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往學:人類精神交往的新學科》是2014年5月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姚慶。
基本介紹
- 書名:文化交往學:人類精神交往的新學科
- 作者:姚慶
- 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5月
- 頁數:294 頁
- 定價:57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1524577
《文化交往學:人類精神交往的新學科》是2014年5月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姚慶。
《文化交往學:人類精神交往的新學科》是2014年5月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姚慶。內容簡介 《人民日報學術文庫·文化交往學:人類精神交往的新學科》論述了公共文化交往活動的構成、方式和手段;揭示了公共文化交往活動...
文化教育類 又稱精神科學教育學,是19世紀末以來出現在德國的一種教育學說,代表人物有狄爾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代表著作有狄爾泰的《關於普遍妥當的教育學的可能》(1888)、斯普朗格的《教育與文化》(1919)、利特的《職業陶冶與一般陶冶》(1947)等。基本觀點是:第一,人是一種文化的存在,人類歷史是一種...
社會交往是動物的本質的內在要求。動物社會的本質是在物質生產勞動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與此相適應,社會交往可以分為物質交往、精神交往和兩性交往。意義 社會交往有利於個體成長。社會交往是文化傳播的手段。社會交往是社會構成與發展的基礎。作用 一是提高個體生產力,促進社會生產力的創造、保持、傳播和...
隨著時間的流變和空間的差異,“文化”逐漸成為一個內涵豐富、外延寬廣的多維概念,成為眾多學科探究、闡發、爭鳴的對象。內涵 文化大致可以表述為:1.廣泛的知識並能將之活學活用;2.內心的精神和修養。傳統的觀念認為: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
交叉學科 人類工效學 人類工效學,或簡稱為工效學,英文是“Ergonomics”。這個名稱在國際上用得最多,世界各國把它翻譯或音譯為本國文字,中國國家一級學會的正式名稱也是“中國人類工效學學會”,相應出版的學術刊物命名為《人類工效學》。工程學 人因工程學(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或人的因素學(Human ...
人際關係(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是指人與人之間,在一段過程中,彼此藉由思想、感情、行為所表現的吸引、排拒、合作、競爭、領導、服從等互動之關係,廣義地說亦包含文化制度模式與社會關係。主要表現為人們心理上的距離遠近、個人對他人的心理傾向及相應行為等。定義 人際關係指人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結成的心理...
他們回到人類社會以後,有的還繼續生活了幾年,也未能恢復正常兒童的心理發展。在某些國家中,有不少兒童從小失去父母,或由於其他原因而被置於教養院之類的所謂慈善機構中。他們的生活較單調,社會交往較貧乏。結果,這樣的兒童與正常環境下成長的兒童相比,較易發生社會行為方面的問題。跨文化心理學的研究也發現,在不...
人類素質學的核心理論,就是人類素質三元循環運動發展的基本規律。所謂三元,就是素質結構元、素質演化元、素質提高元。人類發展史證明,不會超出這三元,也不會少於這三元。學科簡介 人類素質學產生的時代背景 首先,源於中國幾千年來固有的、書本知識的、應試教育模式,和保守傳統文化的人才價值觀,正面臨世界潮流和...
招收科學技術史研究生的科研機構(4所):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學科範圍 本學科主要包含科學史、技術史、農業史、醫學史、科技考古與文化遺產保護、科學技術與社會等研究方向。科學史 研究科學知識的起源...
在性質上,兼跨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本學科以往的研究主要是圍繞大眾傳媒的新聞傳播活動展開的,近些年研究視野和範圍大大擴展,網路傳播、媒介文化、數字新聞、智慧型傳播、信息和文化產業等各個方面,已成為本學科研究的重要內容。理論體系 本學科的理論大致可分為三部分:第一,作為人的存在的傳播與交往,包括交往與人的...
由於這種思考“為人們提供了一種關於人類現實的符號學描述模式和說明模式”,因而,它促發各學科的新動向。後現代主義的出現以及對各門學科產生的重大影響,其重要意義已經得到學術界的普遍公認。後現代思潮與當代歷史學發展的關係,也是史學理論研究者一直關注的問題,因為歷史學與其他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一樣,首先是一...
文化背景差異 由於文化背景差異,每個國家和每個民族對“自我”的理解都不一樣。比如北美人理解“自我”包括皮膚、衣服以及體外幾十厘米的空間,而阿拉伯人的“自我”,僅限於心靈,他們認為作為物質的肉身,只是心靈的暫存體,暫歇地,是身外之物,精神和心靈才是真我。因此,交往時,往往出現阿拉伯人總嫌對方過於...
該書釐清網路文化交往的相關概念,回答了如何把握網路文化交往問題的理論來源、如何理解當代中國網路文化交往的內容等基本理論等重要問題。該書認為,網路的文化交往就是在計算機網路技術條件下,精神虛擬實踐的交往與互換。網路的文化交往的本質是人的精神虛擬存在方式。內容簡介 該書結合學科特點從馬克思主義文化交往理論的...
總體上來說,多倫多傳播學派的媒介文化理論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奠基人英尼斯提出的“傳播偏向論”(bias of communication)、核心人物麥克盧漢倡導的“媒介訊息延伸論”(media is the message, media is the extension of man)和80年代以來戴瑞克. 德科柯夫以新電子現實為研究架構所倡導的“文化肌膚論”(The Skin...
雲南大學民族學、人類學、社會學學科群創辦於20世紀30年代末,以方國瑜先生為代表的中國歷史學學派和以吳文藻先生為代表的社會人類學學派匯聚於此,建構起既具中國特色又有全球視野的學科高地,先後匯聚了費孝通、許烺光、陶雲逵、林耀華、楊堃、江應樑、田汝康等享譽世界的大師,建立了“雲南大學——燕京大學社會研究室”...
