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

數學課

數學課是中國小學科科目。中國古代曾稱算術,後稱算學。1936 年 9 月始統一稱數學。中國小數學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算術、代數、幾何、三角、平面解析幾何、微積分和統計、機率的初步知識等。為適應不同時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及教育目的和教育對象的變化而有所變更。中國學校設數學,從清同治六年(1867)在京師同文館內添設算學館開始。光緒二十九年十一月(1904年 1 月)頒布的《奏定學堂章程》規定,初等國小堂和高等國小堂設算術, 中學堂和高等學堂(相當於高級中學)設算術、代數、幾何、三角、解析幾何、微積分。

1922年國民政府教育部頒布《學校系統改革令》,次年規定國小設算術,中學設算術、代數、幾何、三角、解析幾何。這種設科方法一直沿襲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只是不同時期個別科目有所增減,如 1949 年前個別學校增設微積分,1952—1961年中學不設解析幾何,1961年起中學不設算術,平面幾何完全下放到國中,高中增加平面解析幾何和機率初步。1978年起,國小改設數學。1978—1980年中學設微積分以及機率統計、邏輯代數等的初步知識,並把集合對應等思想適當滲透進教材,1981年後微積分等知識改在部分學校開設。20世紀 50年代後,由於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 特別是電子計算機的出現與發展,數學幾乎滲透到所有科學部門,不僅對自然科學的套用和發展有重要作用,而且對社會科學的套用和發展的作用也日益顯著。為適應這種需要,不少國家改革中國小數學的教學內容,增加了一些現代數學的內容。中國中學數學課包括代數、幾何、解析幾何、微積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