族學院中國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含民俗學)研究方向碩士學位。2003年獲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博士學位。現為南開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文化人類學理論、人類學田野調查方法、少數民族學校教育、少數民族地方性知識以及少數民族民間信仰等方面的研究。已出版專著2部、譯著2部,參編著作3部,發表中...
梅爾文·恩貝爾在美屬薩摩亞人中間開展田野調查完成學位論文,並對三個村莊進行比較,研究商業化對政治生活的影響。在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進行四年的研究之後,梅爾文·恩貝爾先後到安提亞克學院和紐約城市大學亨特學院任教。他擔任過跨文化研究學會的主席。從1987年直到2009年去世,他一直負責耶魯大學非盈利機構人類關係區域...
侯家營追蹤調查——家族、村落與政治運動 女性與族際 鄉村現代技術套用中的瑤族婦女調查研究——以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西嶺鄉東面村為例 西部民族城市族際通婚調查研究——以德令哈市蒙、藏、回、漢四族為例 旅遊人類學 普者黑旅遊區定居人口生活模式轉變研究 旅遊衝擊下的族群認同與文化適應——普者黑仙人洞彝族文化...
(1)1999年7月至8月赴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橄榔壩曼春滿村進行旅遊與社會變遷的田野調查;(2)2000年7月赴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橄榔壩曼春滿村進行旅遊與社會變遷的跟蹤調查;(3)2000年8月赴雲南省石林縣月湖村進行彝族火把節宗教儀式的田野調查;(4)2000年9月-10月赴雲南省騰衝縣和順鄉參與雲南民族文化生態村和順...
他將田野調查中收集到的口述史料不斷運用於文化人類學研究中,由此開闢了中國現代文化人類學史料運用擴展之路。世界許多西方著名的人類學家往往也是歷史學家或語言學家,似乎三者密不可分。黃現璠同樣不例外,他早年研究中國通史、先秦史、斷代史和語言學,碩果纍纍;中年後著重中國民族學和人類學調查和研究,成果斐然。
二、田野調查點的相關背景資料 三、“邊緣化族群”認同的表現 四、“邊緣化族群”認同產生的原因和影響 五、結論 歸僑喪葬儀式研究——以廣西柳城華僑農場為例 一、緒論 二、田野調查點概況 三、歸僑移民史及被迫歸國史 四、歸僑喪葬儀式內容 五、喪葬儀式的功能和象徵意義 六、結論 瑤族歸僑的生計變遷與文化適應...
《文化人類學與課程研究:方法論的啟示》是2013年6月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桑國元。內容簡介 《文化人類學與課程研究(方法論的啟示)》旨在尋找中國課程理論本土生成的突破口以及源自中國課程實踐、指向中國課程實踐的文化人類學課程研究方法論。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節 變革時代的課程研究方法論 第二節 課程...
人類語言學(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又稱語言人類學(Linguistic Anthropology),是語言學的一個分支,綜合運用語言學和文化人類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語言結構、語言變化和社會文化結構的關係,始於20世紀初期。從50年代起,更加發展起來。學科層次 儘管在人類學和語言學的調查研究中,互相促進、相得益彰的關係已經在...
這樣,關於文化的概括敘述和文化的比較描寫就必然成為人種志的組成部分。近代人類學家往往把人種志看成一門專業學科,並與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在美拉尼西亞的超布連(Trobriand)群島上做的先驅工作(1915?)聯繫在一起。人種志的實地調查工作從那時以後,便成為進入文化人類學科這一專業的過渡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