在兩性交往中,個體的外表形象是引起異性好感並產生愛的首要因素。因為外表形象最易被人感知,外表形象和要求的異性,不僅會使人體驗到生理上的快感,而且讓人享受到精神上的愉悅。性吸引力的形成在於外表形象,它是以外在美、氣質美和性感三方面吸引異性。外在美 外在美表現在體形、五官、皮膚、毛髮、風度上,其中...
情感學(Sentics),是一門研究以人文環境與民俗特色為主旨、以研究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藝術學、經濟學、行為學、美學、科學和哲學等學術為背景的再研究互動型跨學科的新興人類學科。學科介紹 既是一門理論學科,也是一門套用學科;包括基礎情感學與交際情感學兩大領域。前者偏向研究情緒管理和學術綜合性方向的...
西方把這一年作為社會心理學誕生的年代。到了20世紀20年代,美國和蘇聯的社會心理學家先後把科學實驗方法引進這一學科,才使得社會心理學從描述對象轉向探索和揭示規律,社會心理學才成為一門獨立科學。其奠基人公認為F·奧爾波特。1924年,美國心理學家奧爾波特(Allport)以實驗為基礎的《社會心理學》一書的出版,宣告...
特別是在研究個人的社會化、文化創造、社會行為、社會現代化等內容時,社會學有必要切入人才美學的角度,增加社會學研究的內涵及深度。因此,人才美學的發展也有助於加深社會學的研究。(四)人才美學與美育學 美育學是研究美育的特點、本質及其規律的一門學科,而美育的目的則是按照美的規律來塑造人,開人心智,陶冶...
人本主義的學習與教學觀深刻地影響了世界範圍內的教育改革,是與程式教學運動、學科結構運動齊名的20世紀三大教學運動之一。基本理論 對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產生深遠影響的有兩個著名的心理學家,分別是是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A.H.Maslow)和羅傑斯(Carl R.Rogers,1902-1987).。人本主義主張,心理學應當把人作為一個...
二、以文興業:文化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 三、文化賦能:文化賦予經濟發展驅動力 四、強勁支撐:經濟發展豐富文化內涵 第四章 人文經濟交融發展的方法論 一、把握物質與精神的關係 二、把握傳統與現代的關係 三、把握效率與公平的關係 四、把握自立與互鑒的關係 第五章 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世界貢獻 一、推動經濟學...
西南交通大學傳播學學科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現有教授3名,副教授5名,其中博士4名。這為本學科的快速成長和水平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二、主要研究方向 1.影視傳播研究 本研究方向的研究重點之一是將作為大眾傳播媒介形式的電影、電視藝術的傳播形態置入全球文化交往的大背景中,更...
現代交際禮儀泛指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應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和準則。具體表現為禮節、禮貌、儀式、儀表等。概念 社交禮儀作為一種文化,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處理人際關係,用來對他人表達友誼和好感的符號。講禮儀可以使一個人變得有道德,講禮儀可以塑造一個理想的個人形象,講禮儀可以使你的事業成功,講禮儀...
第二講:精神世界對物質世界的依賴性 一、 意識的起源 二、 意識的本質 三、 意識的結構 四、 意識的能動作用 五、 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 六、 意識和人工智慧 (一)人工智慧的含義和實質 (二)人類智慧型和人工智慧的根本區別 (三)人工智慧的哲學意義 (四)對人與機器關係的新思考 第三章:實踐是人類...
同時精神分析方法也深深滲透到女性主義文學批評中,欲望與語言的關聯一直是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一個重要課題,而從文學文本的沉默、空白和矛盾中揭示出意識形態的結構和變化更是“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文學集體”的“一塊探索的高產田”。可見,跨學科的文化融合和方法論上的多元取向成了當代西方文學批評的一個主導傾向...
再如,企業文化、企業精神和人文價值與企業生命價值的關係等,都是人們十分關係的問題,需要從價值論的角度進行分析和研究。綜合價值世界 主要研究交叉學科、綜合學科的價值理論問題,例如,如何作出價值分析和提高價值分析的客觀性和準確性,如何把社會科學的價值理論與自然科學的“負熵”理論衍接起來,如何進行價值轉化和...
分析心理學是20世紀早期誕生的一門探究人類心靈原始意象的深度心理學,它的創始人——瑞士精神病學家、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卡爾·榮格是在以弗洛伊德對人類無意識的發現為基礎上,根據自己親身體驗及在對臨床病人的大量觀察和廣泛研究了各民族宗教神話之後,提出來的一套頗具說服力的人類心靈深層結構理論。專業介紹 這一...
德國思想家卡爾·雅斯貝爾斯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一書中,第一次把公元前500年前後,同時出現在中國、西方和印度等地區的人類文化突破現象稱之為軸心時代。軸心時代這一歷史現象,很早就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但在雅斯貝爾斯之前,並沒有專門的、系統的研究;如今,軸心時代已成東西方史學、人類學和哲學等學科的一個無法...
狹義的社會,也叫“社群”,指群體人類活動和聚居的範圍,例如聚居點、村、鎮、城市等等。廣義的社會,則指一個國家、一個大範圍地區或一個文化圈,例如英國社會、東方社會、東南亞或西方世界等,也可以引申為其文化習俗。以人類社會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叫做社會學。其實,最廣義的社會,不僅包括人類社會,也包括其他生物...
1989年,贏得了這個新的教授職位的魏格林博士,是第一位以現代中國研究為教授論文內容的德國漢學家、也是當時在德國人文學科領域裹最年輕的女教授。她曾有若干年在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從事學習和研究。她的主要研究領域,是20世紀中國歷史編纂學、20世紀中國文學和近代中國的傳統思想與西方思想的關係。她以中共黨史編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